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天观念的历史变迁
1
作者 张今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6-18,,15,,共4页
人天观念即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历来都是中外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大体经历了人类受制于自然力量、人类主宰自然、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 人天观念即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历来都是中外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大体经历了人类受制于自然力量、人类主宰自然、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同时也尝到了过度开发自然带来的恶果 ,因此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自然 协调发展 天观念 人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观念的演变与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源 《江淮论坛》 2000年第2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天观念 人合一说 殷代 西周
下载PDF
论神仙道化剧作家壶天观念及其表现
3
作者 贺玉萍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壶天”观念是神仙道化剧作家在全真教理念基础上将儒学精神与个人情感统一后所形成的一种世界观和处世哲学,他们用这种哲学理念阐释江山易色、社会秩序混乱、礼乐崩毁的深层原因,并用来解决社会人生重大问题。
关键词 神仙道化剧 “壶观念 全真教 儒学精神 个人情感
下载PDF
“发现”康德先天观念综合与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关联——索恩-雷特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初解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一兵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7,129,共10页
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明确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重新解读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在他这里,康德的认识论构架本身是商品生产中发生的特定历史结果,知识的形式能够先验于感性世界,恰恰因之于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历史性挣脱和... 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明确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重新解读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在他这里,康德的认识论构架本身是商品生产中发生的特定历史结果,知识的形式能够先验于感性世界,恰恰因之于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历史性挣脱和分离。这种分离遮蔽了劳动创造性关系在商品交换活动的现实抽象所生成的一种构序社会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先验性,而这种社会先验才是康德-黑格尔先验观念的真正根据。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指认了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并不仅仅是主观思维的活动机制,作为概念生成的真正劳作工地是发生于社会存在中的一种客观抽象,恰恰是这种现实抽象建构了先验的社会生活形式,并由此规制了思维形式的主观抽象活动以生成思维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恩-雷特尔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康德认识论 社会先验 现实抽象先 天观念综合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空间观与权力的空间化——从“空”、“宇”、“天”的语义演变到“天下”观念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9-46,95,共8页
考察"空"、"宇"、"天"等与传统中国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汉字在先秦时期的造字本义和语义演变以及先秦两汉关于"天"及"天下"的观念建构,可以发现,先秦两汉空间观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 考察"空"、"宇"、"天"等与传统中国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汉字在先秦时期的造字本义和语义演变以及先秦两汉关于"天"及"天下"的观念建构,可以发现,先秦两汉空间观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具象实践到抽象理论再到权力表征的发展转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秩序逐渐被纳入空间认知中,空间秩序、空间关系逐渐成为权力的表征,尤其自秦汉始,权力的空间化不仅体现为帝制中国的疆域扩张,亦表现为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空间秩序,并深刻影响了艺术创作尤其是传统文学、绘画艺术的基本内容、表现方式乃至审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 “宇” 空间观 天观念 下观 权力的空间化
下载PDF
《山海经》与上古时代的“天”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晁福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20-28,2,共9页
《山海经》是追述传说时代"天"观念的最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宝贵文献。在《山海经》里,"天"只用在名词之前,表示作为处所的"天空"。在天上生活着"帝"及其他各种神人。在《山海经》里,"天&q... 《山海经》是追述传说时代"天"观念的最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宝贵文献。在《山海经》里,"天"只用在名词之前,表示作为处所的"天空"。在天上生活着"帝"及其他各种神人。在《山海经》里,"天"还不是一个单独的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冯友兰先生曾经提出的"天"之五义,在《山海经》时代尚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传说时代 观念
下载PDF
《史记》“天”之观念的与时递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振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4-66,共3页
司马迁著史极重"究天人之际",故《史记》记述各个历史时期无不注重"天"的观念。从《史记》的记述看,"天"的观念又是与时递嬗的:五帝时期的天以自然为主;夏商时期的天以宗教为主;西周的天则充溢着道德;春... 司马迁著史极重"究天人之际",故《史记》记述各个历史时期无不注重"天"的观念。从《史记》的记述看,"天"的观念又是与时递嬗的:五帝时期的天以自然为主;夏商时期的天以宗教为主;西周的天则充溢着道德;春秋战国的天以人事为主导;秦汉之际,人们则从时势的角度来解释天。并且,在"天"的观念与时递嬗过程中,人的因素也一直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观念 与时递嬗 时势
下载PDF
试论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
8
作者 于纯海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4期51-51,共1页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政府经历了一次次的列强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一直坚持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的走向崩溃。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晴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西方列强相比,存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政府经历了一次次的列强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一直坚持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逐渐的走向崩溃。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晴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与西方列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清政府软弱无能,战备腐败松弛,丧权辱国,使很多人的思想文化信仰全面崩塌,也使一部分有识之士充分认清了自己和国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上国观念 晚清 观念崩溃
下载PDF
爱国情怀与天朝观念——试析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岭南知识界的文化心态与社会舆论
9
作者 赵春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3,共5页
爱国情怀与天朝观念———试析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岭南知识界的文化心态与社会舆论赵春晨岭南知识界①和社会舆论对于鸦片战争的结局作何反应?战后对于时代变迁和中外大势作何认识?从中又表现出什么样的文化心态?以及这种文化心态对于... 爱国情怀与天朝观念———试析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岭南知识界的文化心态与社会舆论赵春晨岭南知识界①和社会舆论对于鸦片战争的结局作何反应?战后对于时代变迁和中外大势作何认识?从中又表现出什么样的文化心态?以及这种文化心态对于岭南社会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弄清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知识分子 爱国主义 观念 鸦片战争 文化心态 社会舆论
全文增补中
“人天价值观”的历史进路和现实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生岐 董华 《唐都学刊》 2011年第5期43-46,共4页
"人天价值观念"是现当代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主流性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过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三个历史过程。而当代被人们看好的"天人合一&qu... "人天价值观念"是现当代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主流性价值观念。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过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三个历史过程。而当代被人们看好的"天人合一"式的人天价值观念,就是历史上形成的人天价值观念发展的最新形态。在科学发展观成为主导性话语的现阶段,在以人为本价值诉求成为主导性诉求的当下,弘扬陕西省人民"DNA管理文化"中所蕴涵的"性命天道价值观念",对于目前的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和谐人格的建构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 历史进路 人合一 “DNA管理文化”
下载PDF
论天朝观念的生成和演进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屈从文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37-50,共14页
天朝观念是近代以前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思想。目前,虽然学术界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成果已经颇多,但对于其起源和形成过程,并没有给出一个机制上的解释。本文认为,天朝观念缘起于人类群体普遍具有的自群体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始终... 天朝观念是近代以前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思想。目前,虽然学术界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成果已经颇多,但对于其起源和形成过程,并没有给出一个机制上的解释。本文认为,天朝观念缘起于人类群体普遍具有的自群体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始终构成天朝观念的基本内核,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优越地位、中国文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塑造形成。而且,由于中国长期居于东亚地区的优越地位及中国正统文化的影响,天朝观念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利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中国 生成机制 演进机制 利益机制
原文传递
以张喜为案例探鸦片战争后中国改革延误的原因
12
作者 孙明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战败后没有发起任何改革,以至于近代中国长久积弱积贫。将参与鸦片战争和谈的清朝大臣张喜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观念与体制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交错是中国鸦片战争后改革延误的原因。从微观方面看,清政...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战败后没有发起任何改革,以至于近代中国长久积弱积贫。将参与鸦片战争和谈的清朝大臣张喜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观念与体制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交错是中国鸦片战争后改革延误的原因。从微观方面看,清政府官僚普遍存在着认知不足和观念过剩的倾向;从宏观方面看,清政府体制僵化与人才缺失两方面缺陷表露无遗。这些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原因在张喜身上均有典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改革延误 观念 张喜
下载PDF
Nietzsche and the Total Experience of Black Swan
13
作者 A. Andreas Wansbrough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6期538-543,共6页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ietzsche's view of tragedy as involving the Apollinian and the Dionysian may explain the appeal of the popular film Black Swan. The basis for this argument rests on Nietzsche's innovation in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ietzsche's view of tragedy as involving the Apollinian and the Dionysian may explain the appeal of the popular film Black Swan. The basis for this argument rests on Nietzsche's innovation in The Birth of Tragedy, namely, his emphasis on spectacle. Nietzsche argues for a collective experience, where the ego is abandoned in a renewed and shared sense of life. Black Swan provides a spectacle outside the confines of high culture and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where destructive and bestial nature is presented in an illusory and safe way for the audience. From a Nietzschean perspective, tragedy and Black Swan achieve this effacement of the ego through the aesthetic marriage of clarity and confusion, ugliness and beauty, music and image, inducing an experience in the audience that goes beyond moral judgment. This Nietzschean prism provides a case for the film's artistic merits where traditional conceptions of aesthetics and morality arguably fail to provide ins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nysian Apollinian CULTIVATION art UGLINESS TERROR SPECTACLE
下载PDF
“壶天”与“洞天”道教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努鲁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5,共2页
“壶天”与“洞天”大致都指以隐秘方式与现世相连接的某一神秘的宇宙空间,且此空间与世间完全同构。园林观念意义上的“壶天”和“洞天”观念共享类似的宇宙观意涵,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壶天”观念侧重于表达“小壶”中另有同构于现世... “壶天”与“洞天”大致都指以隐秘方式与现世相连接的某一神秘的宇宙空间,且此空间与世间完全同构。园林观念意义上的“壶天”和“洞天”观念共享类似的宇宙观意涵,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壶天”观念侧重于表达“小壶”中另有同构于现世之“天地”,而“洞天”观念侧重于表达“洞”的转换功能。造园是人们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通过一些营造方式将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精神需求予以物化的一种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道教 “壶观念 宇宙空间 转换功能 空间环境 文化观念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张衡地动仪的发明、失传与历史继承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锐 李先登 +1 位作者 田凯 武玉霞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8,共11页
地动仪的发明和失传存在深厚的社会背景。悬挂物对地震的良好反应是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的发展,张衡不仅在利用物体惯性测震上,也在检测和记录地震微弱信号上有技术创新,成功测到公元134年12月13日陇西地震。... 地动仪的发明和失传存在深厚的社会背景。悬挂物对地震的良好反应是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的发展,张衡不仅在利用物体惯性测震上,也在检测和记录地震微弱信号上有技术创新,成功测到公元134年12月13日陇西地震。天诫观念把自然现象与社会问题混为一谈,导致张衡晚年和地动仪的悲剧。仪器可能失传于东汉末年,当时发生了洛阳大火、毁铜铸钱、京师搬迁、人口剧减和灵台被毁等极端严重的社会混乱。张衡的科学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地震学的起步发挥过思想启迪作用。对地动仪的研究需要开展科学实验,学术观点的统一只能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地动仪 然验震器 观念 仪器失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