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湖西部流域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辉辉
袁旭音
+3 位作者
韩磊
周睿
章琪
唐豆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为了揭示不同流域滨岸带的生态功能,于2015年夏季采集太湖西部苕溪流域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林地、耕地、草地、荒地)土壤,利用连续顺序提取法获得无机磷形态,分析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
为了揭示不同流域滨岸带的生态功能,于2015年夏季采集太湖西部苕溪流域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林地、耕地、草地、荒地)土壤,利用连续顺序提取法获得无机磷形态,分析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总溶解性磷)的联系.结果表明:苕溪滨岸带的磷形态含量总体上高于天目湖滨岸带,但组成方面有所差异.滨岸带土壤的NH_4Cl-P(弱吸附态磷)、BD-P(还原态磷)、Na OH-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HCl-P(钙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耕地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高地到滨水带,草地和荒地的磷形态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趋势,而林地和耕地的磷形态含量均降低,耕地同样表现得最为明显.苕溪滨岸带磷形态含量的水平变幅大于天目湖滨岸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aOH-P对地下水中TDP的贡献较大,有机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对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苕溪滨岸带土壤性质对其磷形态的影响较弱,而天目湖滨岸带比较明显.因此,苕溪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影响因素也不同;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有明显关系,尤其是NaO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形态
空间分布
滨岸带
太湖西部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吕文
杨桂山
+1 位作者
万荣荣
李万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速率
茶园
修剪
植茶年龄
静态箱
红外气体分析仪
太湖
流域
西部
丘陵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西部流域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辉辉
袁旭音
韩磊
周睿
章琪
唐豆豆
机构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2354
4160154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160859)~~
文摘
为了揭示不同流域滨岸带的生态功能,于2015年夏季采集太湖西部苕溪流域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林地、耕地、草地、荒地)土壤,利用连续顺序提取法获得无机磷形态,分析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总溶解性磷)的联系.结果表明:苕溪滨岸带的磷形态含量总体上高于天目湖滨岸带,但组成方面有所差异.滨岸带土壤的NH_4Cl-P(弱吸附态磷)、BD-P(还原态磷)、Na OH-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HCl-P(钙结合态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耕地表现得最为明显.从高地到滨水带,草地和荒地的磷形态含量有略微增加的趋势,而林地和耕地的磷形态含量均降低,耕地同样表现得最为明显.苕溪滨岸带磷形态含量的水平变幅大于天目湖滨岸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aOH-P对地下水中TDP的贡献较大,有机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对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苕溪滨岸带土壤性质对其磷形态的影响较弱,而天目湖滨岸带比较明显.因此,苕溪和天目湖流域不同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影响因素也不同;土壤磷形态与地下水中TDP有明显关系,尤其是NaOH-P.
关键词
土壤
磷形态
空间分布
滨岸带
太湖西部流域
Keywords
soil
phosphorus fractions
spatial distribution
riparian zone
watersheds of western Taihu Basi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吕文
杨桂山
万荣荣
李万里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宜兴市气象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7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354)资助
文摘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关键词
蒸散速率
茶园
修剪
植茶年龄
静态箱
红外气体分析仪
太湖
流域
西部
丘陵地区
Keywords
Evapotranspiration rate, Tea plantation, Pruning, Planting duration of tea plantation, Static chamber/IRGA, Western Hills of the Tai Lake Basin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湖西部流域滨岸带土壤磷形态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比较
于辉辉
袁旭音
韩磊
周睿
章琪
唐豆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
吕文
杨桂山
万荣荣
李万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