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夫余:汉代东北地域文明之光--张芳著《两汉夫余考》评议
1
作者 孙炜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1-144,共4页
夫余是汉代生息在以松嫩平原为中心的辽阔地域内的一个重要的古族与政权。由张芳所著的《两汉夫余考》是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的文物资料,着重对汉代夫余的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考证的著作,包括夫余的历史、地理、族系、文化和对... 夫余是汉代生息在以松嫩平原为中心的辽阔地域内的一个重要的古族与政权。由张芳所著的《两汉夫余考》是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的文物资料,着重对汉代夫余的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考证的著作,包括夫余的历史、地理、族系、文化和对外联系等。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国东北古代历史知识探究方式构建起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将为理解汉代中国东北的历史地理、族群关系和东亚政治提供深入的解读和有意义的借鉴,更为中华民族的古代东北发展史展开一幅崭新的画卷,深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张芳 《两汉夫余考》 汉代 东北地域
下载PDF
何以“夫余”:索离、濊、汉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2
作者 王俊铮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116-127,144,共13页
夫余源出活动于今乌裕尔河、嫩江流域一带的“北夷”索离人。夫余国开创者、索离王子东明大约在战国时期南渡松花江(掩氵虒水),初都于今宾县庆华遗址(鹿山),庆华类型反映了这一时期夫余国的物质文化遗存。至晚至西汉中期,夫余人及其所... 夫余源出活动于今乌裕尔河、嫩江流域一带的“北夷”索离人。夫余国开创者、索离王子东明大约在战国时期南渡松花江(掩氵虒水),初都于今宾县庆华遗址(鹿山),庆华类型反映了这一时期夫余国的物质文化遗存。至晚至西汉中期,夫余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进一步南下至“濊地”,逐渐取代了土著居民濊人的统治和文化,在考古学上的表现是:在西团山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北方庆华类型、南方汉文化等周边文化因素,形成了新的泡子沿类型。夫余族群与夫余文化的兴起与逐渐定型是战国秦汉时期索离人、濊人与汉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在当时东北地区多元族群与文化互动作用下,基本实现了区域政权组织和物质文化的整合,夫余堪称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东北边疆得以形成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索离 夫余王城
下载PDF
汉代夫余国农业新探--以地理环境与生产工具为中心
3
作者 李希光 鲁韦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4,共7页
夫余于西汉立国,农业发展是其立国的关键。夫余的地理环境与地缘位置较周边民族更优越,这为夫余立国与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动力。夫余文化发轫于西团山文化,在西团山文化早、中期生产工具多为石器,其农业类型属迁徙的游耕农业,至晚期... 夫余于西汉立国,农业发展是其立国的关键。夫余的地理环境与地缘位置较周边民族更优越,这为夫余立国与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动力。夫余文化发轫于西团山文化,在西团山文化早、中期生产工具多为石器,其农业类型属迁徙的游耕农业,至晚期随着农业的进步,农业呈现定居化趋势。至汉代,铁器代替石器成为夫余主要的农业工具,其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提升。农业的进步改变了夫余的社会、政治结构,并为夫余建立秩序化、阶级化的国家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地理环境 西团山文化 生产工具
下载PDF
东夫余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4,共7页
中国正史为之立传的夫余即朝鲜史籍中的北夫余,由其中迁出的东夫余最初立国于东沃沮分布区的北部,约相当于今朝鲜虚川江流域东至海的地域,高句丽始祖朱蒙即出自东夫余。公元1世纪,高句丽已经征服东夫余,但在毌丘俭征高句丽之后,东夫余... 中国正史为之立传的夫余即朝鲜史籍中的北夫余,由其中迁出的东夫余最初立国于东沃沮分布区的北部,约相当于今朝鲜虚川江流域东至海的地域,高句丽始祖朱蒙即出自东夫余。公元1世纪,高句丽已经征服东夫余,但在毌丘俭征高句丽之后,东夫余又游离于高句丽的统治之外,至410年好太王重新征服东夫余,使之成为高句丽的属国,至494年东夫余最终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夫余 高句丽 虚川江流域
下载PDF
夫余王葬用玉匣考
5
作者 张芳 刘洪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160,共7页
东汉对夫余国的重视,最突出的表现是夫余王葬用玉匣。玉匣即玉衣,东汉赐予夫余王葬用玉匣的时间断限开始于安帝永宁元年(120)至顺帝永和元年(136)之间,原因之一是夫余与东汉往来密切,具备了东汉皇帝赐予夫余王葬于玉匣的条件与可能性;... 东汉对夫余国的重视,最突出的表现是夫余王葬用玉匣。玉匣即玉衣,东汉赐予夫余王葬用玉匣的时间断限开始于安帝永宁元年(120)至顺帝永和元年(136)之间,原因之一是夫余与东汉往来密切,具备了东汉皇帝赐予夫余王葬于玉匣的条件与可能性;原因之二是面对东北诸夷混乱局面,夫余王夫台遣子尉仇台为东汉平乱做出了贡献,东汉对夫余王的亲自到访"作黄门鼓吹、角抵戏",这是赐予夫余王葬用玉匣的最佳和合理时机。而赐予葬用玉匣的结束时间为延康元年(220)。从形制上看,夫余王葬用玉匣符合"银缕"的可能性。已使用玉匣的是夫台和尉仇台,文献中最后的玉匣主人是简位居。夫余王葬用玉匣的出现,一方面可见其葬制规格之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夫余国在汉魏时期曾强大一时,堪称东北边疆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汉的政治版图中居于特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夫余 夫余 玉匣
下载PDF
夫余的建国及其对外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莲姬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7-70,共4页
夫余是秽貊系中最早形成为民族的一个较大的古代民族,它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建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夫余国。夫余国自建立以来,不断地同周围的国家和民族发生联系,尤其与高句丽和中原王朝保持了频繁而密切的关系。夫余的建国及其对外... 夫余是秽貊系中最早形成为民族的一个较大的古代民族,它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建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夫余国。夫余国自建立以来,不断地同周围的国家和民族发生联系,尤其与高句丽和中原王朝保持了频繁而密切的关系。夫余的建国及其对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建国 对外关系 民族起源 民族关系 中国 民族历史 奴隶制国家 夫余 古代民族
下载PDF
夫余族名的音与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士东 杨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5,共3页
在汉字上古音中,夫余之"夫"读音如蒲、如薄,与发(读如泼或拨)、貊、亳等字读音可通,"余"读音通娄、闾,夫余作为少数民族语辞,其意义很可能是"貊人"。橐离、高句丽、豆莫娄以及作为北沃沮别称的置沟娄,读... 在汉字上古音中,夫余之"夫"读音如蒲、如薄,与发(读如泼或拨)、貊、亳等字读音可通,"余"读音通娄、闾,夫余作为少数民族语辞,其意义很可能是"貊人"。橐离、高句丽、豆莫娄以及作为北沃沮别称的置沟娄,读音语尾与"余"音同,可能是其出自同一族群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汉字 上古音 读音
下载PDF
北夷“索离”国及其夫余初期王城新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禹浪 李彦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9,共7页
本文介绍了宾县庆华遗址及巴彦王八脖子遗址的发现经过、分布情况和文化内涵 。
关键词 北夷索离国 夫余初期王城 庆华堡寨遗址 巴彦县王八脖子遗址
下载PDF
“夫余”与“句丽”语义考释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士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157,共4页
夫余一词最初是指舒缓起伏的平原和丘陵。作为族名,意思是生活在那片舒缓起伏的平原和丘陵地区的人们。句丽一词最初指弯曲隆起的高山。作为族名,其与"离"一样,都是指生活在弯曲隆起的山地的人们。夫余、离、句丽,作为族名,... 夫余一词最初是指舒缓起伏的平原和丘陵。作为族名,意思是生活在那片舒缓起伏的平原和丘陵地区的人们。句丽一词最初指弯曲隆起的高山。作为族名,其与"离"一样,都是指生活在弯曲隆起的山地的人们。夫余、离、句丽,作为族名,都源自其所活动区域的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句丽 方言 历史语言学 古语
下载PDF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尼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晋王朝的幽州、护东夷校尉府管辖,在夫余国强盛时期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亚朝贡体系。两晋时期,在东北朝贡成员之间发生战争时,世守忠孝的夫余国得到晋朝的扶持和保护,但当晋朝内乱,夫余国失去中央王朝的保护后,迅速衰落乃至亡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两汉 魏晋 朝贡
下载PDF
夫余史地丛说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博泉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夫余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民族之一,有关其历史地理问题,向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本文论及的夫余,与北夫余和东夫余不同,是《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中所记载的夫余。作者对此夫余国的来历、方位、迁徙以及亡后土地归属等问题... 夫余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民族之一,有关其历史地理问题,向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本文论及的夫余,与北夫余和东夫余不同,是《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中所记载的夫余。作者对此夫余国的来历、方位、迁徙以及亡后土地归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高句丽 豆莫娄 东北地区 后汉书 历史地理 三国志 黄龙府 鲜卑 古代民族
下载PDF
“索离”国及其夫余的初期王城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禹浪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认为,松花江中游左岸与少陵河交汇处的巴彦县王八脖子山遗址,可能就是夫余初期建国的前身"北夷橐离国"的所在地。在这处遗址的正南方,松花江右岸的蜚克图河的上游,今宾县境内的庆华堡寨就是夫余初期的王城遗址,而以往确... 本文认为,松花江中游左岸与少陵河交汇处的巴彦县王八脖子山遗址,可能就是夫余初期建国的前身"北夷橐离国"的所在地。在这处遗址的正南方,松花江右岸的蜚克图河的上游,今宾县境内的庆华堡寨就是夫余初期的王城遗址,而以往确定吉林市东团山与西团山为夫余前期王城故址的观点,则与夫余初期王城的地点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离” 夫余 初期王城
下载PDF
北夫余与东夫余史地考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博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1-68,共8页
夫余是我国东北古民族之一,对夫余的研究尚有异说。本文认为对夫余的研究从秽开始,秽与貊连称始见于《诗·大雅·韩奕》。秽之古称为夷,秽是从夷中别出以义称秽。秽与貊有历史的融合过程,并发展为语言相同的语族。史书中称... 夫余是我国东北古民族之一,对夫余的研究尚有异说。本文认为对夫余的研究从秽开始,秽与貊连称始见于《诗·大雅·韩奕》。秽之古称为夷,秽是从夷中别出以义称秽。秽与貊有历史的融合过程,并发展为语言相同的语族。史书中称夫余者不同部,亦不同地。作者认为《后汉书·东夷传》的夫余在辽东郡北的鄣塞外;北夫余即北沃沮,在今图们江北至兴凯湖以及今延吉、和龙一带,属貊,亦称白民;东夫余即东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地;南夫余是就北夫余而言,指原北夫余南部之地与北夫余为同属。作者是从诸夫余之地望、社会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并认为在神话传说中保留氏族的真实,不能因为是神话而完全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不同部 不同地
下载PDF
论古夫余族“倍偿”之法对古代东亚法制之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春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3,共6页
“倍偿”之法是古夫余族的固有习惯法,最初的形态为“窃盗一责十二”。之后,这一法律分为南、西两支向外传播,为其他民族所吸收,从而对东亚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向南的一支主要是被高句丽吸收,同时,它还随着百济人的南迁传入了朝鲜半... “倍偿”之法是古夫余族的固有习惯法,最初的形态为“窃盗一责十二”。之后,这一法律分为南、西两支向外传播,为其他民族所吸收,从而对东亚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向南的一支主要是被高句丽吸收,同时,它还随着百济人的南迁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的一支主要是指它首先被鲜卑人吸收,之后随着鲜卑人的迁徙来到了北方草原地区。然后这一支又分化为两脉,其中一脉经北魏、北齐而为隋唐律吸收,形成了唐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倍备”之法。另外一脉则一直留存在北方草原地区,为后起的突厥人采纳,成为突厥习惯法的一部分,之后又被蒙古人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倍偿”之法 东亚 法制
下载PDF
夫余社会与一体结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博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2,73,共9页
夫余社会结构、性质及其归属,是东北史研究中分歧较多的问题。作者从一体与多元对夫余社会的内涵进行研究,突出了在夫余社会中的中原文化的含量与地位。认为夫余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以城邦为特点的种族奴隶制的类型。并把对夫余社会个体的... 夫余社会结构、性质及其归属,是东北史研究中分歧较多的问题。作者从一体与多元对夫余社会的内涵进行研究,突出了在夫余社会中的中原文化的含量与地位。认为夫余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以城邦为特点的种族奴隶制的类型。并把对夫余社会个体的研究与对东北、全国的政体结构的研究统一起来。认为夫余是在当时我国一体之内的障塞以外的边境地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具有一体、多元、民族,区域、交融诸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种族奴隶制 高句丽 东北民族 政体结构 奴隶主 社会形态 整体结构 少数民族 《后汉书》
下载PDF
夫余源流辨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正甲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夫余族是东北古史中的著名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历来受到史学界关注。近年来东北史专家们对它多方研讨,取得一定成果,笔者亦得教益。但因有关文献混杂迷离、考古资料又很有限,所以给研... 夫余族是东北古史中的著名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历来受到史学界关注。近年来东北史专家们对它多方研讨,取得一定成果,笔者亦得教益。但因有关文献混杂迷离、考古资料又很有限,所以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至今尚存不少疑难问题。而欲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则必先辨清夫余族的源流。本文拟提出这方面的不成熟看法,以求教于列位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高句丽 第二松花江 政权 松嫩平原 豆莫娄 朱蒙 史学界 考古资料 三国志
下载PDF
夫余国官制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洪峰 张芳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199-201,共3页
夫余国官制,有三个关键词,即"六畜名官"、诸加、使者。夫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六畜名官"可能源自中原文化的影响。"加"也来自于中原,为"官名"之意。根据"六畜名官"的顺序与重要程... 夫余国官制,有三个关键词,即"六畜名官"、诸加、使者。夫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六畜名官"可能源自中原文化的影响。"加"也来自于中原,为"官名"之意。根据"六畜名官"的顺序与重要程度,诸加执掌权力有大小之别,体现在管理人口数量多少。参照高句丽的"使者",夫余与高句丽使者并无不同。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夫余国官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六畜名官 诸加 使者
下载PDF
夫余始迁时间地点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夫余原居住地与乌桓相邻,在今大兴安岭中段东麓,可能在南起绰尔河流域、北达甘河流域、东至嫩江河谷的范围内。约于公元前188年至公元前128年之间,夫余人东迁进入原濊人居住区立国。朝鲜史书《三国遗事》称北夫余于公元前59年东迁并不... 夫余原居住地与乌桓相邻,在今大兴安岭中段东麓,可能在南起绰尔河流域、北达甘河流域、东至嫩江河谷的范围内。约于公元前188年至公元前128年之间,夫余人东迁进入原濊人居住区立国。朝鲜史书《三国遗事》称北夫余于公元前59年东迁并不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原居住地 迁徙时间
下载PDF
慕容鲜卑的崛起与夫余的灭亡——兼论夫余灭国的慕容鲜卑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红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关于夫余灭国的原因,慕容鲜卑政权的崛起及其对夫余的攻伐无疑是夫余灭国的催化剂。其中,前燕国力的不断增强,使相对弱小的夫余成为慕容鲜卑不断进军的对象,迫使夫余屡次西迁并使夫余势力日趋衰落。在这一过程中,西晋初期实力足以帮助... 关于夫余灭国的原因,慕容鲜卑政权的崛起及其对夫余的攻伐无疑是夫余灭国的催化剂。其中,前燕国力的不断增强,使相对弱小的夫余成为慕容鲜卑不断进军的对象,迫使夫余屡次西迁并使夫余势力日趋衰落。在这一过程中,西晋初期实力足以帮助夫余复国,尚可维系"华夷秩序";东晋势力衰弱,慕容皝时期前燕走向强盛,夫余失去了保护伞。最终勿吉崛起,灭掉夫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夫余 灭国原因
下载PDF
夫余族称与王城研究综述
20
作者 王禹浪 王俊铮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23,共9页
夫余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建立政权的古代少数民族,在东北古代历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夫余族称含义长期以来形成了符娄说、濊说、鹿说、东夷说、貊说、夫余山说、乌裕尔河说、扶桑树说、鸟鱼图腾说、吴国公子夫的余部说等十余种观点... 夫余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建立政权的古代少数民族,在东北古代历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夫余族称含义长期以来形成了符娄说、濊说、鹿说、东夷说、貊说、夫余山说、乌裕尔河说、扶桑树说、鸟鱼图腾说、吴国公子夫的余部说等十余种观点。夫余王城因夫余族迁徙而分为"初居鹿山"的前期王城和"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但其地望至今众说纷纭。所以,梳理和综述学术界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族称 王城 东北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