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芪平颤颗粒通过β-arrestin1预防PD运动并发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娜 宋璐 +2 位作者 杨新新 魏江磊 刘振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595-1598,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天芪平颤颗粒后,大鼠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及纹状体β-arrestin1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n=25),并随机分为五组。PD对照组(n=5,腹腔注射0.2%维生... 目的:观察使用天芪平颤颗粒后,大鼠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及纹状体β-arrestin1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n=25),并随机分为五组。PD对照组(n=5,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29 d),西药组(连续腹腔注射50 mg.kg-1左旋多巴甲酯和25 mg.kg-1苄丝肼29 d),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在给予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中药(天芪平颤颗粒)29 d)。观察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纹状体区β-arrest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大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出现类似于人类LID行为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长期左旋多巴的使用使β-arrestin1表达进行性减少,天芪平颤颗粒能抑制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的减少,其中中剂量组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为(3.67±0.56)×104比PD大鼠增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的大鼠(65.44±6.68)%比较,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β-arrestin1表达量分别为(73.62±3.82)%和(72.56±6.6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通过增加β-arrestin1蛋白表达量,减少了左旋多巴长期用药引起的PD异动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异动症 天芪平颤颗粒 β-arrestin1
下载PDF
DARPP-32磷酸化参与天芪平颤颗粒缓解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娜 杨新新 +1 位作者 宋璐 刘振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2-336,341,共6页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大鼠异常不自主行为学及纹状体DARPP-32(Thr75)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长期左旋多巴使用后天芪平颤颗粒对异动症(LID)的作用机制。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并给予左旋多巴...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PD)运动并发症大鼠异常不自主行为学及纹状体DARPP-32(Thr75)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长期左旋多巴使用后天芪平颤颗粒对异动症(LID)的作用机制。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并给予左旋多巴治疗4周,制备LID大鼠模型,将LI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大鼠生理盐水(LID模型组)、左旋多巴(西药组)以及小、中、大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另设假手术组(n=5)为对照组,并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组大鼠纹状体内磷酸化DARPP-32(Thr75)的表达情况。结果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后,PD大鼠出现刻板运动和进行性增加的对侧旋转等行为学改变。天芪平颤颗粒可明显缓解LID大鼠的不自主运动行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西药组磷酸化DARPP-32(THr75)表达较LID模型组降低〔(3.53±0.20)×104 vs.(3.85±0.30)×104,P<0.05〕,大、中、小剂量中药组磷酸化DARPP-32(THr75)表达量分别为(8.54±0.17)×104、(8.10±0.31)×104、(7.06±0.69)×104,较西药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西药组磷酸化DARPP-32(THr75)灰度值与LID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97±0.24)×106 vs.(1.08±0.12)×106,P>0.05〕,大、中、小剂量中药组大鼠纹状体磷酸化DARPP-32(THr75)灰度值分别为(2.40±0.09)×106、(2.37±0.16)×106、(1.44±0.14)×106,较西药组升高(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降低LID大鼠的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逆转磷酸化DARPP-32(THr75)表达的进一步下降,从而抑制了PKA通路的过度活化;DARPP-32磷酸化参与了治疗PD运动并发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DARPP-32 天芪平颤颗粒
下载PDF
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行为学及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娜 宋璐 +2 位作者 杨新新 魏江磊 刘振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行为学及信号转导蛋白DARPP-32、ER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OHDA)立体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共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行为学及信号转导蛋白DARPP-32、ER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OHDA)立体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共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西药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29 d;中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给予左旋多巴甲酯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n=5)。评估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的DARPP-32和ERK表达情况。结果:天芪平颤颗粒能减少左旋多巴制剂产生的剂峰旋转次数。免疫组化显示,与PD组大鼠比较,西药组磷酸化DARPP-32(Thr75)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与PD组磷酸化ERK1/2比较,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后,磷酸化ERK1/2表达升高,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表达量均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以减少PD大鼠剂峰异动行为,可能通过DARPP-32(Thr75)及ERK1/2磷酸化,达到调节胞内异常信号转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天芪平颤颗粒 ERK DARPP-32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