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兼评《名与耻的文化——中国伦理思想透视》
1
作者 刘延寿 《兰州学刊》 CSSCI 1991年第6期17-25,共9页
在本世纪中叶,国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学者们把世界文化分为“罪恶感文化”和“耻辱感文化”两大类型。研究中国的外国学者们把中国划到“耻辱感文化”的类型之中,并说中国就是耻辱感文化的故乡(日本学者森三树三郎先生的观点)。这是由于... 在本世纪中叶,国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学者们把世界文化分为“罪恶感文化”和“耻辱感文化”两大类型。研究中国的外国学者们把中国划到“耻辱感文化”的类型之中,并说中国就是耻辱感文化的故乡(日本学者森三树三郎先生的观点)。这是由于对“恶”的回答得出了“以耻为恶”的答案的结果。以耻为恶的思想的表层,就是所谓“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辱感 文化特质 道德意识 法律意识 伦理思想 恶感 神权法思想 外国学者 朋友有信 天讨有罪
下载PDF
“刑起于兵”说质疑
2
作者 张景贤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12-16,共5页
关于刑罚的起源问题,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刑罚起源于战争,在氏族社会晚期,用战争手段杀戮敌人、惩罚战俘和被征服者,即是刑罚的最早施用,后来才用刑罚惩处氏族部落内部成员,并将此视为中国法制起源... 关于刑罚的起源问题,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刑罚起源于战争,在氏族社会晚期,用战争手段杀戮敌人、惩罚战俘和被征服者,即是刑罚的最早施用,后来才用刑罚惩处氏族部落内部成员,并将此视为中国法制起源的一大特点,称之为“刑起于兵”或“刑出于兵”。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对古文献资料的误解所致,且不符合法制起源的历史实际,很有商讨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手段 氏族部落 氏族社会 中国法制 范文子 尚书今古文注疏 春秋时期 天讨有罪 五服三就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法制精神
3
作者 张晋藩 《法制资讯》 2013年第3期11-12,共2页
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的伟大时代,将中华法制史上所体现出的优秀民族精神加以条分缕析、弘扬光大。
关键词 法制精神 法制史 民族精神 《大清律例》 明德慎罚 政治法律 秦律 天讨有罪 立法活动 法制文明
原文传递
尚法思想集萃
4
作者 高智敏 《历史评论》 2021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尚书·皋陶谟》法者,将立朝庭者也。将立朝庭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尚书·皋陶谟》法者,将立朝庭者也。将立朝庭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法者,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讨有罪 五刑 用民 朝庭 民力
原文传递
皋陶作刑,法之起源
5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1年第4期62-62,共1页
法作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的社会现象,是在取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习惯后产生的。法起源于何时,法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有关中国法的起源仍限于一些传说和故事。皋陶的故事就是关于中国法起源的最早的故事。而且,有关汉字中"法&q... 法作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的社会现象,是在取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习惯后产生的。法起源于何时,法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有关中国法的起源仍限于一些传说和故事。皋陶的故事就是关于中国法起源的最早的故事。而且,有关汉字中"法"(灋)的起源,也与皋陶和他的神兽麃(又名獬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起源 原始氏族社会 神兽 皋陶之刑 天讨有罪 刑期无刑 慎刑 明刑弼教 惟明克允 五服三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