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ATRP合成天然橡胶接枝共聚物——Ⅱ.ENR-g-PS的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耀华 廖建和 +3 位作者 廖禄生 赵伟 黄仙红 陈永平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3,185,共6页
以苯乙烯(St)为原料,天然橡胶-g-(2-溴-2-甲基丙酸)[ENR-Br(2)]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PMDTA为催化体系,在甲苯中通过原子自由基聚合(ATRP)制得环氧化天然橡胶-g-聚苯乙烯[ENR-g-PS(3)],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动力学研究发现ln{[M]0/[M... 以苯乙烯(St)为原料,天然橡胶-g-(2-溴-2-甲基丙酸)[ENR-Br(2)]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PMDTA为催化体系,在甲苯中通过原子自由基聚合(ATRP)制得环氧化天然橡胶-g-聚苯乙烯[ENR-g-PS(3)],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动力学研究发现ln{[M]0/[M]t}对时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在三氟乙酸存在下通过水解反应取切割3上的接枝聚苯乙烯链(1'),并用GPC测定其分子量(MnGPC)和多分散性指数(PDI),结果发现MnGPC和PDI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共聚物 ATRP 聚苯乙烯 合成
下载PDF
采用ATRP合成天然橡胶接枝共聚物——Ⅲ.NR-g-PMMA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伟 廖建和 +3 位作者 廖禄生 杨耀华 黄仙红 陈永平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79,共6页
N-溴代丁二酰亚胺与天然橡胶(NR)反应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溴代天然橡胶[NR-Br(1)]。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以CuBr/PMDTA为催化体系,1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制得新型天然橡胶-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NR-g-PMMA(2)],其... N-溴代丁二酰亚胺与天然橡胶(NR)反应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溴代天然橡胶[NR-Br(1)]。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以CuBr/PMDTA为催化体系,1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制得新型天然橡胶-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NR-g-PMMA(2)],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初步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BS与NR在高温下反应容易伴随双键加成和环化反应,于室温反应所得1具有较高的引发活性;接枝聚合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即2的分子量随MMA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N-溴代丁二酰亚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共聚 PMMA 合成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宣伯 陆赵峻 +3 位作者 苏萃 姚雪容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聚乙烯 阻隔性能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共聚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SEBS-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承美 郑伦生 田大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6,60,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酸(AA)接枝SEBS树脂。经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到SEBS树脂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聚合物接枝率...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酸(AA)接枝SEBS树脂。经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到SEBS树脂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单体接枝效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接枝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聚合物的10%,丙烯酸用量为5mL,时间6h~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S-丙烯酸共聚物 合成 结构 溶液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 引发剂
下载PDF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6,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 ,以 K2 S2 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 PB- g- 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和橡胶 (PB)含量对 PB- g- 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 K2 S2 O8引发剂与氧化 -还原引发体...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 ,以 K2 S2 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 PB- g- 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和橡胶 (PB)含量对 PB- g- 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 K2 S2 O8引发剂与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 ,随着引发剂 K2 S2 O8用量逐渐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太少时 ,不能满足聚合要求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的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在 PB含量相同时 ,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 K2 S2 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合成 PB-g-SAN共聚物
下载PDF
降解淀粉/AA-AN接枝共聚物复鞣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吕生华 马建中 +2 位作者 吕庆强 陈小强 杨宗邃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4-7,共4页
氧化降解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 (AA)和丙烯腈 (AN) ,在Fe2 + -(NH4) 2 S2 O8氧化还原引发剂作用下 ,进行了接枝共聚合反应 ,制得改性淀粉复鞣剂。研究了单体浓度及配比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 ,用... 氧化降解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 (AA)和丙烯腈 (AN) ,在Fe2 + -(NH4) 2 S2 O8氧化还原引发剂作用下 ,进行了接枝共聚合反应 ,制得改性淀粉复鞣剂。研究了单体浓度及配比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降解淀粉 AA-AN 共聚物 复鞣剂 合成 皮革 应用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丝胶可降解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姚炎庆 边平凤 +2 位作者 陈文兴 凌荣国 沈之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27-2329,共3页
Degradable graft copolymers of vinyl acetate and sericin were prepared firstly. Their structures, mechanical and biodegradable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examined by IR, TG and the tensile machine.The resu... Degradable graft copolymers of vinyl acetate and sericin were prepared firstly. Their structures, mechanical and biodegradable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examined by IR, TG and the tensile machin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ft copolymers prepared have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Youngs modulus, elongation, thermostability and degradation rate than poly(vinyl ace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丝胶 可降解 共聚物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淀粉/DMDAAC-AM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范宏 陈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65,共4页
以淀粉 (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丙烯酰胺 (AM)为原料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合成了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和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 ,得到了 Fe2 + ... 以淀粉 (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丙烯酰胺 (AM)为原料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合成了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和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 ,得到了 Fe2 + - H2 O2 -抗坏血酸引发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DMDAAC-AM 共聚物 合成 表征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下载PDF
Williamson法合成两亲性聚醚砜酮-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利平 朱宝库 +1 位作者 冯勇祥 徐又一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4,共4页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s having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PPESK) backbone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side chain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modified Williamson ether method.Initially,chloromet...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s having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PPESK) backbone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side chain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modified Williamson ether method.Initially,chloromethylated PPESK(CMPPESK) was prepared using chloromethylether as chloromethylation agent.Then,PPESK-g-PEG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coupling of CMPPESK with alkoxides formed from PEG mono methyl ether(PEG-OH) and sodium hydride.Two PEG-OHs with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350 g/mol and 750 g/mol,respectively were used as the grafting reactants.The grafting of PEG-OHs onto PPESK backbones was confirmed by FT-IR,1H-NMR and solid13C CP-MAS NMR.The grafting degrees of PEG-OH were calculated from1H-NMR analysis,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TGA analysis.The resultant PPESK-g-PEG copolymers were hydrophilic,but water insoluble,rendering them potential candidates as surface modifying additive for PPESK porous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聚醚砜酮 共聚物 Williamson合成
下载PDF
悬浮聚合法合成天然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继东 王桂强 +2 位作者 严晓虎 宫瑞英 李思东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采用悬浮聚合新方法合成了天然橡胶 (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脂 (MMA)和苯乙烯 (St)共聚物 ,考察了引发体系、分散体系、水油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分散体系中 ,以聚乙烯醇(PVA)与甲基纤维素 (MC)配合使用效果最好 ;在几... 采用悬浮聚合新方法合成了天然橡胶 (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脂 (MMA)和苯乙烯 (St)共聚物 ,考察了引发体系、分散体系、水油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分散体系中 ,以聚乙烯醇(PVA)与甲基纤维素 (MC)配合使用效果最好 ;在几种引发体系中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与N ,N -二甲基苯胺 (DMA)聚合 ,聚合速率较快 ,但该体系仅适用于MMA接枝NR的聚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化学 共聚 悬浮聚合 共聚物
下载PDF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浩 祝亚非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接枝产物大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 聚乙二醇 共聚物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合成 结构表征
下载PDF
明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铜电解精炼中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雅杰 柯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68-2675,共8页
采用过氧化合物为引发剂,以明胶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得到明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PGAM),并将PGAM作为铜电解添加剂应用于铜电解精炼。结果表明:PGAM能够替代硫脲用作铜电解添加剂,且对电解液中的漂浮阳极泥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使用P... 采用过氧化合物为引发剂,以明胶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得到明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PGAM),并将PGAM作为铜电解添加剂应用于铜电解精炼。结果表明:PGAM能够替代硫脲用作铜电解添加剂,且对电解液中的漂浮阳极泥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使用PGAM、明胶和骨胶作为添加剂时,在电解液温度为65℃、电流密度为235 A/m2的条件下,电解168 h后,所得高纯阴极铜中As、Sb和Bi含量分别为5.1×10-7、1.24×10-6、6.9×10-7,远低于使用硫脲、明胶和骨胶作为添加剂时所得阴极铜中相应杂质含量。电解所得阳极泥中,As、Sb和Bi含量分别为5.12%、4.04%和1.01%;而硫脲、明胶和骨胶为添加剂时,阳极泥中As、Sb和Bi含量分别为3.25%、2.20%和1.95%,表明PGAM有利于电解液中As和Sb的沉降。线性扫描伏安测试表明:PGAM在Cu2+还原过程中起极化作用,提高了Cu2+还原峰电流密度;与明胶和骨胶共同使用时,其极化作用减弱,峰电流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精炼 添加剂 明胶-丙烯酰胺共聚物 硫脲 明胶
下载PDF
活性正离子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转换合成聚β-蒎烯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岸龙 梁晖 卢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155,共5页
通过活性正离子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转换合成了β-蒎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的新型接枝共聚物.首先以α-氯代乙苯/TiCl4/Ti(OiPr)4/nBu4NCl体系引发β-蒎烯活性正离子聚合,合成预定分子量大小... 通过活性正离子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转换合成了β-蒎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的新型接枝共聚物.首先以α-氯代乙苯/TiCl4/Ti(OiPr)4/nBu4NCl体系引发β-蒎烯活性正离子聚合,合成预定分子量大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β-蒎烯,然后经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定量溴化,得到溴化聚β-蒎烯大分子引发剂(Br/β-蒎烯链节摩尔比为0.5).然后将该大分子引发剂与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bpy)复合,引发MMA、BA、St进行ATRP接枝聚合.接枝反应显示一级动力学特征,且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控,表明上述ATRP接枝聚合反应具有可控聚合特征.接枝产物的结构经1H-NMR分析得到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蒎烯共聚物 MMA BA St 活性正离子聚合 ATRP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g-聚氧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春彦 金勇 曹志峰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51-52,共2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甲基)丙烯酸-g-聚氧乙烯接枝共聚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酸与聚氧乙烯大单体的共聚接枝法和聚(甲基)丙烯酸与聚氧乙烯链之间,通过酯化或酯交换反应进行的耦合接枝法。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 聚氧乙烯 共聚物 合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丁酯两亲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桂英 姜胜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0,共4页
用丙烯酸丁酯预聚物(PBA)与丙烯酸β 羟乙酯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得到以丙烯酸β 羟乙酯为主链, 以PBA为支链的规整性两亲接枝共聚物。产物通过萃取法提纯后,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测定了丙烯酸 β 羟乙酯在不同反应时间的竞聚率... 用丙烯酸丁酯预聚物(PBA)与丙烯酸β 羟乙酯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得到以丙烯酸β 羟乙酯为主链, 以PBA为支链的规整性两亲接枝共聚物。产物通过萃取法提纯后,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测定了丙烯酸 β 羟乙酯在不同反应时间的竞聚率;研究了共聚合反应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此接枝共聚物能乳化甲苯/ 水体系,形成水包油型乳液。乳化体积随接枝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接枝物中PBA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下 降;当接枝物中PBA的质量分数为50%时乳化体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共聚物 丙烯酸丁酯 羟乙酯 性能 合成 红外光谱表征 水包油型乳液 相对分子质量 溶液共聚 PBA 反应时间 效率 反应条件 浓度增加 质量分数 自由基 预聚物 萃取法 竞聚率 水体系 乳化 体积 主链 产物
下载PDF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VA-g-PBA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燕蓝 扈蓉 +2 位作者 邓敏 王群 何培新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将丙烯酸丁酯 (BA)接枝到聚乙烯醇 (PVA)上 ,制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PVA-g-PBA。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了接枝物 ,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和接枝率对共聚物...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将丙烯酸丁酯 (BA)接枝到聚乙烯醇 (PVA)上 ,制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PVA-g-PBA。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了接枝物 ,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和接枝率对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 ,氮气保护下 ,70℃时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将丙烯酸丁酯 (BA)接枝到聚乙烯醇 (PVA)上 ,[PVA]为 2 .5× 1 0 -4mol/ L,[BA]为 0 .63 mol/ L、[KPS]为 5 .5 5× 1 0 -4时 ,反应 5 h,能获得较高 CM、G和 Ge的接枝物。接枝物的接枝率越高 ,吸水率越低 ,吸水 1 0 h达平衡 ,最大平衡吸水率为 1 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引发剂 聚乙烯醇 两亲性 合成与表征 单体浓度
下载PDF
两亲接枝共聚物PS-g-N-PEO的合成及表面性能研究——铸膜溶剂及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艳 杨志毅 杨万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3-748,共6页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一系列聚苯乙烯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 (PS g NPEO)两亲共聚物 ,采用溶液铸膜法将其在PET表面制膜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和水接触角 (CA)等手段研究了共聚...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一系列聚苯乙烯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 (PS g NPEO)两亲共聚物 ,采用溶液铸膜法将其在PET表面制膜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和水接触角 (CA)等手段研究了共聚物组成、铸膜溶剂及浓度对共聚物膜表面形貌、组成及水浸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两亲接枝共聚物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规则的表面微孔 ,共聚物中NPEO含量越高 ,共聚物膜表面微孔孔径越大 ,对应的水接触角越小 .以THF为铸膜溶剂时 ,制膜浓度越大 ,共聚物膜表面微孔孔径越大 ,对应的水接触角越小 ;而以甲苯为溶剂时 ,制膜浓度对共聚物膜表面形貌影响不大 ,但水接触角要较THF体系显著降低 ,水接触角与浓度关系与THF体系相反 ,制膜浓度越大 ,对应的水接触角越大 .制膜浓度相同时 ,THF作溶剂 ,共聚物膜微孔较大 ,表面亲水组分含量较低 ;以甲苯为溶剂 ,微孔较密 ,表面亲水组分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单体法 合成 聚苯乙烯壬基酚聚氧乙烯 铸膜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触角 两亲共聚物
下载PDF
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钻井液降粘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中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1年第9期1-3,共3页
采用木质素磺酸钙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合成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技共聚物,将其作为钻井液降粘剂,并对其在钻井液中的降粘性能进行了室内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采用木质素磺酸钙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合成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技共聚物,将其作为钻井液降粘剂,并对其在钻井液中的降粘性能进行了室内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技共聚物用作钻井液降粘剂,具有较好的抑制性和耐温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共聚物 木质素磺酸盐 降粘剂 耐温抗盐 AMPS/AA/DMDAAC 油田化学品 性能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