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的姜黄素-水飞蓟宾共载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
作者 罗开沛 严春梅 +5 位作者 杨露 古环 李秋霞 李芝蓓 施明毅 李小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823-4831,共9页
目的以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新型姜黄素-水飞蓟宾共载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其制剂学性质和稳定机制。方法采用简易的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水飞蓟宾共载纳米混悬剂(curcumin and silybin co-loaded nanosuspension,Cur&Sil-Np),以稳定... 目的以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新型姜黄素-水飞蓟宾共载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其制剂学性质和稳定机制。方法采用简易的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水飞蓟宾共载纳米混悬剂(curcumin and silybin co-loaded nanosuspension,Cur&Sil-Np),以稳定剂质量浓度、药物质量浓度、稳定剂与药物的比例以及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Cur&Sil-Np的粒径、分布和形态。为提高Cur&Sil-Np的稳定性,以3%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通过冷冻干燥法将Cur&Sil-Np制成冻干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冻干粉中药物的晶型。进一步评价Cur&Sil-Np的体外释放特性和稳定机制。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甘草酸质量浓度1.5 mg/mL,药物质量浓度8 mg/mL,药物与稳定剂的比例5∶3,搅拌转速600 r/min。制备的Cur&Sil-Np的平均粒径为(226.5±11.1)nm,PDI为0.038±0.021,呈均一的圆球形;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ur&Sil-Np可分别将姜黄素和水飞蓟宾的体外累积溶出率从游离药物的23.3%和15.1%提高至82.7%和70.9%。稳定机制研究发现,静电斥力是甘草酸稳定Cur&Sil-Np的机制之一。结论天然表面活性剂甘草酸稳定的Cur&Sil-Np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制剂性质良好、释药快速,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水飞蓟宾 共载纳米混悬剂 甘草酸 天然稳定剂 溶出度 稳定机制
原文传递
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在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崔蕊静 李凤英 李春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1,共3页
研究了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 :酶法浸提效果最佳 ,碱浸提法其次 ,两者均优于热水浸提法。酶法提取银耳多糖溶液的最适条件为 :加水量 1∶5 0 ,加入 1%的果胶酶 ,置于 4 5℃水浴锅中恒温酶解 4 5min ,然后迅速升温至 98℃灭酶 ,... 研究了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 :酶法浸提效果最佳 ,碱浸提法其次 ,两者均优于热水浸提法。酶法提取银耳多糖溶液的最适条件为 :加水量 1∶5 0 ,加入 1%的果胶酶 ,置于 4 5℃水浴锅中恒温酶解 4 5min ,然后迅速升温至 98℃灭酶 ,并保温浸提 6 0min ;利用银耳多糖的浸提液代替羧甲基纤维素等人工合成稳定剂制作调配型奶饮料 ,结果表明 ,银耳多糖溶液添加量为奶饮料总量的 30 %时 ,按原奶饮料的生产工艺 ,可代替羧甲基纤维素等稳定剂的稳定与增稠作用。制品稳定性好 ,并具有银耳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提取工艺 奶饮料 食品添加剂 天然稳定剂
下载PDF
以甘草酸为稳定剂制备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罗娜 李小芳 +3 位作者 仲粒 廖艳梅 赵甜甜 马祖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57-2064,共8页
目的制备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的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baicalin solid nanocrystal,BCN-S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冷冻干燥得BCN-SN,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采用单因... 目的制备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的黄芩苷固体纳米晶体(baicalin solid nanocrystal,BCN-S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冷冻干燥得BCN-SN,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参数,对所得BCN-SN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结果以甘草酸为稳定剂,甘露醇-甘草酸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BCN-SN平均粒径为(478.0±6.5)nm,PDI为0.230±0.015。扫描电镜显示BCN-SN呈不规则球形,大小较均匀;差式扫描量热法表明黄芩苷制备成固体纳米晶体后,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CN-SN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显著高于物理混合物。结论以甘草酸作为天然稳定剂的固体纳米晶体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甘草酸 天然稳定剂 固体纳米晶体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茶皂素用于稳定橙皮苷纳米混悬剂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龙家英 李小芳 +5 位作者 王娴 邓茂 古环 谢龙 陈慧娟 代小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59-3165,共7页
以茶皂素(tea saponin, TS)为稳定剂,制备橙皮苷纳米混悬剂(hesperidin nanosuspensions, HDN-NS),考察TS作为新型天然稳定剂的可行性及其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为橙皮苷绿色纳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以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HDN-... 以茶皂素(tea saponin, TS)为稳定剂,制备橙皮苷纳米混悬剂(hesperidin nanosuspensions, HDN-NS),考察TS作为新型天然稳定剂的可行性及其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为橙皮苷绿色纳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以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HDN-NS,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药物浓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HDN-NS的影响。单因素实验考察结果为:药物浓度为8.0 mg·mL^(-1),剪切转速为16 000 r·min^(-1),剪切时间为2 min,在35 MPa下均质6次,再在100 MPa下均质12次。通过pH、离子强度、zeta电位和TS的临界胶束浓度等因素考察,确定静电斥力在TS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稳定机制考察结果说明,静电斥力参与了TS稳定HDN-NS的机制。由此可知,低浓度下的TS可显著降低HDN-NS的粒径,表明TS具有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潜力,静电作用是TS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橙皮苷 纳米混悬剂 制备工艺 稳定机制 绿色纳米制剂 天然稳定剂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基于甘草酸的葛根素纳米乳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琳琳 李小芳 +3 位作者 谢龙 宋佳文 廖艳梅 仲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80-3186,共7页
目的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 目的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Pue-NE进行理化性质和释放特性考察。结果Pue-NE的最佳处方为葛根素质量浓度5.0 mg/mL,甘草酸质量浓度1.75 mg/mL,辛癸酸甘油酯用量3.5 mL。Pue-NE平均粒径为(184.5±0.8)nm、PDI为0.088±0.002、Zeta电位为(10.56±0.35)mV、电导率为(98.3±0.4)μs/cm、pH为6.750±0.005、溶解度为(4.970±0.008)mg/mL、载药量为(99.4±0.2)%,浊度为(24.3±1.0)cm−1(n=3)。经染色法鉴别为O/W型乳液,透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液滴呈大小均匀的圆球形。稳定性结果表明,Pue-NE在25℃条件下,储存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24 h内Pue-NE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度最大。结论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Pue-NE不仅制备方法简便,还可有效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稳定剂的使用,改善葛根素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 葛根素 甘草酸 天然稳定剂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总评归一法 体外释放 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 浊度 溶解度 O/W型乳液 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