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地区鼠李天然灌丛的林相结构调查与生态评价
1
作者 郭晓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8期92-93,共2页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表现为以半湿润为主向半干旱为主过渡,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地块,以石灰岩为成土母质,土层瘠薄,一些耐旱灌丛都不易生长成林。鼠李天然灌丛具有超强的耐旱、耐贫瘠的抗逆性,在一些地块... 辽西地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表现为以半湿润为主向半干旱为主过渡,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地块,以石灰岩为成土母质,土层瘠薄,一些耐旱灌丛都不易生长成林。鼠李天然灌丛具有超强的耐旱、耐贫瘠的抗逆性,在一些地块形成大面积的天然灌丛,通过对鼠李灌丛林分结构组成的调查,掌握其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并对林分进行生态评价,为进一步进行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天然灌丛 林相结构调查 生态评价 辽西地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特征与演替规律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新晓 张晓明 王雄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07-111,共5页
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过程对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该文在对北京密云山区不同封育年限天然灌丛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群落特征、结构组成、物种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结... 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过程对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该文在对北京密云山区不同封育年限天然灌丛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群落特征、结构组成、物种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灌丛植被的演变趋势为荆条+酸枣群丛—荆条+蚂蚱腿子群丛和荆条+三裂绣线菊群丛—三裂绣线菊群丛;灌丛中天然次生乔木树种山杨、椴树和蒙古栎幼苗、幼树的重要值增加较快;封育年限5~15年,灌木从12种增加到31种,乔木种类从0增加到8种;封育15年灌丛的生物量增加为封育5年的2.34倍;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都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预计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天然三裂绣线菊灌丛会逐渐演替为山杨、桦树林或者椴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丛 群落特征 演替规律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灌丛防风阻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婷婷 姚国征 +1 位作者 王满才 丁国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4-197,共4页
对乌兰布和沙漠封沙育草带内的天然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灌丛沙堆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风沙流在迎风面受阻堆积,在背风面风速下降40.3~42.1%,并形成低速区,引起沙粒堆积;沙蒿灌丛对2m高处风速没... 对乌兰布和沙漠封沙育草带内的天然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灌丛沙堆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风沙流在迎风面受阻堆积,在背风面风速下降40.3~42.1%,并形成低速区,引起沙粒堆积;沙蒿灌丛对2m高处风速没有影响,但可引起灌丛背风面近地表0.5m处风速下降20.5%。灌丛的迎风面存在一个减速区,灌丛顶部及两侧为加速区,灌丛背风面存在一个静风区和一个尾流区。灌丛侧面的输沙量最大,背风面输沙量最小,迎风面2H处输沙量大于1H处,这与各点的风速变化是一致的。对不同盖度沙地的输沙量进行的观测表明,输沙能力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流动沙地输沙量最大,在5.6~9.4m/s风速范围内输沙量为2.25~21.75g,半固定沙地的输沙量次之,为0.32~13.58g,固定沙地最小,为0.06~2.2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天然灌丛 防风阻沙效益
下载PDF
单个天然灌丛防风阻沙机理与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乌拉 张国庆 辛智鸣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天然灌丛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以沙蒿和白刺灌丛为例,对单个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灌丛的迎风面存在一个减速区,灌丛顶部及两侧为加速区,灌丛背风面存在一个静风区和一个尾流区。灌丛侧面的输沙量最大,背风面输沙量最... 天然灌丛对风沙流具有阻滞作用,以沙蒿和白刺灌丛为例,对单个灌丛周围风速及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灌丛的迎风面存在一个减速区,灌丛顶部及两侧为加速区,灌丛背风面存在一个静风区和一个尾流区。灌丛侧面的输沙量最大,背风面输沙量最小,迎风面2H处输沙量大于1H处,这与各点的风速变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丛 防风阻沙 机理 效应
下载PDF
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类型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凤玉 《山西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将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按以水土保持作用为主和兼有水保功能和经济利用进行分类,介绍了38种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类型。并对每个群落的分布、结构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 山西 天然灌丛 植被群落类型 水土保持 水保功能
下载PDF
旱泉沟流域天然灌丛退化成因及保育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马金宝 张培栋 李新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旱泉沟流域生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出气候变迁、鼠类破坏、认识偏差、超载滥牧、樵采挖药、农垦残食、利益相争等是天然灌丛退化的主要成因,以“人—草—畜”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完善机制、分区治理,自然修复、持续经... 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旱泉沟流域生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出气候变迁、鼠类破坏、认识偏差、超载滥牧、樵采挖药、农垦残食、利益相争等是天然灌丛退化的主要成因,以“人—草—畜”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完善机制、分区治理,自然修复、持续经营,封山禁牧、育灌育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人工种草、合理利用,调整结构、增加收益的保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灌丛 退化成因 保育对策 旱泉沟流域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小叶白蜡天然灌丛群落特征与生态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丽华 《乡村科技》 2020年第26期77-78,共2页
辽西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干旱多风地域差异性较大自然植被多样。为掌握辽西北地区小叶白蜡的天然群落特性并加以科学利用,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调查,并对其天然群落特征与生态应用进行科学评价。
关键词 小叶白蜡 天然灌丛 群落特征 生态应用 辽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山楂叶悬钩子天然灌丛的群落特征与应用
8
作者 位劼 《乡村科技》 2020年第7期96-97,共2页
辽西地区处在北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山楂叶悬钩子天然灌丛在辽西南部呈片状分布。本文经过调查,系统、科学地评价山楂叶悬钩子天然灌丛的群落特征,并总结山楂叶悬钩子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 山楂叶悬钩子 天然灌丛 群落特征 生态应用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榆树天然灌丛的林相结构评价与应用
9
作者 张立钢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2期76-77,共2页
辽西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类型为以湿润为主向以干燥为主的过渡地带,自然植被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榆树天然灌丛为萌生,通过对该灌丛林分结构组成的调查,掌握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达到对大面积天然林科学经营与... 辽西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气候类型为以湿润为主向以干燥为主的过渡地带,自然植被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榆树天然灌丛为萌生,通过对该灌丛林分结构组成的调查,掌握林分的形成机理、群落特征,达到对大面积天然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天然灌丛 林分结构评价 应用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荒漠优势灌丛含碳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党晓宏 高永 +5 位作者 蒙仲举 张波 高君亮 梁超 唐国栋 李晓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79,共6页
准确估算荒漠灌丛固碳能力及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5年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优势荒漠灌丛(沙冬青、霸王、四合木、半日花和红砂)标准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 准确估算荒漠灌丛固碳能力及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5年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优势荒漠灌丛(沙冬青、霸王、四合木、半日花和红砂)标准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采样法获得各标准灌丛各器官样品后在实验室利用Elementar vario MACRO CUBE元素自动分析仪测定灌丛各器官平均含碳率和平均加权含碳率。研究结果表明:西鄂尔多斯地区不同灌丛各器官平均含碳率高低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5种荒漠灌丛各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在29.78%~56.05%之间,平均含碳率变异系数在1.55%~6.99%之间,但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平均含碳率高出地上部分;灌丛夏季各器官含碳率高于春季,且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同一灌丛种在不同季节的加权平均含碳率差异不显著,其差值除了半日花外,其它4种荒漠灌丛加权平均含碳率差值均在2%以内;最终研究确定了5种灌丛在夏季和春季加权平均含碳率分别为沙冬青44.25%和42.31%、霸王41.65%和40.32%、四合木42.39%和41.37%、半日花48.78%和44.35%、红砂39.25%和3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荒漠灌丛 碳汇 含碳率 不同季节 器官 西鄂尔多斯地区
下载PDF
不同人为干扰措施对天然次生灌丛土壤肥力及蓄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尤誉杰 王懿祥 +2 位作者 张华锋 邱烷婷 吴敏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7-1105,共9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遭反复干扰后退化形成的天然次生灌丛在未管护模式下难以恢复为乔木林。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以强度人为干扰为对照、分别进行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探讨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肥力质量的响应。4年试...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遭反复干扰后退化形成的天然次生灌丛在未管护模式下难以恢复为乔木林。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以强度人为干扰为对照、分别进行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探讨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肥力质量的响应。4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强度人为干扰相比,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后的土壤总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和滞留贮水量分别提高了12.41%、5.33%、17.37%和29.13%、33.23%和26.24%;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3.35%、9.51%、17.55%和48.63%、56.08和71.05%;与强度人为干扰相比,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的综合肥力分别提高了1.9%和38.5%,其中保护性干扰的水解氮、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2.11%、38.91%和38.94%,适度人为干扰的水解氮、有效磷、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1.97%、90.57%、130%和130.04%,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的土壤综合评价指数分别提高了15.43%和58.94%。研究表明,与保护性干扰相比,适度人为干扰在土壤的蓄水保水、肥力和固碳增汇等方面更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有条件经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度人为干扰措施对天然次生灌丛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加快土壤恢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灌丛 人为干扰 土壤蓄水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碳 封禁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天然鹅耳枥灌丛群落特征与生态保护技术
12
作者 石建国 《乡村科技》 2019年第22期112-113,共2页
辽西南部地区处在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在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为掌握天然鹅耳枥灌丛特征,林业技术人员对鹅耳枥天然灌丛进行专项调查,并对其天然群落特征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提出对其进行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天然鹅耳枥灌丛 群落特征 生态保护 辽西地区
下载PDF
临安次生灌丛植物多样性对林火烈度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一 王懿祥 +4 位作者 白尚斌 刘蕾蕾 朱婷婷 朱旭丹 尤誉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438-4446,共9页
以同一过火3a后临安市太阳镇天然次生灌丛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按不同林火烈度设置火干扰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以检验林分内部的林火烈度异质性是否与局部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相关。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高等植物83种,分属于38科67属,群... 以同一过火3a后临安市太阳镇天然次生灌丛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按不同林火烈度设置火干扰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以检验林分内部的林火烈度异质性是否与局部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相关。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高等植物83种,分属于38科67属,群落区系组成以亚热带科属为主,表现出常绿阔叶林已退化过渡到位于演替早期阶段的落叶次生灌丛群落的性质;低林火烈度对灌木层的树种组成有影响,但不明显;中烈度林火对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大;低、中林火烈度下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变化都很明显;灌木层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低烈度火>未火烧>中烈度火的趋势;草本层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中烈度火>低烈度火>未火烧的趋势;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林火烈度的影响较灌木层更大。研究表明次生灌丛群落过火区内部林火烈度异质性在初期会引起植物多样性的响应差异;低烈度火干扰可以增加次生灌丛生物多样性、促进群落更新;中烈度火干扰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丧失较大,而草本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不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烈度 空间异质性 物种多样性 天然次生灌丛
下载PDF
凌源青龙河流域山杏天然林群落特征与保护措施
14
作者 王艳峰 《江西农业》 2018年第10期89-89,共1页
辽西青龙河流域地处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气候相对干旱,流域内块状分布天然山杏灌丛,林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调查,为科学评价山杏灌丛自然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保护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龙河流域 天然灌丛 群落特征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人为改造措施对六盘山两种典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浩 杨民益 +8 位作者 熊伟 王彦辉 程积民 曹恭祥 刘千 王亚蕊 于澎涛 徐丽宏 左海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07,157,共6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同--/b流域选择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和稀植乔木天然灌丛作为调整后的目标林分,并以与此相邻的华北落叶松单层人工纯林和天然灌丛作对照,分析两种现有林分经过调整后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水文功能的影...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同--/b流域选择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和稀植乔木天然灌丛作为调整后的目标林分,并以与此相邻的华北落叶松单层人工纯林和天然灌丛作对照,分析两种现有林分经过调整后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水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样地相比,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0~100cm土壤各层次的土壤容重降低5.52%~12.07%,土壤孔隙度提高4.82%~38.45%;而稀植乔木天然灌丛0—60cm剖面的容重降低10.Og%~18.10%,土壤孔隙度提高5.02%~74.33%。(2)稀植乔木天然灌丛的土壤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cm土层上分别比对照样地提高32.00%,26.31%,23.49%;而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与单层纯林相比,各指标分别提高38.45%,1.22%,0.17%;土壤蓄水性能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3063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2590t/hm2),稀植乔木天然灌丛(3287t/hm2)〉天然灌丛(2937t/hm2)。(3)除10-20cm土层外,稀植乔木天然灌丛各层的土壤稳渗速率均与对照样地呈显著性差异(P〈O.05);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经过改造后,不同土层的稳渗速率分别提高50.86%,14.90%,6.25%和34%。(4)各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与其孔隙度呈极显著地正线性关系(P〈0.01)。以上结果说明,通过采取稀植乔木和单层纯林复层改造等措施可以明显地改善天然灌丛和华北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的土壤生态水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天然灌丛 林分改造 土壤物理性质 水文功能
下载PDF
目标树抚育对亚热带天然次生灌丛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慧 周国模 +4 位作者 白尚斌 王懿祥 尤誉杰 朱婷婷 张华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4-1420,共7页
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分别进行封禁和目标树抚育,探讨灌丛恢复为乔木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4年后,与未管护(对照)相比,封禁和目标树抚育后群落平均胸径分别提高1.3和2.6倍,平均高度分别提高0.5和1.1倍;目标树抚育林木出... 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分别进行封禁和目标树抚育,探讨灌丛恢复为乔木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4年后,与未管护(对照)相比,封禁和目标树抚育后群落平均胸径分别提高1.3和2.6倍,平均高度分别提高0.5和1.1倍;目标树抚育林木出现了对照林分没有的4.5~8.5 cm径阶和4.5~8.5 m树高阶,形成了4 m高的新林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没有因抚育而下降;封禁管理维持了群落的树种组成,遵循原有的演替方向;目标树抚育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树种组成,提高了目的树种的重要值,近期有可能恢复成为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封禁相比,目标树抚育在优势林木胸径和高度生长、树种组成改善等方面更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在有条件经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目标树抚育模式对天然次生灌丛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加快群落恢复演替形成乔木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灌丛 群落结构 树种组成 树种多样性 目标树抚育 封禁管理
原文传递
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的稳定性动态
17
作者 常兆丰 朱淑娟 +2 位作者 张剑挥 赵鹏 段晓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0-1308,共9页
甘肃河西走廊经过60年的防沙治沙,在绿洲上风向边缘形成了一条流沙堆积带,即积沙带。其中,民勤绿洲上风向边缘的积沙带最高大、最连续。为了揭示积沙带的稳定性动态,在民勤绿洲上风向边缘设置11条观测样线,从2016年11月上旬至2019年4月... 甘肃河西走廊经过60年的防沙治沙,在绿洲上风向边缘形成了一条流沙堆积带,即积沙带。其中,民勤绿洲上风向边缘的积沙带最高大、最连续。为了揭示积沙带的稳定性动态,在民勤绿洲上风向边缘设置11条观测样线,从2016年11月上旬至2019年4月上旬进行了7次风蚀积沙观测和沙面特征点位移观测。民勤绿洲上风向边缘积沙带按形成方式可分为人工固沙林积沙带、天然灌丛积沙带和乔灌木混交单行林积沙带。结果表明:人工固沙林积沙带风蚀最严重且前移速率最快,天然灌丛积沙带次之;风蚀程度越轻则积沙带前移速率就越慢,草本植物盖度越高沙面风蚀程度就越轻,积沙带前移速率就越慢。草本植物盖度与沙面稳定性二者相辅相成;积沙带迎风坡为风蚀面,而背风坡为积沙面,一蚀一积,维持着积沙带的前移及其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积沙 前移速度 人工固沙林 天然灌丛 乔灌木混交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