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原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亮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122-123,共2页
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及其原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地区 天然气成藏过程 天然气成藏原理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树根 徐国盛 +3 位作者 李巨初 李国蓉 罗志立 赵锡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9-566,共8页
造山带动力学、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油气藏动力学均是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作者分析了三种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1)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决定了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的作用过程;(2)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性... 造山带动力学、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油气藏动力学均是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作者分析了三种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1)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决定了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的作用过程;(2)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性质决定了油气藏动力学的作用机制。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是由从东向西的深部多级俯冲潜滑而引起的浅部由西向东的多层次推覆而形成的,并且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均有两个传递系统。高异常古压是上三叠统天然气运移的动力,是控制天然气运聚与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古压的演化直接控制了局部构造的成藏。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藏是上三叠统与侏罗系之间流体的跨层流动形成的。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和演化产生的挤压环境和使川西前陆盆地的被动沉降作用控制了天然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的成藏作用。60Ma以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整体抬升和剥蚀作用决定了裂缝系统的发育和上三叠统气藏的调整及侏罗系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川西前陆盆地 龙门山 天然气成藏过程 流体跨层流动
下载PDF
南海北部超压低渗气藏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以莺歌海盆地XF区XF13-1超压气田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迎朝 徐新德 +5 位作者 王立锋 吴杨瑜 袁冰 朱建成 何胜林 廖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9-1688,共10页
随着南海深部层系高温超压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储层及天然气分布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亟待从成藏过程的角度深入剖析天然气成藏模式,以指导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基于样品分析测试、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成藏过程研究方法,研究... 随着南海深部层系高温超压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储层及天然气分布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亟待从成藏过程的角度深入剖析天然气成藏模式,以指导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基于样品分析测试、三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成藏过程研究方法,研究了莺歌海盆地北部XF区XF13-1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以下简称"黄一段")超压低渗气藏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研究认为,XF13-1气田具有2种低渗气藏成藏模式:1以XF1-1-14井区黄一段Ⅰ气组低渗气藏为代表的"天然气先充注、储层后致密、后超压"型成藏模式,是莺歌海盆地深部层系最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模式;2以XF13-1-4井区、XF13-1-6井区黄一段Ⅱ气组低渗气藏为代表的"天然气充注、储层致密、超压"同期型成藏模式,该模式具有"超压、低渗、天然气组分复杂"的天然气成藏特点。在成藏过程分析和成藏模式指导下,结合沉积体系研究成果,提出了2个具备"天然气先充注、储层后致密、后超压"型成藏模式的有利区,是下一步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过程 超压低渗气藏 成藏模式 XF13-1 莺歌海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