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天衡篆刻艺术解析
1
作者 翟熙伦 唐春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7-118,共2页
韩天衡是新时期中国篆刻界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篆刻的继往开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篆刻以胆心、腕力、心力相参,大刀阔斧、雄浑厚重,在刀法、布局、线条及边款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关键词 天衡 篆刻 创新
下载PDF
韩天衡篆刻刀法探秘
2
作者 章海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8-82,共5页
从篆刻执刀、运刀及与坦冲刀法比较三方面,对韩天衡篆刻刀法作了近距离揭示和解析,还原韩天衡刀法的原貌。详细解读了韩天衡篆刻刀法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既披削又截进的截披刀法。认为其刀法是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中形成的,并凝聚着韩先生... 从篆刻执刀、运刀及与坦冲刀法比较三方面,对韩天衡篆刻刀法作了近距离揭示和解析,还原韩天衡刀法的原貌。详细解读了韩天衡篆刻刀法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既披削又截进的截披刀法。认为其刀法是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中形成的,并凝聚着韩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艺术和献身艺术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篆刻 刃石夹角 发力方式 合力开石 截披刀法 坦冲刀法
下载PDF
兰室长物长在哪 韩天衡就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答本刊编辑问
3
作者 韩天衡 《书画艺术》 2017年第2期54-65,共12页
现在的书画展比较多,很多博物馆都举办有分量的展览,如上海博物馆在美国、日本等,展出一些国宝级的东西,也跟其他博物馆联合搞一些借展,这个很好。当然,我看到现在博物馆的展览都是公与公之间的交流,但公与私之间的交流很少。
关键词 天衡 上海博物馆 编辑 历代 书画展 公与私 展览 交流
下载PDF
天道衡艺——韩天衡篆刻、书法、绘画艺术散论
4
作者 江宏 《书画艺术》 2010年第4期2-11,共10页
最初听到“韩天衡”三字,是出于极钟爱篆刻的父亲之口,当他眉飞色舞地夸着韩天衡的时候,我立刻感到了他的份量。这已经是36年前的事了。随着韩天衡印风的精熟,随着他的书法和绘画的日益精熟,这份量也越来越重,对他的期望值也越来... 最初听到“韩天衡”三字,是出于极钟爱篆刻的父亲之口,当他眉飞色舞地夸着韩天衡的时候,我立刻感到了他的份量。这已经是36年前的事了。随着韩天衡印风的精熟,随着他的书法和绘画的日益精熟,这份量也越来越重,对他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天衡 篆刻 书法 天道 散论 期望值 印风
下载PDF
偶读韩天衡《秋竹诗意图》
5
作者 唐吉慧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10-11,共2页
天衡师在上世纪70年代有3年时间少涉书印,而专攻绘画。那段时期以临摹宋元名家,诸如顾定之、梅道人、柯九思、赵孟頫的兰竹为主。资料匮乏的年代,他借来画谱拍成照片,而后临摹,每天工作之余临摹五六个小时,如遇周末或过年过节,师母为他... 天衡师在上世纪70年代有3年时间少涉书印,而专攻绘画。那段时期以临摹宋元名家,诸如顾定之、梅道人、柯九思、赵孟頫的兰竹为主。资料匮乏的年代,他借来画谱拍成照片,而后临摹,每天工作之余临摹五六个小时,如遇周末或过年过节,师母为他留下几斤光面打发一日三餐,就匆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他便从早上6点用功至深夜12点。半年多下来,正值9月依然暑热难挡,他去杭州随身带了一柄折扇,有艺友向他借来看扇上的画,但见几杆墨竹素心凌云,只是没有落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竹 天衡 意图 70年代 临摹 赵孟頫 绘画
下载PDF
艺通三绝 气壮千军——韩天衡绘画艺术论
6
作者 徐建融 《中国画画刊》 2015年第6期76-83,共8页
关注原因 韩天衡韩天衡以印人的身份专致于花鸟,而定格为强烈鲜明的个性,在强烈鲜明中见光怪陆离的气势撼人。其值得关注的原因,在于他所追求的"打通盘活"的精神。我们重复其风格并不具有太多的意义,
关键词 天衡 艺术论 绘画 原因 鲜明
下载PDF
动静合则美 意象配则荣——解读韩天衡《抓铁有痕》《蒸蒸日上》两印
7
作者 李志坚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13-13,共1页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到的狠抓转变作风的一句话,他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到的狠抓转变作风的一句话,他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韩天衡先生在2016年精心创作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两方非常有创新感的、意象皆妙的篆刻佳作。《抓铁有痕》,这个极具形象化的如铁钩银划般的大红印,极大丰富了词语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妙用汉玉印精到、锐利的线条,参入甲骨文、秦诏版笔意,如戟如剑,八面出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意象 解读 动静 人民群众 艺术感染力 转变作风
下载PDF
致力于民族药业的拓荒人——记天衡时代科技集团董事长沈宁晨
8
作者 李闻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2年第5期16-19,共4页
走进天衡,你不由自主地为"天衡人"的自豪感和坚定的归属感所吸引:"我们天衡……".
关键词 沈宁 天衡 董事长 药业 民族 权利主体 时代科技
下载PDF
翠光秋影上屏来——韩天衡《琅玕芭蕉图》赏析
9
作者 邵佩英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16-17,共2页
韩天衡先生2014年创作的《琅玕芭蕉图》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画面清凉剔透。整幅画面没有一点颜色,我们却感觉不出没有色彩。我们依然感觉是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只不过这是夜色中的生活画面。芭蕉似在轻轻地摆动,在旷朗无云的中秋明月... 韩天衡先生2014年创作的《琅玕芭蕉图》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画面清凉剔透。整幅画面没有一点颜色,我们却感觉不出没有色彩。我们依然感觉是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只不过这是夜色中的生活画面。芭蕉似在轻轻地摆动,在旷朗无云的中秋明月照耀下带给人们一丝丝凉意,让人们经过了酷热的夏季之后内心开始追寻静谧、安宁和祥和。一只鸟落在竹竿上把竹子压弯了腰,竹子似乎在不停地摆动。宽宽的芭蕉叶与尖尖的竹子叶形成反差,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画面。这不正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描写的"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境界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芭蕉 第一印象 宋代诗人 画面 竹子 梅尧臣 色彩
下载PDF
写意 精当 生动——韩天衡《千秋万岁》印赏析
10
作者 王丹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12-12,共1页
我一直认为,《千秋万岁》一印是韩天衡先生鸟虫篆印的代表作。这个观点,没和天衡先生交流过,不知先生以为然否?但我的印象中,韩天衡美术馆的一些装饰图案,采用的便是这方印。个中消息,似乎可给我的看法提供部分佐证。当然,这只是我的一... 我一直认为,《千秋万岁》一印是韩天衡先生鸟虫篆印的代表作。这个观点,没和天衡先生交流过,不知先生以为然否?但我的印象中,韩天衡美术馆的一些装饰图案,采用的便是这方印。个中消息,似乎可给我的看法提供部分佐证。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千秋万岁》印,作于1999年,距今已有20个年头。此印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写意 装饰图案 代表作 美术馆
下载PDF
老来多梦求至臻——读韩天衡书印新作有感
11
作者 陈贤德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7-9,共3页
韩天衡近年来又登泰山,一反杜子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而是感叹,登高望群峰,更觉自我小。或许有了这种心灵感悟,才使得这位动过两次大手术(第二次腰椎手术竟8个小时才醒),今年己晋八十,功成名就,身板还算硬朗的大... 韩天衡近年来又登泰山,一反杜子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而是感叹,登高望群峰,更觉自我小。或许有了这种心灵感悟,才使得这位动过两次大手术(第二次腰椎手术竟8个小时才醒),今年己晋八十,功成名就,身板还算硬朗的大艺术家,依然日思进取,夜梦革新。70岁时,他刻了一方印,曰《老学生》;73岁又刻了一方印,曰《老大努力》;75岁再刻一方印,曰《老来多梦》……他认为:艺术攀山,生理上老不可怕;怕的是心理老衰,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他还说,我一生的乐趣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今天区别于昨天的探索中"。对他来说,年龄只是艺事长路中的一个驿站而己。从几十年前的"韩流滚滚",到十多年来的"韩气逼人",再到今天的"韩风报春",春花开了,夏花盛了,秋花艳了,冬花也绽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心灵感悟 墨守成规 艺术家 手术 进取
下载PDF
韩天衡谈艺录——实话实说十则
12
作者 韩国权 王宏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184-185,共2页
一这些年,在艺术领域里,篆刻一门,可旧热气沸腾,声势浩大。平心而论,自古以来,从没有象现今有如此多的篆刻者,如此多的印谱印著出版,以及这样广泛的篆刻读者。数量包含着质量,这也昭示着篆刻艺术的迅猛发展及成果多多。这显然是符合实... 一这些年,在艺术领域里,篆刻一门,可旧热气沸腾,声势浩大。平心而论,自古以来,从没有象现今有如此多的篆刻者,如此多的印谱印著出版,以及这样广泛的篆刻读者。数量包含着质量,这也昭示着篆刻艺术的迅猛发展及成果多多。这显然是符合实际的估量,我们应该为篆刻领域的大进军、大发展高兴。然而,在热情中应保持冷静,尤其要在强劲中看到薄弱,比如大家共建了一座耸入云端的大厦,如果没有对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对它自身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那么,这大厦不久就会变成风雨飘摇的危险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篆刻艺术 谈艺录 丁敬 审美意趣 印史 吴昌硕 基础设施 参展作品 有志者
下载PDF
印学人生——韩天衡篆刻艺术的文化学意义
13
作者 王琪森 《上海艺术家》 2000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当新千年的曙光照耀我们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地时,审视一下中国当代印坛:韩天衡无疑是一个最具话语内容和审美内涵的存在。 韩天衡篆刻已超越了准艺术性与纯技艺性,成为一个带有现代意义上的印学文化命题。解读韩印,如何开始? 1.... 当新千年的曙光照耀我们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地时,审视一下中国当代印坛:韩天衡无疑是一个最具话语内容和审美内涵的存在。 韩天衡篆刻已超越了准艺术性与纯技艺性,成为一个带有现代意义上的印学文化命题。解读韩印,如何开始? 1.血染风采;印学文化的涵养 乘着明月清风,翻开《韩天衡印选》,满目是鲜红的印花,墨黑的边款,阴与阳,刚与柔,给视觉以极大的震撼。《后记》的铅字依然是黑色的,但我的感觉是红色的; 我学篆刻是先付出血的代价的。六岁蒙童,似乎并不明白钢刀的威风,刻印走了刀,大拇指的肉给割开了不小的一片。 这也许就是命运。印花是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篆刻家 篆刻艺术 文化学意义 艺术形式 印学理论
全文增补中
印书同源——韩天衡的草篆书印艺术初探
14
作者 申雪莉 《书画世界》 2016年第2期85-86,共2页
韩天衡将草篆印发扬光大,并以之入印,使其成为其篆刻的重要特征,是其以印入书、以书入印的印书同源思想的结晶。
关键词 天衡 草篆 印书同源
下载PDF
韩天衡:一息尚存需前行
15
作者 袁龙海 《书画艺术》 2019年第5期4-6,共3页
袁(袁龙海):看到80岁的老师,最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地在成都、深圳、宁波、苏州、云南等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举办艺术展,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您?请先生谈一谈。也请告知此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多少作品?韩(韩天衡):我... 袁(袁龙海):看到80岁的老师,最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地在成都、深圳、宁波、苏州、云南等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举办艺术展,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您?请先生谈一谈。也请告知此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多少作品?韩(韩天衡):我退休已20年了,从人的一生来看,退休是人为的设定。事实上对有志于从事艺术的人,有了起点就永远没有终点,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觉得可以退休享受了,是自欺欺人。因为艺术家始终走在探索这条路上,是永远达不到终点的,一息尚存需前行。退休后,我认为有了认真学习与探索的时机。在退休后的20年里,我已出版了120种学术与书画印著作,至今一共出版有130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国家博物馆 艺术展 退休 美术馆 艺术家 出版 书画
下载PDF
海派艺术的新高度——对话艺术大师韩天衡
16
作者 薛源 《书画艺术》 2015年第5期2-13,共12页
薛源:韩先生,您是享誉中外的书法家、篆刻家、鉴藏家,几十年来对当代书法与篆刻的创作、研究、传播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大众对于韩先生的花鸟画创作知之不多,大家对韩先生的艺术创作的认识和评价还停留于书法和篆刻领域。从韩先生的... 薛源:韩先生,您是享誉中外的书法家、篆刻家、鉴藏家,几十年来对当代书法与篆刻的创作、研究、传播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大众对于韩先生的花鸟画创作知之不多,大家对韩先生的艺术创作的认识和评价还停留于书法和篆刻领域。从韩先生的艺术活动来看,除了书法与篆刻,对花鸟画的探索和创作也有40年了,绘画是韩先生艺术生涯不可分割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支撑韩先生艺术体系的一根重要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大师 海派艺术 天衡 艺术创作 对话 篆刻家 书法家 当代书法
下载PDF
诗心文胆韩天衡
17
作者 解宏乾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13期124-127,共4页
走进韩天衡美术馆,就会感到历史与现代交融、黑色与白色碰撞的冲击。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与书法、篆刻艺术形成呼应。黑色区域为主题展示区,白色部分为辅助展区及办公区... 走进韩天衡美术馆,就会感到历史与现代交融、黑色与白色碰撞的冲击。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与书法、篆刻艺术形成呼应。黑色区域为主题展示区,白色部分为辅助展区及办公区。美术馆占地面积达14000平方米,展馆面积11000多平方米,由七十多年历史的飞联纺织厂改建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主题展示 展馆面积 篆刻艺术 虚实对比 诗心 计白当黑 书画印 方介堪 建筑主体
下载PDF
“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收官大展揭幕
18
作者 本刊讯 《书画艺术》 2015年第5期75-75,共1页
本刊讯 2015年10月15日上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暨“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在韩天衡美术倌启幕。500余件书画篆刻及雕刻艺术品精彩呈现,既展现了韩天衡半个多世纪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的多彩历程,也整... 本刊讯 2015年10月15日上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暨“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在韩天衡美术倌启幕。500余件书画篆刻及雕刻艺术品精彩呈现,既展现了韩天衡半个多世纪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的多彩历程,也整体展出了200多位“韩门子弟”秉承师训,汲古求新的艺术风貌。 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文联、西冷印社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其中,“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书画印展”经过6月杭州展、7月武汉展以及国庆黄金周上海中国画院专场展等地巡展,本次在韩天衡美术馆开幕的展览规模之大,也意为其活动收官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作品展 收官 书画篆刻 展览规模 艺术风貌 上海市 美术馆
下载PDF
感恩艺术——韩天衡访谈
19
作者 张公者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74-83,共10页
明清与20世纪众多具有开拓精神的印人,几乎把篆刻创新的道路"走完了",韩天衡先生在这种"无路可寻"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形成奇崛雄伟、富贵堂皇、变幻多姿、精爽美妙的个人风格。20世纪的众多书画大师,几乎都用过韩... 明清与20世纪众多具有开拓精神的印人,几乎把篆刻创新的道路"走完了",韩天衡先生在这种"无路可寻"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形成奇崛雄伟、富贵堂皇、变幻多姿、精爽美妙的个人风格。20世纪的众多书画大师,几乎都用过韩天衡先生为其所治的印章。这是对其篆刻艺术的高度认可。韩天衡先生对印学理论的研完整理也是前所未有的。"三绝而一通",韩先生的书风、画风与其篆刻风格亦达到了和谐统一。张公者(以下简称张):韩老师,您为20世纪许多书画大师刻过印章,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衡 篆刻艺术 刘海粟 书法家协会 上海中国画院 陆维钊 吴昌硕 书风 陆俨少 谢稚柳
下载PDF
打造最专业的纺织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数改的“天衡实践”
20
《信息化建设》 2023年第2期26-27,共2页
天衡全力打造纺织行业中最专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科学精准、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为用户创造最大化的价值。目前,已在浙江新昌县、诸暨市、长兴县、兰溪市开展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批量示范工作,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改造服务。
关键词 纺织行业 信息化管理平台 智能制造 棉纺织 浙江新昌县 天衡 长兴县 诸暨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