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朋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5,共6页
关于敦煌文献中的《太公家教》残片的辨识,笔者有《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一文发表,该文以《俄藏敦煌文献》为重点调查对象,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8件。此后笔者在调查《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法藏敦煌西域文... 关于敦煌文献中的《太公家教》残片的辨识,笔者有《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一文发表,该文以《俄藏敦煌文献》为重点调查对象,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8件。此后笔者在调查《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甘肃藏敦煌文献》等敦煌文献时又认定了《太公家教》写卷6件,另有《俄藏敦煌文献》之Дх3111号和Дх4251号2件,本文即对这8件藏品略作介绍,并就其与已认定的《太公家教》写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蒙书 太公家教残片 叙录
下载PDF
敦煌藏文文献《古太公家教》译释(上)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践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46-51,156,共7页
本文对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中村不折旧藏敦煌西域文献中的一件敦煌藏文写本《古太公家教》进行录文、汉译和比较研究。该文献首尾全,163行,抄写中有明显的分段分节标记。字迹基本清晰,容易辨识,仅在最后部分汉文墨迹已浸至藏... 本文对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中村不折旧藏敦煌西域文献中的一件敦煌藏文写本《古太公家教》进行录文、汉译和比较研究。该文献首尾全,163行,抄写中有明显的分段分节标记。字迹基本清晰,容易辨识,仅在最后部分汉文墨迹已浸至藏文一面,两相重叠,导致部分藏文识读困难。文章分上下两期刊发,上半部分对《古太公家教》前1-61行进行录文、翻译,并刊布该文献首、尾的影印件。后半部分则就《古太公家教》62-163行进行录文、翻译,并与其他译者的汉译本、敦煌汉文写本《太公家教》进行比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献 《古太公家教 译释 比较
下载PDF
敦煌藏文文献《古太公家教》译释(下)
3
作者 陈践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章对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中村不折旧藏敦煌西域文献中的一件敦煌藏文写本《古太公家教》进行录文、汉译和比较研究。该文献首尾全,163行,抄写中有明显的分段分节标记。字迹基本清晰,容易辨识,仅在最后部分汉文墨迹已浸至藏... 文章对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中村不折旧藏敦煌西域文献中的一件敦煌藏文写本《古太公家教》进行录文、汉译和比较研究。该文献首尾全,163行,抄写中有明显的分段分节标记。字迹基本清晰,容易辨识,仅在最后部分汉文墨迹已浸至藏文一面,两相重叠,导致部分藏文识读困难。文章分上下两期刊发,上期(2017年第2期)对《古太公家教》前1-61行进行录文、翻译,并刊布该文献首、尾的影印件。本期就《古太公家教》62-163行进行录文、翻译,并与其他译者的汉译本、敦煌汉文写本《太公家教》进行比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献 《古太公家教 译释 比较
下载PDF
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卷綴合三則
4
作者 張新朋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4年第1期182-188,294,共8页
《太公家教》是我國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作,唐五代時期曾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吐魯番地區廣爲流傳。因此,在敦煌吐魯番文獻中有爲數不少的《太公家教》抄本留存。關於這些抄本,中外學者多有關注,發表了不少的成果。筆者也曾就敦煌本《太... 《太公家教》是我國古代訓誡類蒙書之代表作,唐五代時期曾在我國西北的敦煌、吐魯番地區廣爲流傳。因此,在敦煌吐魯番文獻中有爲數不少的《太公家教》抄本留存。關於這些抄本,中外學者多有關注,發表了不少的成果。筆者也曾就敦煌本《太公家教》撰寫了《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1、《〈敦煌寫本《太公家教》殘片拾遺〉補》2二文。近日筆者在研閲《太公家教》過程中,陸續接觸到之前未曾見過的日本寧樂美術館、日本杏雨書屋和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一些殘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公家教 抄本 文字 正面 杏雨 版本 敦煌本 太公家教 行款
下载PDF
《太公家教》考补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泛舟 《兰州学刊》 1986年第6期80-85,共6页
《太公家教》是敦煌遗书中的教育史料,也是我国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在敦煌遗书中,《太公家教》写本在石室竟发现有三十六本之多,这是它当时广为普及和影响深远的生动说明。可是,对于《太公家教》一书,我国老一代敦煌学家... 《太公家教》是敦煌遗书中的教育史料,也是我国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在敦煌遗书中,《太公家教》写本在石室竟发现有三十六本之多,这是它当时广为普及和影响深远的生动说明。可是,对于《太公家教》一书,我国老一代敦煌学家和令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童蒙读物”;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谚语汇海”和“民间谚语”。还有,老一代敦煌学家对于《太公家教》的录记、跋文等等,尚有疏漏和与实际未合地方。对此,笔者不揣浅陋,也就《太公家教》研究中的诸如写本情况、录文、内容及性质等方面试图做一些考补工作,以期于《太公家教》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公家教 敦煌学 敦煌遗书 敦煌写本 王重民 民间谚语 鸣沙石室佚书 不揣浅陋 百行章 高国藩
下载PDF
敦煌本《太公家教》的传播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展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凤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92,共14页
《太公家教》是敦煌文献中写本最多的家教类蒙书,一直以来深受关注,论著篇章多达数十种。其内容为梳理经典要义并改写成琅琅上口的韵语短句,同时集录当时社会流行的足以发人深省的谚语,展现雅俗融合的"格言谚语体"特色。因其... 《太公家教》是敦煌文献中写本最多的家教类蒙书,一直以来深受关注,论著篇章多达数十种。其内容为梳理经典要义并改写成琅琅上口的韵语短句,同时集录当时社会流行的足以发人深省的谚语,展现雅俗融合的"格言谚语体"特色。因其易于接受、便于口传、利于记忆因而广泛流传,影响久远。本文特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文词教林》《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变文、蒙书的援引以及在《太公家教》基础上改写创作的通俗训诫诗一卷本《王梵志诗》入手,考见其在敦煌社会的接受与影响。又从吐鲁番文书及吐蕃文《太公家教》写本残卷、唐代长沙窑瓷器遗存所见的字句题词及典籍记述等,亦可考知其在敦煌以外的流传与影响的情况;说明此蒙书具有传承性、变异性与集体性的特色,彰显出传统蒙书的社会价值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意义,也开阔童蒙文化研究的另一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公家教 蒙书 格言谚语 长沙窑 俗文化
下载PDF
敦煌本《太公家教》“齐”“闻”二字考辨
7
作者 李圆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3-96,共4页
《太公家教》是敦煌本家训蒙书,因没有传世文本,学者在对其进行校录时,对个别俗字字形的考辨难免出现疏漏。写卷中部分汉字的俗字字形虽然不多,但其字形差异却相对较大,"齐"字就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同学者在校录《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是敦煌本家训蒙书,因没有传世文本,学者在对其进行校录时,对个别俗字字形的考辨难免出现疏漏。写卷中部分汉字的俗字字形虽然不多,但其字形差异却相对较大,"齐"字就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同学者在校录《太公家教》原文时,有部分语句出现"齐""闻"混用的情况,因此本文将具体考辨两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太公家教
下载PDF
陈寅恪佚文《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考释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求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关键词 《敦煌本〈太公家教〉书后》 陈寅恪 王国维 古代文献
原文传递
《太公家教》成书年代新探——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安志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依据吐鲁番所出《太公家教》写本以及相关史实,可知《太公家教》作者的序言所称的"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指的是隋末大乱及唐朝统一全国之前的时代(611—628),因此,该书写成于唐朝前朝,时间当在公元7世纪下半叶,8世纪则广... 依据吐鲁番所出《太公家教》写本以及相关史实,可知《太公家教》作者的序言所称的"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指的是隋末大乱及唐朝统一全国之前的时代(611—628),因此,该书写成于唐朝前朝,时间当在公元7世纪下半叶,8世纪则广泛传播于全国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太公家教 成书年代
原文传递
长沙窑瓷器之《太公家教》题识考辨二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新朋 《寻根》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望江县铜官镇,是我国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民间窑口,所生产的瓷器在今江南地区及安徽、河南、河北均有出土,且作为外销瓷销往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的肯尼亚和... 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望江县铜官镇,是我国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民间窑口,所生产的瓷器在今江南地区及安徽、河南、河北均有出土,且作为外销瓷销往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作为民间窑口,长沙窑能够内外兼销,在当时应该是颇为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公家教 窑口 唐五代时期 周世荣 石渚 敦煌本 褐彩 青釉 铜官 亚洲国家
原文传递
敦煌写本《太公家教》残片拾遗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新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太公家教》乃古代训诫类蒙书之代表,近世失传。敦煌文献中存有若干件写卷,自其发现以来前人多有著录研究。笔者在调查敦煌文献的过程中陆续认定了8件前人未曾著录的《太公家教》写卷及2件《武王家教》写卷,文章即对这些新发现的残片... 《太公家教》乃古代训诫类蒙书之代表,近世失传。敦煌文献中存有若干件写卷,自其发现以来前人多有著录研究。笔者在调查敦煌文献的过程中陆续认定了8件前人未曾著录的《太公家教》写卷及2件《武王家教》写卷,文章即对这些新发现的残片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蒙书 太公家教》(含《武王家教》) 叙录
原文传递
从“隐恶扬善”看儒学普及化中存在的问题——以王梵志诗、《太公家教》为中心
12
作者 尹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0-171,共12页
王梵志诗有云:"见恶须藏掩,知贤为赞扬。但能依此语,秘密立身方。"相似的表达亦见于敦煌本《太公家教》:"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事,必须掩之。"又:"闻人善事,乍可称扬;知人有过,密掩深藏。"其中关于&q... 王梵志诗有云:"见恶须藏掩,知贤为赞扬。但能依此语,秘密立身方。"相似的表达亦见于敦煌本《太公家教》:"见人善事,必须赞之;见人恶事,必须掩之。"又:"闻人善事,乍可称扬;知人有过,密掩深藏。"其中关于"隐恶扬善"的说法学界一般认为来自儒家典籍,但溯源不足。《论语》中"恶称人之恶",《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孟子》"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等等,应是其远源。但是,梵志诗及《太公家教》的说法是对以上经典的误读和扭曲,若以此行事,极可能成为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乡原"。当然,对"隐恶扬善"的误读和扭曲并非始于王梵志诗和《太公家教》,儒典的历代注家亦难辞其咎。不过,以二者为代表的通俗读物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却放大了这种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以后国民性的建构。故在儒学普及化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民间文化(小传统)对儒学相关观念的绝对化或非理性表达,更要注意清理精英文化(大传统)对其的误读和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恶扬善” 儒学 王梵志诗 太公家教 儒学普及
原文传递
《礼记》与日常生活史研究
13
作者 杨华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3,239,共11页
日常生活史研究旨在揭示生活细节背后的制度,与礼制研究殊途同归。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对“三礼”等经学材料关注不够。《礼记》中包含丰富的日常生活史内容,记载着古人一天的生活安排、一生的人生节律和一年的时令行事,... 日常生活史研究旨在揭示生活细节背后的制度,与礼制研究殊途同归。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对“三礼”等经学材料关注不够。《礼记》中包含丰富的日常生活史内容,记载着古人一天的生活安排、一生的人生节律和一年的时令行事,正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记忆。在《礼记》中,《曲礼》篇尤其重要,其内容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自汉代以来《曲礼》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童蒙教育,汉唐之间存在少儿诵读《曲礼》的传统。后来唐代的《太公家教》和清代的《弟子规》接续了这个传统,都有大量直接袭自《曲礼》的内容。这些从少儿时代就口诵心惟的生活规范,影响人的一生乃至整个民族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史研究 《礼记》 《曲礼》 太公家教 《弟子规》
下载PDF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训?
14
作者 孙云晓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23期13-,共1页
教育观点现代家规应该以尊重孩子的特点与权利为前提.家规的制定,要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建立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是现代家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家训的家庭教育功能值得重视... 教育观点现代家规应该以尊重孩子的特点与权利为前提.家规的制定,要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建立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是现代家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家训的家庭教育功能值得重视,但要注意传统家训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将糟粕当作精华来对待。传统家训存在着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和奴化教育,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教育 奴化教育 创新型社会 长幼有序 发展战略 教育观点 袁采 质疑精神 家庭化 太公家教
下载PDF
开元盛世背景下《私教类聚》中的《颜氏家训》实学教育理念
15
作者 莫文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99-104,共6页
吉备真备所著《私教类聚》是在开元盛世留学唐长安19年的基础上,以唐代童蒙教训书《太公家教》为中介、以《颜氏家训》为原型而撰写的“以子孙为对象的道德教训书”,是奈良时代“日本撰述的教科书”,在日本教育史上的贡献和开创意义是:... 吉备真备所著《私教类聚》是在开元盛世留学唐长安19年的基础上,以唐代童蒙教训书《太公家教》为中介、以《颜氏家训》为原型而撰写的“以子孙为对象的道德教训书”,是奈良时代“日本撰述的教科书”,在日本教育史上的贡献和开创意义是:明确教育方针非“腐儒”式的读书学问脱离职业实际,而是把职业和读书学问看作两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即职业精进离不开读书学习甚至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进而用这一实学理念作为童蒙教育乃至贯穿整个人生的教育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备真备 《私教类聚》 太公家教 《颜氏家训》 腐儒观
下载PDF
“排门”与“排门夫”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瑞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43-,共1页
《王梵志诗校辑》第○七四首有句为“地下须夫急,逢头取次捉。一家抽一个,勘数犹未足。科出排门夫,不许私遮却。”“排门夫”一词,《辞海》、《辞源》未收,《校辑》也无注释,仅作为难词编在所附《王梵志诗语辞索引》中。按,“排门夫”... 《王梵志诗校辑》第○七四首有句为“地下须夫急,逢头取次捉。一家抽一个,勘数犹未足。科出排门夫,不许私遮却。”“排门夫”一词,《辞海》、《辞源》未收,《校辑》也无注释,仅作为难词编在所附《王梵志诗语辞索引》中。按,“排门夫”是由“排门”一词再复合“夫”字而成的唐宋时俗语,意为挨家挨户闯门捉兵。“排门”词,《辞源》及《辞海》未收,它的时代较早。南朝梁何逊《七召》:“于是整容投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夫 王梵志诗校辑 投刺 何逊 南朝梁 语辞 方岳 白履忠 村田乐 太公家教
下载PDF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蒙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成辉 马新轲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1,共3页
在应县木塔秘藏中,发现有辽代蒙书多种,如《蒙求》、卜筮书和杂抄等,既有刻本,也有抄本,在杂抄中又引用有《千字文》和《太公家教》等。通过与敦煌遗书中的蒙书相比较,可以获知这些古代蒙书的不同版本和流传情况,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 在应县木塔秘藏中,发现有辽代蒙书多种,如《蒙求》、卜筮书和杂抄等,既有刻本,也有抄本,在杂抄中又引用有《千字文》和《太公家教》等。通过与敦煌遗书中的蒙书相比较,可以获知这些古代蒙书的不同版本和流传情况,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教育情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蒙书 蒙求 太公家教 应县木塔
原文传递
敦煌的童蒙读物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泛舟 《文史知识》 1988年第8期104-107,共4页
敦煌自汉而宋,一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中西交通的都会。敦煌历史上不仅产生过大批硕儒学子,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包括童蒙读物在内的汉文化丰富资料。出自敦煌藏经洞的童蒙读物,既反映了与中原文化的一致性,也显示了敦煌地区的特点。
关键词 古丝绸之路 敦煌地区 敦煌藏经洞 书仪 太公家教 百行章 敦煌遗书 司仓参军 新集 卷号
原文传递
长沙窑瓷题文杂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建毛 《文物天地》 2015年第9期45-50,共6页
一、题诗源于岳州窑以诗文饰瓷以往均认为出自长沙窑,然从新近出土并流于民间的资料看,这种说法须予更正。据了解,湘阴县城曾出土一件青瓷碗,内底贴塑一鸟,碗内下腹有戳印团花纹,上腹饰两组复线弦纹,两组弦纹之间划有小方格纹,方格内填... 一、题诗源于岳州窑以诗文饰瓷以往均认为出自长沙窑,然从新近出土并流于民间的资料看,这种说法须予更正。据了解,湘阴县城曾出土一件青瓷碗,内底贴塑一鸟,碗内下腹有戳印团花纹,上腹饰两组复线弦纹,两组弦纹之间划有小方格纹,方格内填有刻写的五言诗一首:"市朝非我志,山水得余情。琴逐啼鸟□,酒共落花倾。"(图一)另一南京藏家在该市区工地上也采集到一块类似碗形残片(图二),内底印团花、忍冬纹,腹部同样饰两组复线弦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纹 团花纹 市朝 余情 内底 于岳 敦煌文书 敦煌遗书 太公家教 增广贤文
原文传递
古人的尊师之道
20
作者 潘春华 翟爱萍 《月读》 2020年第9期48-50,共3页
《吕氏春秋·尊师》中写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训诫类蒙书代表作《太公家教》里也有一段经典的尊师重道之语:"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一日为师,终身... 《吕氏春秋·尊师》中写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训诫类蒙书代表作《太公家教》里也有一段经典的尊师重道之语:"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尊师重道 唐宋之际 太公家教 一日为师 尊师之道 训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