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董仲舒天人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1
作者 代春敏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2-58,共7页
天人哲学是董仲舒思想的理论基础,他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董仲舒认为天人同类,相感相应,这是其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董仲舒以天释仁,认为天之美在仁,仁之美在和,这是其生态思想的生发核心;政治生态方面,董仲舒重视天心民意,在天... 天人哲学是董仲舒思想的理论基础,他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董仲舒认为天人同类,相感相应,这是其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董仲舒以天释仁,认为天之美在仁,仁之美在和,这是其生态思想的生发核心;政治生态方面,董仲舒重视天心民意,在天、君、民之间构建生态平衡机制。在现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框架下,重新审视董仲舒在不同层面建构的天人哲学理论,发现其不仅适应和满足了汉代社会的政治需求,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对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超越历史的深远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生态文明 天人哲学 天人合一 以天释仁 德主刑辅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哲学天人观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峻岭 陈道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天人观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形成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即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去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天人观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形成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即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去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不仅注重人体外部的肢体活动,而且注重身体内部机能的锻炼。这种整体锻炼的做法,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其次,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还形成了崇尚自然、注重仿生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传统体育打上了深深的东方文化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 中国传统体育 影响
下载PDF
从英汉构词看中西“天人关系”的哲学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9-52,共4页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天人关系"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特别关注的话题。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比较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构词的异同,并以此来映射中西不同的"天人"哲学观。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构词 中西“天人关系”哲学
下载PDF
“天人合一”哲学命题之缘起
4
作者 张志雄 陈琳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41,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比较复杂,可以分别从"思维模式"、"哲学命题"这二个维度分别描述这一思想的缘起。"哲学命题"的天人合一缘起于天人合一于"神"。
关键词 天人合一于“神” 哲学命题的天人合一 思维模式的天人合一 神灵形象 天命观
下载PDF
荀子“天人之辩”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梅 《邯郸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荀子从人出发,把天当作人理解自身的对象性存在物和超越自身的中介物,形成了以分为前提,以合为归宿的天人哲学,既肯定天人相分,主张天和人在各自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又主张天人合一,认为礼义道德的超越性使天人之间建立了形而上的联系,饱... 荀子从人出发,把天当作人理解自身的对象性存在物和超越自身的中介物,形成了以分为前提,以合为归宿的天人哲学,既肯定天人相分,主张天和人在各自的范围内发生作用;又主张天人合一,认为礼义道德的超越性使天人之间建立了形而上的联系,饱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哲学 天人合一思想 礼义道德 辩证法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
6
作者 陈宏敬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1期94-100,共7页
在先秦著作中 ,《吕氏春秋》同《墨子》、《荀子》一样 ,每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并通过简洁的篇名昭示读者。所不同的是 ,《吕氏春秋》没有如《墨子·天志》、《荀子·天论》那种专门探讨天人哲学的篇章 ,它的自然哲学思想散... 在先秦著作中 ,《吕氏春秋》同《墨子》、《荀子》一样 ,每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并通过简洁的篇名昭示读者。所不同的是 ,《吕氏春秋》没有如《墨子·天志》、《荀子·天论》那种专门探讨天人哲学的篇章 ,它的自然哲学思想散布在不同的篇章中 ,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和梳理。通过对《吕氏春秋》自然哲学的分析 ,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自然哲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吕氏春秋》 天志 墨子 荀子 先秦 天人哲学 学具 细心 读者
下载PDF
湖湘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兴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6,共4页
湖湘哲学自先秦时期产生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穷究天人之际,讲求大本大源,吸纳百家之学而综合创新;同时主张义利统一,理欲统一,把道德理想与经世致用相结合,形成了"实事求是&qu... 湖湘哲学自先秦时期产生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穷究天人之际,讲求大本大源,吸纳百家之学而综合创新;同时主张义利统一,理欲统一,把道德理想与经世致用相结合,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学风与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哲学 天人哲学 经世哲学 实事求是
下载PDF
略谈儒道在治政理念与天人哲学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8
作者 章伟文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80-87,190,191,共10页
儒道两家在思想、实践上各有其鲜明特点,但又可以相通、互补。道家并非真要否定儒家仁义礼乐的价值取向,其所追求的自然、无为,恰为儒家仁义礼乐的实践提供机制、指明其所当遵循的原则;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亦是要在人间世成就真正纯粹... 儒道两家在思想、实践上各有其鲜明特点,但又可以相通、互补。道家并非真要否定儒家仁义礼乐的价值取向,其所追求的自然、无为,恰为儒家仁义礼乐的实践提供机制、指明其所当遵循的原则;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亦是要在人间世成就真正纯粹、美好的仁义诚信与礼乐文明,这就为两者之间的互通、互补奠定坚实基础。儒道哲学在治政理念上的差异,又是基于双方“天人”观的差异;儒、道两家天人观虽然或者重天道之自然、或者重人道之仁义,但都有将天人相合的内驱力,因而可以互补、互融。而儒道之互补,也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哲学基本特征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 治政理念 天人哲学 差异 互补
原文传递
从传统哲学生态观看现代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言 李雪艳 《设计》 2018年第21期33-35,共3页
论述了传统哲学生态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及现代景观设计作为传统生态观和现代生态观之间的媒介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当满足的特性。"天人合一"是传统哲学生态观的基本精神,蕴含着... 论述了传统哲学生态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及现代景观设计作为传统生态观和现代生态观之间的媒介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当满足的特性。"天人合一"是传统哲学生态观的基本精神,蕴含着对天人关系的终极思考,认为人与自然界本为一体,应和谐共处。在此思想基础上,现代景观设计应满足经济性、适应性和持续性。我国已有很多符合这三种特性的优秀案例可供参考,现在和未来的景观设计只有汲传统哲学之精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哲学观“天人合一”现代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解读中国哲学智慧
10
作者 陈盈盈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9-49,共1页
有没有一种能够将哲理性与历史典故兼顾,甚至融之为一炉的中国哲学的读物呢?有的,这就是眼前这本《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 书评 哲学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历政文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韦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历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历政文化是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历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历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先秦学术中,真正继承历政文化精髓并使之升华的是儒家之学,渊源于历政文化的阴阳五行之学则最终沦为一种“舍人事而任鬼神”的“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政文化 天人哲学 阴阳五行 先秦儒家
下载PDF
从格物致知论探讨中医理论特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晓华 王一飞 叶攀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59-861,共3页
目的:从格物致知论探讨中医理论特色。方法:搜集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中医临床实践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格物致知与中医文化皆源自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格物致知与中医思维具备科学内涵和正确性。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格物致知论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下载PDF
从“自然主体观察”论《周易》经传的书写
13
作者 黄忠天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5,共11页
传统以来,中国社会向以儒家人文精神为主体,如此虽提升了人文精神,然亦导致后学末流过度重视人的主体性,而忽略经典中对"自然"的书写,及其中蕴含的超越性。再加上西方理性思潮的影响、科技文明的进步,更助长人的主导与支配性... 传统以来,中国社会向以儒家人文精神为主体,如此虽提升了人文精神,然亦导致后学末流过度重视人的主体性,而忽略经典中对"自然"的书写,及其中蕴含的超越性。再加上西方理性思潮的影响、科技文明的进步,更助长人的主导与支配性格,如此不仅破坏了自然的秩序,无形中也斫丧了人的超越性。《周易》哲学在揭示自然与人类相互间的关系,故前人往往侧重天人的观照。本文尝试以"自然"为主体观察,试图阐发《周易》经传中对"自然"的书写及其与人文、宗教三者的关系与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体 天人哲学 《易传》 《易经》
下载PDF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亚洲遗产分类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肖竞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11,共7页
以文化景观视角的提出为契机,对亚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与物质载体进行了重新审视;参照国际组织相关类型划分标准与亚洲文明自身特点,分析了亚洲文化景观遗产的类型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巴米扬石窟群与萨那古城的保护更新案例,探讨了... 以文化景观视角的提出为契机,对亚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与物质载体进行了重新审视;参照国际组织相关类型划分标准与亚洲文明自身特点,分析了亚洲文化景观遗产的类型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巴米扬石窟群与萨那古城的保护更新案例,探讨了基于现代数字技术支撑与演进动力机制分析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亚洲文明 天人哲学 类型构成 演进机制 保护与更新
原文传递
六合思维与天地境界——中国叙事的大文化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8-163,共16页
中国在近代发生了由传统"中学"向现代"西学"转换的大转型,从此,"中西关系"或中学与西学的矛盾便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中的一个巨大矛盾,其实质则是中国经验能否得到准确的文化建构问题。在中国化学术建设... 中国在近代发生了由传统"中学"向现代"西学"转换的大转型,从此,"中西关系"或中学与西学的矛盾便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中的一个巨大矛盾,其实质则是中国经验能否得到准确的文化建构问题。在中国化学术建设的理路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找到对中国文化的最本质内容具有整合性和贯通性的理论形式。其实,这一形式就是六合思维与天地境界。从大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叙事的大文化模式也是六合思维与天地境界。它的基础是天人哲学、气化哲学,也可以说是气化诗学的产物。气化文化使体现这一模式的文本在根本上具有一种天人对话结构,并渗透融贯在各种文本之中,《红楼梦》代表了这个模式的最高水平,是它的最后完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与贯通的理论形式 中国叙事模式 天人哲学 气化诗学 六合思维 天地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