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晓敏 王慧军 李运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9-1105,共7页
农户是农业节水的主体,考察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太行山前平原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 农户是农业节水的主体,考察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太行山前平原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价、信息传播渠道的培训会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水资源短缺程度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应该重点向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较高、家庭年均总收入较高、土地经营规模较大、女性户主、户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示范、推广;研究区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应加强引导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进行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并应采用培训会等多种渠道传播农艺节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区 农户 小麦玉米 农艺节水技术 意愿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茹淑华 耿暖 +2 位作者 张国印 王凌 孙世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166,共6页
为解决氮肥施用过量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通过连续10年的氮肥定位试验,研究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间小麦、玉米平均产量与氮肥... 为解决氮肥施用过量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通过连续10年的氮肥定位试验,研究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间小麦、玉米平均产量与氮肥用量间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施氮量为246 kg/hm^2时小麦获最高产量6 555kg/hm^2。施氮量为159 kg/hm^2时玉米获最高产量8 860 kg/hm^2。氮肥用量与0-100,10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符合显著的线性相关。连续10年施用氮肥量最高的处理(小麦-玉米轮作周年施氮量为575 kg/hm^2)0-100,100-2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达到449.05,580.63 kg/hm^2。小麦、玉米最高产量时(周年施氮量为405 kg/hm^2),0-100,10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为320.79,408.43 kg/hm^2。每个轮作周年减少氮肥用量30%-44%,连续10年后0-100,100-200 cm剖面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28.56%-42.34%和29.66%-44.64%。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提出太行山前平原中等肥力水平的地块,小麦-玉米轮作周年氮肥用量应控制在400 kg/hm^2以下。适宜的氮肥用量既可保证作物产量又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区 施氮量 冬小麦 夏玉米 硝态氮 残留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晓敏 张喜英 王慧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1-428,共8页
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是解决当地水资源危机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重要途径。在前期以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形成的种植节水品种、秸秆覆盖、调亏灌溉、生育期优化及株行距优化等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基础上,集成... 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是解决当地水资源危机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重要途径。在前期以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形成的种植节水品种、秸秆覆盖、调亏灌溉、生育期优化及株行距优化等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常规模式(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综合节水模式(拔节水+开花水)、模式A(拔节水)和模式B(底墒水)等4种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模式。本研究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4种节水模式从生产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小麦玉米4种节水模式的得分排序为综合节水模式>模式A>模式B>对照(常规模式),因此小麦玉米综合节水模式综合效益最优。从4种节水模式的投入产出看,综合节水模式肥料投入最低,投入产出比、纯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最高。小麦玉米节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区 小麦玉米 农艺节水技术 综合效益评价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区常规作物生育期降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素卿 贾士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861-14863,共3页
[目的]分析太行山前平原区常规种植作物生育期的降水资源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位于太行山前区石家庄气象站近5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得出了9类常规种植作物生育期平均降水资源量,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河北省典型农区太行山... [目的]分析太行山前平原区常规种植作物生育期的降水资源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位于太行山前区石家庄气象站近5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得出了9类常规种植作物生育期平均降水资源量,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河北省典型农区太行山前平原区9大常规作物生育期的降水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不同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来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最少,夏玉米次之,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薯类、水稻、豆类生育期降水比较多;不同降水保证率水平下变化也有差异,小麦和玉米变化较大,水稻变化不大,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豆类变化程度相当,薯类最大。从不同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变化趋势来看,冬小麦生育期降水资源增加趋势显著,以0.62 mm/a的速度增加,其他作物生育期降水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夏玉米和豆类以2.11 mm/a速度减少的趋势显著,棉花、油料、蔬菜、果树、薯类、水稻生育期降水资源减少趋势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灌溉水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农业节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资源 常规作物 生育期 变化趋势 太行山前平原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