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育教人向着天地境界拾阶而上
1
《前线》 2023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德国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这一概念之前,首先阐释了任何在现象中出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四种属性:物质属性、逻辑属性、道德属性、审美属性。人本身同样也具有多重属性,所以每个人的生命才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美育书简》中... 德国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这一概念之前,首先阐释了任何在现象中出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四种属性:物质属性、逻辑属性、道德属性、审美属性。人本身同样也具有多重属性,所以每个人的生命才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美育书简》中也明确写道:“美对我们来说是对象”“美同时又是我们主体的一种状态”。由此来理解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以及张世英提出的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之说,就可以更明确地体会到中华传统美育教人向着天地境界拾阶而上的价值目标。其路径则是在“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文人雅趣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的汇通中潜移默化地滋养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阶而上 人的生命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物质属性 柴米油盐酱醋茶 道德属性 张世英
下载PDF
以天地大美化成大人
2
《前线》 2024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理想是以充满融合自然万物之美、艺术人文之美和生活礼俗之美的天地大美化成具有天地境界的大人,这样的人是感通天地、德达天下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至于“大美”,我们或可从清代画家华嵒这幅《桐屋闹学图》... 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理想是以充满融合自然万物之美、艺术人文之美和生活礼俗之美的天地大美化成具有天地境界的大人,这样的人是感通天地、德达天下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至于“大美”,我们或可从清代画家华嵒这幅《桐屋闹学图》来管中窥豹,其中既有童稚活泼趣味之美,又有桐屋所喻高远境界之美,还有笔意古拙气韵生动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清代画家 气韵生动 天地境界 天地万物 自然万物 人文之美
下载PDF
对德国古典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反思——由“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到“天地境界”的生态美学 被引量:9
3
作者 曾繁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共6页
反思我国50多年来的当代美学发展,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其表现为我国当代最重要的美学形态实践论美学就是直接师承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美学而来。这是由于德国古典美学自身的水平与中国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但一切理论... 反思我国50多年来的当代美学发展,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其表现为我国当代最重要的美学形态实践论美学就是直接师承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美学而来。这是由于德国古典美学自身的水平与中国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但一切理论都是历史的,在历史中产生并在历史中退场。我国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决定了德国古典美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现实需要,而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实践论美学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它们都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将由"人化自然"的实践论美学过渡到"天地境界"的生态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实践美学 人化自然 天地境界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忧患”中的天地境界——徐复观“忧患意识”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桂荣 曲瑞华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共5页
“忧患”一词源出《易传》,“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性格被徐复观提炼出来后,已经成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徐复观所意旨的“忧患意识”不仅源自儒家,也基于道家,通过徐复观的诠释,不仅张扬出“忧患意识”中的阳刚之美,而且... “忧患”一词源出《易传》,“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性格被徐复观提炼出来后,已经成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徐复观所意旨的“忧患意识”不仅源自儒家,也基于道家,通过徐复观的诠释,不仅张扬出“忧患意识”中的阳刚之美,而且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结构,从而彰显出“忧患”中的天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天地境界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龙 韩传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2-25,共4页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最高境界,它既有"真"的意蕴、"价值"的意义,还有终极关怀的作用。天地境界在去除利害之束缚、消除有无、动静、内外之分别的基础上,达到超死生、齐凡圣的境界。天地境界的旨归在于给...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最高境界,它既有"真"的意蕴、"价值"的意义,还有终极关怀的作用。天地境界在去除利害之束缚、消除有无、动静、内外之分别的基础上,达到超死生、齐凡圣的境界。天地境界的旨归在于给人类以终极意义上的关怀,这对于建立个体人格、建构精神家园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论苏轼岭海山水诗与“天地境界” 被引量:4
6
作者 程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5-100,共6页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岭海山水诗 生命实践 人格塑建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天地境界:冯友兰的哲学信仰 被引量:5
7
作者 汪传发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人类精神 道德行为 宇宙人生 人本哲学 理想人格 道德修养 人生之道 觉解
下载PDF
冯友兰的价值理性及其建构方式——“天地境界”与“天人之际”及文化普遍性思维和哲学理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江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40-147,共8页
“天地境界”体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意义,代表了其价值理性的建构方式,这一中心都体现在了其《新原人》的著作之中。《新原人》的哲学观念展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多层面性,其价值理性正是通过天人之际和文化的普遍性思维及哲学理性途... “天地境界”体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意义,代表了其价值理性的建构方式,这一中心都体现在了其《新原人》的著作之中。《新原人》的哲学观念展现了冯友兰价值理性的多层面性,其价值理性正是通过天人之际和文化的普遍性思维及哲学理性途径来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性 天地境界 普遍性思维 哲学理性
下载PDF
从苏轼诗词看苏轼天地人生之境界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美丽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68,共3页
人生境界主要指的是人生的意义世界,或者说精神境界。苏轼所拥有的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在他创作于被贬黄州、惠州和儋州时期的诗词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由于苏轼拥有天地人生境界,才使他的诗词写得极其旷达。苏轼天地人生... 人生境界主要指的是人生的意义世界,或者说精神境界。苏轼所拥有的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在他创作于被贬黄州、惠州和儋州时期的诗词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由于苏轼拥有天地人生境界,才使他的诗词写得极其旷达。苏轼天地人生境界的形成,主要与作者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这种人生境界不仅使他自己受益无穷,而且影响了与他同时和后世的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成为值得人们一生用心认真学习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 天地境界 精神世界
下载PDF
天地境界——杜诗中的人伦、人道、人格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继中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3,共7页
本文从人性角度切入,重评杜甫与儒学之间关系。杜甫取儒学的人道精神,又借重道家对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之追求,形成自家具有个性的人文关怀,在实践中以己饥己溺之亲历去亲证"一国之心",由是在现实的人伦之际保留"真我&quo... 本文从人性角度切入,重评杜甫与儒学之间关系。杜甫取儒学的人道精神,又借重道家对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之追求,形成自家具有个性的人文关怀,在实践中以己饥己溺之亲历去亲证"一国之心",由是在现实的人伦之际保留"真我",进入既有道德又超越道德的"天地境界"。杜之真性情使其能"以我为诗",推动诗歌创作从题材到形式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 杜诗 人伦 人道 人格 以我为诗
下载PDF
审美的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孔子之文艺本体论辨正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宇宇 《管子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孔子思想以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为核心,从内容与审美两层面积极影响了后世文艺,这是长期受到曲解和忽视的。"不言,谁知其志"是从"人"存在发展的高度极端强调了"言"的必要性,引入文艺领域则是鼓励创作;&qu... 孔子思想以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为核心,从内容与审美两层面积极影响了后世文艺,这是长期受到曲解和忽视的。"不言,谁知其志"是从"人"存在发展的高度极端强调了"言"的必要性,引入文艺领域则是鼓励创作;"各言尔志"表明"志"作为文艺本体是内在、审美的,绝非"扼杀个体/个性";"志"感于物、达于天,都从内容通向审美;"可以兴"与"为乐"的境界即文艺的审美本体,以此为基础的"文质彬彬"才进入本体范畴。惟其如此,孔学才成为华夏美学的主体,从根本上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言尔志 天地境界 可以兴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理论的审美意义
12
作者 黄香琴 潘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9,共5页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因为天地境界的最终达成须依赖以直觉思维为特征的"负"的方法。进入天地境界的人,自有一种无所原由的"乐","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的恰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天地境...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因为天地境界的最终达成须依赖以直觉思维为特征的"负"的方法。进入天地境界的人,自有一种无所原由的"乐","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的恰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天地境界的审美色彩,为道德取得审美的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审美境界 审美态度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
13
作者 史晓宇 赵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价值与关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冯先生天地境界的论说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在推进儒家的形上学思想的同时,通过对佛家般若学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的融通,从而提供了一个新的终极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说 觉解 般若 无为 融通
下载PDF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与超越性价值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芳恒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人的觉解不同,事物就有不同的意义。意义不同,人所追求的超越性价值就有异。超越性价值或来自哲学追求,或来自道德践履,或来自宗教信仰。无论哪一种价值的实现,都只能是人类精神的内在超越。因为,实质上,主观意志无法超越客观现实。就... 人的觉解不同,事物就有不同的意义。意义不同,人所追求的超越性价值就有异。超越性价值或来自哲学追求,或来自道德践履,或来自宗教信仰。无论哪一种价值的实现,都只能是人类精神的内在超越。因为,实质上,主观意志无法超越客观现实。就此而言,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所建构的超越性价值优于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 宗教 超越性价值
下载PDF
禅宗思想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初探
15
作者 胡成胜 何柳 《船山学刊》 200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思想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其人生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及其修养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冯友兰 禅宗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天地境界”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雯妍 《传承》 2015年第6期58-59,共2页
"天地境界"是指人将自己置于天地间,成为宇宙、天地一份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培养医学生的"天地境界",使其忘记"小我",将"小我"融入天地之间... "天地境界"是指人将自己置于天地间,成为宇宙、天地一份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培养医学生的"天地境界",使其忘记"小我",将"小我"融入天地之间,在日后工作中发扬"大爱"精神,从而对医患矛盾的缓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从"天人合一"思维入手,培养医学生"与天地相配的人格",进而培养其"天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 医学生 天人合一 思维 人格
下载PDF
道德与天地:论新理学“境界”之如何可能——兼与邓联合博士商榷
17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觉解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探微
18
作者 王晓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5,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既不同于道家境界,又不同于宗教信仰,而是建基于理性的支撑之上,通往精神自由的哲学信仰之路。天地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它在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中展现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之美。天地境界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既不同于道家境界,又不同于宗教信仰,而是建基于理性的支撑之上,通往精神自由的哲学信仰之路。天地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它在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中展现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之美。天地境界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冯友兰以庄子"游"的方式讲儒家"成圣之道",兼有儒家的入世情怀和道家的出世气度,"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地境界是理性和信仰、信仰和践行的统一,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 理性 哲学信仰 道德实践
下载PDF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
19
作者 曾昭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意义是一重要的指导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自然 环境伦理
下载PDF
“天地境界说”的生态伦理意识及现代价值
20
作者 胡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冯友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其《新原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天地境界”是人所能达到得最高境界。“天地境界说”被理论界认为是建构未来道德哲学的基础,但仔细研究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人类并非是唯一... 冯友兰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其《新原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天地境界”是人所能达到得最高境界。“天地境界说”被理论界认为是建构未来道德哲学的基础,但仔细研究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人类并非是唯一价值的主体。自然同样也是价值的主体。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境界 生态伦理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