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史视域之中的云冈18窟主佛所持之物辨析并包巾柱、束藤座说驳议
1
作者 张强 《当代美术家》 2022年第1期28-37,共10页
几乎所有关涉到云冈18、19窟研究的文章著作,在面对18窟主佛手持之物、19窟主佛膝上摊放之物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方式,这种审慎态度值得关注。也有个别学者莽撞地认定为是"僧祇支"。然而,当我们将这个手持之物与方山... 几乎所有关涉到云冈18、19窟研究的文章著作,在面对18窟主佛手持之物、19窟主佛膝上摊放之物时,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方式,这种审慎态度值得关注。也有个别学者莽撞地认定为是"僧祇支"。然而,当我们将这个手持之物与方山永固陵柱式、云冈石窟之中菩萨、外道、主佛就坐的"座式"相联系的时候,便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都是软质的,都是有对折弧度呈现的形式。加之18窟手持物一侧所雕刻的立佛与身前匍匐童子造像所表现的"定光佛授记"典故,便可以发现,这个物件不是世俗经验可以理解的器物,而是"神佛世界"中特定意义的符码系统。我们因此命名为"天衣袂",以及"天衣束缚柱""天衣束缚座",旨在提示它是一个"化生空间"的涵义。这三个视觉形式所包含的意义为:可以与过去佛会见,可以穿越未来,存在于现在。而本文所关涉的"视觉史"视域更倾向于一种方法论,首先是关注被历史匿名,被佛学义理覆盖的制作家情况,包括他们创作的心理结构与文化倾向;其次便是从视觉语言结构出发,关注视觉形式、视觉语汇、视觉修辞的综合性;再次便是注重文献的逻辑关联,并放置到视觉应用语境之中进行判断,考掘其历史深处的文化心理结构,打捞沉积在历史河床深处的知识碎屑,重建其整体的意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衣束缚柱 束缚 云冈 成都 视觉史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