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寅《太平乐事·日本灯词》“倭语”再考
1
作者 姜复宁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71,共18页
曹寅《太平乐事》第八折《日本灯词》大部分科白、唱词都是由汉字记录的日语词汇、短语的发音构成,相关汉字只表示读音而无意义,曹寅称为“倭语”。综合运用日汉对音材料,释读出“那乌多个”“一个水他”“何显必”三个前辈学者未得确... 曹寅《太平乐事》第八折《日本灯词》大部分科白、唱词都是由汉字记录的日语词汇、短语的发音构成,相关汉字只表示读音而无意义,曹寅称为“倭语”。综合运用日汉对音材料,释读出“那乌多个”“一个水他”“何显必”三个前辈学者未得确解的“倭语”。曹寅运用《日本图纂》寄语创作时对寄语用字进行改动,原因有四条:为符合曲律更改寄语,误识误解寄语导致误改,出于“华夷之辩”考虑进行更改,为使用字通行或文雅而改字。比较《日本灯词》和《日本图纂》寄语用字,可以发现改换寄语用字的做法反映出全浊声母清化、中古入声字与中古舒声字混同、部分特殊字语音表现与吴语方言不合等信息。由这些特点看,题记中“此曲调寄中吕,依吴昌龄北《西游》‘灭火词’而作”之说可信,《日本灯词》确应归入北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寅 太平乐事 日本灯词 倭语 日本寄语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中的元宵节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司若兰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79-86,共8页
在大多数明清戏曲中,节日往往作为故事的背景板为情节发展提供推动力,陈铎《太平乐事》、林章《观灯记》、曹寅《太平乐事》即以元宵佳节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元宵习俗和人物风貌。三部杂剧均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显示了明... 在大多数明清戏曲中,节日往往作为故事的背景板为情节发展提供推动力,陈铎《太平乐事》、林章《观灯记》、曹寅《太平乐事》即以元宵佳节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元宵习俗和人物风貌。三部杂剧均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显示了明清城市的节日文化;借由花灯、烟火和社火等颇具节日特征的意象,增加了戏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采用一经多纬的空间叙事结构和多重对比叙述,将时间跨度限制在元宵节之内,着重节日场景刻画;语言诙谐,多用科浑,集喜剧外衣与悲剧内核于一身,在表现节日盛景的同时也关注到市民阶层的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宵节 观灯记 太平乐事 明清 戏曲
下载PDF
论曹寅戏曲三种——为纪念曹寅逝世三百周年而作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启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共17页
为纪念曹寅逝世三百周年,特撰本文论述其剧作三种。1.指出其《北红拂记》与以前同题材作品的关系以及剧中表现的"识人""识势"的涵义;2.重点探讨了其代表作《续琵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独特的人文价值、艺术特... 为纪念曹寅逝世三百周年,特撰本文论述其剧作三种。1.指出其《北红拂记》与以前同题材作品的关系以及剧中表现的"识人""识势"的涵义;2.重点探讨了其代表作《续琵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独特的人文价值、艺术特点,并推断其创作时间大抵在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之间,对相关史料(如《在园杂志》等)的记载亦有所辨析;3.归纳了《太平乐事》的三大特点,以说明该剧与一般的歌舞升平之作的不同;4.最后对《虎口余生》的有关问题亦有简单的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寅 《北红拂记》 《续琵琶》 太平乐事 《虎口余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