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人对“天人合一”审美境界的追求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建业 《皖西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1-17,共7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审美境界的理解,追求“天人合一”审美境界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表现,以及追求“天人合一”审美境界的原因.
关键词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人与大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的境界 审美情趣 “天” 中国古代人 物与我 农业社会 法自然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审美境界的追求
2
作者 施建业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4-16,13,共4页
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和谐是中国人最高的审美理想。中国人以和谐为美的审美意识表现在很多方... 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和谐是中国人最高的审美理想。中国人以和谐为美的审美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和谐的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代哲学家 大自然 古代思想家 审美意识 人的价值 美的境界 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人 重要特点
下载PDF
试论“中国魂”的基本内涵、历史演进与教育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延武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3-78,共16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文明赓续、强盛不衰,得益于强大的精神引领与灵魂支撑。家国情怀、忠孝观念、抗争精神、通变意识和天人境界构成“中国魂”的基本内涵。它是一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生活方式、传递共同价值观念、反映民族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文明赓续、强盛不衰,得益于强大的精神引领与灵魂支撑。家国情怀、忠孝观念、抗争精神、通变意识和天人境界构成“中国魂”的基本内涵。它是一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生活方式、传递共同价值观念、反映民族集体人格的感情、思想与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核心表达,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兴旺的强大精神力量。身处复杂多变的时代,追溯“中国魂”的源头,研究“中国魂”的历史演进,分析“中国魂”的核心要义,强化“中国魂”的教育功能,推动以“中国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每个学生筑牢中国根基、坚守中国信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价值、维护中国利益、永续中国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魂” 家国情怀 忠孝观念 抗争精神 通变意识 天人境界
下载PDF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被引量:5
4
作者 施由民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中国国民性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文人士大夫 现实人生 理想人格 唐代诗人 茶文化精神 《茶经》 内在特质
下载PDF
花样滑冰中的民族美学意蕴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文超 林彦山 《冰雪运动》 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把花样滑冰作为艺术来观照,剖析花样滑冰中的民族美学蕴涵,认为花样滑冰具有中和之美,指出花样滑冰应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 花样滑冰 民族美学 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下载PDF
论魏晋玄学中主体性由“微”至“显”
6
作者 蒋玉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论题,魏晋玄学先后出现的贵无、崇有与独化三论,经过一轮正-反-合的过程,把老子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经由宇宙本体论发展为主客一元的天人境界论。主体性在魏晋玄学中由"微"至"显",贯串始终。
关键词 宇宙本体论 天人境界论 主体性 贵无 崇有 独化
原文传递
汉代《郊祀歌十九章》的游仙长生主题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7-84,共8页
本文从宗教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角度,通过爬梳整理汉武帝重用神仙方士、制定郊祀之礼的活动过程,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郊祀歌十九章》表现的“逝昆仑”“登蓬莱”、“延寿命,永未央”的游仙长生旨趣,并提出了汉武帝望把蓬莱... 本文从宗教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角度,通过爬梳整理汉武帝重用神仙方士、制定郊祀之礼的活动过程,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郊祀歌十九章》表现的“逝昆仑”“登蓬莱”、“延寿命,永未央”的游仙长生旨趣,并提出了汉武帝望把蓬莱的活动,是与封禅大典一样重要而频繁的祭祀活动,而这个现象,是目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研究中都被忽略了的一个盲点。本文还从宗教体验和艺术灵感的角度,重点分析了《郊祀歌》在表现祀神迎仙、天人感应的神秘境界,以及歌咏祥瑞灵物上的艺术特色,对其在诗歌创作艺术史上的地位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祀之礼 游仙长生旨趣 望祀蓬莱 天人感应的神秘境界 虚实相生的咏物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