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易传》的和合思想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恩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易传》和合思想的核心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和合的最高境界是人与天地合德,是"天人合一"。其和合思想特征有四:一是主张阴阳尊卑有序的和合;二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的多样性并主张容纳多样性;三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 《易传》和合思想的核心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和合的最高境界是人与天地合德,是"天人合一"。其和合思想特征有四:一是主张阴阳尊卑有序的和合;二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的多样性并主张容纳多样性;三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和合的两端而主张追求中道,中道是阴阳和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四是认识到了事物阴阳的和合与不和合是并存的、互相转化的。认识和合,目的为追求人与天地合德;认识不和合,目的为居安思危,提高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思想 天地合德 天人
下载PDF
《周易》生态美学之“天人合一”论
2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就《周易》的生态审美意识看,“天人”是“合一”的。《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谓的“易”有如老子所谓的“生一”之“道”,或谓“混沌”。由此而有“太极”、“两仪”。“两仪”... 就《周易》的生态审美意识看,“天人”是“合一”的。《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谓的“易”有如老子所谓的“生一”之“道”,或谓“混沌”。由此而有“太极”、“两仪”。“两仪”的一体化即“太极”。“两仪”既指“阴阳”,也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人”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因于“太极”、“两仪”而有“四象”、“八卦”,其所符指的宇宙间“天人”等万有大千,一切生命与活力都因于“天地”、“阴阳”、“两仪”的“氤氲”、“化醇”。“天人”因“太极”而一体相通,相兼相应,相依相存,相辅相成。“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地”的“阴阳属性”,“天地”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态美学 天地合德 天人
下载PDF
《周易》“与天地合其德”之生态美学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道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8,156,共8页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生态美学 天地合德 天人
原文传递
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维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84-92,共9页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声无哀乐论》、《琴赋》、《琴赞》等文中,而以《声无哀乐论》一文最为著名。该文不仅是嵇康众多诗文中的名篇,更以其新颖的观点,智慧的辩辞,成为中国古代乐论中极为难得的佳篇,历代学者一直不断地...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声无哀乐论》、《琴赋》、《琴赞》等文中,而以《声无哀乐论》一文最为著名。该文不仅是嵇康众多诗文中的名篇,更以其新颖的观点,智慧的辩辞,成为中国古代乐论中极为难得的佳篇,历代学者一直不断地对此文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多从思想史、哲学史、美学史角度切入,而以范畴逻辑角度对之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对嵇康《声无哀乐论》一文进行重新解读,期望达到如下目标:一、呈现此文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轨迹;二、提炼代表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特征的范畴概念;三、反思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存在的问题并概括其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 天地合德 感应关系 声无哀乐 平和 至和
下载PDF
探究“自组织” 贯通形上下——对我国生态美学建设的一点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家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4,共5页
我国生态美学研究成就卓著,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加强自组织的探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生态圈的复杂多样与和谐有序,其所以然都可以归结为"自组织"。并且,从无机界、生物界、人体自身、人的精神系统、... 我国生态美学研究成就卓著,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加强自组织的探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生态圈的复杂多样与和谐有序,其所以然都可以归结为"自组织"。并且,从无机界、生物界、人体自身、人的精神系统、人类的文化系统乃至社会组织机构诸层次构成的生态圈均可见出自组织的作用。华夏先哲秉持整体的、系统的和机体性质的生态观,蕴含着生态美学建设需要的丰富思想资源,特别是中医学理论所揭示的"阴阳自和"与"五行胜复",可以说就是自组织的具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生态美学 美的规律 中华文化 天地合德
下载PDF
儒家美学“仁”范畴之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天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6-110,共15页
在儒家美学看来,"仁"乃是"人"原初的本性,为"人"之纯真本性的一种呈现,"人"必须去蔽存真,敞亮仁心仁性,仁其所仁,以成己成人。"成己",即自身心身圆融;"成人",即通过"... 在儒家美学看来,"仁"乃是"人"原初的本性,为"人"之纯真本性的一种呈现,"人"必须去蔽存真,敞亮仁心仁性,仁其所仁,以成己成人。"成己",即自身心身圆融;"成人",即通过"成己",澄明原初本真心性,以达成自我与他者的和谐,进而与天地参,生生不息,化化不已。"仁"审美域的达成为"人"原初心性的呈现,是"人"所具有的本真品质的自明,与"人"自身的选择相关。"仁"作为"人"的本性,通过选择,于"求仁"、"为仁"的去蔽中呈现出来,则体现为一种仁爱精神,"仁者爱人","仁者"既仁爱自身,更仁爱他人,仁爱社会,仁爱自然。儒家美学所谓的"求仁"、"安仁",就是主张使仁爱精神推及自然、社会,通过此,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确立一种相依相成、相亲相爱的融熙关系,以促进上下与天地同流,人与天地合其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仁 得仁 天地同流 天地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简论
7
作者 韩府 廉洁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恩格斯 自然界 自然规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改造自然 自然力 天地合德 控制自然 庄子
下载PDF
《周易》生态美学之“天人地”“生命共同体”论(下)
8
作者 李天道 《中国美学》 2020年第2期-,共12页
就《周易》的生态审美意识看,"天人"是"合一"的。《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谓的"易"有如老子所谓的"生一"之"道",或谓... 就《周易》的生态审美意识看,"天人"是"合一"的。《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谓的"易"有如老子所谓的"生一"之"道",或谓"混沌"。由此而有"太极""两仪"。"两仪"的一体化即"太极"。"两仪"既指"阴阳",也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人"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因于"太极""两仪"而有"四象""八卦",其所符指的宇宙间"天人"等万有大千,一切生命与活力都因于"天地""阴阳""两仪"的"氤氲""化醇"。"天人"因"太极"而一体相通,相兼相应,相依相存,相辅相成。"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地"的"阴阳属性","天地"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态美学 天地合德 天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