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大通三年的太子之争与“宫体”登场
1
作者 胡大雷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共5页
普通七年(526),临川王萧宏薨,扬州刺史位缺。晋安王萧纲有强烈的回京城愿望。中大通二年(530)晋安王萧纲终于"被征入朝"任扬州刺史,萧统大为紧张,因为其前有"埋鹅"事件造成梁武帝与太子萧统的隔阂,萧统有梦"... 普通七年(526),临川王萧宏薨,扬州刺史位缺。晋安王萧纲有强烈的回京城愿望。中大通二年(530)晋安王萧纲终于"被征入朝"任扬州刺史,萧统大为紧张,因为其前有"埋鹅"事件造成梁武帝与太子萧统的隔阂,萧统有梦"与晋安王对奕扰道";中大通三年(531)三月,萧统没溺动股,其忧更甚,隐瞒病情而导致病重身亡。晋安王萧纲明知"埋鹅"事件而未去说明,超越萧统子嗣被立为太子,有人劝萧纲要有谦让的表示,萧纲不从,有异于"立身先须谨重";且对逝世的萧统有诋毁之言。"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的萧纲入主东宫后,立即在政治、学术、文风上实行改革,开启了"宫体"时代。"宫体"不仅仅表现在诗歌领域里,而且泛滥、蔓延到其他各种文体中。如赋、表、书、启、序、铭,等等。此即所谓"宫体"时代,这也是中大通三年的太子之争在日后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大通三年 太子之争 梁武帝 萧统 萧纲 宫体
下载PDF
曹丕曹植太子之争补论
2
作者 郑真先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3-18,共6页
关于曹丕曹植太子之争的讨论,学界已有四种不同的意见,即性情说、制度说、篡汉说、阶级说。这场太子争夺战不只是曹丕和曹植二人的比较,更多的是二人所代表的两个由幕府僚佐所构筑的政治团体之间的较量。曹丕幕府僚佐在年龄结构、地域... 关于曹丕曹植太子之争的讨论,学界已有四种不同的意见,即性情说、制度说、篡汉说、阶级说。这场太子争夺战不只是曹丕和曹植二人的比较,更多的是二人所代表的两个由幕府僚佐所构筑的政治团体之间的较量。曹丕幕府僚佐在年龄结构、地域分布、才能特长等方面,皆优于曹植幕府僚佐,这是太子之争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太子之争 幕府 僚佐
下载PDF
浅论曹植立嫡之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景龙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
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曹丕对曹植横加迫害的原因归于曹植曾经与曹丕进行过激烈的立嫡之争,这实际是一个"冤假错案"。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和曹植的诗文,结合曹植的思想个性,不难发现所谓"立嫡之争"只是曹丕在和曹操的选择... 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曹丕对曹植横加迫害的原因归于曹植曾经与曹丕进行过激烈的立嫡之争,这实际是一个"冤假错案"。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和曹植的诗文,结合曹植的思想个性,不难发现所谓"立嫡之争"只是曹丕在和曹操的选择及曹植的依附者进行竞争,而曹植本人根本不曾有争夺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太子之争 曹丕
下载PDF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被引量:6
4
作者 蒋波 朱战威 《商洛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山四皓 归隐 出仕 太子之争 评价
下载PDF
曹丕的“文章不朽”论及其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小平 《江淮论坛》 2002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篇著名的专论,对后代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曹丕在《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文章不朽”说,其“文章”所指,今天研究者的见解也不尽一致。本文认为,曹丕提出“文章不朽”说,是有其特...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篇著名的专论,对后代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曹丕在《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文章不朽”说,其“文章”所指,今天研究者的见解也不尽一致。本文认为,曹丕提出“文章不朽”说,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对于“文章”的理解,应结合《论文》本身及当时邺下文人的处境去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文章 邺下 司马迁 太子之争
下载PDF
武则天与她的武氏宗亲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18-122,147,共6页
武则天对武氏宗亲的感情大体上讲有一个从厌恶排斥到信任偏袒的转变过程,诸武的命运也随之沉浮变化。
关键词 武则天 武氏宗亲 诸武子弟 诸武专权 武周政权 太子之争
下载PDF
《典论·论文》与曹丕的政治立场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可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33-34,37,共3页
《典论·论文》历来被学界认为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一篇重要著作,其地位和贡献无需赘言。而从"知人论世"的方法论出发,我们也必须看到曹丕作为曹魏政权的统治阶级,其文学理论必然带有政治色彩。本文将从曹丕所处时代,与其弟... 《典论·论文》历来被学界认为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一篇重要著作,其地位和贡献无需赘言。而从"知人论世"的方法论出发,我们也必须看到曹丕作为曹魏政权的统治阶级,其文学理论必然带有政治色彩。本文将从曹丕所处时代,与其弟曹植夺嫡风波和其政治首领的地位几个政治因素出发,证实此文与作者的政治立场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政治立场 时代背景 太子之争 政治首领
下载PDF
新见唐宦官“彭希晟墓志”及彭氏一族略考
8
作者 杨涛(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10期71-74,共4页
彭希晟墓志见证了晚唐彭氏宦官家族的兴衰,勾勒了彭希晟作为宦官的沉浮轨迹,其父彭献忠在惠昭太子之死及随后的“太子之争”中的作为为彭氏家族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宦官 墓志 彭氏家族 太子之争
下载PDF
挥毫作诗、纵笔论文的曹子桓
9
作者 靳超 《美文(青春写作)》 2021年第2期29-31,共3页
曹丕在人心目中的最初形象是在曹植的《七步诗》背景中出现的,那个残暴的、逼迫手足的哥哥,那个"煮豆燃萁"不顾兄弟之情苦苦逼迫的帝王。曹丕并不仅仅是一个"坏哥哥",虽然他与曹植有着十余年的太子之争,也几次三番... 曹丕在人心目中的最初形象是在曹植的《七步诗》背景中出现的,那个残暴的、逼迫手足的哥哥,那个"煮豆燃萁"不顾兄弟之情苦苦逼迫的帝王。曹丕并不仅仅是一个"坏哥哥",虽然他与曹植有着十余年的太子之争,也几次三番对反对者施以迫害,但他从小文武兼修,习武,八岁能骑射,之后年纪小小就跟随曹操转战四方;另一方面,"年八岁,能属文",年龄少长,就能"博通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太子之争 曹植 诸子百家 《七步诗》 曹子桓 兄弟之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