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共同体:王阳明“天地万物一体”再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秦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6,共7页
王阳明的"天地万物一体"是一个生态共同体。它体现了自然的生态系统与主体的道德伦理之"同然一体"。它是"天地万物"之自然与独具"良知"之人双向的共同建构,同时也是人"致良知"的伦... 王阳明的"天地万物一体"是一个生态共同体。它体现了自然的生态系统与主体的道德伦理之"同然一体"。它是"天地万物"之自然与独具"良知"之人双向的共同建构,同时也是人"致良知"的伦理价值反映。"天地万物"是自然所构成的生态整体,"良知"是其具有的伦理内涵。两者共同形成即自然即道德的生态共同体,它们以"致良知"为道德实践,将生态系统的客观价值推至人的主观价值。"天地万物一体"既体现了自然与人共建的生态共同体,又体现了以良知为基础的浑然整体,因而"一体"亦是"同体",都是生态共同体之"体",从而使一种基于新的人与自然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生态伦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天地万物一体 生态共同体 良知 同体
下载PDF
“天地万物一体”说与现代生态伦理学 被引量:8
2
作者 葛荣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天地万物一体 生态伦理学 王阳明 “大我” 天地境界 “小我” 生态环境 “民胞物与” 本体论 大地伦理学
原文传递
“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王阳明的物我和谐观
3
作者 陈奇 陈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王阳明继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念,提出"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的命题。以为天地万物皆源自于心、统一于心,而心的本质在于良知,在于仁爱;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乃是宇宙间的自有之义、本有之义、自觉之义,同时也是... 王阳明继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念,提出"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的命题。以为天地万物皆源自于心、统一于心,而心的本质在于良知,在于仁爱;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乃是宇宙间的自有之义、本有之义、自觉之义,同时也是至善人格的最高境界。该命题强调物我即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必要性,更强调这种协调共处的内在可能性,这对于面临巨大生态危机的当代人类来说,无疑可以起到提升信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天地万物一体 源自于心 良知仁爱 生态危机 信念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说”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光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王阳明 万物一体 明王朝 “致良知” “知行合一”说 心即理 封建等级制度 “心” 圣人 天地万物一体
下载PDF
朱熹、王阳明对程颢“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
5
作者 乐爱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1,共6页
对于程颢所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朱熹既有肯定,也略有不满,而明确讲“仁者,爱之理,心之德”,同时又讲“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王阳明则讲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又讲朱熹“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并... 对于程颢所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朱熹既有肯定,也略有不满,而明确讲“仁者,爱之理,心之德”,同时又讲“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王阳明则讲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又讲朱熹“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并进一步讲“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体用在于“明明德”与“亲民”,解“亲民”为“安百姓”,进而认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关心百姓的困难和痛苦,重视百姓的物质生活,由此开发出“亲民之实学”,实际上突破了程朱仁学仅限于心性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天地万物一体
原文传递
试评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葛荣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6,共4页
儒家以“仁爱”思想为基础 ,以“爱物”为原则 ,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 ,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原则。发掘和弘扬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 ,对于建构新的生态伦理学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儒家 "爱物" "天地万物一体" 生态哲学思想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论中的儒、佛思想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4,共8页
梁启超的《新史学》介绍了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宣言书。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貌合神异,内涵一套将儒家哲理、大乘佛学和现代进化论融合起来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他后来怀疑进... 梁启超的《新史学》介绍了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宣言书。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貌合神异,内涵一套将儒家哲理、大乘佛学和现代进化论融合起来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他后来怀疑进化论、否定历史因果律的思想转变,不能完全归因于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自觉认识并澄清自己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思想界限。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会通中西、杂糅古今,是一套独特的历史观念与历史诠释方式。"新史学"的"新"义,不但在于移植西方科学史学于中土,同时也是对传统历史观念与史学思想的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史学 进化论 因果律 因缘果报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下载PDF
《灵魂道体说》与中西哲学之辩——论第一篇中西哲学的比较论文
8
作者 张允熠 张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5,共10页
龙华民的《灵魂道体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第一篇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专论。该文通过比较,认定:西方“灵魂”与中国“道体”不可同日而语。它所提出的观点,形成了此后西方思想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定型共识。紧扣《灵魂道体说》原文及其... 龙华民的《灵魂道体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第一篇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专论。该文通过比较,认定:西方“灵魂”与中国“道体”不可同日而语。它所提出的观点,形成了此后西方思想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定型共识。紧扣《灵魂道体说》原文及其相关文献和知识点,从灵魂与道体的起源、同异、形而上学的误区及其矛头所向,揭示龙华民这篇比较研究短文所凸显的中西哲学的根本不同和各自义理,这对今日重新认识中西两大哲学系统之间的相互格义及彼此交流具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华民 灵魂 道体 天地万物一体
下载PDF
试论宋明理学家的圣贤境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4,共4页
宋明理学家通过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主题的论证和对心性义理之学的追求,创立了既不同于孔孟原始儒学,也有别于汉唐经学的新儒学,将儒家哲学发展到十分完备的形态,使得中国哲学的境界学说得以充分的展现。本文试图将宋明理学家有关圣... 宋明理学家通过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主题的论证和对心性义理之学的追求,创立了既不同于孔孟原始儒学,也有别于汉唐经学的新儒学,将儒家哲学发展到十分完备的形态,使得中国哲学的境界学说得以充分的展现。本文试图将宋明理学家有关圣贤境界的追求特别是如何成就圣贤的问题进行论述,来再现他们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圣贤境界 天地万物一体 与理为一
下载PDF
仁与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义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7,44,共6页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仁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这一特征——既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又是创新:如果说宋明理学家对仁的重视秉持了孔孟的思想旨趣的话,那么,对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则体现了有别于孔孟的新认识。在对仁的诠释和论证中,宋...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仁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这一特征——既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又是创新:如果说宋明理学家对仁的重视秉持了孔孟的思想旨趣的话,那么,对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则体现了有别于孔孟的新认识。在对仁的诠释和论证中,宋明理学家一面强调仁与爱密切相关,一面将仁界定为"爱之理",在爱、恕、公的相互作用中臻于仁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同时强调仁之一体中的差等和厚薄,最终将基于宇宙秩序的一体而等差贯彻到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万物一体 宋明理学 儒家 基本特征
下载PDF
论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雨 《五台山研究》 1998年第2期7-10,共4页
论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肖雨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它济世救人利物的一种奉献精神,还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一种伦理道德。当前,它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现... 论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肖雨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它济世救人利物的一种奉献精神,还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一种伦理道德。当前,它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所以,特加论之,且请方家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 《大乘义章》 现实意义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 绝对平等 四无量心 天地万物一体
下载PDF
爱的原则如何扩展到动物?--儒家视域下的人与动物关系
12
作者 杜永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1-20,共10页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爱的原则通过两种路径扩展到动物身上:一是治国安邦的需要,在这一路径中人类对动物的关怀与其自身的繁衍生息密切相连;二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必要,在这一路径中动物被化约为投射人类道德原则的工具。宋儒通过以“仁”释“...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爱的原则通过两种路径扩展到动物身上:一是治国安邦的需要,在这一路径中人类对动物的关怀与其自身的繁衍生息密切相连;二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必要,在这一路径中动物被化约为投射人类道德原则的工具。宋儒通过以“仁”释“生生”、“民胞物与”的提出、“赞天地之化育”的诠释、对杀生不仁的驳斥,不仅发展了人与动物关系的内在心性依据,而且把人与动物的关系纳入由道德进路而至的宇宙观中。王阳明对宋儒的理论路径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他通过大力倡导“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将宋儒所强调的人对动物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性宇宙观发挥到极致,提出了针对具体实践行为的“爱得是与不是”和针对道德价值相冲突时的“道理合该如此”两条实践原则;但动物的独特价值也随之被完全消泯在道德境界之中,动物本身并不能脱离人的价值世界而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被纳入人的伦理道德之中才具有意义。在儒家所建构的道德世界中,关爱、保护动物成为现实世界的每个个体应具有的道德义务,这一立场为应对生态挑战、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伦理 先秦儒家 宋明儒学 民胞物与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下载PDF
王阳明仁说的博爱理念
13
作者 向世陵 《王学研究》 2016年第1期35-50,共16页
由《礼记·礼运》而来的一家一人观念,在宋明时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气性之和合导出了博爱的"大家"说,而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成为王阳明仁说的中心课题。"心体之同然"与"一体之仁"相结合,并随着良知的发用而呈现。博... 由《礼记·礼运》而来的一家一人观念,在宋明时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气性之和合导出了博爱的"大家"说,而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成为王阳明仁说的中心课题。"心体之同然"与"一体之仁"相结合,并随着良知的发用而呈现。博爱是有边际的,爱善是博爱的内容限定。生物之心意义上的天下一心,可以辅助发明心本论哲学的以心为本和社会人伦意义上的同心同爱。"致良知"为博爱的实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心理动因,而且直接担负起了践行博爱的道德责任。生民的困苦通过"一体之仁"的心理架构而转移到"我"的身上,不忍人之心已转换成义不容辞的救济职责。博爱的施行并不拒绝回报,互惠是施行博爱的理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 一家一人 一体之仁 天地万物一体
下载PDF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朱熹之理生态主义
14
作者 金世贞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王守仁直视朱熹理本体论的终极弊端,即等级秩序的固定化容易成为人类和人类自然支配统治的理念,而且过分执着于无作用性的观念上的理,很容易就有拒绝变化、丧失活力现场感的问题。气本体论为解决像深层生态主义一样无视人类固有特性,将... 王守仁直视朱熹理本体论的终极弊端,即等级秩序的固定化容易成为人类和人类自然支配统治的理念,而且过分执着于无作用性的观念上的理,很容易就有拒绝变化、丧失活力现场感的问题。气本体论为解决像深层生态主义一样无视人类固有特性,将人类埋没于大自然中的问题,提出新的对策。王守仁首先在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或"同体"的前提下,将人定为"天地万物之心"。人不是宇宙自然的单纯部分,而是具有宇宙自然的心灵的地位,宇宙自然因人类而具有心灵的属性,是新生的生命体。人是天地万物的痛觉主体。即,人类因万物一体之仁心(=良知),与自然万物感应,痛愈、治愈、呵护他们的生命损伤。如此,王守仁思想既不同于"气生态主义",也不同于"理生态主义"。笔者把王守仁的思想称为"心生态主义"。具体地说,以天地万物一体说、致良知说、亲民说为中心,考察人类中枢的有机体宇宙论和亲民生态修养论的内容和特点,探索"心生态主义"超越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生态主义 生态修养论 亲民说 天地万物一体 感应 痛觉
下载PDF
良知与自然 被引量:8
15
作者 蒙培元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无善无恶 王阳明 “致良知” 自然界 阳明思想 天地万物一体 《大学问》 终极目的 本体 “知”
原文传递
阳明心学是先秦儒学合乎逻辑的发展
16
作者 欧阳祯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4,160,共10页
众所周知,王阳明自己十分自信的学问就是致良知之学,虽千经万典莫逃焉。但是在笔者看来,鉴于明朝中后期的特殊环境,王阳明还有没说透的话,那就是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切理论环节,全部走的都是一条从心性到政治的路。他的最... 众所周知,王阳明自己十分自信的学问就是致良知之学,虽千经万典莫逃焉。但是在笔者看来,鉴于明朝中后期的特殊环境,王阳明还有没说透的话,那就是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切理论环节,全部走的都是一条从心性到政治的路。他的最终目标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有对社会现实、皇帝以及官僚集团的批判。这种路数与孔、曾、思、孟完全是一致的,与儒家经典《尚书·尧典》、郭店简《唐虞之道》所展现出来的政治理想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阳明心学是对中华文化真正的追随,是中华文化合符逻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孔曾思孟 从心性到政治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原文传递
水患中国与“天人合一”
17
作者 田晓 李玉林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天人合 中国传统文化 环境伦理思想 自然系统 道德修养 特大洪水 天地万物一体 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
原文传递
儒家伦理人文主义生态之维及其现代回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庆燕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4,共7页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入与天地万物一体 “民 吾同胞也 吾与也” “取物限量 取物以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