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湖北部三个湖区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秋娟
李永峰
+2 位作者
姜霞
王书航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37-1542,共6页
通过对太湖北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上覆水、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其中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氨氮(NH4+-N)的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各形态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太湖北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上覆水、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其中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氨氮(NH4+-N)的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各形态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NH4+-N的平均浓度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的分布趋势;NO3--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为贡湖>梅梁湾>竺山湾的分布趋势,但间隙水中梅梁湾>贡湖>竺山湾;TN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分布与NH4+-N相似.NH4+-N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1009.27μmol/(m2·d)、49.35μmol/(m2·d)和3.14μmol/(m2·d).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覆水、间隙水、表层沉积物之间NH4+-N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
间隙水
沉积物
氮
太湖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及多氯联苯的分布和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何隽杰
陆光华
+1 位作者
丁剑楠
谢正鑫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测定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中三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含量并分析它们的来源,并观察其是否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和竺山湖及湖心区表层沉积物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10种...
目的测定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中三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含量并分析它们的来源,并观察其是否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和竺山湖及湖心区表层沉积物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10种多氯联苯(PCBs)和8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并采用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PAHs和PCBs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和商值法分别对PAHs和PCBs及PBDE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太湖北部湾沉积物中PAHs、PCBs和PBDE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7.81-1166.79、1.08~3.49和53.55~848.33ng/g。PAHs和PBDEs的最高含量都出现在竺山湾区域,而PCBs的最高含量则出现在贡湖区域;通过来源分析表明太湖北部湾PAHs主要来自燃烧源,而PCBs呈现以五氯联苯为主的污染特征,其主要来自于油漆等工业产品的添加剂。PBDEs中以BDE-209的含量最大,主要来自阻燃剂的生产和使用;北部湾湖区沉积物中的PAHs和PCBs均低于其毒性评价低值;根据商值法的计算结果,8种PBDEs的商值远小于1。结论太湖北部湾地区沉积物中的三类POPs不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北部
沉积物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太湖西北部近岸水域近10年湖泛情况浅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纪海婷
吴荣荣
+1 位作者
龚慧
张鸽
《水利技术监督》
2020年第2期287-290,294,共5页
根据2009—2018年太湖西北部近岸水域湖泛巡查结果,首先分析了湖泛发生的时空特点,10年间有8年发生湖泛,多发于6—8月,常持续2~15d;符渎港—师渎港段近岸水域为湖泛易发区。结合气象、水文、水质和生态特征,分析湖泛成因,并从控源减排...
根据2009—2018年太湖西北部近岸水域湖泛巡查结果,首先分析了湖泛发生的时空特点,10年间有8年发生湖泛,多发于6—8月,常持续2~15d;符渎港—师渎港段近岸水域为湖泛易发区。结合气象、水文、水质和生态特征,分析湖泛成因,并从控源减排、生态清淤、打捞蓝藻、水利工程建设、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太湖
西
北部
近岸水域
时空分布特点
水环境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
9
4
作者
章婷曦
文莹亭
+1 位作者
董丹萍
王国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6-846,共11页
对太湖西北部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近岸湖区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4.0~58.7μm之间,粒级组分为黏土、粉砂和...
对太湖西北部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近岸湖区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4.0~58.7μm之间,粒级组分为黏土、粉砂和砂,其含量的均值分别为7.19%、81.81%和11.00%.太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研究区粒度总体呈南粗北细的分布特征,太湖西部沿岸区距离物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物粒度较粗.太湖北部入湖河流沉积物的频率曲线峰形较宽,峰值位于细粒级;西岸入湖河道多呈单峰态,粒径偏粗;河口区沉积物粒径较河道偏粗,粗颗粒含量高.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4类沉积区,其中3类沉积区有典型特征:第1类沉积区主要分布在太湖西部沿岸,其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第2类沉积区主要位于入湖河流河口,沉积物粒度最粗;第3类沉积区位于蓝藻频发的梁溪河,其沉积物黏土含量极高,表明沉积物粒度特征可能与污染状况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西
北部
表层沉积物
粒度
空间分布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绿微囊藻培养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有机质的贡献
被引量:
8
5
作者
于茜
朱元荣
+3 位作者
王焕华
汤智
宫蓓蓓
谭伟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7,共8页
为深入分析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对水体有机质、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内源氨基酸和有机质的贡献及养分循环机制,采集太湖北部富营养化区域梅梁湾中的水样,用于在室内培养太湖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
为深入分析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对水体有机质、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内源氨基酸和有机质的贡献及养分循环机制,采集太湖北部富营养化区域梅梁湾中的水样,用于在室内培养太湖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衰亡过程中氨基酸的摩尔浓度及其组成特征的变化,探讨藻类产生的氨基酸和有机质对湖泊水体中有机质、TC(总碳)及DTN(溶解性总氮)的贡献.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对水体中TC、DTN、TOC(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3%~37%、46%~93%和46%~83%;在衰亡期,水体中难降解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的摩尔浓度(c)为60.4μmol/L,显著高于同时期易降解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摩尔浓度(40.9μmol/L);c(D-氨基酸)/c(L-氨基酸)由初始的0.28降至0.09,表明在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至衰亡期间,水体中有机质的降解程度逐渐降低.研究显示,在水体有机质降解程度降低的同时,氨基酸摩尔浓度逐步增加,因此大量未降解的氨基酸沉积下来成为水体有机质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铜绿微囊藻
氨基酸
富营养化
太湖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北部三个湖区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秋娟
李永峰
姜霞
王书航
金相灿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37-1542,共6页
基金
国家水专项(2008ZX07101-010)
文摘
通过对太湖北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上覆水、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其中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氨氮(NH4+-N)的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各形态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NH4+-N的平均浓度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的分布趋势;NO3--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为贡湖>梅梁湾>竺山湾的分布趋势,但间隙水中梅梁湾>贡湖>竺山湾;TN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分布与NH4+-N相似.NH4+-N在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1009.27μmol/(m2·d)、49.35μmol/(m2·d)和3.14μmol/(m2·d).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覆水、间隙水、表层沉积物之间NH4+-N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上覆水
间隙水
沉积物
氮
太湖北部
Keywords
overlying water
interstitial water
sediment
nitrogen
North of Taihu Lake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及多氯联苯的分布和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何隽杰
陆光华
丁剑楠
谢正鑫
机构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9-70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9049
51279061)
文摘
目的测定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中三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含量并分析它们的来源,并观察其是否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和竺山湖及湖心区表层沉积物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10种多氯联苯(PCBs)和8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并采用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PAHs和PCBs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和商值法分别对PAHs和PCBs及PBDE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太湖北部湾沉积物中PAHs、PCBs和PBDE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7.81-1166.79、1.08~3.49和53.55~848.33ng/g。PAHs和PBDEs的最高含量都出现在竺山湾区域,而PCBs的最高含量则出现在贡湖区域;通过来源分析表明太湖北部湾PAHs主要来自燃烧源,而PCBs呈现以五氯联苯为主的污染特征,其主要来自于油漆等工业产品的添加剂。PBDEs中以BDE-209的含量最大,主要来自阻燃剂的生产和使用;北部湾湖区沉积物中的PAHs和PCBs均低于其毒性评价低值;根据商值法的计算结果,8种PBDEs的商值远小于1。结论太湖北部湾地区沉积物中的三类POPs不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太湖北部
沉积物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
生态风险
Keywords
Northern Taihu Lake
Sediment
PCBs
PBDEs
Ecological risk
分类号
R123.1 [医药卫生—环境卫生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太湖西北部近岸水域近10年湖泛情况浅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纪海婷
吴荣荣
龚慧
张鸽
机构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出处
《水利技术监督》
2020年第2期287-290,294,共5页
文摘
根据2009—2018年太湖西北部近岸水域湖泛巡查结果,首先分析了湖泛发生的时空特点,10年间有8年发生湖泛,多发于6—8月,常持续2~15d;符渎港—师渎港段近岸水域为湖泛易发区。结合气象、水文、水质和生态特征,分析湖泛成因,并从控源减排、生态清淤、打捞蓝藻、水利工程建设、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湖泛
太湖
西
北部
近岸水域
时空分布特点
水环境治理
分类号
X5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
9
4
作者
章婷曦
文莹亭
董丹萍
王国祥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6-84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3058)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TH20144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联合资助
文摘
对太湖西北部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近岸湖区6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4.0~58.7μm之间,粒级组分为黏土、粉砂和砂,其含量的均值分别为7.19%、81.81%和11.00%.太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研究区粒度总体呈南粗北细的分布特征,太湖西部沿岸区距离物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物粒度较粗.太湖北部入湖河流沉积物的频率曲线峰形较宽,峰值位于细粒级;西岸入湖河道多呈单峰态,粒径偏粗;河口区沉积物粒径较河道偏粗,粗颗粒含量高.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4类沉积区,其中3类沉积区有典型特征:第1类沉积区主要分布在太湖西部沿岸,其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第2类沉积区主要位于入湖河流河口,沉积物粒度最粗;第3类沉积区位于蓝藻频发的梁溪河,其沉积物黏土含量极高,表明沉积物粒度特征可能与污染状况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太湖
西
北部
表层沉积物
粒度
空间分布
沉积环境
Keywords
Northwest Lake Taihu
surface sediments
particle size
spatial distribu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绿微囊藻培养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有机质的贡献
被引量:
8
5
作者
于茜
朱元荣
王焕华
汤智
宫蓓蓓
谭伟强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淄博市环境保护局淄川分局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02079)
文摘
为深入分析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对水体有机质、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内源氨基酸和有机质的贡献及养分循环机制,采集太湖北部富营养化区域梅梁湾中的水样,用于在室内培养太湖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衰亡过程中氨基酸的摩尔浓度及其组成特征的变化,探讨藻类产生的氨基酸和有机质对湖泊水体中有机质、TC(总碳)及DTN(溶解性总氮)的贡献.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对水体中TC、DTN、TOC(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3%~37%、46%~93%和46%~83%;在衰亡期,水体中难降解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的摩尔浓度(c)为60.4μmol/L,显著高于同时期易降解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摩尔浓度(40.9μmol/L);c(D-氨基酸)/c(L-氨基酸)由初始的0.28降至0.09,表明在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至衰亡期间,水体中有机质的降解程度逐渐降低.研究显示,在水体有机质降解程度降低的同时,氨基酸摩尔浓度逐步增加,因此大量未降解的氨基酸沉积下来成为水体有机质来源之一.
关键词
有机质
铜绿微囊藻
氨基酸
富营养化
太湖北部
Keywords
organic matter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mino acid eutrophication
northern part of Lake Taihu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湖北部三个湖区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王秋娟
李永峰
姜霞
王书航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湖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及多氯联苯的分布和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何隽杰
陆光华
丁剑楠
谢正鑫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原文传递
3
太湖西北部近岸水域近10年湖泛情况浅析
纪海婷
吴荣荣
龚慧
张鸽
《水利技术监督》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章婷曦
文莹亭
董丹萍
王国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铜绿微囊藻培养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有机质的贡献
于茜
朱元荣
王焕华
汤智
宫蓓蓓
谭伟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