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太谷核不育小麦衍生材料川6415在其后代中的遗传分析 |
李俊
王琴
魏会廷
胡晓蓉
蒲宗君
杨武云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初报 |
董洪平
孙耀中
吴学仁
秦素平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11
|
|
3
|
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 |
刘秉华
杨丽
王山荭
夏兰芹
鲍海滢
|
《作物杂志》
CSCD
|
2000 |
11
|
|
4
|
与太谷核不育小麦Tal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的筛选 |
隋新霞
孙兰珍
李传友
姚方印
刘保申
高庆荣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5
|
利用染色体消除法获得太谷核不育小麦纯合体 |
孙敬三
路铁刚
辛化伟
|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
1999 |
10
|
|
6
|
采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法提高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研究 |
张绍南
叶定生
张秋英
余建华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
1995 |
4
|
|
7
|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和利用 |
隋新霞
孙兰珍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8
|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应用方法的探讨 |
王进先
武克忠
李丽君
|
《东北农业科学》
|
1983 |
3
|
|
9
|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 |
陈香芝
张其鲁
张连晓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0 |
5
|
|
10
|
太谷核不育小麦标记性状附加的研究 |
孙善澄
吴会玉
李生海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4 |
1
|
|
11
|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前景 |
徐保钦
|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2
|
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
山军建
曾宝安
王彩芬
|
《宁夏农林科技》
|
2001 |
4
|
|
13
|
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抗逆育种效果探讨 |
张焕英
赵松山
陆莉
王奉芝
张宪营
|
《河北农业科学》
|
1998 |
1
|
|
14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小麦回交育种技术简介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金美玉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5 |
1
|
|
15
|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
吴政卿
|
《麦类文摘》
|
1996 |
3
|
|
16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的初报 |
张绍南
余建华
张秋英
吴泽津
张海峰
|
《福建农业学报》
CAS
|
1991 |
0 |
|
17
|
实现小麦大幅度增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研究 |
邓景扬
|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8
|
太谷核不育小麦应用研究—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小麦群体改良的效应 |
王振富
双志福
张瑞仙
|
《西藏农业科技》
|
1992 |
0 |
|
19
|
用差减抑制杂交方法鉴定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特异表达基因 |
常青山
周荣华
余增亮
贾继增
|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
2003 |
5
|
|
20
|
太谷核不育小麦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
周兴良
吴兆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