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朱熹“理”思想的天文考古学研究
1
作者
陈永宝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思想的合法性提供了形而下的证据。天时运行的稳定性构成了“理”存在的恒常性,这为“理”思想最终确立提供了理论铺垫。同时,两宋天文学在阴阳中由“向天乞食”到“向天乞生”思维的转变,这也为朱子理学由“天道论”向“性理论”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在“天理”问题上朱熹认为从天道到性理,“道”是基础,“理”是具体的发展样态,进而发展为气、器等形而下之物。在这个维度中,他的理学体系凸显着形而下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观
象
授
时
朱熹
天文
考古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先秦时期天文学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2
作者
甄尽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78-83,共6页
在先秦时期,"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是天文学的两大基本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既缘于农耕文明的社会性质,也取决于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到春秋时期,人们在视异常天象为上天"告凶"的同时...
在先秦时期,"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是天文学的两大基本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既缘于农耕文明的社会性质,也取决于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到春秋时期,人们在视异常天象为上天"告凶"的同时,开始思索导致"天谴"的人事原因。先秦时期天文机构、职官的设置基本上是一身二任的,既负责观察天象的运行来治历明时,又负责通过天象的变异来占测吉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文
学
观
象
授
时
占候吉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辉煌的楚天文学
3
作者
王胜利
《理论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41-43,共3页
辉煌的楚天文学王胜利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楚民族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其主要表现是:一、开创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工作楚族的祖先在长期刀耕火种的生产过程中感受到天象对庄稼收成好坏影响甚大。经过...
辉煌的楚天文学王胜利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楚民族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其主要表现是:一、开创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工作楚族的祖先在长期刀耕火种的生产过程中感受到天象对庄稼收成好坏影响甚大。经过长期的观测,楚族先民终于发现,每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八宿
无限性
观
象
授
时
木星
庄子
天文
学
望远镜
战国中期
宇宙空间
曾侯乙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象授时——占星术的起源及内涵新论
4
作者
许中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15,70,共6页
中国古代人民早期对天地的理解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时间、时令的确定,可以说是农耕文明奠定和发展的基石。早期人们通过观象授时总结出历法以指导生产活动,并在观象授时的基础上形成占星术。源于观象授时而生的占星术与政治相结合,...
中国古代人民早期对天地的理解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时间、时令的确定,可以说是农耕文明奠定和发展的基石。早期人们通过观象授时总结出历法以指导生产活动,并在观象授时的基础上形成占星术。源于观象授时而生的占星术与政治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维持权威与统治的重要工具。由早期的观象授时再到承天意修人事的占星术的过程,形成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天文学文化。同时,它也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
象
授
时
占星术
天文
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被引量:
25
5
作者
胡铁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234-250,共17页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星象物候历 ,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文献。文章将该历按月给出的 1 7个星象分为昏旦南中、伏见和星座指向 3个部分分析计算了其使用年代 ,结论是 :《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 ,该历曾...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星象物候历 ,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文献。文章将该历按月给出的 1 7个星象分为昏旦南中、伏见和星座指向 3个部分分析计算了其使用年代 ,结论是 :《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 ,该历曾被用于周代 ,其起源可以上推至夏代 ,但确认后者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小正》
观
象
授
时
历法
中国
星
象
古
天文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東亞文明與中美洲文明天文考古録
被引量:
1
6
作者
吕宇斐
《中国文化》
CSSCI
2016年第2期75-105,共31页
天文學是自然科學中的第一學科,是人類形成早期宇宙觀和信仰體系的源泉和原動力。天文考古學(考古天文學)是國際天文學界與考古學界中新興的,跨泉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是從科學天文學的角度,結合民族歷史文獻,嚴謹地重...
天文學是自然科學中的第一學科,是人類形成早期宇宙觀和信仰體系的源泉和原動力。天文考古學(考古天文學)是國際天文學界與考古學界中新興的,跨泉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是從科學天文學的角度,結合民族歷史文獻,嚴謹地重構新石器時代遠古人類認知的星空、建立的觀象授時體系,童現其時人類形成的宇宙觀、構建的信仰體系的强大學科工具;是打開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物質世界的自然生物走向精神世界的靈性生物這堵神秘大門的關鍵鑰匙。本文通過充分的天文學、考古學與文獻學論據,對東亞(阜新查海、濮陽西水坡、黄梅焦墩、廣漢三星堆等)和中美洲(拉本塔、伊薩帕、帕倫克等)兩個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諸多遺址進行天文考古學的詳細比較分析,論證東亞與中美洲文明形成前後,先民所建立的以北斗、銀河與東宫蒼龍爲核心的天文體系,以及由此產生的宇宙觀與信仰體系,闡述東亞與中美洲早期文明誕生前後的同源的天文體系、宇宙觀和信仰體系的思想基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時代
東亞文明
中美洲文明
天文
考古學
(
考古
天文學
)
觀
象
授時
北斗銀河
蒼龍七宿
宇宙
觀
信仰體系
阜新查海遺址
濮陽西水坡遺址
黄梅焦墩遺址
廣漢三星堆遺址
拉本塔遺址
伊薩帕遺址
帕倫克遺址
原文传递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
被引量:
19
7
作者
武家璧
陈美东
刘次沅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8年第9期1265-1272,共8页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尧帝都城.最近考古发现的大型半圆台夯土遗迹ⅡFJT1具有明确的夯土中心观测点和夯土圆弧形墙上挖出的12道狭缝,被认为是古人用来观测日出以确定季节的观象台.对该遗址各特征点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对其中E2,E12...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尧帝都城.最近考古发现的大型半圆台夯土遗迹ⅡFJT1具有明确的夯土中心观测点和夯土圆弧形墙上挖出的12道狭缝,被认为是古人用来观测日出以确定季节的观象台.对该遗址各特征点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对其中E2,E12缝的中心线方位角和对应远山仰角测量数据进行了天文学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夏至和冬至太阳升起时,接近E2,E12缝,但不能恰好进入.由于黄赤交角的长期变化,在考古学确定的年代(公元前2100年前后),太阳升起一半时,夏至太阳位于E12缝右部,冬至太阳位于E2缝正中.这令人信服地证明,ⅡFJT1是古代观象台的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考古
学
天文
年代学
陶寺文化
古代
天文
台
观
象
授
时
原文传递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
8
作者
杨庆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6-91,共6页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杨庆中《周易》是一部产生于殷周之际的筮占之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如果我们揭开它上面的层层面纱,便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诠释“易”字的本来意义入手,对《周易》与上古宗教信...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杨庆中《周易》是一部产生于殷周之际的筮占之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如果我们揭开它上面的层层面纱,便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诠释“易”字的本来意义入手,对《周易》与上古宗教信仰、上古天文学等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神崇拜
《周易》
《归藏》
《易经》
观
象
授
时
《连山》
《尚书·尧典》
甲骨文
古
天文
学
“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
被引量:
3
9
作者
刘宗意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109-110,共2页
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刘宗意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对用蚌壳拼成的龙虎,被分别放置在一具男子骨架的东西两侧。学术界为之震动。可是,人们似乎只青睐那一条龙,大量报导集中在蚌壳龙身上,...
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刘宗意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对用蚌壳拼成的龙虎,被分别放置在一具男子骨架的东西两侧。学术界为之震动。可是,人们似乎只青睐那一条龙,大量报导集中在蚌壳龙身上,称之为“中华第一龙”,认为这条距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水坡
《建康实录》
文化现
象
《焦氏易林》
中华第一龙
天文
学研究
酉阳杂俎
观
象
授
时
二十八宿
《诗经》
原文传递
何驽博士
10
作者
刘合心
《中关村》
2007年第12期37-39,共3页
经过考古学家的艰苦探索,近年来,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七十二件套随葬品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文物考古专家进...
经过考古学家的艰苦探索,近年来,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七十二件套随葬品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文物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四千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
陶寺遗址
考古
学家
观
象
授
时
彩绘陶器
文物
考古
襄汾县
临汾市
原文传递
题名
朱熹“理”思想的天文考古学研究
1
作者
陈永宝
机构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ZX050)。
文摘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思想的合法性提供了形而下的证据。天时运行的稳定性构成了“理”存在的恒常性,这为“理”思想最终确立提供了理论铺垫。同时,两宋天文学在阴阳中由“向天乞食”到“向天乞生”思维的转变,这也为朱子理学由“天道论”向“性理论”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在“天理”问题上朱熹认为从天道到性理,“道”是基础,“理”是具体的发展样态,进而发展为气、器等形而下之物。在这个维度中,他的理学体系凸显着形而下的验证方法。
关键词
天理
观
象
授
时
朱熹
天文
考古
学
Keywords
natural law
observing celestial phenomena to determine the time
Zhu Xi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astronomy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先秦时期天文学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2
作者
甄尽忠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78-83,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星占学与汉代社会研究"(15YJA770023)
文摘
在先秦时期,"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是天文学的两大基本功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既缘于农耕文明的社会性质,也取决于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到春秋时期,人们在视异常天象为上天"告凶"的同时,开始思索导致"天谴"的人事原因。先秦时期天文机构、职官的设置基本上是一身二任的,既负责观察天象的运行来治历明时,又负责通过天象的变异来占测吉凶。
关键词
先秦
天文
学
观
象
授
时
占候吉凶
Keywords
The Pre-Qin Dynasty
astronomy
telling the people seasons by observing celestial phenomena
divining the good and bad luck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辉煌的楚天文学
3
作者
王胜利
机构
湖北省社科院楚史所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41-43,共3页
文摘
辉煌的楚天文学王胜利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楚民族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其主要表现是:一、开创了我国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工作楚族的祖先在长期刀耕火种的生产过程中感受到天象对庄稼收成好坏影响甚大。经过长期的观测,楚族先民终于发现,每当...
关键词
二十八宿
无限性
观
象
授
时
木星
庄子
天文
学
望远镜
战国中期
宇宙空间
曾侯乙墓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象授时——占星术的起源及内涵新论
4
作者
许中康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15,70,共6页
基金
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暮夜’书写研究”(2020CWX034)
2020年度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左传》占星文化研究”(2020-KYJJ-13)。
文摘
中国古代人民早期对天地的理解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时间、时令的确定,可以说是农耕文明奠定和发展的基石。早期人们通过观象授时总结出历法以指导生产活动,并在观象授时的基础上形成占星术。源于观象授时而生的占星术与政治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维持权威与统治的重要工具。由早期的观象授时再到承天意修人事的占星术的过程,形成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天文学文化。同时,它也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观
象
授
时
占星术
天文
学
天人合一
Keywords
telling people time by observing celestial phenomena
Astrology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世界史]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被引量:
25
5
作者
胡铁珠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234-250,共17页
基金
国家九五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费支持
文摘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星象物候历 ,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文献。文章将该历按月给出的 1 7个星象分为昏旦南中、伏见和星座指向 3个部分分析计算了其使用年代 ,结论是 :《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 ,该历曾被用于周代 ,其起源可以上推至夏代 ,但确认后者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证据。
关键词
《夏小正》
观
象
授
时
历法
中国
星
象
古
天文
学
Keywords
Xia Xiao Zheng ,calendar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東亞文明與中美洲文明天文考古録
被引量:
1
6
作者
吕宇斐
机构
北京大學玉器與玉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化》
CSSCI
2016年第2期75-105,共31页
文摘
天文學是自然科學中的第一學科,是人類形成早期宇宙觀和信仰體系的源泉和原動力。天文考古學(考古天文學)是國際天文學界與考古學界中新興的,跨泉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是從科學天文學的角度,結合民族歷史文獻,嚴謹地重構新石器時代遠古人類認知的星空、建立的觀象授時體系,童現其時人類形成的宇宙觀、構建的信仰體系的强大學科工具;是打開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物質世界的自然生物走向精神世界的靈性生物這堵神秘大門的關鍵鑰匙。本文通過充分的天文學、考古學與文獻學論據,對東亞(阜新查海、濮陽西水坡、黄梅焦墩、廣漢三星堆等)和中美洲(拉本塔、伊薩帕、帕倫克等)兩個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諸多遺址進行天文考古學的詳細比較分析,論證東亞與中美洲文明形成前後,先民所建立的以北斗、銀河與東宫蒼龍爲核心的天文體系,以及由此產生的宇宙觀與信仰體系,闡述東亞與中美洲早期文明誕生前後的同源的天文體系、宇宙觀和信仰體系的思想基礎。
关键词
新石器時代
東亞文明
中美洲文明
天文
考古學
(
考古
天文學
)
觀
象
授時
北斗銀河
蒼龍七宿
宇宙
觀
信仰體系
阜新查海遺址
濮陽西水坡遺址
黄梅焦墩遺址
廣漢三星堆遺址
拉本塔遺址
伊薩帕遺址
帕倫克遺址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
被引量:
19
7
作者
武家璧
陈美东
刘次沅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出处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8年第9期1265-1272,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交叉方向项目资助(编号:KACX2-SW-01)
文摘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尧帝都城.最近考古发现的大型半圆台夯土遗迹ⅡFJT1具有明确的夯土中心观测点和夯土圆弧形墙上挖出的12道狭缝,被认为是古人用来观测日出以确定季节的观象台.对该遗址各特征点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对其中E2,E12缝的中心线方位角和对应远山仰角测量数据进行了天文学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夏至和冬至太阳升起时,接近E2,E12缝,但不能恰好进入.由于黄赤交角的长期变化,在考古学确定的年代(公元前2100年前后),太阳升起一半时,夏至太阳位于E12缝右部,冬至太阳位于E2缝正中.这令人信服地证明,ⅡFJT1是古代观象台的遗址.
关键词
天文
考古
学
天文
年代学
陶寺文化
古代
天文
台
观
象
授
时
分类号
P1-09 [天文地球—天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
8
作者
杨庆中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6-91,共6页
文摘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杨庆中《周易》是一部产生于殷周之际的筮占之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如果我们揭开它上面的层层面纱,便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诠释“易”字的本来意义入手,对《周易》与上古宗教信仰、上古天文学等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日神崇拜
《周易》
《归藏》
《易经》
观
象
授
时
《连山》
《尚书·尧典》
甲骨文
古
天文
学
“易”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
被引量:
3
9
作者
刘宗意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109-110,共2页
文摘
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刘宗意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对用蚌壳拼成的龙虎,被分别放置在一具男子骨架的东西两侧。学术界为之震动。可是,人们似乎只青睐那一条龙,大量报导集中在蚌壳龙身上,称之为“中华第一龙”,认为这条距今...
关键词
西水坡
《建康实录》
文化现
象
《焦氏易林》
中华第一龙
天文
学研究
酉阳杂俎
观
象
授
时
二十八宿
《诗经》
分类号
I276.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何驽博士
10
作者
刘合心
机构
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
出处
《中关村》
2007年第12期37-39,共3页
文摘
经过考古学家的艰苦探索,近年来,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七十二件套随葬品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通过文物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四千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关键词
博士
陶寺遗址
考古
学家
观
象
授
时
彩绘陶器
文物
考古
襄汾县
临汾市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朱熹“理”思想的天文考古学研究
陈永宝
《衡水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先秦时期天文学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甄尽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辉煌的楚天文学
王胜利
《理论月刊》
CSSCI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观象授时——占星术的起源及内涵新论
许中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東亞文明與中美洲文明天文考古録
吕宇斐
《中国文化》
CSSCI
2016
1
原文传递
7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
武家璧
陈美东
刘次沅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8
19
原文传递
8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
杨庆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说龙虎——一个被遗忘的文化现象
刘宗意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
3
原文传递
10
何驽博士
刘合心
《中关村》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