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别·交胜·合一:张载天人思想的结构特质
1
作者 刘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张载基于对人类实践行为的反思,从同知用、合内外两个层面论述了天人有别、交胜、合一的三种关系,形成了完备且自洽的天人理论体系。其天人理论,既继承了孔孟儒学天人一体、天人相通的理论,也十分重视老子及其之后的天人有别、天人相分... 张载基于对人类实践行为的反思,从同知用、合内外两个层面论述了天人有别、交胜、合一的三种关系,形成了完备且自洽的天人理论体系。其天人理论,既继承了孔孟儒学天人一体、天人相通的理论,也十分重视老子及其之后的天人有别、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观点。他对气化的天人理论也有所保留,反对天人惟气论以及阴阳五行的谶纬理论。张载认为,通过先识造化、穷神知化、与天地参的内省察进路,从而尽心知性知天,可以实现与本体贯通的天人境界。虽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遇很难实现,但却不断警示人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道德修为、制度建设、智力开发,人类才能够在精神领域、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中无限趋近这一理想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有别 天人交胜 天人合一 结构特质
原文传递
中西艺术自然观念之比较
2
作者 张玲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1-83,共3页
自然观的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中国人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侧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侧重人与自然的对立、差别,以及人对自然的征服,也可以说是"天人有别&qu... 自然观的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中国人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侧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侧重人与自然的对立、差别,以及人对自然的征服,也可以说是"天人有别"。把握这种基本的不同对我们理解中西方艺术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天人合一 天人有别
下载PDF
荀子“应时”观及其生态学意义
3
作者 范兴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02-108,共7页
荀子提出了"应时"的观点,认为人类在思想上要尊重"时",在行动上要遵守"时",然后才能"应时"而动,利用自然规律满足人的需求;农业渔业等以自然为对象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以人为对象的国家治理活动,... 荀子提出了"应时"的观点,认为人类在思想上要尊重"时",在行动上要遵守"时",然后才能"应时"而动,利用自然规律满足人的需求;农业渔业等以自然为对象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以人为对象的国家治理活动,都应如此。荀子的"应时"观建立于"天行有常""天人有别"的理论基础之上。荀子的"应时"理论所体现出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立场,较为适合我国国情,对于当前减缓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荀子》 应时 天人有别 弱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