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冬季供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纯 姜曙光 +3 位作者 程博 马云鹤 段琪 黄玉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8-683,共6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地下室蓄热系统,并对西北严寒地区采用该系统的农村住宅进行供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的房间... 提出一种适用于被动式太阳能空气供暖的地下室蓄热系统,并对西北严寒地区采用该系统的农村住宅进行供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的房间内平均空气温度比对比房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高7.5℃,最高温差达13.6℃,最低温差为2.5℃。通过对太阳房供暖节能率的分析计算得出其节能率为62.3%,验证在该地区建立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建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 冬季 供暖 试验
下载PDF
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和新型节能灶炕耦合运行模式下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滨 庄智 杨文秀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大连地区农村住宅为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半吊炕及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从室内温湿度、炕表面温度及运行方式、人为因素影响等方面对热环境进行了评价。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与新型节能灶炕耦... 以大连地区农村住宅为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半吊炕及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从室内温湿度、炕表面温度及运行方式、人为因素影响等方面对热环境进行了评价。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与新型节能灶炕耦合运行模式明显好于炕单独作用,虽然前者初投资增加了10%,但每个冬季可节省供暖用煤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宅 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 新型节能灶炕 半吊炕 室内热环境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夏季通风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纯 姜曙光 +2 位作者 黄玉薇 段琪 刘宇熙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5-618,共4页
针对目前被动式太阳房普遍存在的夏季室内过热现象,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石河子地区带有该系统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测试,分析了4种模式的降温效果和室内空气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平均... 针对目前被动式太阳房普遍存在的夏季室内过热现象,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对石河子地区带有该系统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测试,分析了4种模式的降温效果和室内空气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有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平均温度和温度波动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模式,平均温度降低了2.1℃,该系统利用室内、太阳能集热墙和地下室之间进行气流循环,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自然通风降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与地下室复合系统 被动降温 自然通风
下载PDF
浅层地热能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夏季降温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婷婷 姜曙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71-2277,共7页
针对目前被动式太阳房普遍存在的夏季室内过热现象,提出一种浅层地热能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并在石河子地区对采用该系统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3种通风模式和3种通风时间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浅层地热能联合... 针对目前被动式太阳房普遍存在的夏季室内过热现象,提出一种浅层地热能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并在石河子地区对采用该系统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3种通风模式和3种通风时间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浅层地热能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的通风模式C3的室内平均温湿度明显优于其他模式,平均温度降低了2.64℃;通风时间为12 h的C5模式,其被动降温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模式,且随着通风时间的延长,被动降温效果出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太阳能集热墙 夏季 被动式通风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集热墙冬季保温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贾永英 张蕾 冯睿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给出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的结构组成。利用CFD技术对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系统采暖房间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给出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室内温度日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新型太阳能集热墙与传统太阳能集热...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给出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的结构组成。利用CFD技术对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系统采暖房间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给出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室内温度日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新型太阳能集热墙与传统太阳能集热墙的温度场分布,验证了新型太阳能集热墙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 CFD 对比分析 温度场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空气间层温度场的模拟计算
6
作者 贾永英 王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3期5751-5754,共4页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它由单层高透型LOW-E玻璃、百叶形的太阳能吸收层、空气间层、聚苯板和实体墙构成。利用CFD技术,采用RNGk-ε两方程模型和太阳加载模型模拟了太阳能集热墙内部空气层的温度场;并建立了对比模型,其结构为双...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它由单层高透型LOW-E玻璃、百叶形的太阳能吸收层、空气间层、聚苯板和实体墙构成。利用CFD技术,采用RNGk-ε两方程模型和太阳加载模型模拟了太阳能集热墙内部空气层的温度场;并建立了对比模型,其结构为双层普通玻璃、百叶形的太阳能吸收层、空气间层、聚苯板和实体墙。在相同模拟条件下对其空气间层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新型结构的集热墙集热性能优于对比模型,节能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太阳能集热墙的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 CFD 太阳加载模型 温度场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兰广 厚彩琴 +1 位作者 王刚 宋宗伟 《甘肃科学学报》 2017年第4期85-91,共7页
根据兰州地区太阳辐射的特点,利用Fluent软件对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传统型太阳能集热蓄热墙系统进行对比,探讨应用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的优势。通过建立非稳态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三维模型,采用CFD... 根据兰州地区太阳辐射的特点,利用Fluent软件对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传统型太阳能集热蓄热墙系统进行对比,探讨应用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的优势。通过建立非稳态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三维模型,采用CFD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在兰州地区具有应用的可行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 热特性 CFD
下载PDF
北方冬季太阳能墙体温度计算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莹钰 贾永英 +4 位作者 崔向红 王爱威 曹丹阳 王露 支艳 《低温建筑技术》 2014年第7期128-130,共3页
为了研究太阳能墙体的热质耦合传递规律,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建立了太阳能房的物理模型,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太阳能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太阳能墙体各部位温度分布,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太阳能集热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 为了研究太阳能墙体的热质耦合传递规律,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建立了太阳能房的物理模型,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太阳能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太阳能墙体各部位温度分布,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太阳能集热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 传热性能 温度模拟
下载PDF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凌云 《中国住宅设施》 2003年第9期21-22,共2页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得热是通过直接受益、集热墙、阳光室这几种主要方法实现的,增加有效的蓄热体和减少住宅的散热又是太阳能利用的必要保障,水、石头、土坯、混凝土、砖是很好的贮热体,它们在建筑中合理的应用可以使建筑内温度变化平稳,...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得热是通过直接受益、集热墙、阳光室这几种主要方法实现的,增加有效的蓄热体和减少住宅的散热又是太阳能利用的必要保障,水、石头、土坯、混凝土、砖是很好的贮热体,它们在建筑中合理的应用可以使建筑内温度变化平稳,舒适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直接受益、集热、阳光室
下载PDF
要环保节能是否一定要多付钱
10
作者 邹佳媛 《住宅科技》 2005年第9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环境保护 节能措施 市内温度 建筑设计 英国斯文顿自然科学博物馆 太阳能集热墙 通风方式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Classical and Composite Solar Walls by TRNSYS 被引量:1
11
作者 Jibao SHEN Stéphane LASSUE +1 位作者 Laurent ZALEWSKI Dezhong HU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5,共10页
The laboratory LAMTI has worked for several years on the stud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s of passive solar walls like solar Trombe wall. These components of the buildings envelope have very compl... The laboratory LAMTI has worked for several years on the stud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s of passive solar walls like solar Trombe wall. These components of the buildings envelope have very complex behaviour because they are the seat of various coupled heat transfers modes and are subjected to the random variations of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 and starting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recorded during several years, a simul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concerning the "composite" Trombe wall. In order to make this work more accessible to the community of the heat engineers, it appears interesting to build a simulation model which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ibrary of elements of the TRNSYS software. A "Type" was thu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FDM model. In this work we compare the obtained results with these two numerical ways. The assump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are also confronted with those of an existing module in TRNSYS (Type 36) established for the "classical" Trombe wall.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odels that we developed are very precise and that certain assumptions must be used with a lot of precaution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osite Trombe solar wall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 Trombe wall are highlighted for cold and/or cloudy cl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mbe wall solar wall classical wall composite wal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RNSY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