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传统中轴线“天地之和”哲学蕴含初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廷海 叶亚乐 吴唯佳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系统阐释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哲学蕴含,有助于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哲学理念。文章梳理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形成过程和各历史阶段的空间特征,揭示其中蕴含的“天地之和”哲学蕴含;基于当前价值阐释与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中轴线保护利... 系统阐释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哲学蕴含,有助于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哲学理念。文章梳理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形成过程和各历史阶段的空间特征,揭示其中蕴含的“天地之和”哲学蕴含;基于当前价值阐释与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中轴线保护利用和中轴线及其延长线规划建设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线 北京 哲学蕴含 天地之和 规划遗产
下载PDF
中国史前玉器和谐功能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泮溪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中国史前玉器最早出现于7000多年以前,中经延续发展,到距今5000多年以前至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诸考古学文化先后选择玉器作为礼的主要承载体,使形制不一、内涵丰富的玉礼器成为史前玉器的代表。"和"... 中国史前玉器最早出现于7000多年以前,中经延续发展,到距今5000多年以前至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诸考古学文化先后选择玉器作为礼的主要承载体,使形制不一、内涵丰富的玉礼器成为史前玉器的代表。"和"的滥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明发生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承载体是以玉礼器为代表的史前玉器。和谐功能是中国史前玉器的显著特点之一,主要由天地人神之和、阶层之和以及多元一体之和等三个方面予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玉器 和谐功能 天地人神之和 阶层之和 多元一体之和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乐和”观念之内涵及价值转换
3
作者 陈松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1,共7页
中国古代乐学,虽然内容繁复,但宏观地看,是一个在“天地神人”的整体观念下展开的理论体系。它认为“乐”是“天地”与“人心”交相感应的产物,“和”是“乐”的核心要素。其具体内涵表现为“神人之和”“人自身之和”与“治道之和”三... 中国古代乐学,虽然内容繁复,但宏观地看,是一个在“天地神人”的整体观念下展开的理论体系。它认为“乐”是“天地”与“人心”交相感应的产物,“和”是“乐”的核心要素。其具体内涵表现为“神人之和”“人自身之和”与“治道之和”三个方面。中国古代儒家相信,通过乐学的教育,人类可以在精神信仰、物质生活、个体灵肉等方面达到圆融无碍的境地,从而实现“四海和定”的政治理想。与此相应,中国古代乐学在审美境界上推崇以“中和”为底蕴的“简易”“清明”与“广大”之美。我们应当运用传统乐学所具有的整体思维方式,吸收其思想内涵的合理成分,实现其价值的当代转换,最终建立具有当代意义的“乐学”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和 中和 简易 价值转换
下载PDF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乐”
4
作者 胡娟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48-149,共2页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探讨,以及"乐"作为"和"文化的体现者在"天地之和"、"政通人和"、"修身养性"三方面的促"和"作用,最后指出中国传统"和"文...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探讨,以及"乐"作为"和"文化的体现者在"天地之和"、"政通人和"、"修身养性"三方面的促"和"作用,最后指出中国传统"和"文化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和 政通人和 修身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