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丹萍 阎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章在分析 1号冰川旅游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特征和发展旅游业优、劣势的基础上 ,着重考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行为可能对冰川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美学质量等产生的负面效应 ,并进行相应的旅游环境影... 文章在分析 1号冰川旅游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特征和发展旅游业优、劣势的基础上 ,着重考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行为可能对冰川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美学质量等产生的负面效应 ,并进行相应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由此提出 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可持续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 天山1号冰川
下载PDF
天山1号冰川前缘土壤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氮转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珍珠 樊振 +7 位作者 高雁 李玉国 刘欢欢 马贵军 娄恺 刘建伟 晁群芳 曾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42-2847,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冰川前缘原生裸地土壤中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并且对其氮转化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从天山1号冰川前缘土壤中富集,分离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纯化后的单菌落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基于16S rRNA测... 【目的】分离,鉴定冰川前缘原生裸地土壤中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并且对其氮转化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富集培养基从天山1号冰川前缘土壤中富集,分离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纯化后的单菌落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基于16S rRNA测序的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株其对氨氮和硝态氮转化能力动态变化进行为期15 d的监测。【结果】通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得到5株光合细菌,活细胞吸收峰检测结果显示这几株菌在480、510、590和810 nm处有明显吸收峰;菌株最适生长pH为7.0。分子生物学鉴定4株为类球红杆菌(命名1Y, 241, GZ, G6),1株为沼泽红假单胞菌(LG)。菌株LG对氨态氮的转化率最高为65.71%,菌株GZ为56.22%次之,其余转化率为53%左右。菌G6对硝态氮的转化率最高能够达到95.79%,其次是菌株LG为95.58%,最弱的是菌株241为69.96%。并且,经光合细菌转化后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仅有2%左右转化为亚硝酸盐,其余均转化为菌体蛋白。【结论】光合细菌能够高效地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其对于贫瘠土壤中氮素的固定和高效利用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分离鉴定 氮转化
下载PDF
天山1号冰川冻土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梦 胡有贞 +5 位作者 唐洁 王丽军 郑晓吉 顾艳玲 关波 倪永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4,共8页
建立一种满足天山冰川冻土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构建要求的DNA提取方法,为低温乳糖酶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通过对DNA纯度与得率进行比较,从4种DNA提取方法中选择提取DNA得率和纯度最高的TEN法,进一步通过增加预处理、反复提取等步骤进行... 建立一种满足天山冰川冻土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构建要求的DNA提取方法,为低温乳糖酶基因的筛选奠定基础。通过对DNA纯度与得率进行比较,从4种DNA提取方法中选择提取DNA得率和纯度最高的TEN法,进一步通过增加预处理、反复提取等步骤进行了改良和优化。SDS-CTAB法、TENP预处理法、TEN法和Zhou法4种提取方法中,TEN法的DNA得率为(392±44)ng/g冻土,A260/A280和A260/A230分别为(1.82±0.40)和(0.97±0.38),最接近理想指标。对TEN法进行优化改良发现,DNA得率最高达到(449±61)ng/g冻土,且A260/A280和A260/A230值分别为(1.92±0.15)和(2.03±0.31)。以16S rDNA和26S rDNA为引物的PCR扩增和酶切实验验证了所提取冻土宏基因组DNA的质量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的要求。改良优化过的TEN法是适合天山1号冰川冻土的一种经济有效的DNA提取方法,为构建冻土低温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DNA DNA提取 冻土 天山1号冰川
下载PDF
天山1号冰川成冰带和积雪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向应 丁永建 +1 位作者 叶柏生 韩添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583-1583,共1页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成冰带是冰川表面成冰作用有差异的区带,与物质平衡密切相关;积雪由层位组成,层位通过沉积、风蚀和变质作用形成.成冰带的界限(如粒雪线、湿雪线、干雪线)保存着气候环境信息(如消融区大小、0℃等温线、极端...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成冰带是冰川表面成冰作用有差异的区带,与物质平衡密切相关;积雪由层位组成,层位通过沉积、风蚀和变质作用形成.成冰带的界限(如粒雪线、湿雪线、干雪线)保存着气候环境信息(如消融区大小、0℃等温线、极端消融事件),消融末期的粒雪线代表着反映物质平衡变化的零平衡线(ELA).因积雪表面的辐射通量以垂向为主,所以物质能量的转化与积雪层位的数量和性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成冰作用 气候变化 积雪 特征对 物质平衡 变质作用 环境信息
原文传递
天山1号冰川冻原植被带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魏岩 谭敦炎 朱建雯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9-53,共5页
新疆天山1号冰川附近冻原植被带有野生种子植物19科46属66种,通过对该地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性质明显是温带性,且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地理成分复杂,有7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冻原植被带 种子植物 区系
原文传递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景观生态的发育与演替──以天山1号冰川前缘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章家恩 胡汉熙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8-43,共6页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长期处于高寒的冰缘环境背景之下,其生态系统的发育具有原始性和简单性,随着冰川作用时间长短的变化,其冰碛母质、植被和土壤同步演替,并表现为一定的演替模式(植被:微生物→藻类→地农、苔藓→高山亚高山植物;...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长期处于高寒的冰缘环境背景之下,其生态系统的发育具有原始性和简单性,随着冰川作用时间长短的变化,其冰碛母质、植被和土壤同步演替,并表现为一定的演替模式(植被:微生物→藻类→地农、苔藓→高山亚高山植物;土壤:原始土→新成土→寒冻雏形土);在景观上也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冰缘地带 景观生态 发育 演替
原文传递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焦克勤 叶柏生 +2 位作者 韩添丁 井哲帆 杨惠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611,共6页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6年的气象、冰川物质平衡和1980—2006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其冰川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1996年以来的显著升温,导致了1号冰川水文点径流主要受夏季气温变化的控制,冰川物质损失对径流的补给作...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6年的气象、冰川物质平衡和1980—2006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其冰川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1996年以来的显著升温,导致了1号冰川水文点径流主要受夏季气温变化的控制,冰川物质损失对径流的补给作用已超过了降水的作用.1996—2006年与1980—1995年相比,夏季气温升高了0.9℃,降水增加了84.8mm(18.1%),冰川径流增加256.6mm(37.3%),其中约12.3%来自降水增加,约26.9%来自冰川物质的加速消融.对1980—1995年和1996—2006年两个时间段的气温和径流变化进行比较,并考虑到冰川区降水主要为降雪,折合夏季气温升高1℃将导致冰川径流增加470mm.夏季气温与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径流的统计分析亦得出同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径流 物质平衡 气候变化 响应分析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冰川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夏季0℃层高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广兴 孙淑芳 +1 位作者 赵玲 马玉芬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采用1971-200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周围4个探空站逐日0℃层高度探测资料,用距离倒数的加权平均得到1号冰川的夏季0℃层高度,并与1号冰川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定性与定量分析了30a来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冰川观测量的变化趋势及之间的... 采用1971-200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周围4个探空站逐日0℃层高度探测资料,用距离倒数的加权平均得到1号冰川的夏季0℃层高度,并与1号冰川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定性与定量分析了30a来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冰川观测量的变化趋势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00年的30a里1号冰川夏季0℃层高度呈增高趋势,1990年代呈陡升趋势,与1号冰川的零平衡海拔高度、消融区面积、纯物质消融量和融水径流深4个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正相关;而与积累区面积、纯积累量、纯物质平衡总量、纯物质平衡值4个量反位相同步变化,为负相关,说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自由大气夏季0℃层高度具有非常好的响应.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天山山区对流层中下层均显著变暖,夏季0℃层高度升高,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加快.1990年代夏季0℃层高度陡升,进而1号冰川出现了最大的物质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0℃层高度 冰川变化响应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冰川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致冷效应的小气候观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东启 明镜 魏文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7,共9页
高山冰川以其下垫面的致冷效应形成独特的冰川小气候。为研究冰川小气候特征,2007年7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面及末端冰碛上架设5台自动气象站,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以观测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与冰川致... 高山冰川以其下垫面的致冷效应形成独特的冰川小气候。为研究冰川小气候特征,2007年7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面及末端冰碛上架设5台自动气象站,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以观测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与冰川致冷效应有关的冰川区温度与湿度变化特征、冰面逆温、温跃现象、冰川风现象,并就冰川致冷效应对局地对流性降水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冰川 小气候观测 致冷效应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同时期雪层剖面及成冰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传金 李忠勤 +1 位作者 王飞腾 尤晓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60年代存在于冷气候条件下的冷渗浸带,80年代被渗浸带所替代.21世纪初,1号冰川成冰带变化更为显著,尤其是东支,顶部已具有消融带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源区气候变暖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雪层剖面 成冰带 成冰年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天山一号冰川产果胶酶酵母菌的筛选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晓吉 史学伟 +2 位作者 许程剑 董娟 倪永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从前期天山冰川冻土及融水中分离到68株可培养酵母菌中,通过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产低温果胶酶的菌株。选择培养基显示菌株C2、C9、L1和L13可产低温果胶酶。对4株酵母菌最适生长温度进行测定,16℃条件下4株酵母菌均能生长,属耐冷菌范畴。通... 从前期天山冰川冻土及融水中分离到68株可培养酵母菌中,通过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产低温果胶酶的菌株。选择培养基显示菌株C2、C9、L1和L13可产低温果胶酶。对4株酵母菌最适生长温度进行测定,16℃条件下4株酵母菌均能生长,属耐冷菌范畴。通过2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产果胶酶菌种的系统进化地位,在系统发育上,4株产酶菌分别与Cryptococcus macerans DQ377662、Cryptococcus sp.DQ377668、Rhodotorula laryngis JQ768911、Rhodotorula sp.JX124722的同源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嗜冷酵母菌 果胶酶 26S RDNA
下载PDF
天山一号冰川沉积层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娟 倪永清 +4 位作者 杨瑞金 赵伟 梁秋艳 冯英慧 范宇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从新疆天山一号冰川西支尾部的底部沉积层中分离筛选出高产低温脂肪酶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及产酶探讨。使用罗丹明-B、吐温80、维多利亚蓝选择培养基以及三丁酸甘油酯酶活检测板,结合棕榈酸对硝基苯酯(p-NPP)比色法,筛选出产低温脂肪酶酶... 从新疆天山一号冰川西支尾部的底部沉积层中分离筛选出高产低温脂肪酶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及产酶探讨。使用罗丹明-B、吐温80、维多利亚蓝选择培养基以及三丁酸甘油酯酶活检测板,结合棕榈酸对硝基苯酯(p-NPP)比色法,筛选出产低温脂肪酶酶活较高的菌株,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并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确定其所属菌属。共分离筛选到5株产低温脂肪酶酶活较高的菌株,经初步鉴定其中4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1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芽孢杆菌属产脂肪酶的能力略高于其余菌株。分离得到的5株菌均属于耐冷菌,有较好的耐盐性,能在低温条件下发酵产酶,其中4株在36h左右达到产酶高峰,为开发冰川环境下丰富的低温酶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低温脂肪酶 16S RRNA 酶活力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研究
13
作者 崔督督 张彦丽 +1 位作者 李忠勤 陈蔺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61-68,共8页
以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2A MSI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积雪指数(NDSI)和阈值法提取该冰川2002-2015年的平衡线高度,并利用站点实测的冰川ELA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提取的平衡线... 以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2A MSI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积雪指数(NDSI)和阈值法提取该冰川2002-2015年的平衡线高度,并利用站点实测的冰川ELA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提取的平衡线高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5年遥感获取的平衡线高度呈总体上升的趋势,与实测的平衡线具有高度相关性(r=0.9);ELA与年物质平衡序列高度相关,物质平衡波动的平均解释率可高达69%;与气象要素(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相关性也很高,约有59%的冰川ELA变化可以用夏季气温和降水来解释。因此,利用遥感数据可以提取高精度的冰川平衡线高度数据,对无站点数据冰川的平衡线高度以及物质平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冰川 平衡线高度 多源遥感数据 归一化积雪指数
下载PDF
我国西部山区太阳辐射与高山冰雪消融
14
作者 寇有观 《资源科学》 1983年第3期82-90,共9页
世界淡水的90%以上集中在冰川冰盖上。随着人类活动对淡水需求的增加,冰雪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现代冰川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储水量5万亿立方米。著名的长江、黄河及许许多多的河流都源于... 世界淡水的90%以上集中在冰川冰盖上。随着人类活动对淡水需求的增加,冰雪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现代冰川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储水量5万亿立方米。著名的长江、黄河及许许多多的河流都源于冰川。冰川对河流的补给和调节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在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冰雪消融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冰川 我国西部 冰雪融化 O口 太阳辐射 日照百分率 辐射系数 辐射平衡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vidual fly ash particles in surface snow at Urumqi Glacier No. 1, Eastern Tianshan 被引量:7
15
作者 ZHANG XueLei WU GuangJian +2 位作者 YAO TanDong ZHANG ChengLong YUE YaH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32期3464-3473,共10页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individual spherical fly ash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surface snow at Urumqi Glacier No.1 (UG1), Eastern Tien Shan, central Asi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herical par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individual spherical fly ash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surface snow at Urumqi Glacier No.1 (UG1), Eastern Tien Shan, central Asi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herical particles (i.e. morpholog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genesis) was obta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SEM-EDX). This method enabl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scopic spherical particles, which were present in very small quantities. Spherical particles and agglomerat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logy in five snow samples. Prevalent particle types in all samples were granular spherical particles, hollow spherical particles, irregularly shaped carbonaceous particles and agglomerates. The vast majority of spherical particles in our samples had mostly smooth and glossy surfaces, although these particles varied in diameter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The diameter of fly ash particles ranged from 0.76 to 16.7 m, with an average of 3.79 m (median: 3.21 m).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es of elemental composition showed that particles formed in combustion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carbon, silicon, aluminum and trace elements (e.g. Na, K, Ca, Fe). Some spherical fly ash particles contained toxic heavy metals (e.g. Pb, Cr, As, Zn), and indicated that fly ash particles acted as the main possible carriers of toxic heavy metals deposited in snow and ice of glaciers in high altitudes of central Asia.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EDX, the fly ash particles deposited in the snow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Namely, Si-dominant 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s of 3.24 m were formed by industrial coal combustion via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es in typical coal-fired heating stations and thermal power plants. Moreover, Fe-dominant 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s of 3.82 m, and Ti-dominant spherical particles formed by lower temperature processes in foundry and iron or steel plants. In addition, C-dominant particles, with average diameters of 8.43 m, formed from unburned coal. Fe-dominant particles had larger average diameters than Sidominant particles,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er were easier to form and developed earlier in the furnace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ial melting points of compositional oxide. Backward air mass trajectory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ed urban regions of central Asia contributed the primary fly ash particles from industrial combustion to the study site through the high-level westerlies jet s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球形颗粒 乌鲁木齐 表层雪 表征 粉煤灰颗粒 有毒重金属 平均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