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改变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吗?
被引量:
2
1
作者
韦梧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4,88,共2页
关键词
微玻璃陨石
始新世
陨星撞击
太平洋板块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厘定“四川运动”与青藏高原初始隆升的时代、背景:黄陵背斜构造形成的启示
被引量:
31
2
作者
葛肖虹
王敏沛
刘俊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6-217,共12页
迄今为止对华南地区古—中生界褶皱构造变形形成时期的主流认识是晚中生代的燕山期,但是笔者近年通过对黄陵背斜露头剖面的观察、地质图分析和前人认识的资料汇总,认为黄陵背斜经历过早白垩世以前印支—晚燕山运动的构造变形,晚白垩世...
迄今为止对华南地区古—中生界褶皱构造变形形成时期的主流认识是晚中生代的燕山期,但是笔者近年通过对黄陵背斜露头剖面的观察、地质图分析和前人认识的资料汇总,认为黄陵背斜经历过早白垩世以前印支—晚燕山运动的构造变形,晚白垩世、古—始新世经历了伸展隆升或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最终的挤压褶皱构造变形发生在渐新世末大约24.6Ma,即新生代的喜山运动中期。通过研究得到两点启示:(1)引起华南地区NNE走向挤压褶皱与推覆构造最后定型的"四川运动"不是发生在早年谭锡畴和李春昱根据当时资料定位的晚白垩世的燕山期,而应该是古近纪渐新世末的喜山期;形成"四川运动"的宏观背景是始新世中期—渐新世太平洋板块运动的转向,即从43~36Ma以前的太平洋板块向NNW俯冲转为向NWW俯冲,以致构成对中国东部包括扬子—华南板块在内的NWW向挤压,形成中国东部从华南到东北以NNE走向为主的挤压褶皱、推覆构造变形及相应的盆-山地貌,和李四光早年提出挽近时期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地貌轮廓一致。(2)中新世印度洋中脊快速扩张,引发印—澳板块向NNE俯冲、推挤引起青藏高原的初次隆升,形成NWW向展布的青藏—闽粤初始高原,黄陵背斜是初始高原与"新华夏系"盆-山地貌的构造结点,具有双重构造特征,经历了中—上新世高原隆升剥蚀和夷平,现今山-盆起伏的构造地貌是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晚期(3.6~0.8Ma)以来快速隆升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背斜
“四川
运动
”时代与背景
太平洋板块运动
转向
青藏高原初次隆升
青藏—闽粤初始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改变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吗?
被引量:
2
1
作者
韦梧昌
机构
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4,88,共2页
关键词
微玻璃陨石
始新世
陨星撞击
太平洋板块运动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8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厘定“四川运动”与青藏高原初始隆升的时代、背景:黄陵背斜构造形成的启示
被引量:
31
2
作者
葛肖虹
王敏沛
刘俊来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6-21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14006)
教育部"111"计划项目(B07011)
文摘
迄今为止对华南地区古—中生界褶皱构造变形形成时期的主流认识是晚中生代的燕山期,但是笔者近年通过对黄陵背斜露头剖面的观察、地质图分析和前人认识的资料汇总,认为黄陵背斜经历过早白垩世以前印支—晚燕山运动的构造变形,晚白垩世、古—始新世经历了伸展隆升或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最终的挤压褶皱构造变形发生在渐新世末大约24.6Ma,即新生代的喜山运动中期。通过研究得到两点启示:(1)引起华南地区NNE走向挤压褶皱与推覆构造最后定型的"四川运动"不是发生在早年谭锡畴和李春昱根据当时资料定位的晚白垩世的燕山期,而应该是古近纪渐新世末的喜山期;形成"四川运动"的宏观背景是始新世中期—渐新世太平洋板块运动的转向,即从43~36Ma以前的太平洋板块向NNW俯冲转为向NWW俯冲,以致构成对中国东部包括扬子—华南板块在内的NWW向挤压,形成中国东部从华南到东北以NNE走向为主的挤压褶皱、推覆构造变形及相应的盆-山地貌,和李四光早年提出挽近时期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地貌轮廓一致。(2)中新世印度洋中脊快速扩张,引发印—澳板块向NNE俯冲、推挤引起青藏高原的初次隆升,形成NWW向展布的青藏—闽粤初始高原,黄陵背斜是初始高原与"新华夏系"盆-山地貌的构造结点,具有双重构造特征,经历了中—上新世高原隆升剥蚀和夷平,现今山-盆起伏的构造地貌是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晚期(3.6~0.8Ma)以来快速隆升的产物。
关键词
黄陵背斜
“四川
运动
”时代与背景
太平洋板块运动
转向
青藏高原初次隆升
青藏—闽粤初始高原
Keywords
Huangling anticline
period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Sichuan movement
rota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first uplift of Qingzang Plateau
initial Qingzang-Minyue Plateau
分类号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改变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吗?
韦梧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新厘定“四川运动”与青藏高原初始隆升的时代、背景:黄陵背斜构造形成的启示
葛肖虹
王敏沛
刘俊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