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秦之际天命观的多重内涵及其演变
1
作者 谢乃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4,179,180,共15页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鬼神之天命在国家宗教领域仍广有影响,但随着东周权力结构由王政走向霸政进而再度走向统一,社会思想领域里规律之天命、心性之天命则日益发展成主流。不惟如此,东周诸子还对上古天命观多重内涵进行了哲理化的理论建构,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之际 天命 鬼神 规律 心性
下载PDF
《红楼梦》的儒家天命观——以贾宝玉为例
2
作者 张以容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5期11-13,共3页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浪潮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其主人公贾宝玉的悲惨命运深刻反映了作者曹雪芹对于世俗生活的拒...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浪潮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其主人公贾宝玉的悲惨命运深刻反映了作者曹雪芹对于世俗生活的拒绝态度。不过,这仅仅是对曹雪芹文化态度的一种宏观概述,并不能全面展现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的论断,强调了历史解读的主观性,指出任何对历史的回顾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读者自身的偏见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世俗生活 天命 历史解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 曹雪芹 悲惨命运
下载PDF
行善得善与行恶得恶——基于《孟子·尽心上·正命章》的儒家天命观研究
3
作者 杨海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51-59,共9页
《孟子·尽心上·正命章》既是孟子唯一论命的专章,又是儒家天命观的重要篇什。从《孟子》单章解释史看,一方面,王充、赵岐激活了“行善得善”“行善得恶”“行恶得恶”的排列组合,但不符合孟子的原意,道德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 《孟子·尽心上·正命章》既是孟子唯一论命的专章,又是儒家天命观的重要篇什。从《孟子》单章解释史看,一方面,王充、赵岐激活了“行善得善”“行善得恶”“行恶得恶”的排列组合,但不符合孟子的原意,道德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另一方面,朱熹最得孟子大义,不仅认为“正命”就是行善得善,“非正命”就是行恶得恶,而且全面彰显了抑恶扬善的哲学基本精神。从比较思想文化史看,一方面,佛教力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其根源在于儒家的“行善得善,行恶得恶”之说,并与“孟子命论间接佛教化,佛教报论直接中国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行恶得善”的历史哲学之缺席,“行善得善,行恶得恶”的道德哲学之在场,表明儒家天命观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正命 非正命 行善得善 行恶得恶 行善得恶 行恶得善 抑恶扬善
下载PDF
天命观视域下孔子、墨子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赵丹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75-77,共3页
春秋战国末期,礼崩乐坏,君权旁落,社会动荡,战祸频发,周王朝的统治合法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先秦哲学家们纷纷阐发了各自的政治哲学。新思想的出现不仅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也极大... 春秋战国末期,礼崩乐坏,君权旁落,社会动荡,战祸频发,周王朝的统治合法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先秦哲学家们纷纷阐发了各自的政治哲学。新思想的出现不仅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也极大地推动了先秦政治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以天命观为切入点,对孔子、墨子二人政治思想的差异进行原因探析,为我们理解先秦政治哲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天命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从《尚书》天人关系思想探析先秦儒家天命观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以天人关系与天命观结合的视角考察儒家天命观结构的建立,并且以《尚书》为导源,可见儒家天命观的演变。《尚书》中《商书》《周书》家天下的政治,商周汤武革命促使天命观念的形成,成为儒家天命观的发端。孔子通过对周人天命观的继... 本文以天人关系与天命观结合的视角考察儒家天命观结构的建立,并且以《尚书》为导源,可见儒家天命观的演变。《尚书》中《商书》《周书》家天下的政治,商周汤武革命促使天命观念的形成,成为儒家天命观的发端。孔子通过对周人天命观的继承与发展,承认周以来天的权能将之视为最终依据;突破周人天命观念的结构,建立以个体遭遇为内涵的时命观;以人人禀赋为内容的性命观;以天人互通为归宿的知命观。先秦儒家天命观的结构摆脱周人天命限于统治者阶层,发展为人人赋有的禀性,即天命由君权神授转向人性天赋;冲破周人天命神意的束缚,将焦点投注于人,即由天命的宗教性转向人的道德塑造。由此,儒家建构起其思想的核心基础,成为儒家缘起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尚书》 天命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徐復觀的孔子天命觀詮釋平議
6
作者 宋立林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275-289,共15页
作爲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大家,徐復觀在中國思想史尤其是中國人性論史的詮釋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在對孔子天命觀念的詮釋過程中,存在若干偏差,導致他對孔子整體思想的把握出現偏失。在分梳徐復觀對孔子“命”“天命”“畏天命”詮釋... 作爲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大家,徐復觀在中國思想史尤其是中國人性論史的詮釋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在對孔子天命觀念的詮釋過程中,存在若干偏差,導致他對孔子整體思想的把握出現偏失。在分梳徐復觀對孔子“命”“天命”“畏天命”詮釋得失的基礎上,重新梳理和詮釋孔子的“天”論,將之分爲天道觀與天命觀兩重維度,進而發現孔子所謂“天命”與“命”,乃是同一範疇的不同表述,其内在含義包括賦予義使命和限制義運命兩個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復觀 孔子 天命 賦予義天命 限制義天命
下载PDF
孟子天命观探析
7
作者 陈鼎 《华夏文化》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天命一直以来是儒家关注的重要概念,也是先秦诸子集中讨论的话题。孔子受西周时期天命观的影响,他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拥有绝对权威的力量,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天命一直以来是儒家关注的重要概念,也是先秦诸子集中讨论的话题。孔子受西周时期天命观的影响,他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拥有绝对权威的力量,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主张“畏天”,但个体在面对“天命”时,也并不是无所作为,正如孔子所讲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这说明孔子也十分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个体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知天”的目的,但孔子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因此将目光转移到人身上,以上种种观点都对孟子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颜渊 富贵在天 为仁由己 人的主能动性 自身努力 先秦诸子 孔子
下载PDF
以长沙马王堆汉墓为例探析汉初道家天命观
8
作者 王晴文 《品位·经典》 2023年第4期37-39,共3页
长沙马王堆辛追夫人墓以辛追夫人尸身不死闻名天下,无数学者从各个领域进行探讨。在尸体不朽背后实则暗含汉初道者对灵魂不死的哲学构建。
关键词 马王堆 九天信仰 天命
下载PDF
朱元璋的元朝观和正统论
9
作者 张光耀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朱元璋元朝观与正统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对元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评判,以及对明朝具有正统性的论证。其正统论中的天命观是他评判王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首要依据;夷夏之辨是他在贬抑元朝以反衬明朝正统性时的重要理论工具。朱元璋总体上肯定... 朱元璋元朝观与正统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对元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评判,以及对明朝具有正统性的论证。其正统论中的天命观是他评判王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首要依据;夷夏之辨是他在贬抑元朝以反衬明朝正统性时的重要理论工具。朱元璋总体上肯定元朝的天命及正统,同时也持夷夏之辨,在此基础上论证明朝的天命与正统。其正统论顺应、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元朝和明朝 正统论 天命 夷夏之辨
下载PDF
孔孟荀“天命观”认识发展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恒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1-43,共3页
孔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他们的学说在很多方面有着一衣带水的亲缘关系。在对"天命观"的看法上,三人作为儒家学派不同时期的代表,显示着不同的时代性,不同的认识性。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天命观.
下载PDF
天命观对中国人格心理的构建与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永志 张海钟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文化传统强调天与命对人的控制,天命是人格神对人的主宰。这种思想深远的影响着中国人对人格的建构,形成了中国人典型的人格特征,并影响和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现代社会中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 天命 中国人 人格 心理 构建
下载PDF
论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天命观”的异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旭 赵卫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天命观"是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也是中国历代帝王论证其政治统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根据。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作为中国历史上曾入主中原并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的杰出领袖,他们的"天命观"不仅是其开... "天命观"是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也是中国历代帝王论证其政治统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根据。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作为中国历史上曾入主中原并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的杰出领袖,他们的"天命观"不仅是其开基创业时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对其后所建立的元朝和清朝的政治统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他们"天命观"思想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找到蒙古族最终何以被驱回大漠,而满族何以最终与华夏民族融为一体的深层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君权天授 以德配天 天力论 修明政教
下载PDF
论孔子的天命观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强 《淮阴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文化解释权下移的年代,孔子的天命观虽主要得力于周文化,但它对夏、商文化以及老子学说均有新吸取,从而显示出多层面的文化追求特征。孔子天命观的构成可分为“天”和“命”两个层面,其“天”主要有两个意象,一是指自然规律;一... 在文化解释权下移的年代,孔子的天命观虽主要得力于周文化,但它对夏、商文化以及老子学说均有新吸取,从而显示出多层面的文化追求特征。孔子天命观的构成可分为“天”和“命”两个层面,其“天”主要有两个意象,一是指自然规律;一是讲“天”的意志性。与“天”对应,孔子讲“命”也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表示生命和寿命,与自然之“天”相对应,一是表示命运,其内涵与有意志的天联系在一起。进而言之,孔子的天命观虽受宗教神学的制约,但包含着非天命的文化因子。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的是,孔子给人的定位。在天与人的对应关系中,孔子认为人事比敬天更为重要,进而希望在“天”和“人”之间寻找出一种新型的天人关系,即这种天人关系既不否定天的意志性,又能肯定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强调人事到倡导仁学,孔子以宗教神学为支撑点的天命观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仁学
下载PDF
“天命”的寻证与“人道”的坚守:孔子天命观新解——兼论孔子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宪堂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在孔子那里,天命是在历史中展开的人类固有的超越性向每一个自觉的道德个体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是需要通过艰苦的道德努力去显明和认证的东西:天命以其幽深的辉光照亮人之"道",最终在人的行为和成就中实现自己;人通过德行的累... 在孔子那里,天命是在历史中展开的人类固有的超越性向每一个自觉的道德个体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是需要通过艰苦的道德努力去显明和认证的东西:天命以其幽深的辉光照亮人之"道",最终在人的行为和成就中实现自己;人通过德行的累积去接近和显明天命,在为天命所照亮的族类的永恒里获得不朽。天命出现在行道者走出一己之私的局限而面对人类整体和伟大传统的庄严时刻。天命的寻证过程,就是人道的坚守与开拓过程。看起来仍然拖着原始迷信尾巴的孔子天命观带有与时俱进的革命性因素,它照亮了人性的幽暗和文化的永恒,为人类礼仪性整体存在赋予了一种神圣的庄严感,使儒家君子在道德自立的根基上直接面对天下,拥有了一种面向族类全体的视野和情怀——它昭示的是新生的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道德能力和人类崇高价值的信念,是行道君子之人格力量和历史使命的自我确认。天命观将孔子在不同层面的思考统合在一起,使之有了一个超越的指向和归系的极点,从而有了立体展开的潜在空间和逻辑可能性。正是有了孔子的"下学上达",才有了思孟派人性、物性与天道的贯通,也才有了宋以后延续近千年的理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下载PDF
周初天命观之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怀通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0,共9页
在商人的天命观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之间有两个重要思想环节,即武王的天命观与周公的早期天命观。武王的天命观主要由三项内容组成:天命是朝代兴替的主宰,天命是行政治国的依据,天命是永保统治的前提。武王的天命观与商人... 在商人的天命观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之间有两个重要思想环节,即武王的天命观与周公的早期天命观。武王的天命观主要由三项内容组成:天命是朝代兴替的主宰,天命是行政治国的依据,天命是永保统治的前提。武王的天命观与商人较为接近,而与周公的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天命观有较大距离。周公的早期天命观与武王天命观、商人天命观大致相同,敬畏天命,迷信占卜。由于在思想斗争中受到殷遗民假借天命的反制,加以对文王未竟事业的责任感,周公对天命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完成了对武王天命观与自己早期天命观的超越,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成熟天命观。由于天命观中包括了道德观、人生观、历史观,周公的成熟天命观实际上已经是探讨社会运行规律的天道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 天命 天道 武王 周公
下载PDF
中国天命观的历史演进与作用述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中国天命观滥觞于夏商周三代,争鸣于先秦各种思想流派,定型于秦汉。自汉以降,人们逐渐树立了对天的绝对崇拜和塑造出代代相传的对天的内心敬畏。天命观因其为道德之源,所以在维护王权,统御民众,统一人们的精神世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了... 中国天命观滥觞于夏商周三代,争鸣于先秦各种思想流派,定型于秦汉。自汉以降,人们逐渐树立了对天的绝对崇拜和塑造出代代相传的对天的内心敬畏。天命观因其为道德之源,所以在维护王权,统御民众,统一人们的精神世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了解天命观的历史演进和作用,不仅能够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脉络,还能够深度理解天命观的存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演进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周初至春秋天命观中的“德”与“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明亮 黄鸿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0-153,156,共5页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qu...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天命"的关系提出质疑,于是提出了"道"。但是,现实中政治斗争的胜利不完全取决于"有道"或"无道",而是由实力决定的,这愈发促使人们从追求天命的理想中转而关注现实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命
下载PDF
畏天命 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诸葛忆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6,共6页
畏天命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诸葛忆兵天地、祖光、鬼神的崇拜和信仰,构成华夏先民宗教生活的主体,进而演为某些基本的哲学范畴。承天之佑、先祖有灵、鬼神赐福,是先民宗教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生存价值之依据。... 畏天命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诸葛忆兵天地、祖光、鬼神的崇拜和信仰,构成华夏先民宗教生活的主体,进而演为某些基本的哲学范畴。承天之佑、先祖有灵、鬼神赐福,是先民宗教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生存价值之依据。这种先古宗教观,形成于生产力低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 天命”论 鬼神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 鬼神信仰 鬼神崇拜 “民本”思想 天命
下载PDF
《诗经》神学天命观及其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裕庆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关于《诗经》神学天命观思想,现世少有系统深入的研究。《诗经》塑造了一个至尊的“天神”以证明王权的合理性,还反映了周人对殷人神学天命现的改造。《诗经》神学天命观对后世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诗经》 神学天命 影响
下载PDF
《尚书》中的周公天命观的三个层级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江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作为《尚书》里的核心人物的核心思想,周公的天命观上承"天命糜常"、下启"惟命于不常"、"天命不易"乃至"天不可信",天意、民情与政德三者共同构成一立体图式。其中,"明德慎罚"与&qu... 作为《尚书》里的核心人物的核心思想,周公的天命观上承"天命糜常"、下启"惟命于不常"、"天命不易"乃至"天不可信",天意、民情与政德三者共同构成一立体图式。其中,"明德慎罚"与"敬德保民"是基础,而天命、天意则位于图式的上端。综合考察摄政和还政时期的周公天命思想不难发现,其所建构的乃是一道德之团体而非政治的枢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制度建构 正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