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书让太常博士》的文学价值与经学史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文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8,共15页
作于汉哀帝建平元年的《移书让太常博士》,与当时的《易》学通变思想有关,与修习《左传》等古文经的学术风气有关。通变观念和古文经修习风气,为此文提供了思想资料和情感基础。作为移体文章,《移》文对今文经学保守壁垒的批判,给经学... 作于汉哀帝建平元年的《移书让太常博士》,与当时的《易》学通变思想有关,与修习《左传》等古文经的学术风气有关。通变观念和古文经修习风气,为此文提供了思想资料和情感基础。作为移体文章,《移》文对今文经学保守壁垒的批判,给经学界带来巨大冲击,对汉代经学转型乃至在整个经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书让太常博士 文学价值 经学史意义
下载PDF
《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铭并序》的价值
2
作者 杜志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6,共4页
作为畿辅石刻文献,元代卢挚撰文、赵孟兆页书丹的《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铭并序》,长达955字,既是一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佚文,也是赵体书法的佳作。此文涉及到了敬元长家族谱系与众多元代名人,可补《金史》《元史》记载的不足,二者互... 作为畿辅石刻文献,元代卢挚撰文、赵孟兆页书丹的《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铭并序》,长达955字,既是一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佚文,也是赵体书法的佳作。此文涉及到了敬元长家族谱系与众多元代名人,可补《金史》《元史》记载的不足,二者互证可将某些隐晦的史实描述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畿辅 石刻文献 《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铭并序》
下载PDF
宋代太常博士拟谥职权探析——兼论特恩赐谥的特点与变化
3
作者 周凯 张剑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90-197,共8页
唐宋以降,随着谥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太常博士的拟谥职能变得更加明确,在谥法运作过程中,太常博士或知礼院官只是行使拟谥权的“第一人”,其他参与议谥的官员亦有撰拟谥议的权力。从徽宗朝开始,“特赐谥”的给谥方式开始出现常态化、制度... 唐宋以降,随着谥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太常博士的拟谥职能变得更加明确,在谥法运作过程中,太常博士或知礼院官只是行使拟谥权的“第一人”,其他参与议谥的官员亦有撰拟谥议的权力。从徽宗朝开始,“特赐谥”的给谥方式开始出现常态化、制度化趋向,“双轨制”的谥法运作模式最终在南宋初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太常博士的拟谥权从制度层面被削弱。谥法制度内容的变化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朝廷为了笼络官员,特别是中下级官员效忠朝廷,打破其原有界限已成必然之势,谥法的制定归根到底是为封建专制政治的需求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博士 谥法运作 拟谥权 特赐谥
下载PDF
衡本《欧阳文忠公集》之《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勘误
4
作者 舒迟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8,共3页
衡本《欧阳文忠公集》之《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与衢州刻本中有关尹源长子尹林之名互有抵牾,笔者发现《欧集》自衡本的底本周必大本开始,就出现了流传的讹误,即尹林之"林"讹作"材",经过对宋衢州刻《居士集》这一祖... 衡本《欧阳文忠公集》之《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与衢州刻本中有关尹源长子尹林之名互有抵牾,笔者发现《欧集》自衡本的底本周必大本开始,就出现了流传的讹误,即尹林之"林"讹作"材",经过对宋衢州刻《居士集》这一祖本的考察,解决此问题,以见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士集》 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 勘误
下载PDF
五代太常卿太常博士考论
5
作者 冯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8-31,49,共5页
五代时期,太常卿的职能不断扩大,除"赞襄礼仪"外,亦掌编修敕令和礼书,拟定皇帝谥号及庙用乐舞之事。但太常博士的主要职能仍是损益礼制,至后周显德年间方获监察祀仪与"通摄"祠祭之权。此外,随着五代时期职事官制度... 五代时期,太常卿的职能不断扩大,除"赞襄礼仪"外,亦掌编修敕令和礼书,拟定皇帝谥号及庙用乐舞之事。但太常博士的主要职能仍是损益礼制,至后周显德年间方获监察祀仪与"通摄"祠祭之权。此外,随着五代时期职事官制度的进一步瓦解,太常卿与太常博士逐渐由职事官蜕变为"寓禄秩、叙位著"的阶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太常博士 职能 阶官化
下载PDF
唐代太常博士拟谥考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雪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125,共12页
唐代太常博士拟谥制度远承魏晋,近袭北朝,在执行的过程中日趋完善严密。唐代太常博士拟谥以经过考功司覆核勘验的行状为依据,并参考历代谥法确定谥号用字,以名实相副、惩恶劝善为基本原则。太常博士拟定谥号后,形成公文即谥议移交尚书... 唐代太常博士拟谥制度远承魏晋,近袭北朝,在执行的过程中日趋完善严密。唐代太常博士拟谥以经过考功司覆核勘验的行状为依据,并参考历代谥法确定谥号用字,以名实相副、惩恶劝善为基本原则。太常博士拟定谥号后,形成公文即谥议移交尚书省讨论可行与否,参与讨论的官员如有异议,亦需形成公文说明反对的理由并要求返回太常寺重议,而重议之结果则因时因人而异。唐代太常博士拟谥程序井然,过程复杂严谨,体现了唐代行政机构处理政务的规范性与成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常博士 拟谥 谥法
原文传递
宋代太常博士拟谥职权探析
7
作者 周凯 张剑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5期177-178,共2页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封建君主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被视为“邦家之礼典”,帝王“劝惩之大柄”。谥法制度形成于先秦时期,秦汉以降,谥法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唐宋承袭前代之制,谥法运作程序更趋...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封建君主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被视为“邦家之礼典”,帝王“劝惩之大柄”。谥法制度形成于先秦时期,秦汉以降,谥法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唐宋承袭前代之制,谥法运作程序更趋完善。太常博士作为负责具体礼仪事务的官员,其在实际的谥法运作过程中,是参与官员给谥和撰拟谥议的重要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君主 谥法 劝惩 运作体系 运作程序 太常博士
原文传递
《汉书·艺文志》总序意涵疏理:以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为证明
8
作者 孙振田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95-106,共12页
《汉书·艺文志》总序的意涵是先王之道:"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述先王之道因"仲尼没""七十子丧"而缺损与变异;"战国从衡,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述先王之道因"... 《汉书·艺文志》总序的意涵是先王之道:"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述先王之道因"仲尼没""七十子丧"而缺损与变异;"战国从衡,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述先王之道因"战国从衡""诸子之言"而受到影响与冲击;"至秦患之……以愚黔首",述先王之道因秦火灭而不存;"汉兴"至"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述汉兴以来对经书进行收集、整理与研读,通过收集、整理与研读探求先王之道."(刘向)校诸子诗赋……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也与先王之道有关.弄清《汉志》总序的意涵为先王之道,有助于正确地把握《汉志》的性质、认识《汉志》的学术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总序 先王之道 《移书让太常博士
原文传递
《大越史記全書》載宋太宗討交州詔辨析
9
作者 葉少飛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325-337,共13页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占據交州的丁部領立少子項郎爲皇太子,引起征戰有功的長子南越王丁璉不滿,遂殺項郎。丁部領和丁璉旋即又爲杜釋所殺,丁部領六歲少子丁璿即位,大將黎桓秉政(1)。宋朝君臣對交州之變迅即作出反應:(太常博士、知邕...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占據交州的丁部領立少子項郎爲皇太子,引起征戰有功的長子南越王丁璉不滿,遂殺項郎。丁部領和丁璉旋即又爲杜釋所殺,丁部領六歲少子丁璿即位,大將黎桓秉政(1)。宋朝君臣對交州之變迅即作出反應:(太常博士、知邕州侯仁寶)凡九年不得代,仁寶恐因循死嶺外,乃上疏言:"交州主帥被害,其國亂,可以偏師取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王 交州 邕州 黎桓 太常博士
下载PDF
晚唐五代宫廷乐官制度考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瑞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24-27,共4页
晚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官设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坊系统的乐官职能已从太常系统的统一管理中分化出来,宫廷音乐活动的重心也日益向教坊方面转移。与中晚唐以来宦官介入政治生活的背景相联系,晚唐五代时乐官的地位也在不断攀... 晚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官设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坊系统的乐官职能已从太常系统的统一管理中分化出来,宫廷音乐活动的重心也日益向教坊方面转移。与中晚唐以来宦官介入政治生活的背景相联系,晚唐五代时乐官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这为宫廷音乐生活的娱乐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总体上,晚唐五代时期的乐官制度开创了新的局面,为宋代乐官制度提供了制度上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官制度 宣徽院 礼院 太常博士
下载PDF
杨万里撰并行楷书《故富川居士罗子高行状》
11
作者 方爱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该刻无额题,前题曰“故富川居士罗子高行状”(以下简称《行状》),末署“乾道七年六月,表侄、左奉议郎、新太常博士杨万里状”。全石凡20行,满行41字,拓本墨拓部分约115cm×57.5cm。《行状》末署杨万里结衔,检《宋史》本传和《杨万... 该刻无额题,前题曰“故富川居士罗子高行状”(以下简称《行状》),末署“乾道七年六月,表侄、左奉议郎、新太常博士杨万里状”。全石凡20行,满行41字,拓本墨拓部分约115cm×57.5cm。《行状》末署杨万里结衔,检《宋史》本传和《杨万里年谱》(于北山著、于蕴生整理,以下简称《年谱》):乾道七年(1171)中,杨万里由国子博士除调太常博士。惟于氏《年谱》定为“七月,除调太常博士”,而《行状》自署六月“新太常博士”云,可知杨万里“新除”太常博士一职事在六月,当可补正《年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国子博士 于北山 《宋史》 乾道 行状 富川 太常博士
下载PDF
元代文學家謝端考述
12
作者 胡傳淮 陳名揚 《蜀学》 2017年第1期64-73,共10页
謝端(1279—1340),字敬德,號橙齋,四川遂寧青石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蜀學家,《元史》評曰:'元世蜀士以文名者,曰虞集,而謝端其次云。'~①謝端家族因宋蒙四川戰爭於淳祐前後出蜀,流寓江陵,至端始居武昌。端幼承蜀學,天资... 謝端(1279—1340),字敬德,號橙齋,四川遂寧青石人,元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蜀學家,《元史》評曰:'元世蜀士以文名者,曰虞集,而謝端其次云。'~①謝端家族因宋蒙四川戰爭於淳祐前後出蜀,流寓江陵,至端始居武昌。端幼承蜀學,天资穎異。在荊南時,與宋本以文學齊名,時號'謝宋'。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元朝始開科取士。延枯五年(1318),端中進士,後累官至翰林直學士,階太中大夫,謚'文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天爵 翰林待制 泰定三 《元史》 翰林修撰 朝列大夫 太常博士
下载PDF
汉代经学略谈
13
作者 黄开国 《文史杂志》 1992年第5期44-45,共2页
经学的所谓经,历代有诸家解释。较有代表性的二种,一是以经为织布上的纵线,与纬相对。经在文字上从“纟”,从“(?)”,此种解释重在文字本义的说明。一种训经为常,意即法则,将经视为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种解释是对经的义理... 经学的所谓经,历代有诸家解释。较有代表性的二种,一是以经为织布上的纵线,与纬相对。经在文字上从“纟”,从“(?)”,此种解释重在文字本义的说明。一种训经为常,意即法则,将经视为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这种解释是对经的义理的发挥。被称为经的典籍,先是指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时的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后来,经过发展,《春秋》分为《公羊》、《谷梁》、《左传》三传,《礼》又有《仪礼》、《周礼》、《礼记》之分,加上《尔雅》、《孟子》,再从《礼记》中提出《大学》、《中庸》,而最终形成十三经。经学即指2000多年来以经为训释对象,由此而形成的一套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五经博士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汉武帝时代 《书》 《尔雅》 《礼》 太常博士 尊王攘夷
下载PDF
《潮州西湖山志·石刻》校正
14
作者 陈维贤 《韩山师专学报》 1990年第1期36-44,共9页
李公亭记按林(山票)西湖山诗,题云:“湖山一景,不减韩山,自榛莽中起而新之,环立四亭,植松插竹,游者众矣。”此诗乃咏其所立之亭,非题李公亭或观稼亭也。王汉湖山立石诗 ’《婉志》题湖山立石王澳薛驳抱理势迥石刻原文立石持太常博士知... 李公亭记按林(山票)西湖山诗,题云:“湖山一景,不减韩山,自榛莽中起而新之,环立四亭,植松插竹,游者众矣。”此诗乃咏其所立之亭,非题李公亭或观稼亭也。王汉湖山立石诗 ’《婉志》题湖山立石王澳薛驳抱理势迥石刻原文立石持太常博士知草州事王漠薛数抱模势迥石刻共十一行,末行尚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山 王漠 立石 太常博士 西湖诗 俞献卿 唐伯元 题壁诗 末行 林光世
下载PDF
胡瑗与“苏湖教法”
15
作者 刘玉潭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6-97,共2页
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生于江苏泰州海陵,原籍陕西安定,故人称“安定先生”.胡瑗是宋朝的著名教育家,治学刻苦严谨,学识沉潜.1034年至1052年他先后在苏州、湖州(现在浙江吴兴县)两地执教,先任苏州郡学,后兼湖州州学.1052年进国子监... 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生于江苏泰州海陵,原籍陕西安定,故人称“安定先生”.胡瑗是宋朝的著名教育家,治学刻苦严谨,学识沉潜.1034年至1052年他先后在苏州、湖州(现在浙江吴兴县)两地执教,先任苏州郡学,后兼湖州州学.1052年进国子监任直讲,数年后进天章阁任侍讲兼学正.告老还乡时被为太常博士.他终生从事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以及由他缔造的“苏湖教法”,在当时颇享盛名,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湖教法 胡瑗 教育思想 郡学 天章阁 太常博士 侍讲 浙江吴兴 备具 科条
下载PDF
试论王安石碑志的文学价值
16
作者 寿涌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82-86,共5页
《临川先生文集》中,碑文墓志有128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与其他散文家不同,王安石没有写过专门的人物传记,因此,对这128篇专门写人的碑志,我们不妨视其为是一种特殊的传记文字,是王安石记叙才华的集中表现。 由于王安石为人刚直孤峭... 《临川先生文集》中,碑文墓志有128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与其他散文家不同,王安石没有写过专门的人物传记,因此,对这128篇专门写人的碑志,我们不妨视其为是一种特殊的传记文字,是王安石记叙才华的集中表现。 由于王安石为人刚直孤峭,不媚时俗,不苟作碑志,故他的这些传记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胡君墓志铭》有云:“取吾素知者为之志而铭之。”又如《太常博士郑君墓表》为其外姻朱介之的丈人郑诒而作,因了解不多,王安石为此还专门作了询问调查。这些都是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川先生文集 传记作品 询问调查 人物传记 太常博士 知者 司封郎中 宝文阁 孔道辅 王荆公
下载PDF
李建中书法鉴赏
17
作者 张国宏 《秘书》 2016年第2期33-33,共1页
李建中(995—1013),宋初书法家,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开封人。历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故人称"李西台"。李建中书法得力于二王及欧阳询,在宋初非常流行。《宋史·本传》称其"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 李建中(995—1013),宋初书法家,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开封人。历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故人称"李西台"。李建中书法得力于二王及欧阳询,在宋初非常流行。《宋史·本传》称其"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书、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他的存世之作有《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等。图为《土母帖》墨迹本,行书信札,10行104字。原为项元汴藏,后入清内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母帖 岩夫民伯 直集贤院 书法鉴赏 西京留司御史台 贵宅帖 篆籀 二王 项元汴 太常博士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之间:盐铁会议儒家士人的进退与取舍
18
作者 王洪军 《文史知识》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是一次官民合力议政的会议,它开启了汉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全面改革的序幕。汉代是经学时代,皮锡瑞论之颇详,《经学历史》说:“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这是从西汉末叶刘歆《移太常博士书... 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是一次官民合力议政的会议,它开启了汉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全面改革的序幕。汉代是经学时代,皮锡瑞论之颇详,《经学历史》说:“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这是从西汉末叶刘歆《移太常博士书》“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析分出来的观点,因为建元五年(前136),汉武帝罢传记博士,立五经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博士 汉武 盐铁会议 儒家士人 汉昭帝 太常博士 皮锡瑞 《礼》
原文传递
快阁之上的率真与自在——析黄庭坚《登快阁》
19
作者 张照生 胡静怡 《高中生之友》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江西吉安泰和(古时曾称“太和”)是江西中南部的一个县城,赣江穿城而过,据说赣江经过泰和时水流澄澈,故而泰和段的赣江又被称为“澄江”。乾符元年(874年),泰和人在县城东侧建筑一座阁楼,称其为慈氏阁。慈氏阁前为澄江,人们登上慈氏阁... 江西吉安泰和(古时曾称“太和”)是江西中南部的一个县城,赣江穿城而过,据说赣江经过泰和时水流澄澈,故而泰和段的赣江又被称为“澄江”。乾符元年(874年),泰和人在县城东侧建筑一座阁楼,称其为慈氏阁。慈氏阁前为澄江,人们登上慈氏阁可以望见澄江奔流不息,广阔秀丽的风景使人心旷神怡。因而,北宋初年太常博士沈遵出任泰和县令时,将慈氏阁更名为快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慈氏 江西吉安 率真 太常博士 澄江 赣江 泰和县
原文传递
杜荀鹤诗集版本源流初探
20
作者 汪长林 《古籍研究》 1996年第3期24-29,77,共7页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唐末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工于草字,善为吟唱,乃唐末著名的写实性诗人。其生前即有太常博士顾云为之作《序》的诗集——《唐风集》三卷——行世。顾云《序》云:大顺初,帝命小宗伯河东裴公掌邦贡。次二年...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唐末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工于草字,善为吟唱,乃唐末著名的写实性诗人。其生前即有太常博士顾云为之作《序》的诗集——《唐风集》三卷——行世。顾云《序》云:大顺初,帝命小宗伯河东裴公掌邦贡。次二年,遥者来,隐者出,异人俊士,始大集于都下。于群进士中得九华山人杜荀鹤,拔居上第。诸生谢恩日,列坐即定,公揖生谓曰:'圣上嫌文教之未张,……以生诗有陈体,可以润国风,广王泽,固擢生以塞诏意。生勉为中兴诗宗。'生谢而退。明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见简。其雅丽清省激越之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荀鹤 顾云 九华山人 唐风集 版本源流 《全唐诗》 七言 三百篇 太常博士 全五代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