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魏庄渠“天根之学”的静与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6-121,155,共6页
黄宗羲认为,魏庄渠的"天根之学"在明代思想史上表现出了某种"转"的迹象,所谓"贯动静而一之",即这种"转"大致上可以看作是宋学系统向明学系统的转变。但是黄氏未免断言太早,庄渠作为一位"... 黄宗羲认为,魏庄渠的"天根之学"在明代思想史上表现出了某种"转"的迹象,所谓"贯动静而一之",即这种"转"大致上可以看作是宋学系统向明学系统的转变。但是黄氏未免断言太早,庄渠作为一位"醇儒","天根之学"只是试图在"主静涵养"的工夫论基调中完成其"一元化",只是于"静"中似乎透露出了某些"动"的转化契机。通过以"天根"与"天机"为线索的动、静比较分析,可以管窥到庄渠学说与阳明学诸多学者学说的异同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庄渠 天根之学
下载PDF
魏校“天根之学”与其文学思想的关系
2
作者 胡延茹 武道房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3-58,共6页
魏校是明中期著名理学家,其学术宗旨被概括为"天根之学"。"天根之学"的关键在于本心的主静涵养,这是明代程朱理学发展流于僵化、训诂后的自我转变。魏校的理学思想和他的文学主张存在深刻的关系。重视本心的工夫促... 魏校是明中期著名理学家,其学术宗旨被概括为"天根之学"。"天根之学"的关键在于本心的主静涵养,这是明代程朱理学发展流于僵化、训诂后的自我转变。魏校的理学思想和他的文学主张存在深刻的关系。重视本心的工夫促使他在文学上形成了"文从心出"的文学创作论,并且重视"心体超然"的审美境界。魏校的文学思想为其哲学增添了美学色彩,这既是明中期哲学界心性说的发展在文学上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明中期性灵一脉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校 天根之学 思想 关系
下载PDF
心学视域下的魏校“天根之学”阐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青州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4,共8页
明中叶经历了理学到心学的转向。江苏昆山的魏校作为重要理学家,其天根之学深受朱子学与阳明学两大系统的思想影响,由此而形成了"培养深沉""切忌漏泄""妙在涵蓄"为特点的"主静求仁"之学,开创... 明中叶经历了理学到心学的转向。江苏昆山的魏校作为重要理学家,其天根之学深受朱子学与阳明学两大系统的思想影响,由此而形成了"培养深沉""切忌漏泄""妙在涵蓄"为特点的"主静求仁"之学,开创出独特的"天根之学"的思想体系。然而,有关魏校思想的研究向来受到忽视。其实,魏校与阳明之间,曾有过一次学术交锋,两者从心体动静的问题入手,显示出心学与理学对"心体"的不同理解。以此为契机,最终魏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天根天机,动静弗离"的天根之学。其特点在于把工夫重点放在心体——即天根——未发前的"静存涵养"工夫,指向"喜怒哀乐之未发"状态的回归、静存和体认。"静存涵养"的旨趣在于回归心体(天根),不仅扭转了胡居仁"主一持敬"之学,同时也有别于陈白沙的"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魏校的天根之学乃是对阳明学"心体常动"良知之观点的一种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体 动静 天根之学 逆觉体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