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分离技术在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分析与探索
1
作者 海力且木·依不拉音 王调霞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7期18-20,共3页
随着对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取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变得尤为重要。以新型分离技术在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重点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为例,对其原理、工艺流程和装置设计要求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应用案... 随着对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取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变得尤为重要。以新型分离技术在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重点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为例,对其原理、工艺流程和装置设计要求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应用案例的分析,评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中的效果和潜在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旨在为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领域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活性有机化合物 提取方法 新型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 技术原理
下载PDF
水溶性金属有机化合物
2
作者 刘举正 周钰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本文对水溶性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及现状及其在催化反应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提出了一些研究水溶性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水溶性 金属有机化合物 催化反应
下载PDF
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4
3
作者 邱明华 邢其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本文从天然药物、天然农药、生长及生态调节物质、精神依赖药物和全合成等几个方面,通过评论一些有较大社会意义或学术价值的化合物,试图透视具有生理活性天然有机化合物这一常盛不衰的热点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 天然有机化合物 生理活性 天然化合物
下载PDF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与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艳华 邓业成 邓志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8期5-8,共4页
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半仿生提取、酶法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进行了论述,并对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膜分离、... 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半仿生提取、酶法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进行了论述,并对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膜分离、高速离心分离、分子蒸馏、双水相萃取在天然有机化合物分离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化合物 提取 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 微波 分子蒸馏
下载PDF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新方法 被引量:43
5
作者 汪秋安 孙朝旭 《北京日化》 2000年第2期23-25,共3页
简要叙述了六种提取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新方法,即植物细胞膜破碎法,酶浸渍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超声波强化提取法,微波加热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并介绍了它们在天然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关键词 萃取 分离 提纯 植物细胞破碎 天然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蜂胶中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工艺比较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薛晓丽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4-57,共4页
将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浸出提取工艺相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6890GC/5973MSD气—质联用分析仪对两种方法的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蜂胶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乙醇浸出提取工艺有利于提取蜂... 将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浸出提取工艺相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6890GC/5973MSD气—质联用分析仪对两种方法的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蜂胶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乙醇浸出提取工艺有利于提取蜂胶中黄酮类物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有利于蜂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应根据提取活性成分的主次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天然有机化合物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研究 Ⅵ.20-C-未被氧化的-对映-贝壳杉烯化合物的质谱
7
作者 赵凡智 李宏 +5 位作者 陈能煜 陈耀祖 华苏明 孙汉董 林中文 许云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56-661,共6页
用EIMS、高分辨及B/E联动扫描技术,对二十一个20-C-未被氧化的-对映-贝壳杉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裂解过程与A、B、C环上的取代基的影响。
关键词 天然有机化合物 二萜化合物 结构 质谱 贝壳杉
全文增补中
不同温度下天然橡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
8
作者 陈鑫 张博宇 +2 位作者 王丹灵 杜振霞 吴友平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2,共6页
通过静态顶空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80℃和130℃)和不同硫化温度(130,140,150℃)对两种天然橡胶(SVR 3 L和SPR 10;)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影响。结果表明,130℃下,两种天然橡胶中的主要VOCs均能挥发并被检出,S... 通过静态顶空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80℃和130℃)和不同硫化温度(130,140,150℃)对两种天然橡胶(SVR 3 L和SPR 10;)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影响。结果表明,130℃下,两种天然橡胶中的主要VOCs均能挥发并被检出,SVR 3 L中的VOCs主要是乙醇和乙酸;SPR 10;中除乙醇和乙酸外,主要为醛类物质。硫化温度对两种天然橡胶中VOCs总量的影响不大,说明硫化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条件可使天然橡胶中的VOCs挥发,硫化胶中的VOCs主要来源于硫化促进剂的热分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挥发 静态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闽江水中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及其紫外吸收特征
9
作者 江慧华 《南平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70-73,共4页
天然有机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一种很活跃的组分 ,本文用改进的Leenheer法在闽江丰水期将闽江水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分离为悬浮态和溶解态两大类 ,后者又分离成为憎水有机物、腐殖酸类、强阴离子化合物和其他亲水化合物等 4种 ,研究结果显示 ... 天然有机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一种很活跃的组分 ,本文用改进的Leenheer法在闽江丰水期将闽江水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分离为悬浮态和溶解态两大类 ,后者又分离成为憎水有机物、腐殖酸类、强阴离子化合物和其他亲水化合物等 4种 ,研究结果显示 ,闽江水中溶解态有机物含量在 3— 5mgC·L- 1 之间 ,其中腐殖酸类占 49% ,其紫外吸收强度远在其他形态之上 ,非极性憎水有机物在 5 %以下 ,闽江水为非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 天然有机化合物 水生生态系统 Leenheer法 水体污染
下载PDF
麦饭石对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云希勤 寇登民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麦饭石 有机化合物 吸附 天然矿物
下载PDF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雅梅(译) 《国际木业》 2018年第6期31-33,共3页
减少VOC对人造板行业意味着什么?可持续建筑产品联盟的Simon Corbey和邦戈大学的生物复合材料中心的Ceri Loxton结合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释一个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在过去的30年中,人造板的甲醛排放量从大约3ppm下降到了0.1ppm,这是... 减少VOC对人造板行业意味着什么?可持续建筑产品联盟的Simon Corbey和邦戈大学的生物复合材料中心的Ceri Loxton结合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释一个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在过去的30年中,人造板的甲醛排放量从大约3ppm下降到了0.1ppm,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如果水平继续下降,可能比天然木材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排放量 人造板行业 生物复合材料 建筑产品 专业知识 天然木材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核心考点演练
12
作者 刘崇明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14年第3期38-38,43,共2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中只含有烷烃B.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OC.天然气是高效清洁燃料D.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演练 考点 液化石油气 清洁燃料 天然 成分
下载PDF
沉积物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动态测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林滨 陶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探讨了直接测定沉积物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可行性,提出了改变水土比和连续提取两种动态测定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操作误差.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同时测定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吸着系数;改变水土比法明显优... 探讨了直接测定沉积物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可行性,提出了改变水土比和连续提取两种动态测定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操作误差.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同时测定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吸着系数;改变水土比法明显优于连续提取法.用该方法测定了伊春河沉积物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与吸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水溶性 天然有机 吸着系数 动态测定
下载PDF
净化污水和天然水中有机化合的的光氧化器
14
作者 A.,MБ 蒋自立 《环保科技情报》 1997年第3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污水 天然 净化 有机化合物 光氧化器
下载PDF
天然腐殖质材料对低品位磷矿粉水溶性磷的促释效果
15
作者 杨强 张丛志 +5 位作者 张佳宝 陈卓 潘慧 李健鹏 张灿 谭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8-1098,共11页
低品位磷矿开发应用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其活化释放困难以及磷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将不同添加量的天然腐殖质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促释材料,采用连续水浸提法、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分析了促释材料对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释放特性以... 低品位磷矿开发应用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其活化释放困难以及磷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将不同添加量的天然腐殖质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促释材料,采用连续水浸提法、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分析了促释材料对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释放特性以及磷矿粉的结构与成键变化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磷矿粉与促释材料在最优配比下的生物肥效。结果表明:随着促释材料添加量的提高,水溶性磷的释放也呈现增加趋势,当天然腐殖质材料和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分别与低品位磷矿粉混合的质量比为20︰80时,5次水溶性磷释放总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54倍和1.72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混合低品位磷矿粉经过5次浸提后,P2O5和Ca(PO3)2对应的特征衍射峰出现显著下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混合低品位磷矿粉经过5次浸提后,可明显看到位于966 cm^(-1)3-处PO_(4)对称伸缩振动v1吸收峰消失,同时位于1127、673和612 cm^(-1)3-处PO_(4)非对称伸缩振-2-动v3吸收峰、H2PO_(4)相关吸收峰和HPO_(4)相关吸收峰强度均显著下降。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作为一种优质有机物料按照6 g·kg^(-1)或9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照20︰80的质量比混合后可显著提升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同时可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天然腐殖质材料按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20︰80的质量比混合,在播种后第14、30、60天土壤有效磷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了29.86%、29.47%、36.48%,土壤有机质分别较CK增加34.16%、8.05%、47.40%。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按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20︰80的质量比混合,在播种后第14、30、60天土壤有效磷分别较CK增加了36.97%、94.44%、34.51%,土壤有机质分别较CK增加27.29%、14.57%、45.41%。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呈酸性、高比表面积、腐殖质含量高、活性官能团数量多等特性是提升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腐殖质材料 低品位磷矿粉 水溶性 有效磷 扫描电子显微镜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林隙与凋落物对天然红松混交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美珩 龚建美 +3 位作者 段文标 陈立新 景鑫 李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枫桦红松混交林(BP))内,各选取小、中、大3个代表性的林隙,将其作为试验样地,并分别以各自的郁闭林分作为对照。2012年6月,在TP林隙及郁闭林分内不同位置的土... 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枫桦红松混交林(BP))内,各选取小、中、大3个代表性的林隙,将其作为试验样地,并分别以各自的郁闭林分作为对照。2012年6月,在TP林隙及郁闭林分内不同位置的土壤表层埋设3种不同树种的凋落物(红松、椴树、枫桦)分解袋。2012年6-9月测定各林型不同大小林隙及其郁闭林分0-10cm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TP和BP林隙内及其对照的WSOC均表现为小林隙>大林隙>中林隙,而PAP表现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TP和PAP林隙内WSOC>郁闭林分,BP则相反;除7月3种林型林隙大小对土壤WSOC影响均不显著(P>0.05)外,其他月份林隙大小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PAP和BP林隙内土壤WSOC随月份的变化均为不对称的"V字型"曲线,6月达到峰值,前者7月而后者8月达到谷值。然而,TP林隙内土壤WSOC在生长季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9月达到最高值;TP林隙内枫桦凋落物分解袋下的土壤WSOC明显高于红松和椴树凋落物分解袋下的。3种凋落物下土壤WSOC在林隙北部均为小林隙和中林隙的郁闭林分<林隙内,而大林隙则相反;TP和PAP林隙内及其对应的郁闭林分土壤WSOC和土壤含水量均为正相关,然而BP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红松混交林 林隙 凋落物 水溶性有机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原位覆盖对含硫煤矸石的污染控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天岭 吴永贵 +1 位作者 姚伦芳 李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2-47,64,共7页
为评价利用富含天然水溶性有机质的废水覆盖处理对含硫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原位控制效果,分别采用过滤后的沼液覆盖(水溶性有机质1,OC-1)、养殖废水覆盖(水溶性有机质2,OC-2)及清洁水源水覆盖(对照,CK)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处理。经55... 为评价利用富含天然水溶性有机质的废水覆盖处理对含硫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原位控制效果,分别采用过滤后的沼液覆盖(水溶性有机质1,OC-1)、养殖废水覆盖(水溶性有机质2,OC-2)及清洁水源水覆盖(对照,CK)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处理。经550 d的连续浸没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煤矸石在2种天然水溶性有机质覆盖处理后的550 d的内,均能显著抑制煤矸石的氧化产酸,使水溶性有机质处理后上覆水样的pH一直维持中性偏碱的水平,显著降低了煤矸石周边水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pOC-1=0.000 01;pOC-2=0.000 01),并显著降低了煤矸石上覆水样中Fe、Mn、Cu、Zn及SO42-和F-等阴阳离子的浓度(pOC-1均<0.01;pOC-2也均<0.01);且2种水溶性有机质覆盖上覆水样中的溶出离子浓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EC=0.251 5、pEh=0.319 8、pFe=0.992 8、pMn=1、pCu=0.939 7、pZn=0.993 1、pSO42-=0.124、pF-=0.073 8)。而清洁水源水(对照)处理的上覆水样则呈现煤矿山酸性废水的典型特征,即较低的pH(2.52)、较高的EC(3 730μS/cm)、Eh(502 mV)和酸度(1 383 mg/L),同时富含Fe、Mn、Cu、Zn等金属离子及SO42-和F-等阴离子。说明天然水溶性有机质覆盖处理可有效抑制含硫煤矸石的氧化酸化及多种特征污染物质的溶出释放。因此,可考虑采用一定浓度的养殖废水及沼液等天然水溶性有机质作为煤矸石覆盖材料对含硫煤矸石进行原位污染控制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溶性有机 覆盖 煤矸石 污染释放 原位控制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在水溶性天然药物化学成份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作平 霍长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水溶性天然药物 化学成份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环境中深层地下水溶性天然气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水龙 许烨霜 陶野郁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日本东京周围的关东地区的地层是由海洋环境经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沉积而成。由于大量的海洋生物沉积于地下,经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质量上乘的水溶性天然气与医药用碘。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在东京附近就有天然气的开采活... 日本东京周围的关东地区的地层是由海洋环境经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沉积而成。由于大量的海洋生物沉积于地下,经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质量上乘的水溶性天然气与医药用碘。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在东京附近就有天然气的开采活动。自1956年起在东京东侧的日本千叶县房总半岛东部的九十九里平原地区,开始了大规模天然气与碘的开采活动。野外开采活动主要通过从地下500~2000m深处抽取地下水而获得。20世纪60年代在该地区发现有地面沉降,1969年起开始地面沉降的观测。在过去的35a中地面最大累积沉降达0.85m,发现沉降范围的面积近800km2。九十九里观光地的海岸线后退近20~50m。2002年的大范围的地面沉降达2cm。最后从日本关东地下水盆的向斜构成式构造出发,讨论分析减缓地面沉降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与开发 深海沉积物 水溶性天然 地下水抽取 地面沉降 现场测试
下载PDF
天然橡胶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对豚鼠的过敏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芳 杨敏 张毅兰 《中国药事》 CAS 2010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建立天然橡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天然橡胶对豚鼠的过敏反应,并初步探讨降低天然橡胶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酸沉淀、碱复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采用豚鼠评价天然橡胶的过敏反应。结果蛋白质在10~200μ... 目的建立天然橡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天然橡胶对豚鼠的过敏反应,并初步探讨降低天然橡胶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酸沉淀、碱复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采用豚鼠评价天然橡胶的过敏反应。结果蛋白质在10~2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6)。豚鼠对天然橡胶提取液具有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对清洗液无过敏症状。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天然橡胶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水溶性蛋白质会引起豚鼠的过敏反应,但可以通过反复清洗降低或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水溶性蛋白质 过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