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译理论视角下林纾《黑奴吁天录》中变译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胜男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1期44-46,55,共4页
由黄忠廉先生于20世纪末提出的变译理论是相对于其他翻译理论来说一种比较灵活的翻译理论,译者通过一系列的变译方法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林纾作为清代末年重量级的翻译家,有着别具一格的翻译手法,文章选取其影响最大的... 由黄忠廉先生于20世纪末提出的变译理论是相对于其他翻译理论来说一种比较灵活的翻译理论,译者通过一系列的变译方法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林纾作为清代末年重量级的翻译家,有着别具一格的翻译手法,文章选取其影响最大的译作之一《黑奴吁天录》,试分析变译理论下林纾采用的变译方法,为进一步结合译者读者两角度以及为存在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文学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译理论 林纾 《黑奴吁天录 变译方法
下载PDF
论文化图式理论下的《黑奴吁天录》之翻译策略
2
作者 吴舒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文化图式理论用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策略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洞察林纾的翻译动机与目的,实现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和评价林纾及其译著。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重新理解文学作品翻译的本质,并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研究对象,从林纾与原... 文化图式理论用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策略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洞察林纾的翻译动机与目的,实现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和评价林纾及其译著。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重新理解文学作品翻译的本质,并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研究对象,从林纾与原著作者间相似的文化经历、解码再编码方式的契合性、统一的新文化图式构建形式三大方面分析二人的文化图式关联性。重点探讨林纾基于自己的政治动机,为了在译文中融入中国化元素,避免过多引入西方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采取的归化法、省略法、有意误译和改写等一系列翻译策略,同时也分析了林纾因不懂外文而出现的误译现象。以期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认识林纾及其译著,并拓展文化图式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领域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图式 文化关联性 黑奴吁天录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基于图式理论的《黑奴吁天录》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林纾译文中的讹译现象为例
3
作者 吴舒娟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助于客观公正地理解译者的翻译行为,彰显译者文化创造者的身份,肯定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基于图式理论,重新认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译文中讹译表象下深刻的...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助于客观公正地理解译者的翻译行为,彰显译者文化创造者的身份,肯定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基于图式理论,重新认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译文中讹译表象下深刻的译者主体性问题,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如何贯穿翻译前、中、后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了林纾译文中对原作语言的讹译、译文中对译入语文化意识的融入、对西方文化元素的刻意遮蔽而导致的讹译,实际是为彰显其文学作品再创者身份而发挥的译者主体性。同时以全局观的角度,讨论译者因对翻译文本选择的主导权、文学作品再创造的需要和社会职责践行者身份的凸显而致使的讹译,根源在于译者翻译主体身份的建立,肯定译者主体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黑奴吁天录 讹译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从“读者期待视野”角度解读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艳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5-20,共6页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林纾在将Uncle Tom’s Cabin翻译成《黑奴吁天录》时,通过陈述、删削、省略、...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林纾在将Uncle Tom’s Cabin翻译成《黑奴吁天录》时,通过陈述、删削、省略、改写等方式,淡化了原著中的宗教观念和反对奴隶制度的政治思想,强化了译本对当时中国读者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呼唤,凸显了孝道、忠义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因此,林纾的译本激发了当时读者的积极响应,成为和读者期待视野近乎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林纾 《黑奴吁天录 爱国思想 传统道德
下载PDF
从目的论看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 被引量:3
5
作者 文月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89-92,104,共5页
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指导翻译行动的最高原则,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它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本文主要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 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指导翻译行动的最高原则,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它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本文主要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忠"、"不信"的译本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在特定翻译目的的操控下,采用特定翻译策略的结果;译本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因而是成功的,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黑奴吁天录 翻译
下载PDF
翻译伦理对林译小说中有意误译的阐释力——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109-110,共2页
林译小说中有大量的增补、改译和删除等形式的有意误译。林纾和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也不例外。根据传统的翻译理论,该译作被视为不忠实的翻译。然而,这部译作在晚清却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传统翻译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翻... 林译小说中有大量的增补、改译和删除等形式的有意误译。林纾和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也不例外。根据传统的翻译理论,该译作被视为不忠实的翻译。然而,这部译作在晚清却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传统翻译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翻译伦理却能为此提供理论支持:林译小说中的有意误译具有不可避免性;有意误译中包含着忠实性的因素;有意误译实为一种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奴吁天录 翻译伦理 林译小说 有意误译
下载PDF
近代翻译小说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选择——林纾《黑奴吁天录》“误译”再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共6页
考察林译小说研究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其他课题很少见到的现象:由于研究者学科身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和价值判断,呈现一道特异的"双向景观"。这种"双向景观",一方面形成一种学术互补,而从另一... 考察林译小说研究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其他课题很少见到的现象:由于研究者学科身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和价值判断,呈现一道特异的"双向景观"。这种"双向景观",一方面形成一种学术互补,而从另一角度看,却又各自存在误区,而且在两个向度之间留下了不小的空白。其实,"双向景观"的两维,可能都对一个问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这就是林译小说的特殊文化生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双向"互动"与"渗透"。通过对林译小说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最初以思想启蒙为动力,同时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制约,为迎合当时接受者的阅读习惯和情趣,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改制创作成分。不过,国人在翻译外国小说的同时,对西方文学从隔膜走向了解,逐渐通过选择、引进、吸纳,革新了中国小说,进而萌育了现代翻译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近代翻译小说 传统文化 《黑奴吁天录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林纾译《黑奴呼天录》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剑虹 王蕾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44-145,共2页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传统译论注重静态文本研究,而未能重分重视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分析了译有所为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力求再现翻译过程,为译者主体性...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传统译论注重静态文本研究,而未能重分重视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分析了译有所为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力求再现翻译过程,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注入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者主体性 林纾 《黑奴呼天录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友琴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认为翻译是译者的操控行为。翻译受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勒菲弗尔的理论,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分析在文学翻译中,无论是译本的选择还是翻译策...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认为翻译是译者的操控行为。翻译受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勒菲弗尔的理论,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分析在文学翻译中,无论是译本的选择还是翻译策略的采用,译者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学翻译 《黑奴吁天录 勒菲弗尔
下载PDF
林译《黑奴吁天录》的修辞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3-47,80,共6页
文章以西方修辞理论为参照,以个案研究的方法重新解读林译《黑奴吁天录》,重点分析译者在文本选择、话语建构及内容删改等方面,如何以受众为中心,诉诸各种修辞手段来处理原文本的内容,以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修辞意图。
关键词 《黑奴吁天录 翻译修辞 受众
下载PDF
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翻译的文化改写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 ,但他“不谙西文” ,从作品的选择到对原文的理解都取决于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他的翻译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增补删减现象。本文拟对林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 ,以寻求隐含在其改写背后的...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 ,但他“不谙西文” ,从作品的选择到对原文的理解都取决于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他的翻译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增补删减现象。本文拟对林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 ,以寻求隐含在其改写背后的中西文体差异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黑奴吁天录 翻译 文化改写 外国文学作品 小说 读者 阅读期待 翻译者 文体差异
下载PDF
从《黑奴吁天录》探析林纾的翻译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学勇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79-482,共4页
林纾的翻译观,即林纾翻译所遵循之宗旨。译者总是带有特殊的翻译目的和文化意识开始自己的翻译实践。透过《黑奴吁天录》的原著选择,及译者对文本删减、改写和增补,可以发现:林纾在政治上力图翻译救国,而文化上追求的是在翻译中不忘遵... 林纾的翻译观,即林纾翻译所遵循之宗旨。译者总是带有特殊的翻译目的和文化意识开始自己的翻译实践。透过《黑奴吁天录》的原著选择,及译者对文本删减、改写和增补,可以发现:林纾在政治上力图翻译救国,而文化上追求的是在翻译中不忘遵循中国传统纲常伦理规范。"翻译救国"和"以中化西"构成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的核心,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林译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黑奴吁天录 翻译观 救国 文化伦理
下载PDF
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的爱国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12期57-59,共3页
本文以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林纾的爱国思想。在选择翻译文本时,林纾并不是盲目的,他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他爱国思想的作品,林纾选择翻译《黑奴吁天录》就是出于警醒世人,爱国保种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林纾也表现出... 本文以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林纾的爱国思想。在选择翻译文本时,林纾并不是盲目的,他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他爱国思想的作品,林纾选择翻译《黑奴吁天录》就是出于警醒世人,爱国保种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林纾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作的字里行间发出强烈的反帝救国的呼声,向全国人民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爱国思想 《黑奴吁天录
下载PDF
目的论三法则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月娥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忠"、"不信"的译本是在特定历史语...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忠"、"不信"的译本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在特定翻译目的的操控下,采用特定翻译策略的结果;译本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因而是成功的并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黑奴吁天录 翻译
下载PDF
林纾《黑奴吁天录》翻译方法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艳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5-89,共5页
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诗学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外国文学作品,译者常常需要对原文作些改动,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诗学要求。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照《黑奴吁天录》原著和林纾译本中运用增补、省略、缩写和... 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诗学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外国文学作品,译者常常需要对原文作些改动,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诗学要求。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照《黑奴吁天录》原著和林纾译本中运用增补、省略、缩写和改写等译法,探讨译文如何符合该时代的主流诗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黑奴吁天录 诗学 翻译方法
下载PDF
“翻译过程总括模式”观照下的林译世界——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震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3-87,共5页
"翻译过程总括模式"理论将翻译的过程分为作者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作品世界以及译者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作品世界六个方面。经过对林纾所翻译的《黑奴吁天录》的个案对应性分析,可看出译作世界与原作世界之间的差异是... "翻译过程总括模式"理论将翻译的过程分为作者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作品世界以及译者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作品世界六个方面。经过对林纾所翻译的《黑奴吁天录》的个案对应性分析,可看出译作世界与原作世界之间的差异是林纾对原作进行增删和改写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总括模式 原作世界 译作世界 林纾 《黑奴吁天录
下载PDF
从目的论看林纾翻译的合理性——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素文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5-77,共3页
在近代翻译史上,林纾是一位争议较大的翻译家。他不懂外语,又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与他人合作先后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风靡一时。本文以目的论为原则,拟对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以解释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 林纾 《黑奴吁天录 目的论
下载PDF
功能对等的再思考——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林译《黑奴吁天录》
18
作者 王振平 张燕飞 《鄂州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8-60,共3页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首要实现的目标,能够使目地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似的理解和反应才是成功的翻译。文章以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对其进行分析,以阐述林纾《...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意义对等是译者首要实现的目标,能够使目地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似的理解和反应才是成功的翻译。文章以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对其进行分析,以阐述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合理的并且是成功的,从而激发对"功能对等"理论新的思考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 《黑奴吁天录 林纾 奈达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因素对林纾翻译策略的制约——以林译《黑奴吁天录》为个案
19
作者 邓笛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2期24-25,30,共3页
林纾在译作的序或跋中多次表达译作应忠实于原作的翻译思想。然而,其多数译作存在大量增、删、改原作的现象,与其翻译思想背道而驰。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视角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提供了极佳的视角,通过研究意识形态对林纾翻译策略造成的... 林纾在译作的序或跋中多次表达译作应忠实于原作的翻译思想。然而,其多数译作存在大量增、删、改原作的现象,与其翻译思想背道而驰。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视角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提供了极佳的视角,通过研究意识形态对林纾翻译策略造成的制约,我们可以认识到翻译并不是对原著的全盘翻译,而是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指引下的有意识的改写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林纾 翻译策略 黑奴吁天录 制约
下载PDF
从语法隐喻角度分析林译《黑奴吁天录》
20
作者 李艳玲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33-437,461,共6页
立足语法隐喻理论基础,从概念隐喻、语气隐喻和篇章隐喻3个方面探析译作《黑奴吁天录》中的删改。分析表明,林纾的删节、增改并非胡乱之为,而是要通过"增删改"推翻原著的主题并构建一个隐喻文本,成功地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 立足语法隐喻理论基础,从概念隐喻、语气隐喻和篇章隐喻3个方面探析译作《黑奴吁天录》中的删改。分析表明,林纾的删节、增改并非胡乱之为,而是要通过"增删改"推翻原著的主题并构建一个隐喻文本,成功地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和小说内容对接起来,向读者传递爱国思想,完满地实现译作的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奴吁天录 语法隐喻 删改 增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