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志萍
艾尼瓦尔·巴巴依
+4 位作者
刘志英
师晓莉
崔文丽
张巍
李新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重排,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1.5∶1.0。中位年龄53(24~76)岁。患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凝固性坏死及血管中心性-血管破坏性生长,有较多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常见血管周淋巴细胞套。免疫表型:生发中心( GCB)型6例,非GCB型24例,bcl-2、bcl-6、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80.0%(24/30)、20.0%(6/3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l-2、bcl-6、C-MYC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3%(1/30)、16.7%(5/30)、6.7%(2/30)。仅1例检测出EBER阳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19例(63.3%),2~3分11例(36.7%)。患者性别、民族、初次就诊时存在B症状、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沉、β2微球蛋白含量、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Ki-67阳性指数及分子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60岁组、功能状态(PS)评分0~1分组及IPI评分0~1分组患者预后较好(P<0.05);免疫分型GCB型组预后优于非GCB型组( P=0.013);术后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组的预后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组(P=0.006),术后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其中16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46.7%。结论年龄、临床功能状态评分、IPI评分、免疫分型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病程进展迅速,1年内为死亡的高发时间,手术切除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基因
MYC
基因
b
cl-2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差异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8期4-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Ⅱ期组、Ⅲ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组[(854.6±276.9)×106/L、(823.3±211.5)×106/L比(1268.8±684.0)×10^6/L、(1332.7±571.2)×10^6L,P〈0.05];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CD4+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240.7)×10^6/L、(423.8±234.8)×10^6/L、(423.04-143.8)×106/LH5(751.3±367.4)×10^6/L,P〈0.05];1V期组CD8+和CD4+/CD8+[(861.2±634.1)×10^6/L和0.5±0.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4.6)×106/L和2.1±1.3]、Ⅱ期组[(390.6±54.1)×10^6/L和1.0±0.8]、Ⅲ期组[(377.4±49.7)×106/L和0.9±0.6](P〈0.05);Ⅳ期组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122.0)×10^6/L比(353.3±284.7)×10%,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NK细胞越低。结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
.细胞
弥漫性
T淋巴
细胞
亚群
杀伤
细胞
天然
原文传递
题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志萍
艾尼瓦尔·巴巴依
刘志英
师晓莉
崔文丽
张巍
李新霞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2-76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352,81560035)
文摘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重排,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1.5∶1.0。中位年龄53(24~76)岁。患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凝固性坏死及血管中心性-血管破坏性生长,有较多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常见血管周淋巴细胞套。免疫表型:生发中心( GCB)型6例,非GCB型24例,bcl-2、bcl-6、C-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80.0%(24/30)、20.0%(6/3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l-2、bcl-6、C-MYC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3%(1/30)、16.7%(5/30)、6.7%(2/30)。仅1例检测出EBER阳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19例(63.3%),2~3分11例(36.7%)。患者性别、民族、初次就诊时存在B症状、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沉、β2微球蛋白含量、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Ki-67阳性指数及分子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60岁组、功能状态(PS)评分0~1分组及IPI评分0~1分组患者预后较好(P<0.05);免疫分型GCB型组预后优于非GCB型组( P=0.013);术后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组的预后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组(P=0.006),术后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其中16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46.7%。结论年龄、临床功能状态评分、IPI评分、免疫分型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病程进展迅速,1年内为死亡的高发时间,手术切除加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大b.细胞弥漫性
免疫表型分型
基因
MYC
基因
b
cl-2
预后
Keyword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Lymphoma, large
b
-cell, diffuse
Immunophenotyping
Genes, myc
Genes,
b
cl-2
Prognosis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差异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病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内科
出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8期4-6,共3页
文摘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Ⅱ期组、Ⅲ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组[(854.6±276.9)×106/L、(823.3±211.5)×106/L比(1268.8±684.0)×10^6/L、(1332.7±571.2)×10^6L,P〈0.05];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CD4+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240.7)×10^6/L、(423.8±234.8)×10^6/L、(423.04-143.8)×106/LH5(751.3±367.4)×10^6/L,P〈0.05];1V期组CD8+和CD4+/CD8+[(861.2±634.1)×10^6/L和0.5±0.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4.6)×106/L和2.1±1.3]、Ⅱ期组[(390.6±54.1)×10^6/L和1.0±0.8]、Ⅲ期组[(377.4±49.7)×106/L和0.9±0.6](P〈0.05);Ⅳ期组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122.0)×10^6/L比(353.3±284.7)×10%,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NK细胞越低。结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
.细胞
弥漫性
T淋巴
细胞
亚群
杀伤
细胞
天然
Keywords
Lymphoma,large
b
cell,diffuse
T-lymphocyte su
b
sets
Killer cells,natural
分类号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马志萍
艾尼瓦尔·巴巴依
刘志英
师晓莉
崔文丽
张巍
李新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原文传递
2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含量差异及意义分析
许昕
李庆山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