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都太医院考略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峻 《北京中医》 200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对金、元、明、清时代创建于北京的历朝太医院,从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到人员构成,实际职能等,分别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勾勒出整个封建社会的太医院,由其出现伊始,至其最终消亡的整个过程。为今天人们深切了解、系统研究这一封建时... 对金、元、明、清时代创建于北京的历朝太医院,从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到人员构成,实际职能等,分别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勾勒出整个封建社会的太医院,由其出现伊始,至其最终消亡的整个过程。为今天人们深切了解、系统研究这一封建时代的产物,提供了详实而可靠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太医院 金元明清太医院 燕京医史 隶属关系
下载PDF
元代太医院及医官制度 被引量:8
2
作者 高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
“太医院”的名称始自金朝,到元代已演变成国家最高医药卫生管理机构。本文考述了元太医院建立发展过程,探讨了太医院及所属御医、医学、官医、惠民药局四个系统的职责和医官设置情况,是对《元史·百官志》有关部分的更正与补充。
关键词 太医院 医学教授 《元史》 墓志铭 罗天益 许国祯 医药卫生 惠民 官制 管理机构
下载PDF
北京太医院祭祀制度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凯文 沈艺 +2 位作者 翟文浩 王兆 张其成 《中医药文化》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通过历代相关文献,初步考证北京太医院祭祀制度发展脉络。从元代医事祭祀制度开始产生到明嘉靖年间先医庙落成以前,是太医院医事祭祀制度滥觞的萌芽阶段;明嘉靖以后,先医庙建成,太医院祭祀制度进入了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清代以后是太医... 通过历代相关文献,初步考证北京太医院祭祀制度发展脉络。从元代医事祭祀制度开始产生到明嘉靖年间先医庙落成以前,是太医院医事祭祀制度滥觞的萌芽阶段;明嘉靖以后,先医庙建成,太医院祭祀制度进入了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清代以后是太医院祭祀制度最终确立的成熟阶段。至此,太医院的祭祀活动有了规范的典礼和流程,是中国医事祭祀活动的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医院 祭祀制度 先医庙
下载PDF
对《明清太医院》一文的补充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凤山 《前进论坛》 2003年第10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明清太医院 御医 清朝 太医院 御药房监制
下载PDF
元代太医院使群体特点研究
5
作者 武香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他们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在元代医政管理中起着...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他们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在元代医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历代主持医事管理的官员相比,元代太医院使数量之大,政治地位之高都远远超过历代,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备受蒙古大汗们欣赏和宠信的同时形成了许多群体特点。而以往学者对此内容研究甚少。笔者不揣谫陋,略抒管见如此,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太医院使 群体特点
下载PDF
清末太医院之整顿
6
作者 梁峻 曹丽娟 《北京中医》 2007年第9期614-616,共3页
太医院是自金迄清封建社会的最高医药机构。清代末年,宫廷中已经开始接触西医。太医院中部分御医知识陈旧,不适应需要。宫廷医疗重点已开始向民间下移。在这种背景下,太医院为维护其一尊地位,从多方面进行了整顿,虽然略收成效,但终究风... 太医院是自金迄清封建社会的最高医药机构。清代末年,宫廷中已经开始接触西医。太医院中部分御医知识陈旧,不适应需要。宫廷医疗重点已开始向民间下移。在这种背景下,太医院为维护其一尊地位,从多方面进行了整顿,虽然略收成效,但终究风光不再,已不能挽回往昔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太医院 燕京医史 中国医学史
下载PDF
元代太医院使群体特点研究
7
作者 武香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0-73,共4页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他们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但与历代主持医事管...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他们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但与历代主持医事管理的官员相比,元代太医院使数量之大、政治地位之高都远远超过历代,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形成了许多群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太医院使 群体特点
下载PDF
清道光帝禁针灸于太医院考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堪温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针灸自古为临床常用的治病方法 ,亦被皇室和太医院采用。然而 ,清朝道光帝却于继位之第二年 (182 2年 )颁旨永禁针灸于太医院。其原因从未见任何文献有所记述和解释。通过考证清廷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认为道光此举最可能是因当时清廷危... 针灸自古为临床常用的治病方法 ,亦被皇室和太医院采用。然而 ,清朝道光帝却于继位之第二年 (182 2年 )颁旨永禁针灸于太医院。其原因从未见任何文献有所记述和解释。通过考证清廷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认为道光此举最可能是因当时清廷危机四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道光皇帝 清代朝廷 太医院 考证
下载PDF
金朝史料中的太医院——北京“太医”文化的开端
9
作者 乔宝华 张其成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第6期60-62,共3页
官方医学机构以"太医院"命名最早出现在金朝。它的设立是北京地区"太医"文化的先河,对金、元、明、清的医学文化与医政制度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金朝史料进行发掘,考证了北京太医院设立的大体时间在公元1153~1... 官方医学机构以"太医院"命名最早出现在金朝。它的设立是北京地区"太医"文化的先河,对金、元、明、清的医学文化与医政制度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金朝史料进行发掘,考证了北京太医院设立的大体时间在公元1153~1158年之间。在文化方面,金朝北京太医院承袭并改进了宋朝的制度,显著提高了医政效率。此外,基于其少数民族政权的特性,在积极学习宋朝的医学发展成果的同时,广泛吸纳周边不同民族的医学成就,营造了包容开放、积极交流的医学文化氛围,从而推动了金、元、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北京 太医院 中医文化 医学史
下载PDF
“传奉官”中的医官及明初太医院医官——读《“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云鹏 崔永胜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
明代成化时期,出现了有其时代特征的"传奉官"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合理需求,同是也加速了社会从节俭到奢靡的转化。这一群体中,以医官为代表的技术类"传奉官"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明初以来... 明代成化时期,出现了有其时代特征的"传奉官"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合理需求,同是也加速了社会从节俭到奢靡的转化。这一群体中,以医官为代表的技术类"传奉官"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明初以来,太医院医官一直通过最高统治者直接任用的方式任命,这种任用方式与医官的技术性质是相辅相成的,不应与其他传奉升授的"传奉官"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传奉官 太医院
下载PDF
关汉卿为太医院尹说
11
作者 王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尹还是太医院户,学术界早在50年代就曾展开过讨论,其结果以大多数人接受太医院户说告终。迄今为止,多数人仍持院户说。争论是由《录鬼簿》的不同版本引起的:现存的各种明代版本《录鬼簿》皆作“太医院户”,清代的本... 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尹还是太医院户,学术界早在50年代就曾展开过讨论,其结果以大多数人接受太医院户说告终。迄今为止,多数人仍持院户说。争论是由《录鬼簿》的不同版本引起的:现存的各种明代版本《录鬼簿》皆作“太医院户”,清代的本子则作“太医院尹”。“户”“尹”形近,犹以草书为甚,故很容易致误。持院户说者认为:清代各本《录鬼簿》晚出,当从明代诸本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医院 明代版本 钞本 学术界 说者 关汉卿 录鬼簿 明万历 史官 形近
下载PDF
太医院御医请圣脉轶闻
12
作者 陶御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38,共1页
《清朝野史大观》一书对清宫轶闻颇多记载,读来饶有趣味。如该书卷二对当时御医请圣脉的情况作了生动的记述:“向例太医院恭请圣脉,皆隔别分拟,而又不得大相歧异。医官患得罪,皆推一资格稍长者为首,凡用药之温凉攻补,皆此人手持... 《清朝野史大观》一书对清宫轶闻颇多记载,读来饶有趣味。如该书卷二对当时御医请圣脉的情况作了生动的记述:“向例太医院恭请圣脉,皆隔别分拟,而又不得大相歧异。医官患得罪,皆推一资格稍长者为首,凡用药之温凉攻补,皆此人手持钮珠某粒为记,各医生皆视为趋向。又所开必须精求出处,故诸医拟方必用《医宗金鉴》,取不能批驳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医院 御医 《医宗金鉴》
下载PDF
明代太医院官医迁转制度考析
13
作者 李秋月 《天中学刊》 2018年第5期99-104,共6页
明代太医院由于其近侍衙门的性质,下属官医群体的迁转方式不同于普通官吏。对于无品阶的医生、医士来说,他们迁转的标准一般是考试成绩;对于医官来说,他们的迁转多取自圣意,明后期亦辅以普通文官的考满制度;到明成化年间,医官的迁转开... 明代太医院由于其近侍衙门的性质,下属官医群体的迁转方式不同于普通官吏。对于无品阶的医生、医士来说,他们迁转的标准一般是考试成绩;对于医官来说,他们的迁转多取自圣意,明后期亦辅以普通文官的考满制度;到明成化年间,医官的迁转开始突破太医院这一机构,向其他政府机构更高品级的职位迁转。总之,明代太医院官医群体迁转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奉旨迁转的一贯特点,又有考补、考察、考满等制度化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太医院 官医 迁转制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
14
作者 叶晓滨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60首,涉及中药139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使用频次最多的单味中药是陈皮,其次是茯苓、白术,常用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配伍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芳香化湿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陈皮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六君子丸为基础组方,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兼温中散寒为基本法则,味辛、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脾胃病 数据挖掘 用药组方规律
下载PDF
明太医院御医任鼒墓志考释——兼谈明中期太医院管理制度之变革
15
作者 张云燕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明代太医院御医任鼒墓志出土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地区发现为数不多的明代太医院官的墓志。志主任鼒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任毅英宗时经由保举入仕,成化年间一度升任太医院使、通政司左通政;任鼒供职于武宗、世宗两朝,历任太医院吏目、御... 明代太医院御医任鼒墓志出土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地区发现为数不多的明代太医院官的墓志。志主任鼒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任毅英宗时经由保举入仕,成化年间一度升任太医院使、通政司左通政;任鼒供职于武宗、世宗两朝,历任太医院吏目、御医。志文中记载的任毅、任鼒父子两代医官的仕宦经历,反映出明成化到嘉靖时期太医院管理制度和医官生存状态的巨大变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太医院 管理制度 任鼒 任毅 御医 墓志
下载PDF
明清太医院
16
作者 王培洁 《前进论坛》 2003年第8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太医院 明朝 清朝 医疗机构
下载PDF
让生命之帆再度扬起──记西安康太医院院长、肿瘤专家李俊杰
17
作者 马文晔 《医药与保健》 1994年第6期25-25,共1页
让生命之帆再度扬起──记西安康太医院院长、肿瘤专家李俊杰马文晔在当今世界上,癌症患者高达700余万,绝大多数是不治而亡;因癌症而死亡者占10%,居人类各种死因的第一位。于是,整个人类形成了一种“癌恐怖”,它已经成为一... 让生命之帆再度扬起──记西安康太医院院长、肿瘤专家李俊杰马文晔在当今世界上,癌症患者高达700余万,绝大多数是不治而亡;因癌症而死亡者占10%,居人类各种死因的第一位。于是,整个人类形成了一种“癌恐怖”,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态严重地困绕着全世界!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医院 癌症患者 恶性肿瘤 李俊 中西医结合 免疫功能 大学生活 晚期肝癌 白细胞 清热解毒
下载PDF
让生命之源常清──记西安康太医院白血病科主治医师温顺明
18
作者 马文晔 《医药与保健》 1994年第5期25-25,共1页
让生命之源常清──记西安康太医院白血病科主治医师温顺明马文晔凡看过日本电视剧《血疑》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主人公──幸子,一位年轻漂亮,清纯娴淑又心底善良的女孩吧。然而,年仅十八岁的她,却患上了白血病(血癌)。就连她当... 让生命之源常清──记西安康太医院白血病科主治医师温顺明马文晔凡看过日本电视剧《血疑》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主人公──幸子,一位年轻漂亮,清纯娴淑又心底善良的女孩吧。然而,年仅十八岁的她,却患上了白血病(血癌)。就连她当医生的父亲──一名著名的大夫大岛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主治医师 太医院 生命之源 血小板减少性 中医治疗 骨髓移植 黄帝内经 大夫 白血病患者
下载PDF
亚太医院成功摘除一巨大肝肿瘤 熊成龙博士建议乙肝患者应定期检查
19
作者 罗照春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1年第1期59-59,共1页
一例少见的右侧肝脏巨大肿瘤,在武汉大学亚太医院被普外科副教授熊成龙博士成功摘除,术后一周,患者就喜形于色地进食与活动。 据该院病理科主任黎辉副教授讲,医院病理科成立30多年来首次见到这么大的肝肿瘤。肿瘤如葫芦大小,表面呈结节... 一例少见的右侧肝脏巨大肿瘤,在武汉大学亚太医院被普外科副教授熊成龙博士成功摘除,术后一周,患者就喜形于色地进食与活动。 据该院病理科主任黎辉副教授讲,医院病理科成立30多年来首次见到这么大的肝肿瘤。肿瘤如葫芦大小,表面呈结节状,质脆,切面坏死伴出血,体积为30厘米×20厘米×18厘米,重达150克,病理切片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 38岁的患者吴某自感胃不好2年多,半年前出现消化道严重不适,恶心、厌油、乏力、腹泻,肝区有胀痛,在小医院当胃病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肝患者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性肝癌 太医院 巨大肿瘤 胃病治疗 医院 病理科 消化道
下载PDF
论清代太医院的防疫职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乾 陈丽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0-232,348,共14页
清代瘟疫频发,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温病学派及其理论的发展。作为"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太医院,在保持固有职能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中,且因之而发生了职能上的重要转变。清代太医院已把瘟疫... 清代瘟疫频发,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温病学派及其理论的发展。作为"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太医院,在保持固有职能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中,且因之而发生了职能上的重要转变。清代太医院已把瘟疫防治初步纳入医学人才选拔和考核体系,并适时加大其内设机构职能的调整。太医院在精研、制配防治药品和引方等以指导各地防疫抗疫的同时,"施药"成为其重要职守。雍、乾时期形成的颁赏锭子药"成例",特别是乾隆时期将医生随征、药料备办纳入《钦定户部军需则例》中,为国家军事行动的顺利开展以及边防镇守、河道、漕运等事关国家安全体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太医院 瘟疫 防治 锭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