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金平 王军 +1 位作者 张耀明 毕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年9月21日、10月25日的太阳直接辐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10月25日太阳直接辐照数据均值比9月21日高37.5894 W/m^2,9月21日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计算均值比10月25日高196.644.W/m:接受管内外壁导热量随内外壁面温差升高而增加,接受管外径与内径的比值大于1.05时导热热阻增加到0.0004679 K/(W·m);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问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辐射换热量随玻璃管内壁面温度升高而增加:对流换热量数值上可以忽略不计,且与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残存气体类型有关,环形空间为氢气的对流换热量大于空气,空气大于氩气:玻璃管对外界的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环境温度每下降lO℃,玻璃管对环境的辐射放热量增加约105 W/m:玻璃外管壁温度为50℃时,风速为6 m/s比0.5 m/s时的对流换热量增加约116W/m,玻璃外管壁温为80℃时,该值增加约为340 W/m;集热器的瞬时热效率随传热工质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太阳直接辐照增加而升高;利用该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瞬时效率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最大偏差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太阳能设备 太阳辐射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瞬时热效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供热厌氧反应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选民 王雅君 +3 位作者 邱凌 赵立欣 贾吉秀 王小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207,共6页
应用能量密度较高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PTC)为厌氧反应器提供热源,确定装置中重要单元的尺寸,并进行了反应器内部能量平衡的计算,得出8 m^3的地下厌氧反应器内最大2处负荷分别为进料热损失与发酵物料散失热量,分别为16 077.31 ... 应用能量密度较高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PTC)为厌氧反应器提供热源,确定装置中重要单元的尺寸,并进行了反应器内部能量平衡的计算,得出8 m^3的地下厌氧反应器内最大2处负荷分别为进料热损失与发酵物料散失热量,分别为16 077.31 k J/d和23 180.01 k J/d。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聚光集热器的关键参数,确定光孔宽度b为2.4 m,焦距f为0.6 m,集热板面积为4.16 m^2,集热管直径为0.016 8 m。应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Fluent对反应器内整体的传热效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料液温度可维持在35℃左右。采用与设计参数相近的PTC系统和厌氧反应器进行试验验证,厌氧反应器内料液温度保持在33.6~35.8℃,与Fluent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 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稳态模拟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修彦 韩露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建立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单侧吸收高热流密度的传热数学模型.该传热数学模型将金属吸热管壁面所能接受到的非均匀热流简化为矩形分布,考虑了金属吸热管管壁的周向导热,选取Dudley的试验数据验证了传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影响... 建立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单侧吸收高热流密度的传热数学模型.该传热数学模型将金属吸热管壁面所能接受到的非均匀热流简化为矩形分布,考虑了金属吸热管管壁的周向导热,选取Dudley的试验数据验证了传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影响集热器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Fluent软件研究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金属吸热管的周向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传热数学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流体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流体体积流量是影响集热器管内换热特性和管壁周向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非均匀热流 传热特性 周向温度分布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热性能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熊亚选 吴玉庭 +1 位作者 马重芳 张业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498,共4页
建立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的二维经验模型,应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最新一代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结合LS-2聚光器,对其二者组成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光热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研究了传热流体流量、环境风速、传热流体... 建立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的二维经验模型,应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最新一代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结合LS-2聚光器,对其二者组成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光热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研究了传热流体流量、环境风速、传热流体与环境温差及环形空间压力等因素聚光集热器光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二维经验模型 热转换效率 风速 环形空间压力 温差
原文传递
煤炭与太阳能互补发电系统四季典型日变辐照聚光集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烁 周贤 +2 位作者 洪慧 王保民 史绍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866-6873,共8页
光煤互补发电系统能将300℃以下的中低温太阳热能与传统燃煤电站相结合,用以替代回热抽汽加热给水,从而增加汽轮机出功。对传统的单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光煤互补电站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针对损失分... 光煤互补发电系统能将300℃以下的中低温太阳热能与传统燃煤电站相结合,用以替代回热抽汽加热给水,从而增加汽轮机出功。对传统的单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光煤互补电站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针对损失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倾斜跟踪轴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并对该聚光集热器用于光煤互补电站后四季典型日的余弦损失、集热效率、太阳能瞬时功率、年均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跟踪轴倾斜角为15°时,年均余弦损失将从17.0%下降到9.8%,从而使年均集热效率从52.3%提升到59.5%,年均太阳能净发电效率从19.1%提升到21.7%,太阳能年发电量从17.2GW?h增加到19.6G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互补 四季典型日 变辐照 余弦损失 倾斜跟踪轴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亚选 Modibo Kane Traore +2 位作者 吴玉庭 马重芳 张业强 《太阳能》 2009年第6期21-26,共6页
详细讨论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的最新进展,对不同聚光集热器支撑机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UROTROUGH聚光器的支撑机构性能最优。此外,还对抛物面聚光镜和主要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管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器支撑机构 抛物面 槽式太阳能集热
下载PDF
非成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供暖应用研究
7
作者 汉京晓 钟俞良 《应用能源技术》 2019年第4期50-54,共5页
基于非成像聚光集热器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相比于传统的供暖系统具有突出的优势,非成像聚光集热器集三种常见集热器(平板型、真空管、聚光集热器)优点于一身。文中详细介绍了非成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原理及特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基于非成像聚光集热器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相比于传统的供暖系统具有突出的优势,非成像聚光集热器集三种常见集热器(平板型、真空管、聚光集热器)优点于一身。文中详细介绍了非成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原理及特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该集热器的时间常数为450 s,最大瞬时效率为59. 31%。同时结合典型的工程应用案例对非成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电辅热及非成像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成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供暖系统 太阳能+
下载PDF
低熔点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熊亚选 吴玉庭 +3 位作者 刘闪威 崔武军 马重芳 李德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运行规律。通过实验运行解决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易于凝固堵塞管路和设备、非聚光状态下能耗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熔盐 体积流量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热性能
下载PDF
Optical Design of a Solar Parabolic Concentrating Collector Based on Trapezoidal Reflective Petals
9
作者 Sasa Pavlovic Velimir Stefanovic +1 位作者 Darko Vasiljevic Emina Petrovic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5年第8期714-720,共7页
In this paper, detailed optical of the solar parabolic dish concentrator is presented. The system has diameter D = 2,800 mm and focal length f = 1,400 mm.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 heat at these t... In this paper, detailed optical of the solar parabolic dish concentrator is presented. The system has diameter D = 2,800 mm and focal length f = 1,400 mm.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 heat at these temperature levels requires a use of concentrating solar collectors. In this paper, detailed optical design of the solar parabolic dish concentrator is presented. The parabolic dish of the solar system consists from 12 curvilinear trapezoidal reflective petals. This paper presents optical simulations of the parabolic solar concentrator unit using the ray-tracing software TracePro. The total flux on receiv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rradiance for absorbed flux on center and periphery receiver are given. The total flux at the focal region is 4,031.3 W.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optical design of a low-tech solar concentrator, that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ly low-cost tool for laboratory-scale research on the medium-temperature thermal processes, cool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solar cooking and polygeneration system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parabolic dish concentrator optical analysis solar energy solar rad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