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坦桑尼亚太古宙绿岩带中BIF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以Maheiga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东潮 白德胜 曹琼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Maheiga金矿产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太古宙Kahama绿岩带尼安萨(Nyanzian)群上下段接触带附近,是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隐伏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金矿床。区内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矿... Maheiga金矿产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太古宙Kahama绿岩带尼安萨(Nyanzian)群上下段接触带附近,是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隐伏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金矿床。区内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矿床可分为3期5个成矿阶段,自然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成矿阶段。赋矿的磁铁石英岩和金矿石的磁化率(达342×10-3~1 477×10-3SI)与背景岩石变凝灰质砂岩、变质凝灰岩及绿泥石化千枚岩(仅0.16×10-3~1.26×10-3SI)差异明显;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铁建造金矿石和变凝灰质砂岩的视极化率分别为8.66×10-2、2.18×10-2和0.48×10-2,视电阻率分别为220、280和380Ω·m,前者具明显的相对"低阻、高极化"物性特征。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Ag、Hg、Pb和Ba。矿石中各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u-As-Sb-W-Pb-B-Ag-Zn-Sn-Mo-Bi-Cu-Cr-Hg,其中,Au、As和Sb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中富集明显,与成矿有利层位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特征相一致,是深部寻找金盲矿体的主要指示元素。根据上述特征,确定了该类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型金矿床 勘查标志 太古宙绿岩带 Maheiga金矿床 坦桑尼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以及早期板块构造 被引量:92
2
作者 翟明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5-1349,共15页
地球上最早的地壳岩石是高钠的花岗质(TTG)岩石,但是否有更老的洋壳存在过、以及陆壳是怎样形成的,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几乎所有的问题。其中板块构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个延续了数十年热度不减的前沿科学问题。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 地球上最早的地壳岩石是高钠的花岗质(TTG)岩石,但是否有更老的洋壳存在过、以及陆壳是怎样形成的,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几乎所有的问题。其中板块构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个延续了数十年热度不减的前沿科学问题。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始于新元古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新太古代就已经开始,或者认为自从地球上有了水的记录,就开始有板块构造。在众多的判别板块构造的标志中,蛇绿岩残片和古老的高压变质岩无疑是两个最具影响力的问题。前者可以确定有远古的古老洋壳存在过并成为缝合带中的残片,后者可以指示曾有地表的岩石单元被俯冲到深部,是俯冲、消减与碰撞的岩石学证据。本文在讨论和比较了太古宙绿岩带与蛇绿岩,以及早前寒武纪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与造山带高压变质带之后,认为尚不能作为板块构造的证据。本文还对华北的新太古代末的稳定大陆形成以及古元古代活动带的裂谷-俯冲-碰撞进行了论述。提出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的绿岩带-高级区格局可能标志着热体制下有限的横向活动构造,微陆块被火山-沉积岩系焊接,随后发生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完成稳定大陆的克拉通化过程。其构造机制可能是适度规模且多发的地幔柱构造控制下小尺度的横向构造运动的机制。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活动带有与绿岩带-高级区不同的构造样式,表壳岩带状分布,经受了强烈的变形以及中级变质作用,伴随花岗岩的侵入,虽然没有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但已表现出板块构造的雏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 变质岩 太古宙绿岩带 古元古代活动 早期板块构造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浅论津巴布韦康尼玛拉(Connemara)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如满 刘峰 柳凤娟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3期258-260,267,共4页
康尼玛拉金矿床的形成与太古宙绿岩带、前寒武系变质岩关系密切,矿体、矿化蚀变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金矿床 太古宙绿岩带 前寒武系变质岩 破碎蚀变岩型 找矿意义
下载PDF
辽宁蜂蜜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涛 袁昆 《矿业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4-6,共3页
对辽宁蜂蜜沟铁矿床区域地质概况、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寻找大型隐伏矿床潜力巨大,找矿重点方向为出露的鞍山群茨沟组地层以及具磁异常的花岗岩体盖层覆盖区内下的隐伏矿体。
关键词 蜂蜜沟铁矿床 找矿方向 鞍山式铁矿 太古宙绿岩带 鞍山群茨沟组
下载PDF
辽宁省枸乃甸乡中心屯村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5
作者 王泽蛟 《城市地理》 2017年第10X期106-106,共1页
中心屯村金矿位于于抚顺-清原太古宙绿岩带内,金矿赋存于鞍山群通什村组红透山段黑云变粒岩系,金矿体受破碎带控制,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矿体规模一般较小,矿体为破碎蚀变带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认为该金矿为热液蚀变后期改造型。
关键词 太古宙绿岩带 破碎蚀变 金矿 清原
下载PDF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金矿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白德胜 李水平 +3 位作者 赵志强 袁杨森 程华 张爱玲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9-1045,共17页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是东非重要的太古宙金成矿带,由于受到准平原化作用的影响,总体覆盖较厚、较广,常规的地质填图和找矿方法效果不佳,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金矿资源勘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为大型隐伏铁建造(BIF)型姆瓦莫...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是东非重要的太古宙金成矿带,由于受到准平原化作用的影响,总体覆盖较厚、较广,常规的地质填图和找矿方法效果不佳,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金矿资源勘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为大型隐伏铁建造(BIF)型姆瓦莫拉金矿和中型构造蚀变岩型尼亚斯罗利金矿的发现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以环维多利亚湖地区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岩石物理性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等信息为基础,以姆瓦莫拉金矿和尼亚斯罗利金矿为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坦桑尼亚金矿床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首次归纳建立了该国境内铁建造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并提出了物探勘查这两种类型金矿床可采取的最佳方法组合模式,对进入坦桑尼亚的世界各国地勘部门寻找金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意义.随着我国对海外矿产勘查热度的增大,坦桑尼亚金矿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工作模式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勘查、评价及找矿方向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太古宙绿岩带 金矿床 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原文传递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金矿床类型勘查地域划分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华 李水平 +3 位作者 张爱玲 荆鹏 齐勇攀 孙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3-1944,共12页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为太古宙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的主要金矿来源,被称为坦桑尼亚金矿带;铁建造(BIF)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或石英脉型)是坦桑尼亚太古宙绿岩带中的主要金矿床类型,这两种类型金矿床赋矿地质体的物理性质不...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为太古宙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的主要金矿来源,被称为坦桑尼亚金矿带;铁建造(BIF)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或石英脉型)是坦桑尼亚太古宙绿岩带中的主要金矿床类型,这两种类型金矿床赋矿地质体的物理性质不同,成矿环境差异,其与两种类型金矿有关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和剪切构造蚀变带所引起的磁场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别;依据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岩石磁性特征、航磁异常特征、绿岩带地质特征以及该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大型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同时结合近几年来我国在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上所发现的典型隐伏金矿床地面磁测异常特征,对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8个次级绿岩区带内寻找何种类型金矿进行了研究划定;提出盖塔(Geita)、东卡哈马(East-Kahama)等绿岩带以寻找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的铁建造(BIF)型金矿为主,穆索马—马拉(Musoma-Mara)、西卡哈马(West-Kahama)等绿岩带以寻找受剪切断裂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或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同时针对这两种类型金矿床所赋存地质体的物理特征,提出了寻找这两种金矿床的物探找矿方法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环维多利亚湖区域 太古宙绿岩带 航磁异常 金矿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