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应论视阈下《天堂蒜薹之歌》的乡土话语建构研究
1
作者 李宝虎 李广伟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本研究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天堂蒜薹之歌》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乡土文学话语建构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乡土文学话语的构建一方面要从语境入手,实现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以及篇... 本研究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天堂蒜薹之歌》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乡土文学话语建构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乡土文学话语的构建一方面要从语境入手,实现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以及篇内衔接、互文性和线性序列的顺应;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结构入手,实现四个方面的顺应:语言、语码、语体的顺应;话语构建成分的顺应;话语和语段类型的顺应;话语构建原则的顺应。本研究对乡土文学话语的构建和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天堂蒜薹之歌 乡土文学 乡土话语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角下莫言小说习语英译研究——以葛译《天堂蒜薹之歌》为例
2
作者 刘嘉玲 《海外英语》 2024年第8期16-18,27,共4页
该文从框架理论出发,选取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英译本为研究文本,分析葛浩文在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中如何利用认知操作,创造性地对莫言小说中的习语进行框架重构。研究发现,框架理论视角下,《天堂蒜薹之歌》中的习语具体有三大表... 该文从框架理论出发,选取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英译本为研究文本,分析葛浩文在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中如何利用认知操作,创造性地对莫言小说中的习语进行框架重构。研究发现,框架理论视角下,《天堂蒜薹之歌》中的习语具体有三大表现:框架趋同、框架交叉、框架趋异。对于框架趋同下的习语翻译,葛浩文主要采用了保留框架的方式;对于框架交叉下的习语翻译,框架成分替换、框架成分增删的框架操作更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对于框架趋异的习语,框架关系改变、框架层次调整能更好地实现框架间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框架理论 天堂蒜薹之歌 英译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天堂蒜薹之歌》修辞格英译研究
3
作者 唐美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天堂蒜薹之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是莫言写作风格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本文以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为背景,研究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大因素对译者的操控,研究发现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受到三种因素的操控,从而对修辞格... 《天堂蒜薹之歌》中修辞格的运用是莫言写作风格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本文以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为背景,研究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大因素对译者的操控,研究发现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受到三种因素的操控,从而对修辞格进行了适当的改写,揭示译者如何在原文和读者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之间进行取舍。对莫言小说修辞格英译的研究为当代中国文学外译过程中修辞格的翻译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理论 修辞格英译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论《天堂蒜薹之歌》 被引量:20
4
作者 杜迈可 季进 王娟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农村改革 《红高粱》 风格独特 艺术作品 乡村 主题性 技巧性
下载PDF
当代西方翻译文学中的中国镜像、意识形态及改写——以《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1-153,155,共4页
莫言小说在国际文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翻译的成功,葛浩文作为莫言最重要的译者,虽然得到莫言的高度赞扬,但他不够忠实的归化、甚至自由增删、改写的译法并非全无非议。事实上,葛浩文代表西方读者的视角,阅读莫言小说时,难免带... 莫言小说在国际文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翻译的成功,葛浩文作为莫言最重要的译者,虽然得到莫言的高度赞扬,但他不够忠实的归化、甚至自由增删、改写的译法并非全无非议。事实上,葛浩文代表西方读者的视角,阅读莫言小说时,难免带着西方现代文化的优越感和对异质文化的焦虑感,构建以意识形态区分为核心的异质的中国镜像。从《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镜像"影响着小说英译从选本到翻译策略运用的全过程。外来文化的接受从来就是个依语境的重建过程,其复杂程度远不止忠实与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镜像 意识形态《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一波三折 意蕴深沉——论《天堂蒜薹之歌》的两次修改 被引量:2
6
作者 贺仲明 马思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7,共7页
1988年,莫言在《收获》杂志第1期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随即作家出版社于当年4月出版了同题单行本。作品的创作源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起农民与地方政府冲突的真实事件--"因为当地官员的腐败无能和思想的保守以及他们工作当... 1988年,莫言在《收获》杂志第1期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随即作家出版社于当年4月出版了同题单行本。作品的创作源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起农民与地方政府冲突的真实事件--"因为当地官员的腐败无能和思想的保守以及他们工作当中的官僚主义",(1)特别是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失误等原因,引发了农民冲击政府机关的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作家出版社 修改 深沉 大江健三郎 群体性事件 长篇小说 《收获》
下载PDF
《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学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25,2,共6页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方和民间的立场,同时也构成了三个叙述文本。这三个文本分别属于小说叙述文体、新闻文体和政论文体、民间说唱的韵文文体。多种文体被组合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构成一部跨文体的小说。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莫言将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其叙事方法显得错落有致、丰富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叙事动力 叙事结构 叙事方式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元话语运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宏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5-6,共2页
元话语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劝说性应用型语篇的分析上,在文学语篇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对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的元话语运用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作品的阐释维度和价值意蕴。小说两个版本的元话语中引导式元话语数量... 元话语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劝说性应用型语篇的分析上,在文学语篇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对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的元话语运用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作品的阐释维度和价值意蕴。小说两个版本的元话语中引导式元话语数量大大超过互动式元话语数量,而且新版本增加了更多和读者的互动,反应了社会环境变迁对作者元话语使用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话语《天堂蒜薹之歌》文学篇章 元话语历时研究
下载PDF
从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看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莹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32-234,共3页
莫言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不仅表现了自己娴熟的创作技巧,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而且还为研究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本。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不仅来自于他娴熟的创作... 莫言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不仅表现了自己娴熟的创作技巧,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而且还为研究翻译实践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本。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不仅来自于他娴熟的创作技巧和对生活深邃的思考,而且还来自于其作品的翻译者,来自于翻译者对其文学作品的再创造。这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翻译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探讨莫言作品的翻译问题及其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既可以加深读者对其原文的理解和感悟,又可以突出翻译者对文化全球化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创造性叛逆 翻译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个人化书写——再读莫言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1-77,共7页
莫言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以个人化记忆的方式叙述了天堂县"官逼民反"的蒜薹事件,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另一种现实。这是建立在个人记忆基础之上的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生存现状的个人化书写,它颠覆... 莫言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以个人化记忆的方式叙述了天堂县"官逼民反"的蒜薹事件,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另一种现实。这是建立在个人记忆基础之上的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生存现状的个人化书写,它颠覆了我们对于80年代中国农村的符号化记忆。莫言的个人化书写可以让一些个人记忆重新浮出水面,揭开被集体记忆所压抑的部分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书写 中国农村 20世纪80年代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葛译《天堂蒜薹之歌》对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滕梅 郑许红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以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为例,以其对外传播效果为依据,分析其对外传播主体模式,并探讨其对外传播对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启示和借鉴。《天堂蒜薹之歌》成功传播的原因有三:一是莫言日渐上涨的国际声望促使《天堂蒜薹之歌》... 本文以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为例,以其对外传播效果为依据,分析其对外传播主体模式,并探讨其对外传播对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启示和借鉴。《天堂蒜薹之歌》成功传播的原因有三:一是莫言日渐上涨的国际声望促使《天堂蒜薹之歌》得以再版,而其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作品在拉近与西方读者距离的同时,也满足了西方读者对东方的好奇心,使其获得读者青睐。二是国际化的出版平台拓宽了其传播渠道,扩大了其受众范围。三是文化代理人葛浩文以读者为中心,归化翻译,提高了译文的可接受度,推动了其在国外的传播。然而此书的翻译过程中,删减、改编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操控手法有时并不利于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由此可见,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应优先推介名人名作,积极寻找合适的文化代理人,采用中外译者合作翻译的模式,主动开拓国外权威传播渠道,推动中国文学真正走上世界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对外传播模式 文化代理人
下载PDF
认知转喻视角下《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研究
12
作者 杨莎莎 李晓娟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5-58,共4页
从认知转喻整体与部分关系视角,对莫言代表作《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葛浩文英译本译文与原文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天堂蒜薹之歌》中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大量转喻关系,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分别运用"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 从认知转喻整体与部分关系视角,对莫言代表作《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葛浩文英译本译文与原文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天堂蒜薹之歌》中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大量转喻关系,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分别运用"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以及"部分代部分"转喻思维,使不同语言之间等义翻译变成可能。从认知转喻角度对译文与原文关系探讨,可为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海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转喻 天堂蒜薹之歌 英译
下载PDF
从赵树理到莫言——以《“锻炼锻炼”》和《天堂蒜薹之歌》为例
13
作者 丛新强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7-103,共7页
赵树理发表于1958年的《"锻炼锻炼"》和莫言发表于1988年的《天堂蒜薹之歌》具有主体意识表达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基层政权力量和底层民众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农民作家"赵树理试图通过自己的"问题小说"... 赵树理发表于1958年的《"锻炼锻炼"》和莫言发表于1988年的《天堂蒜薹之歌》具有主体意识表达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基层政权力量和底层民众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农民作家"赵树理试图通过自己的"问题小说"解决农民问题,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要为农民说话。越是贴近生活的创作,越难以处理与现实的关系,如何以文学的方式介入现实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赵树理和莫言提供了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锻炼锻炼”》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问题小说”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意识形态的操纵——以《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
14
作者 吴倩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0-83,共4页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葛浩文所译的莫言作品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他的翻译却受到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个案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意识形态对译者翻...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葛浩文所译的莫言作品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他的翻译却受到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个案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运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操纵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一曲人性荒芜的祭歌:方金菊——读《天堂蒜薹之歌》有感
15
作者 李婷英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5期39-40,共2页
方金菊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从换亲开始,经历与高马的相爱,到遭受重重阻挠,最后万念俱灰,于分娩之日绝望地上吊自杀。死后,还被她的两个兄长结阴婚换钱。这背后人性荒芜的原因,值得深思。
关键词 人性荒芜 解读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译本审美的缺失及补偿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37,共3页
随着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的提出,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由于各国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完全对等的表达,造成审美价值的缺失。以莫言先生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为例,探... 随着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的提出,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由于各国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完全对等的表达,造成审美价值的缺失。以莫言先生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为例,探析其译本审美的缺失及其补偿方法,以期对文学作品翻译最大程度保留作品原有文化的审美元素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译本 审美缺失 补偿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3-44,共2页
文化缺省意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与其读者具有的共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一种常见的但是易被忽略的现象,对于不具备与作者共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翻译补偿处理文化... 文化缺省意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与其读者具有的共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一种常见的但是易被忽略的现象,对于不具备与作者共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翻译补偿处理文化缺省。本文从文化缺省的现象出发,分别讨论其概念与功能,并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研究相应的补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缺省 补偿策略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晓燕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彰显了译者主体性。译者葛浩文译自己喜欢的小说时,有意美化代表自由与正义的人物,根据英语思维对文章进行重组,巧妙译出原文含义;在重量与距离的翻译上,将便捷性与精确性置于首位,特意增译对比,突显表达效果。
关键词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译者主体性 人物塑造 增译对比
下载PDF
意识形态对《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操纵体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佳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8-101,共4页
通过分析《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探讨意识形态中各因素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体现。尽管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坚持忠于原著的翻译原则,但由于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个人审美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原著的翻译必然出现一... 通过分析《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探讨意识形态中各因素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体现。尽管葛浩文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坚持忠于原著的翻译原则,但由于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个人审美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原著的翻译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操纵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内的《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译本阐释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7-91,共5页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叙事学有很强的释解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作的叙事特色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都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承袭了原作聚焦主体的非线...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叙事学有很强的释解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作的叙事特色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都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承袭了原作聚焦主体的非线性出场,部分选择了作品的多重话语叙述模式,"显化"处理了视角切换和叙述层次多样性问题。译者对原文叙事艺术的策略性处理在跨越不同文化叙事隔阂的同时再现了原作的叙事艺术,促进了小说在英语语境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葛浩文 叙事学 天堂蒜薹之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