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热成像观察针刺气虚体质者太溪穴温度变化情况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俊 谢红亮 +2 位作者 石娇 万义文 陈尚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76-880,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刺气虚者太溪穴后局部温度的变化。方法 将40例气虚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针刺操作,B组接受假针刺操作。观察两组气虚者在试验前后太溪穴及其周边穴位(复溜和水泉穴)的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得气评分... 目的 观察针刺气虚者太溪穴后局部温度的变化。方法 将40例气虚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针刺操作,B组接受假针刺操作。观察两组气虚者在试验前后太溪穴及其周边穴位(复溜和水泉穴)的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得气评分。结果 A组针刺后各穴局部温度均较同组针刺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针刺前后各穴局部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刺后各穴温度及温度降低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针刺后得气评分为(9.30±3.77)分,明显高于B组的(6.90±2.6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到针刺气虚者太溪穴能降低局部温度,有望调节气虚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 复溜 水泉 假针刺 气虚 红外热成像
下载PDF
MRI分析针刺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太溪-飞扬穴的脑响应
2
作者 李莎 胡赛琴 +5 位作者 赵旭 纪亚红 李崖雪 吕静 张仪 王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即时针刺缺血性血管性痴呆(IVD)患者原络配穴(太溪-飞扬)脑功能活动状态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IVD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采用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IVD患者行任务态功能成像扫描,先采集4 min... 目的通过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即时针刺缺血性血管性痴呆(IVD)患者原络配穴(太溪-飞扬)脑功能活动状态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IVD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采用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IVD患者行任务态功能成像扫描,先采集4 min的3D结构像,随后采集6 min的针刺原络穴配伍(太溪-飞扬穴)的针刺态数据,间隔2周对该组患者再采集一次6 min的针刺络穴飞扬穴的针刺态数据,获得的图像数据经过后处理后予以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统计值体素水平P=0.001(未校正),簇水平P<0.05(FWE校正)。获得针刺任务态IVD患者脑内神经元活动变化的脑激活区域。结果配伍针刺IVD患者太溪-飞扬穴正激活脑区有: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角回,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右侧脑岛,左侧前扣带和中央旁小叶;负激活脑区有:左侧小脑脚1区,左侧下半月小叶,小脑蚓部8区,左侧小脑后叶,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上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舌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上小叶。针刺IVD患者飞扬穴正激活脑区:右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后叶,小脑蚓部3区,右侧岛叶,右侧额下回,右侧缘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丘脑,右侧豆状核;负激活脑区: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后扣带回,左侧楔前叶。针刺IVD患者太溪-飞扬组穴与飞扬穴比较,激活增高的脑区:左内侧额上回,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岛盖部额下回;激活减低的脑区:右侧缘上回,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脑岛,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右侧小脑6区,右侧豆状壳核,右侧丘脑,左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后回。结论针刺IVD患者主客原络配穴(太溪-飞扬穴)的即刻效应可直接影响并调节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推测这是针刺太溪-飞扬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潜在中枢机制;针刺IVD患者主客原络配穴相比单穴脑激活区更广泛,更具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主客原络配穴 任务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太溪 飞扬穴
下载PDF
《穴性赋》中“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以太溪、阴郄)”之原理浅析
3
作者 李迎恺 李国徽 +3 位作者 郑云雪 杨华栋 何莉 李婷婷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5期4-7,共4页
盗汗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多汗症”,涉及内分泌、结核、肿瘤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疾病。针灸治疗盗汗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优势明显。该文基于《穴性赋》“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以太溪、阴郄)”,分析盗汗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并从穴... 盗汗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多汗症”,涉及内分泌、结核、肿瘤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疾病。针灸治疗盗汗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优势明显。该文基于《穴性赋》“止阴虚盗汗间使高(佐以太溪、阴郄)”,分析盗汗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并从穴名、古籍记载、经络脏腑及腧穴特性等方面探究间使、太溪和阴郄三穴治疗阴虚盗汗的原因,并附医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性赋》 盗汗 间使 太溪 阴郄
下载PDF
基于fMRI技术探讨针刺太溪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胡赛琴 李莎 +5 位作者 吕静 张仪 曹丹娜 乔英博 林楠 王丰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激活区分布规律的影响,探讨针刺太溪穴治疗VD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分别采集18名VD患者针刺右侧太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应用DPARSF、统计参数图(SPM12)及XJVIEW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和统计分...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激活区分布规律的影响,探讨针刺太溪穴治疗VD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分别采集18名VD患者针刺右侧太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应用DPARSF、统计参数图(SPM12)及XJVIEW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VD患者太溪穴正激活脑区:左内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负激活脑区:左侧枕下回,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颞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梭状回,右侧海马回,左侧枕中回,右侧角回,右侧缘上回。结论:针刺VD患者太溪穴发挥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实现高级认知区、体感区、边缘系统和视觉听觉皮层的功能再平衡,也证实了针刺太溪穴治疗VD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任务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太溪
下载PDF
针刺大钟、太溪组穴脑激活区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帆 李晓陵 +4 位作者 吴迪 张贺 李崖雪 张秦宏 孙忠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7期481-486,共6页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技术(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观察同时针刺右侧足少阴肾经大钟、太溪组穴引起的脑部激活信号改变情况,探讨针刺大钟、太溪组穴脑激活区与单独针刺...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技术(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观察同时针刺右侧足少阴肾经大钟、太溪组穴引起的脑部激活信号改变情况,探讨针刺大钟、太溪组穴脑激活区与单独针刺上述两个穴位产生的脑激活区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针刺穴位引起的脑特异性反应。材料与方法使用3.0 T双源双梯度MR扫描仪采集14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大钟、太溪组穴时Bold信号数据,使用spm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包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大钟、太溪组穴引起的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额叶、中央前回(Ba44)、额下回,右侧岛叶(Ba13)、额叶、小脑前叶、丘脑、小脑后叶、顶叶(Ba22)、中央后回(Ba4);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中脑,右侧边缘叶,海马回(Ba17)。结论针刺大钟、太溪穴组穴引起的激活脑区与已往单独针刺上述两个穴位比较不是简单的叠加效应,而是存在特异性激活脑区;针刺大钟、太溪组穴引起的脑激活区可能与其产生的临床疗效相关;针刺大钟、太溪组穴可引起大脑相对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穴位 大钟穴 太溪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健康志愿者太溪穴静息态 fMRI 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欧阳怀亮 曲姗姗 +4 位作者 张继苹 区颖仪 郑禹 唐纯志 黄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529,共3页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溪穴时脑区的激活负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太溪穴30 min,针刺前和出针后15 min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所得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比较针刺前,出针...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溪穴时脑区的激活负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太溪穴30 min,针刺前和出针后15 min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所得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比较针刺前,出针15 minALFF值增强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左侧大脑额叶额中回、大脑皮层Brodmann分区(Brodmann area,BA)10区,未发现减弱脑区。结论:ALFF分析显示脑功能区功能状态的特异性变化可能与太溪穴临床功效的中枢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溪 静息态 FMRI 经穴特异性
下载PDF
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分析针刺太溪穴的降压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曹丹娜 王丰 +2 位作者 张帆 孙忠人 李晓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314-4316,共3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 MRI)成像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穴位针刺中枢降压的机制。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6例,选取右侧太溪穴,应用f MRI成像技术分别采集静息态与针刺态影像资料。结果针刺太溪穴与静息态相比较脑内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技术(BOLD)...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 MRI)成像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穴位针刺中枢降压的机制。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6例,选取右侧太溪穴,应用f MRI成像技术分别采集静息态与针刺态影像资料。结果针刺太溪穴与静息态相比较脑内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技术(BOLD)信号升高脑区包括双侧颞上回(BA22)、双侧岛叶(BA13)、左侧颞中回(BA21)、右侧额下回(BA4)、双侧中部扣带回(BA32、BA24)、左侧丘脑、脑干;脑内BOLD信号降低脑区包括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及杏仁核(BA27、BA35、BA36)、右侧侧脑室周围;与静息态相比较,针刺状态下以上激活脑区BOLD信号强度变化较大(P<0.01)。结论针刺太溪穴可引起脑内血压调节点及其相关脑区激活,具有中枢降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 中枢机制 血压
下载PDF
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太溪穴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玲 沈雪勇 +4 位作者 丁光宏 刘汉平 邓海平 魏建子 应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穴位 太溪 冠心病 红外辐射光谱
下载PDF
太溪穴电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神经发育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林锦韬 李爱武 +6 位作者 成云水 宫凤英 刘钊汝 张强 李永春 黄荣铝 吕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太溪穴电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神经发育障碍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50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观... 目的探讨太溪穴电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神经发育障碍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50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太溪穴电针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成效、自闭症行为(ABC)量表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量表评分、各项功能发展量表评分、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4个月后的有效率为96.0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ABC评分、CA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ABC评分、CA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模仿、感知觉、粗动作、精细动作、认知、手眼协调、口语评分均有提高,观察者患儿各项功能发展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儿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溪穴电针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孤独症神经发育障碍的临床疗效,减轻孤独症临床症状,促进各项功能发育,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太溪 电针 神经发育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于国强 李晓陵 +4 位作者 王丰 徐英杰 曹丹娜 秦玉环 徐佐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51-53,F0003,共4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脑激活区。结果:8例受试者太溪穴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颞中回(BA19、BA30、BA39)、颞下回(BA38)、楔前叶(BA7),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前回(BA2、BA4)、中央后回(BA40)、左额叶的额下回(BA47)。结论:太溪穴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右侧颞上、中、下各回及楔前叶,主要负责听觉语言及认知功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 循经远取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房晓宇 唐勇 +1 位作者 王中铎 袁玉民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比较针刺太溪穴和头针治疗脑卒中引起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太溪穴为主配合偏瘫治疗的基础针刺;对照组采用针刺头部的顶颞前、后斜线透刺为主配合偏瘫治... 目的比较针刺太溪穴和头针治疗脑卒中引起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太溪穴为主配合偏瘫治疗的基础针刺;对照组采用针刺头部的顶颞前、后斜线透刺为主配合偏瘫治疗的基础针刺。观察两组针刺3次、5次、10次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3次治疗结束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但在第5次治疗结束,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引起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困难疗效显著,起效较快,头针治疗累积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中风 针灸疗法 太溪
下载PDF
刺激健康青年太溪穴和假穴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尚杰 朱芬 +4 位作者 刘波 吴珊珊 冉鹏程 陈俊 石学敏 《中国康复》 2009年第5期308-309,共2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和假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采用组块模式即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针刺太溪穴及假穴,均匀提插捻转,角度180°,频率90次/min,反复3次。针刺期被试者头部固定...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和假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采用组块模式即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针刺太溪穴及假穴,均匀提插捻转,角度180°,频率90次/min,反复3次。针刺期被试者头部固定,进行fMRI扫描。结果:12例被试者太溪穴(SPM2软件组分析,corrected,0.05,K≥10)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额中回BA46,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后回BA2、BA3,左额叶的额下回BA45和左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假穴则没被激活。结论:太溪穴与假穴的激活是不同的,与经脉相关的经络、脏腑与脑激活联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 穴位 太溪 假穴
下载PDF
针刺健侧太溪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魏北星 金春兰 陈文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刺法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针刺健侧太溪穴 ,对照组患处外用关节止痛膏、正骨水。结果 :针刺组治愈30例 ,占 81 1% ,平均治疗时间 2 1± 0 8天 ;... 目的 :探讨巨刺法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针刺健侧太溪穴 ,对照组患处外用关节止痛膏、正骨水。结果 :针刺组治愈30例 ,占 81 1% ,平均治疗时间 2 1± 0 8天 ;对照组治愈 15例 ,占 5 0 0 % ,平均治疗时间 7 5± 2 3天。疼痛消失时间针刺组 2 5± 1 5天 ,对照组 8 3± 2 1天。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结论 :针刺健侧太溪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针灸疗法 外侧副韧带损伤 太溪 诊断标准
下载PDF
捻转和非捻转刺激太溪穴后脑激活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程华军 陈尚杰 朱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020-5022,共3页
目的:观察功能磁共振成像了解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所引起的脑激活区状态。方法:纳入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选取右侧太溪穴,采用组块刺激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分为3个组块。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或非捻转,非捻转... 目的:观察功能磁共振成像了解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所引起的脑激活区状态。方法:纳入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选取右侧太溪穴,采用组块刺激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分为3个组块。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或非捻转,非捻转即手放在针柄,但不进行任何操作。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捻转刺激太溪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的额中回BA46,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后回BA2,BA3,左额叶的额下回BA45和左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而非捻转刺激则没有激活。结论: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的激活不同,与本经相关的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 穴位 太溪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降低SHR血压及调节延髓TNF-α、IL-6蛋白表达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晶 林晓杰 +2 位作者 罗晓舟 黄健婷 唐纯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SHR)大脑延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HR为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共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对照组,太溪组、非穴组分别予针刺治疗,模型组、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压,治疗结束后第2天分别随机取7只大鼠大脑延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脑延髓组织切片TNF-α、IL-6的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结果:针刺太溪穴及非经穴位均可以降低SHR大脑延髓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并降低SHR的血压,且针刺太溪穴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针刺太溪穴能有效降低SHR血压,而调节SHR大脑延髓中TNF-α及IL-6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 高血压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6(IL-6)
下载PDF
捻针刺激太溪穴对MC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蒋垂刚 崔韶阳 +2 位作者 聂彬彬 唐纯志 张家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探讨MCI病理状态下针刺太溪穴的脑功能效应中枢机制。方法:纳入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12名,针刺右侧太溪穴,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分为针刺前静息态、捻针状态2个模块。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针刺前,静息状态、MCI患... 目的:探讨MCI病理状态下针刺太溪穴的脑功能效应中枢机制。方法:纳入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12名,针刺右侧太溪穴,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分为针刺前静息态、捻针状态2个模块。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针刺前,静息状态、MCI患者组与正常组比较,左侧额上回BA6、左侧扣带回BA24、右侧颞上回BA38血氧代谢降低;针刺太溪穴捻针状态,激活脑区集中于左侧额内侧回BA6、左侧中央后回BA40、左侧岛叶BA13、右侧额内侧回BA6、右侧颞上回BA22、左小脑前叶蚓部。结论:针刺太溪穴靶向性激活了MCI患者病变脑区,且对于相关脑区具有整体性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 磁共振成像 轻度认知障碍
下载PDF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针刺太溪穴对老年人脑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单 吕敦召 +7 位作者 帅记焱 温秀云 谭婷婷 黄居科 谢红亮 殷亮 梁久平 陈尚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86-2988,共3页
目的采用无创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真针刺和浅刺太溪穴对老年人脑网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人12名,在不同时间段分别真针刺和浅刺患者右侧太溪穴,针刺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受试者的针感强度。在针刺的前后分别采集功能性磁共... 目的采用无创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真针刺和浅刺太溪穴对老年人脑网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人12名,在不同时间段分别真针刺和浅刺患者右侧太溪穴,针刺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受试者的针感强度。在针刺的前后分别采集功能性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脑网络连接变化。结果真针刺组较浅刺组酸、麻、胀、温热的感觉强度更大。真针刺组与浅刺组相比,海马与尾状核之间连接强度最大,其次为眼眶部前额叶皮质与海马之间的连接,以及大脑岛叶与壳核,颞中回与眼眶部前额叶皮质的网络连接较强。结论真针刺较浅刺组具有更强的针感,并且使大脑的网络连接的相互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针刺 太溪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治疗尿频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大旭 尹艳春 +1 位作者 张博 王仁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太溪 尿频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针刺与推拿太溪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fMRI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尚杰 许琼瑜 +1 位作者 彭旭明 程华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通过fMRI技术来观察针刺与推拿太溪穴时脑功能区的激活变化。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针刺或推拿右侧太溪穴,同时进行fMRI扫描。图像使用SPM5进行后处理,观察脑功能激活情况。结果:两者都激活了BA2、BA3... 目的:通过fMRI技术来观察针刺与推拿太溪穴时脑功能区的激活变化。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以针刺或推拿右侧太溪穴,同时进行fMRI扫描。图像使用SPM5进行后处理,观察脑功能激活情况。结果:两者都激活了BA2、BA3、BA22。而针刺又激活了左侧的额中回(BA46)和额下回(BA45)、左顶叶的BA40。一指禅推法又激活了右边缘叶海马旁回、钩回(BA28),左颞叶颞上回、颞中回(BA37、38),左脑岛(BA13),左枕中回(BA19),左额叶额上回、额中回、内侧额回(BA8、9、10),右颞叶颞上回、颞中回(BA39),右顶叶角回(BA39),左顶叶楔前叶(BA19)、左边缘叶扣带回(BA24)。结论:针刺与推拿右侧太溪穴都能激活额顶叶,但一指禅推法激活的面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推拿 功能磁共振 太溪
下载PDF
健康人月经前后太冲、太溪穴位伏安特性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钰 沈雪勇 +5 位作者 魏建子 邓海平 张海蒙 赵玲 毛慧娟 应荐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穴位伏安特性 月经前后 健康人 计算机检测系统 太冲 太溪 健康大学生 线性特征 穴位电阻 研究工作 实验应用 工作者 智能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