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谷核不育小麦衍生材料川6415在其后代中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 王琴 +3 位作者 魏会廷 胡晓蓉 蒲宗君 杨武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2-667,共6页
川6415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重要小麦育种基因资源,解析川6415在其衍生后代的遗传,对利用川641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617对SSR引物对川6415及其衍生品种(系)进行扫描,分析川6415在其一代、二代衍生品... 川6415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重要小麦育种基因资源,解析川6415在其衍生后代的遗传,对利用川641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617对SSR引物对川6415及其衍生品种(系)进行扫描,分析川6415在其一代、二代衍生品种(系)的遗传,结果表明,一代衍生品种川麦42继承了26.6%川6415的遗传物质;二代衍生品种(系)31区和R104更多的继承了川6415的遗传物质,分别为32.6%和37.2%。川麦42遗传背景中来源于川6415的SSR标记位点,在除3D、4D、7D外的18条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在2A、2B和4B染色体上形成染色体区段。4B上川麦42遗传背景中源于川6415的染色体区段有利于增加穗数/m2;2B和7A上的川6415染色体区段有利于降低川麦42株高。因此,太谷核不育小麦衍生材料川6415可作为增加穗数/m2和降低株高的重要基因资源用于小麦高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不育小麦 川6415 衍生后代
下载PDF
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洪平 孙耀中 +1 位作者 吴学仁 秦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9-74,共6页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深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也明显不同,适当加深剪颖能提高诱导效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应用大谷核不育小麦为诱导材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孤雌生殖 化学诱导
下载PDF
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2 位作者 王山荭 夏兰芹 鲍海滢 《作物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不育小麦 矮败小麦 群体改良工具 品种
下载PDF
与太谷核不育小麦Tal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隋新霞 孙兰珍 +3 位作者 李传友 姚方印 刘保申 高庆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试验采用 5 99个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稳定的特异引物OPO0 1,用该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进行RAPD分析 ,从而确定了OPO0 190 0 与Ta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7± 0 8... 本试验采用 5 99个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稳定的特异引物OPO0 1,用该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进行RAPD分析 ,从而确定了OPO0 190 0 与Ta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7± 0 8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不育小麦 TAL基因 近等基因素 基因连锁 RAPD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消除法获得太谷核不育小麦纯合体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敬三 路铁刚 辛化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控制,其不育株总是杂合(Ta1ta1)的,纯合不育株(Ta1Ta1)并不存在。实验以太谷核不育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为母本和玉米(Zeamay...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控制,其不育株总是杂合(Ta1ta1)的,纯合不育株(Ta1Ta1)并不存在。实验以太谷核不育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为母本和玉米(ZeamaysL.)杂交,利用杂合子和幼胚细胞分裂过程中父本玉米染色体自发消除的特点,经过激素处理、幼胚拯救和染色体人工加倍,成功地获得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纯合显性太谷核不育小麦新种质(Ta1Ta1),并利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将这一宝贵新种质长期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纯合体 染色体消除 小麦
下载PDF
采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法提高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绍南 叶定生 +1 位作者 张秋英 余建华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4,共4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通过选择、杂交、重组、累加,再选择、再杂交、重组、累加,周而复始的选择,能不断有效地...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通过选择、杂交、重组、累加,再选择、再杂交、重组、累加,周而复始的选择,能不断有效地将抗赤霉病基因重组和累加起来。本研究自1985年以来,经过连续十年轮回选择和抗赤霉病性的多点鉴定,育成了抗赤霉病性超过苏麦3号的有七个新品系,抗性类型接近苏麦3号的有35个新品系,其中大部分材料比苏麦3号早熟,20多份材料丰产性比苏麦3号好,有些材料已在全国8个省的育种单位作为抗源利用。抗赤霉病性反映良好,表明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对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赤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隋新霞 孙兰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且对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且对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雄性不育 TAL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细胞子特征 种质资源创新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应用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进先 武克忠 李丽君 《东北农业科学》 1983年第3期23-29,共7页
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在太谷县发现一株无花粉型的不育小麦。邓景扬同志等在总结高忠丽等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学观察和遗传分析确定:它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是一个稀有的珍贵资源。
关键词 不育小麦 显性单基因 轮回选择 邓景扬 杂合群体 遗传分析 细胞学观察 综合种 基因型鉴定 异花授粉作物
下载PDF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新种质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香芝 张其鲁 张连晓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8-10,共3页
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选育程序和小麦目标性状群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选出了一套较为简便实用的杂交利用方案。
关键词 不育小麦 创新种质 杂交优质利用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标记性状附加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善澄 吴会玉 李生海 《山西农业科学》 1984年第1期24-25,共2页
从1981年起,我们开始研究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子粒附加标记性状,采用的方法是杂交加辐射处理,用小偃麦蓝粒异二体附加系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然后辐射处理 F0干种子,迫使不育基因与蓝粒基因易位连锁。现将1982—1983年度在广西的试验以... 从1981年起,我们开始研究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子粒附加标记性状,采用的方法是杂交加辐射处理,用小偃麦蓝粒异二体附加系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然后辐射处理 F0干种子,迫使不育基因与蓝粒基因易位连锁。现将1982—1983年度在广西的试验以及1983年在黑龙江春繁的试验结果扼要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以广西玉米研究所创制的小偃麦异二体附加系蓝为父本,春性太谷核不育的混合群体为母本,于1982年10月下旬在广西玉米所(邕宁)播种。父母本隔行种植,抽穗开花期拔除母本行内的可育株,以天然自由授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基因 不育基因 不育 不育小麦 分离比例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保钦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9,共2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小麦天然突变体.1981年全国成立科研协作组,由邓景阳博士主持.协作组从植物学、细胞学、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小麦天然突变体.1981年全国成立科研协作组,由邓景阳博士主持.协作组从植物学、细胞学、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利用现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应用 特征特性 发展
下载PDF
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山军建 曾宝安 王彩芬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 ,诱导结实率为 0 .0 6 %~ 2 .2 8%。单生化因子以 10mg/L吲哚乙酸 ,复生化因子以 10 0mg/L对氯苯氧乙酸 + 50mg/...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 ,诱导结实率为 0 .0 6 %~ 2 .2 8%。单生化因子以 10mg/L吲哚乙酸 ,复生化因子以 10 0mg/L对氯苯氧乙酸 + 50mg/L肌醇 + 10mg/L 2 ,4 -D ,诱导效果最好。施药方法以喷施 3次的效果最好。通过后代纯系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矮败小麦 孤雌生殖 诱导 生物药剂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抗逆育种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焕英 赵松山 +2 位作者 陆莉 王奉芝 张宪营 《河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39-40,共2页
小麦的抗逆性如抗干旱、耐盐碱等因受多基因控制,运用简单育种手段很难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很难把抗逆性与品种的丰产性统一起来。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材料组建抗逆性丰产优质轮回群体,采用轮回选择育种法开展... 小麦的抗逆性如抗干旱、耐盐碱等因受多基因控制,运用简单育种手段很难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很难把抗逆性与品种的丰产性统一起来。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材料组建抗逆性丰产优质轮回群体,采用轮回选择育种法开展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抗逆
下载PDF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小麦回交育种技术简介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定生 张秋英 +1 位作者 张绍南 金美玉 《福建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不育小麦 回交 技术简介 杂交组合 常规 连锁遗传 种目标 基因型 交换率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政卿 《麦类文摘》 1996年第2期3-6,共4页
前言自1972年高忠丽在大田中发现1株天然突变体不育株后,70年代,仅对该不育株的外部形态、不育性及其利用途径作了初步探索。1979年。
关键词 不育小麦 研究与利用 不育 轮回选择 小麦新品种 基因控制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利用途径 小麦 天然突变体
下载PDF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的初报
16
作者 张绍南 余建华 +2 位作者 张秋英 吴泽津 张海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92-96,共5页
选择抗赤性较好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复合杂交第一代组合,组成混合选择群体,利用一批抗赤性较好的品种作为父本,通过两者间的自由杂交,使抗赤基因累加和重组,然后通过系谱选择法,进行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的选育.经1989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选择抗赤性较好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复合杂交第一代组合,组成混合选择群体,利用一批抗赤性较好的品种作为父本,通过两者间的自由杂交,使抗赤基因累加和重组,然后通过系谱选择法,进行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的选育.经1989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针注接种鉴定,结果表明:30个品系中有27个赤霉病抗性达到抗级.此外,还有16个品系同时在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针注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有9个品系赤霉病抗性达到抗级.本文还对选育经验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抗赤霉病小麦
下载PDF
实现小麦大幅度增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研究
17
作者 邓景扬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5,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不育小麦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应用研究—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小麦群体改良的效应
18
作者 王振富 双志福 张瑞仙 《西藏农业科技》 1992年第1期9-9,共1页
以显性雄性不育小麦为材料,采用改良半姊妹和混合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同一基础群体Co进行了四轮选择。结果表明,对主穗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两种方案均有较显著的改良效果。遗传进展比较,改良半姊妹方案听取到的进展较... 以显性雄性不育小麦为材料,采用改良半姊妹和混合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同一基础群体Co进行了四轮选择。结果表明,对主穗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两种方案均有较显著的改良效果。遗传进展比较,改良半姊妹方案听取到的进展较大,但两方案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准。对降低群体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 基础群体 改良效果 主穗 产量性状 粒数 遗传进展 植株高度
下载PDF
用差减抑制杂交方法鉴定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特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青山 周荣华 +1 位作者 余增亮 贾继增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33,共4页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败育花药为对照群体 ,可育花药为目标群体 ,进行抑制差减杂交。用经过败育花药差减的可育花药cDNA群体构建了一个差减抑制杂交文库。结果显示 ,插入片段的大小主要集中在 30 0~ 5 0 0bp之间。随机选取 8个克隆进行Nort...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败育花药为对照群体 ,可育花药为目标群体 ,进行抑制差减杂交。用经过败育花药差减的可育花药cDNA群体构建了一个差减抑制杂交文库。结果显示 ,插入片段的大小主要集中在 30 0~ 5 0 0bp之间。随机选取 8个克隆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 ,结果其中 7个克隆在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其中 16个插入cDNA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同源性比较表明 ,共获得未重复序列 13条 ,占81% ,其中与已知功能基因同源的 3条 ,与EST库中的序列同源的 7条 ,新的cDNA片段 3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减抑制杂交方法 鉴定 不育小麦 花药 过程 特异表达基因 SSH技术 Northern杂交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20
作者 周兴良 吴兆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10,共4页
用8个品种(系)作轮回亲本,分别与太谷核不育(Ta_1)杂交,并各自与后代中的不育株连续回交至8代,然后分别用其中的可育株与宁82109进行正反交,得到8对同核异质的材料。采用三重复随机区组播于田间,并对19个性状进行研究。方差分析和细胞... 用8个品种(系)作轮回亲本,分别与太谷核不育(Ta_1)杂交,并各自与后代中的不育株连续回交至8代,然后分别用其中的可育株与宁82109进行正反交,得到8对同核异质的材料。采用三重复随机区组播于田间,并对19个性状进行研究。方差分析和细胞质分化指数分析细胞质效应的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细胞质在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小麦 细胞质效应 细胞质分化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