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区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5
1
作者 莘海亮 刘明军 +1 位作者 康敏 王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利用P波初动和垂直向记录P_g、S_g振幅比方法,计算得到在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区68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震源机制解参数,并利用力轴张量计算方法求取区域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68个中小地... 利用P波初动和垂直向记录P_g、S_g振幅比方法,计算得到在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区68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震源机制解参数,并利用力轴张量计算方法求取区域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68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走滑类占总数的57%,正断类与逆断类也都存在;最大、最小应力轴倾角都较小,接近水平。该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北东东-南西西向的水平挤压与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水平拉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区
下载PDF
太行山断裂带南端的地震纵波速度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俊杰 王雨 +1 位作者 张景森 周龙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断裂构造的活动是地震的成因之一。断裂构造上的小震速度结构分布为人们准确提供了地下壳质结构模型,为断裂的活动性分析提供了依据。文中结合太行山南端的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利用小震P波走时数据,通过震源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确定了... 断裂构造的活动是地震的成因之一。断裂构造上的小震速度结构分布为人们准确提供了地下壳质结构模型,为断裂的活动性分析提供了依据。文中结合太行山南端的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利用小震P波走时数据,通过震源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确定了太行山断裂构造南端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西侧存在NNE向断层,速度结构平面分布显示低速区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太行山隆起区沉积层厚度由8km左右逐渐减薄为2km左右,同时受西侧作用力的影响地壳厚度逐渐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断裂 地震波 速度结构 反演
下载PDF
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成像 被引量:2
3
作者 莘海亮 刘明军 +1 位作者 张元生 康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应用多年地震台网观测数据,使用多震相走时成像方法获得了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速度结构图像在浅部较好地反映了地表地形、地质构造的特征,深部显示地壳速度具有明显的横向变化特征。12km深度以上显... 应用多年地震台网观测数据,使用多震相走时成像方法获得了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速度结构图像在浅部较好地反映了地表地形、地质构造的特征,深部显示地壳速度具有明显的横向变化特征。12km深度以上显示研究区北部太行山隆起区地壳主要呈现为高速区,南部沉降区为低速区,而12km深度以下具有反转的特点。整体显示速度异常的走向大致与邻近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垂直速度剖面显示研究区地壳具有分层特征,上地壳厚约10km,速度横向变化较小;中、下地壳的界面呈现局部上隆或凹陷状,横向起伏变化较大。通过分析速度、断裂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推测研究区具备发生中强震的深部孕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断裂 速度结构 多震相走时成像 中强震
下载PDF
晋东南一带太行山断裂带南段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晋锋 《华北国土资源》 2012年第3期88-91,共4页
晋东南一带的太行山断裂属于整个太行山断裂带的中南段部分,笔者等通过实地调查与一系列横切太行山断裂带的构造剖面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断裂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条叠瓦状逆冲断层,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寒武系-奥陶系由北西向南东逆冲于寒武系... 晋东南一带的太行山断裂属于整个太行山断裂带的中南段部分,笔者等通过实地调查与一系列横切太行山断裂带的构造剖面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断裂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条叠瓦状逆冲断层,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寒武系-奥陶系由北西向南东逆冲于寒武系-奥陶系之上,为沁水板拗与太行山板隆二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断裂北西侧沁水板拗东缘是重要的产煤区,南东侧近南北向构造岩浆岩带是重要的铁矿产区。该断裂带在左权漆树山交一带,早前寒武纪变质岩逆冲于寒武系之上,逆冲断距在500m以上,长治神泉一带奥陶系马家沟组三、四段灰岩逆冲于五、六段泥灰岩、灰岩之上,逆冲断距仅几十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断裂 叠瓦状逆冲断层 逆冲断距 晋东南一带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 被引量:33
5
作者 曹现志 李三忠 +6 位作者 刘鑫 索艳慧 赵淑娟 许立青 戴黎明 王鹏程 余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103,共16页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可划分为东部地块、中部带和西部地块。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破坏,其破坏中心位于东部地块,而西部地块与中部带基本保持完整,其过渡带就是太行山东侧。太行山地区近乎平行发育着两条重要的断裂:太行山...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可划分为东部地块、中部带和西部地块。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破坏,其破坏中心位于东部地块,而西部地块与中部带基本保持完整,其过渡带就是太行山东侧。太行山地区近乎平行发育着两条重要的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研究发现,太行山山前断裂是继承早前寒武纪构造带形成的断裂,控制着太行山与东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差异,古新世以来发生板内构造地貌的负反转,构成渤海湾盆地的西界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则在燕山期时为重要的逆冲断裂,对太行山的隆起起着重要作用;中新世以来,伴随着山西地堑系的形成,太行山大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控制着一系列山间地堑的发育。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演化特征整体表现为向西构造迁移的特点,是区域走滑伸展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板内盆山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 太行山断裂 深部构造 浅部格局 新生代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及转换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安慧婷 许立青 +8 位作者 李三忠 余珊 刘鑫 索艳慧 曹现志 赵淑娟 王鹏程 郭玲莉 戴黎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1-586,共16页
太行山东麓NNE向断裂带,主要由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组成,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节理统计和野外构造观测,对太行山东麓断裂带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分析,探讨其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差异和应力场的转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 太行山东麓NNE向断裂带,主要由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组成,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节理统计和野外构造观测,对太行山东麓断裂带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分析,探讨其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差异和应力场的转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自中生代以来发生了5期局部应力场的变化,其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分别为NW向、NE向、NWW向、近SN向(NNE或NNW向)和NEE向。这5期应力场分别对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燕山期NW-SE向挤压、古新世-始新世NE-SW向挤压、始新世-渐新世NWW向挤压、中新世-早更新世近SN向挤压以及中更新世以来NEE向挤压。区域对比表明,总体上为两大动力系统引发的应力场交替,转换机制可能为:早期挤压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东亚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导致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中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转变制约;晚期伸展则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激发的软流圈向东的扩张效应和太平洋俯冲带跃迁式东撤的联合效应–区域性"东进西退"深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断裂 太行山山前断裂 节理分析 新生代 应力场 转换机制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浅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晶 高原 +1 位作者 石玉涛 太龄雪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包括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位于太行隆起与华北盆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汇处的构造环境复杂情况。该文应用SAM分析方法与首都圈近4年(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包括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位于太行隆起与华北盆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汇处的构造环境复杂情况。该文应用SAM分析方法与首都圈近4年(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华北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一致,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该区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比较首都圈西北部和东南部均较小。区内台站的快剪切偏振方向既受到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的作用,又受到局部的NNE向构造带的制约,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井径(JNX)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紧邻台站有明显不同,其原因有待更多数据加以补充并做细致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分裂 快剪切波偏振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 太行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倾斜潮汐因子动态组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肖 佘雅文 +1 位作者 齐玉妍 云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带上地倾斜潮汐因子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小,潮汐因子并未因纬度的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受地壳横向不均匀变化的影响;2)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观测站点周边350 km范围内发生的M 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 地倾斜 潮汐因子 地震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中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高战武 吴昊 +1 位作者 李光涛 程理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下载PDF
太行山构造演化对焦作矿区瓦斯赋存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俊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0 73,73,共5页
为揭示焦作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焦作矿区煤层瓦斯生成、运移、保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达到高变质无烟煤,瓦斯大量生成;... 为揭示焦作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焦作矿区煤层瓦斯生成、运移、保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达到高变质无烟煤,瓦斯大量生成;而晚侏罗世的地壳抬升作用使瓦斯大量逸散;新构造期的沉降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瓦斯保存有利,是矿区瓦斯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近似EW向断层在历次构造演化期对瓦斯具有较好的保存作用,但新构造期对瓦斯有短暂的释放,断层两侧250 m范围瓦斯含量下降;NE向断层发育较广且受多期次挤压、剪切构造作用的改造,对瓦斯保存以及构造煤的形成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太行山山前断裂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下载PDF
南太行地质及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翠平 《科技资讯》 2010年第21期238-238,共1页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分析了断裂带对地形地貌的地质作用;断裂带的地质作用使得断裂带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广阔的平原,而在西部则形成了隆升的太行山。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南太行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对南太行的旅游开发...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分析了断裂带对地形地貌的地质作用;断裂带的地质作用使得断裂带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广阔的平原,而在西部则形成了隆升的太行山。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南太行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对南太行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断裂 地貌特征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河北省白石山中元古代地震遗迹的发现 被引量:23
12
作者 梁定益 宋志敏 +1 位作者 赵崇贺 聂泽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5-631,共7页
在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构造峰林游览路线上,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距今10~14亿年间)第二段地层下部,发现“震动坍塌巨角砾岩”(震积岩)。“巨角砾岩”受两条同沉积期正断层控制,是由两侧断崖上坍塌的岩块瞬时地在水下形成的。这是目前所知... 在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构造峰林游览路线上,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距今10~14亿年间)第二段地层下部,发现“震动坍塌巨角砾岩”(震积岩)。“巨角砾岩”受两条同沉积期正断层控制,是由两侧断崖上坍塌的岩块瞬时地在水下形成的。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震积岩(古地震遗迹)。根据震积岩的规模与两条正断层的断陷程度推测,白石山古地震的强度大体相当里氏6级以上,是华北中元古代地震灾变事件濒发期的具体表现。白石山距古太行山深断裂不足10km,白石山震积岩、同沉积期正断层与古太行山断裂带均呈NNE向延伸,推断当时白石山地区处在古太行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太行山断裂 白石山 河北 地震遗迹
下载PDF
基于MT的冀中台陷(京南段)西部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研究
13
作者 孟子龙 柴泉 +4 位作者 郭佳 魏芳 郭晓宁 刘志彬 黄子莹 《矿产勘查》 2023年第6期933-941,共9页
太行山山前断裂是Ⅲ级构造单元太行山隆起与冀中台陷的边界,查明其具体位置对区域的深部热储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前期区域重力和航磁等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地电磁勘探工作。通过布设5条大地电磁剖面,实现了对Ⅲ级构造... 太行山山前断裂是Ⅲ级构造单元太行山隆起与冀中台陷的边界,查明其具体位置对区域的深部热储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前期区域重力和航磁等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地电磁勘探工作。通过布设5条大地电磁剖面,实现了对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的详细勘探。通过对4000 m以浅地层进行反演解译,并结合区域重磁勘探成果及地质资料,确定了区域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的位置、产状、走向等,重新绘制了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结果显示界限中段向东偏移2 km左右,南段和北段与原界限重合或小有差异。该结果与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研究成果将对该区域地热勘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台陷 大地电磁测深 构造单元界限 太行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 被引量:17
14
作者 魏荣珠 李好斌 +2 位作者 徐朝雷 张兆琪 刘成如 《中国地质调查》 2017年第1期24-34,共11页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是探讨华北陆块演化、破坏等科学问题的基础。在中新生代期间,不论是岩石圈的差异演化、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还是地貌反转,位于华北陆块中心部位的山西地区总是处于过渡带的位置。该地理位置说...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是探讨华北陆块演化、破坏等科学问题的基础。在中新生代期间,不论是岩石圈的差异演化、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还是地貌反转,位于华北陆块中心部位的山西地区总是处于过渡带的位置。该地理位置说明了该区在华北陆块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近年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中生代区域性断裂、新生代汾渭裂谷及山体隆升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岩石圈从增厚到减薄、构造体制从挤压到伸展转换,以及随华北陆块一起经历地貌格局从东高西低到西高东低转换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认为,山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体系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周边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深部软流圈变化:软流圈下沉,岩石圈则相对增厚,地壳垂向伸展,横向收缩;软流圈上涌,岩石圈相应减薄,地壳水平伸展。软流圈的变化对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沉积格局、岩浆活动等方面起着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隆起区 离石断裂 太行山断裂 汾渭裂谷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下载PDF
河北石家庄地区深部结构大地电磁探测 被引量:20
15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2 位作者 王立凤 王继军 肖骑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27,共15页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盆地接触区,西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1966年在其东南曾发生邢台7.2级强震。为研究该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并为分析地震活动性趋势提供基础资料,2010年10月采用宽频带大地电磁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盆地接触区,西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1966年在其东南曾发生邢台7.2级强震。为研究该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并为分析地震活动性趋势提供基础资料,2010年10月采用宽频带大地电磁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大地电磁剖面穿过石家庄南侧区域,长约167km,获得了64个测点数据。采用远参考和Roubst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多点、多频率GB张量分解方法计算分析区域的电性走向,使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和TM模式进行联合反演,获得深部电性结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浅部东倾的低角度滑脱断层和深部陡立西倾的电性边界带,构成了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接触区的深、浅构造的组合形态;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东侧深(10km以下)、浅部(10km以上)结构具有相互独立性,冀中坳陷内的晋县断裂、新和断裂延伸深度不超过10km;邢台百尺口6.2级强余震震源位于上陡、下缓的新河断裂和其下隐伏的深部电性差异带的交会区,交会区上方及其东西两侧为具一定厚度和宽度的高阻体。在太行山山前断裂和新河断裂之间的中下地壳存在高导层,其中心对应石家庄-晋县凹陷。高导层中心部位比东西两侧浅,推测与深部热物质的上升有关。1966年邢台地震群就发生在该地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 冀中坳陷 电性结构 壳内高导层
下载PDF
Seismic analysis of the active character of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明才 高景华 +2 位作者 荣立新 王广科 王小江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392-398,401,共8页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ucture zone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which cross Beijing,with the NE-NNE extent spans approximately 620 km.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fault zone activi...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ucture zone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which cross Beijing,with the NE-NNE extent spans approximately 620 km.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fault zone activity due to the close relation of active structures and earthquakes.Regarding the fault activity,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opinions:1) it is a large deep fault zone;2) it is an active fault zone and an earthquake structure belt;and 3) it is not an earthquake structure belt.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active character of the fault,the deep tectonic setting and the activity since the Quaternar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ecent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to make a joint interpretation.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s not a large lithospheric fault because the early middle Pleistocene(Q(P2)) layers are offset by the fault and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Q(P2)) and late Pleistocene layers are not offset by the fault.We determine that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n the area is not an active fault and is also not a large lithospheric fault.This study result provides important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for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and, especially,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the capit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active fault seismic exploration drilling borehole verification
下载PDF
基于大地电磁测量的热储层特征精细探测——以徐水地热异常区为例
17
作者 祁程 张伟 +3 位作者 刘波 谢明宏 艾虎 焦智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1-262,共2页
太行山前为基岩出露区,向中东部平原区逐渐被第四系覆盖,两者之间被太行山前断裂带所分隔。北东—北西向深大断裂及次级构造发育,形成了热流体的循环通道和赋存空间,有利于构造裂隙型和裂隙岩溶型热储的形成,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 太行山前为基岩出露区,向中东部平原区逐渐被第四系覆盖,两者之间被太行山前断裂带所分隔。北东—北西向深大断裂及次级构造发育,形成了热流体的循环通道和赋存空间,有利于构造裂隙型和裂隙岩溶型热储的形成,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久远(胡君春,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型热储 军都山岩浆岩带 大地电磁 徐水 太行山断裂
下载PDF
反射地震在冀中坳陷保定凹陷精细地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保卫 岳航羽 +3 位作者 谢伟 房苏 徐昊 王凯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9-1368,共10页
保定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缘,其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相邻,查明凹陷内深部构造和精细地质结构,对油气勘探和深部热储调查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太行山山前断裂的发育特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反射地震勘... 保定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缘,其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相邻,查明凹陷内深部构造和精细地质结构,对油气勘探和深部热储调查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太行山山前断裂的发育特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反射地震勘探在深部地质结构探测中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势,因此,在保定凹陷构造单元及其外围开展了深反射地震测量,采用炸药震源激发、长排列多道接收、高覆盖次数的工作方法,获得了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记录。通过静校正、叠前噪声压制、反褶积和偏移叠加等高精度成像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得到能清晰反映测区深部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反射地震剖面。地震剖面清楚地查明了凹陷内断裂构造特征,以此划分了内部次级构造单元。根据地震剖面上识别的角度不整合面,划分了基底构造层、断陷期构造层和凹陷期构造层,并据此探讨了3个构造层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保定凹陷 反射地震 太行山山前断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Central-North Segme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19
作者 Gao Zhanwu Wu Hao +1 位作者 Li Gangtao Cheng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The location and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Central-North Segme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have been studied by shallow seismic survey and combined drill explora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 The location and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Central-North Segme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have been studied by shallow seismic survey and combined drill explora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oding-Shijiazhuang fault and the Xushui fault were active in the late Pleistocene,but the south Xushui fault has been inactiv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potential earthquake of the faults is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Activity in late QuaternaryShallow seismic survey Combined drill explo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