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观念与华夷边界:从先秦到秦汉的认识转变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建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3,共4页
"天下观念"与"华夷之辨"是先秦以来以华夏为中心认识和看待华夷地域差异与文化区别的重要思想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当时"天下"秩序的稳定和中原华夏文化的优势地位。秦汉时期,随着王朝"大一统"... "天下观念"与"华夷之辨"是先秦以来以华夏为中心认识和看待华夷地域差异与文化区别的重要思想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当时"天下"秩序的稳定和中原华夏文化的优势地位。秦汉时期,随着王朝"大一统"的实现,"天下"真正变成了由"夏"和"夷"组成的二元结构。在这一背景下,汉代古文及今文学家在先秦天下观的基础上又分别对其做了新的补充和铨释,从而完成了认识上的重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华夷边界 九州 五服
下载PDF
神话、历史、审美与天下观念--《水经注》地理文化意蕴探析
2
作者 王允亮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9期37-55,共19页
作为六朝地理著作的集大成者,《水经注》体现出多个层次的价值:在神话传说上,它保留有古神话、汉魏谶纬、民间传说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历史叙述上,它注重史地结合,从辩证俗误和点缀历史两个方面入手,对自然地理的历史内涵予以抉发;在审美... 作为六朝地理著作的集大成者,《水经注》体现出多个层次的价值:在神话传说上,它保留有古神话、汉魏谶纬、民间传说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历史叙述上,它注重史地结合,从辩证俗误和点缀历史两个方面入手,对自然地理的历史内涵予以抉发;在审美意蕴上,它接受了南朝山水审美的新风气,从雄浑与婉约两个方面,勾勒自然山水之美;六朝佛教盛行带来的天竺中心说,时人对远方异域的想象与认识,以及《禹贡》等传统地理观念对士人的影响,新旧地理观念的冲突等也通过它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历史 审美 天下观念
下载PDF
天下观念的研究回顾及其反思
3
作者 马军海 《船山学刊》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天下观念,本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国际关系、世界秩序以及性命安顿等问题的突显,人们开始关注中国这一古已有之的观念,并试图对此作出某种创造性的解读和转化。就所关注的问题来说,学界基本上是从秩序安排、制度运作、政治理想以... 天下观念,本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国际关系、世界秩序以及性命安顿等问题的突显,人们开始关注中国这一古已有之的观念,并试图对此作出某种创造性的解读和转化。就所关注的问题来说,学界基本上是从秩序安排、制度运作、政治理想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审视天下观念,主要集中于对"世界秩序何以可能"等问题的追问。天下观念,不仅是政治制度层面的解释原则,而且是思想文化层面的价值追求。学者们对天下观念的研究,绝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直面现实问题,回向中国传统文化,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破解时代性和人类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下观念 世界秩序
下载PDF
天下观念:中国哲学对全球化危机的深度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燕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全球化若要成为各国各族和平合作、互相增进的基础,必须放弃以西方文化为主轴心的立场。它应该既能够建立人类共同的普遍价值,又能够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殊精神,进而使相异的文明等共存,协调和谐,互相欣赏和吸纳,形成在经济一体化之下的... 全球化若要成为各国各族和平合作、互相增进的基础,必须放弃以西方文化为主轴心的立场。它应该既能够建立人类共同的普遍价值,又能够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殊精神,进而使相异的文明等共存,协调和谐,互相欣赏和吸纳,形成在经济一体化之下的多元灵性资源的“彩虹文明”。基督教、中国儒家哲学都可以为全球化提供精神支持。古中国的“天下观念”及由此延伸出的“礼乐文明”、“网络思维”、“关系思维”启示我们,化解全球冲突的危机,不可能单靠军事力量,必须有一个深度的文化处理,培育一种富有道德性与艺术性的多元沟通精神,谋求感通的全球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全球化 礼乐文明 全球伦理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念与王朝政治
5
作者 郭盛民 《知与行》 2016年第7期111-117,共7页
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这一文明的发展走向,是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逻辑起点。"天下"观念和中央集权的王朝政治,是认识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 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这一文明的发展走向,是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逻辑起点。"天下"观念和中央集权的王朝政治,是认识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天"的这一信仰主体的构建和崇拜,滋生涵养了中华古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天下观念是人类社会寻求"普世主义"和"全球化"的原始的思想萌芽,在此意义上,与其说对"天下"的认知是一种"想象",毋宁说是一次富有创造性的"发现"。天的信仰和天下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理想的追求,是贯穿于统一国家建构进程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理念,并且成为王朝国家不断重构的合法性依据。王朝政治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向,造就了中国特色鲜明的政治文明和文化传统。天、天下和王朝政治三位一体的社会运行机制,客观上为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政治共同体提供了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文化 天下观念 王朝政治
下载PDF
天下观念的近代变迁及其启示
6
作者 贾琦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97-204,共8页
在近代反抗西方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发现,东西方在世界观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西方列强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西方列强主导的世界秩序是排他的去道德的政治秩序,而中国则满怀协和万邦的天下精神,追求人文、互助的价值体系。为应对... 在近代反抗西方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发现,东西方在世界观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西方列强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西方列强主导的世界秩序是排他的去道德的政治秩序,而中国则满怀协和万邦的天下精神,追求人文、互助的价值体系。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有人提出中国也应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国家主义,以求融入西方世界秩序。但国家主义与中国协和万邦的传统相违背,始终无法被中国人接受,反而刺激了世界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人也秉持世界主义精神,并将天下大同的理想灌注到世界革命的行动当中,形成了当代中国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义 世界主义 天下观念 大同理想
下载PDF
从传统天下观念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昊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5,共7页
传统天下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根基。传统天下观念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天下为公、乐忧天下、融通天下、天下大同的追求,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构建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了重要支撑。囿于时代和阶级局限... 传统天下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根基。传统天下观念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天下为公、乐忧天下、融通天下、天下大同的追求,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构建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了重要支撑。囿于时代和阶级局限,传统天下观念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张力,其在近代的嬗变也未能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传统天下观念的精华,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和深入实践基础上,在真实性、现实性、开拓性上实现了对传统天下观念的系统超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必将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天下观念 中国共产党 胸怀天下 继承与超越
原文传递
康国宫城壁画所见中古粟特天下秩序观念与丝路国际体系
8
作者 席会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7-124,155,共9页
中亚是欧亚大陆商贸往来和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中亚商业族群粟特人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陆上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和文明交往的主要承担者。粟特绿洲城邦国家通过借鉴周边文明的象征性资源来建构自身天下观念和国家意识,形成多元同构的天下观... 中亚是欧亚大陆商贸往来和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中亚商业族群粟特人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陆上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和文明交往的主要承担者。粟特绿洲城邦国家通过借鉴周边文明的象征性资源来建构自身天下观念和国家意识,形成多元同构的天下观念和城邦联盟的国家意识,呈现出突出的丝路文明特征。壁画是粟特城邦国家表达其天下观念和国家意识的主要载体,乌兹别克斯坦古都撒马尔罕一带的康国都城阿芙拉希亚卜宫殿壁画和何国都城城楼壁画绘制中国、突厥、波斯、东罗马、印度等国君主及突厥和粟特国家旗帜徽章,生动反映粟特人地处欧亚文明十字路口和丝绸之路枢纽的地缘格局,表明粟特人所建立的绿洲城邦国家在政治、文化上受到周边大国的深刻影响,形成丝路式多元文明交融和多中心同构的天下观念,以及由共同地缘、信仰、习俗所构建的粟特城邦共同体国家意识。康国在粟特城邦国家的盟主地位,因唐朝和突厥的认可而具有了正统性,因石国、石汗那等文化共同体的认同而具有了合法性,因祆教祭祀和祖先祭祀而具有了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古城 粟特壁画 丝路秩序 天下观念
下载PDF
“东西为用,南北一体”——中国沃洲地理与“天下”观念起源
9
作者 王勇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5期36-53,共18页
人类农业文明从亚欧大陆大致相同的北纬中纬度东西轴线上的沃洲地带率先发生,这是揭示“天下”观念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科学方法论前提。最早洞悉并掌握了四时节气和四方季风之农时规律的中国沃洲,也就成了最早的“则天”之地(神... 人类农业文明从亚欧大陆大致相同的北纬中纬度东西轴线上的沃洲地带率先发生,这是揭示“天下”观念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科学方法论前提。最早洞悉并掌握了四时节气和四方季风之农时规律的中国沃洲,也就成了最早的“则天”之地(神州),当“则天”之地的农业文明密码快速传播至东西方向上的其他众多沃洲聚落时,“天下”观念就发生了——“天下”就是“则天”之地即农业沃洲(oasis)及其普遍连接(oases),是内在于沃洲文明的人类通感和“民心”所向。连接并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的中国沃洲,不仅提供了最为集中、最为重要的“法天地,顺四时”的农业地理机会,而且也是揭开丝绸之路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中国沃洲具有连珠成带、东西互市、南北相济、海陆通约、时空叠加等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特征,从天学、法学和农学等多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情境化阐释,可以更为真切地感悟到“东西为用,南北一体”即是“天下”观念的时空结构(体用结构)。找回历史中国“天下”观念和天下秩序源起的地理机会与本真内涵,对于我们揭示所谓西式天下观的谬误及完整准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蕴和价值内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沃洲 “则天”之地 天下观念 东西为用 南北一体
下载PDF
“天下”观念与中国民族团结意识的建设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兆政 张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40-45,共6页
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 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培养和塑造人们中华一体的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理念,建构公正、平等的民族间制度规范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生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中华民族 团结意识
下载PDF
教化与权力,或者天下观念与民族国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海军 《原道》 2006年第1期205-219,5,共16页
现代民族国家与天下观念中的王道政治可谓针锋相对,这种对立在秩序的获得是从人的道德出发还是欲望出发那里就奠定了基础。不过,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教化传统也并不就是与现代权力冰火不容,如果传统教化不再走权力的路径,经过现代转化之后... 现代民族国家与天下观念中的王道政治可谓针锋相对,这种对立在秩序的获得是从人的道德出发还是欲望出发那里就奠定了基础。不过,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教化传统也并不就是与现代权力冰火不容,如果传统教化不再走权力的路径,经过现代转化之后,就可以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天下观念与现代教化的结合,使得百姓在民族国家的利益实体当中获得价值的定位成为可能。如果民族国家只是一种利益的实体,天下观念就是一种价值的源泉,两者之间又是一种权力与教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权力 天下观念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中国人的天下观念——政治思想史试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部健夫 宋文杰 《西北民族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168-221,共54页
序论中国人与国家观念迄今~①为止,许多人从不同角度检讨过中国的特质,以下即其一例。一般日本人和欧美人认为民国以前,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数千年来的中国人没有以'国民'生活经验构成的'国家'概念。我们今日所理... 序论中国人与国家观念迄今~①为止,许多人从不同角度检讨过中国的特质,以下即其一例。一般日本人和欧美人认为民国以前,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数千年来的中国人没有以'国民'生活经验构成的'国家'概念。我们今日所理解的'国家'概念,例如'地域集团之一种,以一定的地域为自己的领土,居住于此地域的人按照一定原则包容其成员,即国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诗经》 《尚书》 政治思想史 天下观念 四方神 中国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信仰精神与天下观念
13
作者 郭盛民 《文史知识》 2016年第8期67-72,共6页
“天下”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是解读中华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范畴,对于天下的认知,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想象”,而且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历史存在,
关键词 天下观念 信仰精神 古代 中国 历史范畴 天下 中华文明 历史存在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信仰精神与天下观念
14
作者 郭盛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9年第2期4-7,共4页
'天下'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是解读中华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范畴,对于天下的认知,不仅是一种'历史的想象',而且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历史存在,是决定以王... '天下'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是解读中华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范畴,对于天下的认知,不仅是一种'历史的想象',而且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历史存在,是决定以王朝政权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的文化精神和政治信仰。一'天下'的丰富内涵,必须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才能准确把握,仅仅从'天下'而言'天下',就无法把握其实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古代先民 信仰体系 中华民族 信仰主体
原文传递
中国人的世界观——对“天下”观念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鸿燕 赵丹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中国从古代起就存在完整的世界观念,即"天下"观念,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天下"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这种世界观念也进一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得到实... 中国从古代起就存在完整的世界观念,即"天下"观念,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天下"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这种世界观念也进一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得到实践与加强。但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占据了中国人2000多年的思维后,它迎来了近代的嬗变。虽然如此,天下观念仍然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发挥它独特的影响,并且其积极影响还将持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和” 天下观念 华夷秩序
下载PDF
儒家“天下”观念的曲折传承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瑜琤 可晓 《长江论坛》 2020年第5期82-89,共8页
秦汉以后,儒法合流,“儒表法里”成为支撑皇权专制统治的基本政治文化形态,作为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之核心的“天下”观念渐失其初衷美意,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之林中最珍贵的思想奇株因之而面临枯萎断根之虞。所幸的是,在两千年皇权更迭的血... 秦汉以后,儒法合流,“儒表法里”成为支撑皇权专制统治的基本政治文化形态,作为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之核心的“天下”观念渐失其初衷美意,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之林中最珍贵的思想奇株因之而面临枯萎断根之虞。所幸的是,在两千年皇权更迭的血流漂杵中,不乏优秀之士接续而起,为保存和传承原典儒家的“天下”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既有信心也有能力为解决各种世界性政治难题贡献“智慧”的今天,认真审视和梳理这一“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续命之旅,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法合流 天下观念 曲折传承
下载PDF
春秋贵族“出奔”所见之周人国家观念 被引量:4
17
作者 巴新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45,共10页
在春秋贵族出奔这一事物中,周礼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在贵族出奔中的周礼正是周代国家结构、国家形态的反映。这其中隐含周人的国家观念。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西周宗法分封所建立起来的与天下相对应的宗盟政权的二级政... 在春秋贵族出奔这一事物中,周礼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在贵族出奔中的周礼正是周代国家结构、国家形态的反映。这其中隐含周人的国家观念。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西周宗法分封所建立起来的与天下相对应的宗盟政权的二级政府。而宗盟政权则是周初周人在宗教观念、政权建设、文化建设上革故鼎新,进行一体化创新的结果。周人并无狭隘的国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出奔 国家观念 周礼 天下观念 宗盟政权 一体化创新
下载PDF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之“正统论”观念的异同 被引量:9
18
作者 乔治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中国正统论的历史观 ,虽标准分歧、争议颇多 ,但其中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 ,激励了史学的发展。正统论的观念传入日本 ,经过改造和演化 ,立足于日本史学而作用于社会 ,参与造就日本特殊的历史景观。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正统... 中国正统论的历史观 ,虽标准分歧、争议颇多 ,但其中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 ,激励了史学的发展。正统论的观念传入日本 ,经过改造和演化 ,立足于日本史学而作用于社会 ,参与造就日本特殊的历史景观。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正统论思想 ,有观念与范畴上的共同之处 ,也出现相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论 天下观念 国家意识
下载PDF
从民族意识之培养到民族国家之建立——张君劢关于中国问题的民族主义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先初 《船山学刊》 2007年第4期180-184,共5页
张君劢关于中国问题的思考首先是从对国人之民族意识善的考察入手的。他把民族意识的普遍缺乏视为国人思想上的最大缺陷,进而认定其为近代以来民族建国运动屡遭挫折的总根源。为此他提出了培养"中华新民族性"的命题,并在此一... 张君劢关于中国问题的思考首先是从对国人之民族意识善的考察入手的。他把民族意识的普遍缺乏视为国人思想上的最大缺陷,进而认定其为近代以来民族建国运动屡遭挫折的总根源。为此他提出了培养"中华新民族性"的命题,并在此一命题下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构想,旨在通过国人的民族意识之培养,实现近代民族国家之建立。张的有关思考及其构想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特点,其民族国家的总体取向体现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要求,其缺陷在于,在民族主义名义下提倡对现存国家的忠诚,民族主义易向国家主义滑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山水与风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敬文东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寄居在华夏古文明心脏部位的“天下观念”,一向乐于“倡导在人与他人之间(即同族的个体之人或其他种族之人,尤其是其他种族之人),必须遵循我一你关系的提调和统筹……我一你关系意味着‘王者无外’、怀柔远人,意味着化‘你’为‘... 寄居在华夏古文明心脏部位的“天下观念”,一向乐于“倡导在人与他人之间(即同族的个体之人或其他种族之人,尤其是其他种族之人),必须遵循我一你关系的提调和统筹……我一你关系意味着‘王者无外’、怀柔远人,意味着化‘你’为‘我’,最终,达到不分‘你“我’、甚至没有‘你’‘我’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山水 天下观念 古文明 种族 意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