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天人奥秘 索古今真义──《天人古义》评介
1
作者 关增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85-391,共7页
该文是对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科学史论著《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所作的介绍和评议。文章认为,《天人古义》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内涵丰蕴,立意新颖,在多种学科领域尤其是在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上,有许多精深独到... 该文是对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科学史论著《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所作的介绍和评议。文章认为,《天人古义》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内涵丰蕴,立意新颖,在多种学科领域尤其是在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上,有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该书作者之所论,有些是被传统史学和哲学所忽略了的大问题。在具体科学史问题的研究上,该书也有许多重要突破。在研究方法和风格上,该书同样存在诸多值得称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书评 中国 天人
全文增补中
“仁者爱人”“《春秋》爱人”与“以仁安人”--董仲舒笔下的“仁”
2
作者 吕明烜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1期217-239,共23页
“仁”学是董子学术的重要部分。董仲舒对“仁”有新诠释。本于“爱人”的传统表述,他明确了“仁”的三层意义:“向他义”描摹了“仁”的方向性,“人类义”限定了“仁”的边界,“天人义”讨论了“仁”的根据和主体。董仲舒用“仁”对《... “仁”学是董子学术的重要部分。董仲舒对“仁”有新诠释。本于“爱人”的传统表述,他明确了“仁”的三层意义:“向他义”描摹了“仁”的方向性,“人类义”限定了“仁”的边界,“天人义”讨论了“仁”的根据和主体。董仲舒用“仁”对《春秋》进行了解读。在解说经传时,他借助“仁”讲明了《春秋》的话题、视野、进路和手段。董子的“仁”适应于《春秋》经中的政治讨论,是因为董子的“仁”具有浓厚的政治意味。从操作角度来讲,“仁”被落实为一系列具体的“仁政”要求。而从概念的塑造来讲,董子描述的“仁”具备了政治所寻求的结构,“向他”、“人类”、“天人”三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适应了讨论政治的需要。通过诠释概念、引证经义,董子的“仁”实现了由情感道德向政治意识、政治法则的进一步转变,突出了“仁”的政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向他 人类 天人义 董仲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