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天下大治的哲学思考——评郭店楚简老子乙“言道家之用”
1
作者 涂宗流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郭店楚简老子乙以为道、守道为中心言道家之用,认为治人事天是道家的责任。这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极表现。老子乙从自我贬损、绝学而顺其自然、爱身自重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论述以“道”修身,最后提出了“清静为天下定”的... 郭店楚简老子乙以为道、守道为中心言道家之用,认为治人事天是道家的责任。这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极表现。老子乙从自我贬损、绝学而顺其自然、爱身自重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论述以“道”修身,最后提出了“清静为天下定”的主张。希望不仅个人实行清静这一原则,而且一家、一乡、一邦以至天下都实行这一原则,从而克服贪欲,使天下得到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大治 哲学思考 评价 郭店楚简 老子乙 言道家之用 治人事天
下载PDF
在斗争中实现天下大治——批判“四人帮”乱党乱军乱人民的罪行
2
作者 汤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1期46-48,共3页
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九七七年,将是我们粉碎“四人帮”,走向大治的一年。这一伟大战略决策,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必然进程,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心所向,军心所向,民心所向。“天下大乱,达到... 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九七七年,将是我们粉碎“四人帮”,走向大治的一年。这一伟大战略决策,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必然进程,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心所向,军心所向,民心所向。“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乱和治,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乱,就没有治;没有治,也就没有乱。乱和治,互为存在的条件,构成一对矛盾。但是,乱和治,并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经过大乱达到大治,就是实现这种转化。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人帮 无产阶级专政 毛主席 天下大治 对立统一规律 重要讲话 农业学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下载PDF
论先秦的社会治理思想与民风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124,共3页
民风问题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先秦道家、儒家、法家和墨家学派是社会治理理论的主要提出和方略建构者,其社会治理思想和治国方略都或隐或显地论及了民风建设问题,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把民心、民意、民... 民风问题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先秦道家、儒家、法家和墨家学派是社会治理理论的主要提出和方略建构者,其社会治理思想和治国方略都或隐或显地论及了民风建设问题,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把民心、民意、民风作为社会治理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加以论述。他们的独到见解,对我们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当今社会风气建设,进而推动党风、政风和民风的良性互动,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社会治理 民风建设 天下大治 和谐
下载PDF
论朱元璋的治国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梧桐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有识见、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建立起明王朝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局动荡、经济凋敝的严峻形势,宵旰忧勤,锐意求治,并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历代王朝兴亡治乱的教训,提出了一套丰... 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有识见、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建立起明王朝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局动荡、经济凋敝的严峻形势,宵旰忧勤,锐意求治,并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历代王朝兴亡治乱的教训,提出了一套丰富多彩的治国思想.他的治国思想自然包含不少封建性的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治国思想 地主阶级 社会矛盾 封建社会后期 社会秩序 明王朝 君主专制 严峻形势 天下大治
下载PDF
应用写作课之教书育人艺术
5
作者 孙希善 《写作(中)》 1999年第5期11-12,共2页
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在其《松滋县学记》中写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便十分明确地道出了人才与天下大治、人才与学校教育的密切关系,深刻说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诚然,学校之所主者,... 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在其《松滋县学记》中写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便十分明确地道出了人才与天下大治、人才与学校教育的密切关系,深刻说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诚然,学校之所主者,是教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必须通过教书育好人,二者不可偏废。相对而言,教书容易育人难,教书育人同时兼顾更难。要解决好二者的关系,就得讲究点方法和艺术。而应用写作课之教书育人艺术,应体现在四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写作课 育人艺术 教书 教师 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 紧密结合 应用文 培养人才 天下大治
下载PDF
试论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
6
作者 鹿谞慧 《史学月刊》 1988年第2期31-34,共4页
从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史称“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天下大治,为后人所仰,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切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对于这种思想因其产生于贞观时期,我们故称之为“贞观思想... 从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史称“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天下大治,为后人所仰,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切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对于这种思想因其产生于贞观时期,我们故称之为“贞观思想”。在此,我们谨就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思想基础 贞观之治 贞观时期 贞观政要 中国政治思想史 思想观点 十三年 社会发展 天下大治
下载PDF
从唐太宗的一条批示谈起
7
作者 谢新寿 《同舟共进》 1994年第8期46-46,共1页
《贞观政要》一书记下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的一条批示,读后颇有感想。贞观十九年天下大治,据史家记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行旅不赍粮,岁决囚只二十九人。尽管此说可能有夸饰之处,但贞观之治作为封建社会太平盛世的突出代表获得... 《贞观政要》一书记下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的一条批示,读后颇有感想。贞观十九年天下大治,据史家记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行旅不赍粮,岁决囚只二十九人。尽管此说可能有夸饰之处,但贞观之治作为封建社会太平盛世的突出代表获得了历史和所有史家的肯定,则是毫无疑问的。当时齐州地方有个青年叫段元冲,上书攻击唐太宗,这可惹起了满朝文武的愤怒,他们上疏唐太宗,要求立斩段元冲以儆顽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封建社会 贞观之治 天下大治 贞观政要 史家 读后 青年 攻击 上疏
下载PDF
唐太宗“勤行三事”及影响
8
作者 俞其锐 《人民政坛》 1997年第7期34-34,共1页
在唐太宗的天下大治时期,他不但没有被"太平盛世"所陶醉,却在与当时史官褚遂良的对话时提出了"勤行三事",即: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为了做到"勤行三事&qu... 在唐太宗的天下大治时期,他不但没有被"太平盛世"所陶醉,却在与当时史官褚遂良的对话时提出了"勤行三事",即: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为了做到"勤行三事"中的"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他常"引见群官,降以温颜,访以古今",以至"乙夜忘疲,中宵不夜。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天下大治 政道 褚遂良 史官 对话 群臣 唐朝 古今 组织
下载PDF
煽动无政府主义,就是为反动派效劳——学习恩格斯的《论权威》 被引量:1
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1期20-21,共2页
恩格斯的《论权威》发表于一八七三年,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恩格斯在这篇重要的文章里有力地批驳了无政府主义否认一切权威,主张绝对自由的滥调。今天,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小,认真学习恩格斯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我们... 恩格斯的《论权威》发表于一八七三年,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恩格斯在这篇重要的文章里有力地批驳了无政府主义否认一切权威,主张绝对自由的滥调。今天,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小,认真学习恩格斯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我们进一步批判“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的谬论,夺取天下大治的伟大胜利,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个世纪以前,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同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第一国际成立不久,野心家、阴谋家、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削尖脑袋钻了进来,妄图篡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领导和斗争,巴枯宁的阴谋没有得逞,于是他就拼命反对国际总委员会的权威。他大肆鼓吹反对一切权威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人帮 无政府主义者 恩格斯 权威 巴枯宁 马克思主义 毛主席 天下大治 第一国际 工人运动
下载PDF
优秀共青团员曹平伟、周新民二同志的联合发言
10
作者 曹平伟 周新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77年第S1期28-29,共2页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入揭批“四人帮”,抓纲治国,走向天下大治的大好形势下,在举国欢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的大喜日子里,上级党委决定在我院隆重举行授予康笃明烈士...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入揭批“四人帮”,抓纲治国,走向天下大治的大好形势下,在举国欢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的大喜日子里,上级党委决定在我院隆重举行授予康笃明烈士“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团干部”光荣称号命名大会,对我们是极大的关怀和鼓舞。只有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员 毛主席 四人帮 优秀共产党员 毛泽东选集 伟大旗帜 团干部 天下大治 出版发行 无产阶级专政
下载PDF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新时期治国的迫切任务
11
作者 王珉 《学术研究》 1978年第1期15-19,共5页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天下大治,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广泛宣传,教育人们树立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观念。”叶付主席在修改宪法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要通过实施新宪法,肃清‘四人帮’...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天下大治,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广泛宣传,教育人们树立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观念。”叶付主席在修改宪法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要通过实施新宪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我们的国家各方而的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 新时期 无产阶级专政 新宪法 社会主义法律 加强 执行法律 四人帮 政府工作报告 天下大治
下载PDF
《李世民:贞观时代》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大华 《人物》 2011年第8期37-37,共1页
东方出版社2011年6月版定价:63.00元这是一部以大唐盛世的贞观时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20年间,如何实现从天下小治到天下大治,如何从中国初步安定到四夷钦服、万国来朝的大唐帝国。以历史事件与情节的逐步展开。
关键词 李世民 历史小说 唐太宗 天下大治 贞观 历史事件 时代 大唐 定价 出版社
原文传递
魏征的长治久安思想
13
作者 谢庆奎 《国际政治研究》 1985年第1期67-71,共5页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西)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他早年就学于隋朝大儒王通,属意于王霸之略和纵横之说。在隋末战乱中,他参加过农民起义,后归唐,为太子洗马。唐太宗李世民登极后,他被拜为谏议大夫,后...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西)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他早年就学于隋朝大儒王通,属意于王霸之略和纵横之说。在隋末战乱中,他参加过农民起义,后归唐,为太子洗马。唐太宗李世民登极后,他被拜为谏议大夫,后迁为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并被授以"特进",封为郑国公,成为唐太宗统治集团的决策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长治久安 李世民 魏征 贞观政要 天下大治 思想 政治家 农民起义 地主阶级
原文传递
理论前沿
14
作者 本刊综合 《当代兵团》 2013年第8期40-40,共1页
顶层设计要注重底层经验《党政论坛》刊文指出,顶层设计体现在改革的目标理念和改革的实施方案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而改革理念和改革实施方案并非只是顶层单方面的事,理念与方案仍然需要在上下互动的过程中形成。通过试点,由点到面的推... 顶层设计要注重底层经验《党政论坛》刊文指出,顶层设计体现在改革的目标理念和改革的实施方案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而改革理念和改革实施方案并非只是顶层单方面的事,理念与方案仍然需要在上下互动的过程中形成。通过试点,由点到面的推广是中国改革开放一种重要的策略方式,重大改革的源泉也往往来自于底层自发性改革创新活动。任何政策制度都需要在一线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实践 实施方案 顶层设计 天下大治 改革理念 目标理念 政策制度 底层 设计体现 中国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发刊词 被引量:1
15
《戏剧艺术》 1978年第1期1-1,共1页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在党的十一大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刊了!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一举粉碎了“四人邦”,抓纲治国,天下大治,全国形势,一派大好!教育战线,砸烂了“四人邦”反革命“两个估计”的精神枷锁,
关键词 戏剧艺术 伟大旗帜 两个估计 天下大治 戏剧学 社会主义 毛主席 教育战线 治国 戏剧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