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敷夫君的猜想
1
作者 贺德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7年第20期52-52,共1页
东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罗敷对其"夫君"的极力夸赞,使得大多读者都认为"夫君"存在的真实性。本文另辟蹊径,将"夫君"与"蚕"的形象联系起来,认为"夫君"实指"蚕",倒也妙... 东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罗敷对其"夫君"的极力夸赞,使得大多读者都认为"夫君"存在的真实性。本文另辟蹊径,将"夫君"与"蚕"的形象联系起来,认为"夫君"实指"蚕",倒也妙趣横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上桑》 罗敷夫君
下载PDF
解读夫君
2
作者 谭雪雁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1年第2期43-43,共1页
夫君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家务不会做不说,还整个一硬汉形象。我总抱怨他不够细心、不够浪漫。他却说:“结婚十年了,婚姻已如磐石,现实很残酷,别总向往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那离我们太远。”
关键词 《解读夫君 故事 文学 谭雪雁
下载PDF
纪念夫君白蕉百岁诞辰
3
作者 金学仪 《书法》 2006年第12期67-69,共3页
我与夫君白蕉风雨同舟生活了二十七年。转眼已是白蕉诞辰一百周年了,吾亦已九五高龄,垂垂老矣。回忆这五味俱全的二十七年,仿佛就在昨天。令我觉得不虚度此生的是,在二十七年中我读懂了白蕉,学会了如何做人也渐渐领悟了中国书画艺术的... 我与夫君白蕉风雨同舟生活了二十七年。转眼已是白蕉诞辰一百周年了,吾亦已九五高龄,垂垂老矣。回忆这五味俱全的二十七年,仿佛就在昨天。令我觉得不虚度此生的是,在二十七年中我读懂了白蕉,学会了如何做人也渐渐领悟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蕉 二十七年 夫君 百岁诞辰 一百周年
原文传递
心雨集
4
《人大建设》 2019年第6期62-62,共1页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丰子恺书是令人敬重的,它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丰子恺书是令人敬重的,它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做人的脊梁。细想想,哪一个有作为的人的脚下不是一座厚厚的书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君 胜人 书墙 知人 做人 心雨 有力 老子
下载PDF
《晚霞》与《九歌》考论
5
作者 刘洪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晚霞》与《湘君》、《湘夫人》在许多细节上完全相同,在意境、氛围上惊人的相似。尤其用荷叶盖屋这个细节,雄辩地证明了二者绝非巧合。而蒲松龄对屈原又极为推崇,因此,有理由说《晚霞》脱胎于《湘君》、《湘夫人》,更宽广地说,脱胎于... 《晚霞》与《湘君》、《湘夫人》在许多细节上完全相同,在意境、氛围上惊人的相似。尤其用荷叶盖屋这个细节,雄辩地证明了二者绝非巧合。而蒲松龄对屈原又极为推崇,因此,有理由说《晚霞》脱胎于《湘君》、《湘夫人》,更宽广地说,脱胎于《九歌》。《晚霞》是一篇纪念屈原的小说。蒲松龄和屈原在身世和文学趋向上有相同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湘夫人》 考论 《湘君》 蒲松龄 屈原 细节 意境 巧合 小说 文学 身世
下载PDF
唐《故虢王妃扶余氏墓志》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蕴 汪幼军 《碑林集刊》 2007年第1期95-104,共10页
2004年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唐献陵陪葬冢嗣虢王李邕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内共出土墓志两盒,一为嗣虢王李邕墓志铭;另一乃其王妃扶余氏墓志铭。嗣虢王李邕墓志考释已发表于《唐研究》第十二卷,此篇专为王妃扶余氏墓志考释。该墓志原... 2004年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唐献陵陪葬冢嗣虢王李邕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内共出土墓志两盒,一为嗣虢王李邕墓志铭;另一乃其王妃扶余氏墓志铭。嗣虢王李邕墓志考释已发表于《唐研究》第十二卷,此篇专为王妃扶余氏墓志考释。该墓志原置于墓葬前室正中,排列于夫君李邕墓志之后,因被盗掘扰动,出土时已为盗墓者移至前室西壁盗洞填土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性 墓志 墓志铭 前室 夫君 墓葬
原文传递
挥手
7
作者 薛冷艳 《北方人》 2018年第9期34-34,共1页
老爸过世近4年,母亲成了我们兄妹、夫君和晚辈们唯一不舍的牵挂。91岁高龄的母亲耳朵背的厉害,平时和她说话尽管离的很近,也只能听懂一知半解,我们只是哄她开心便是。家里其他人说话她常常听不太懂,有时曲解,但对于我甚至电话声音她却... 老爸过世近4年,母亲成了我们兄妹、夫君和晚辈们唯一不舍的牵挂。91岁高龄的母亲耳朵背的厉害,平时和她说话尽管离的很近,也只能听懂一知半解,我们只是哄她开心便是。家里其他人说话她常常听不太懂,有时曲解,但对于我甚至电话声音她却能听得格外清晰。有几次哥哥忘记带钥匙被锁在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 母亲 一知半解 夫君 说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