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汉语用字得失举例
1
作者 吕景先 《殷都学刊》 1987年第1期98-105,共8页
我昔年读书“北大”时,曾听到当时以“选字”名家的刘文典先生讲到陆机《文赋》里“悲落叶于劲秋”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这个‘劲’字更好的呢?”还曾听到当时以文宗自负的林损先生讲到《论语》的“辞... 我昔年读书“北大”时,曾听到当时以“选字”名家的刘文典先生讲到陆机《文赋》里“悲落叶于劲秋”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这个‘劲’字更好的呢?”还曾听到当时以文宗自负的林损先生讲到《论语》的“辞达而已矣”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不说成‘辞达而已’?甚至省为‘辞达耳’?”意思很清楚,刘先生以为“劲”这个实字用在这句话里是最好的;林先生以为“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举 纠谬 “倒” 尽意 《史记》 古汉语 辨惑 辞达而已 家君 汉书
下载PDF
《说文段注》群书训诂缺失举例
2
作者 陈白夜 《台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52-56,共5页
就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研究,爬罗剔抉,剖析致误的五方面原因。
关键词 《说文段注》 《说文》 《说文解字》 失举 《诗经》 训诂 睡虎地秦墓竹简 《淮南子》 《庄子》 《管子》
下载PDF
我国民事举证期限制度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军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28-533,共6页
我国民事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随时提出主义阶段、形式的适时提出主义阶段和适时提出主义阶段等三个时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严格的证据期限制度,但该制度存在以下缺陷:对逾期举证的制裁过于严厉;... 我国民事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随时提出主义阶段、形式的适时提出主义阶段和适时提出主义阶段等三个时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严格的证据期限制度,但该制度存在以下缺陷:对逾期举证的制裁过于严厉;没有健全的配套措施;确定举证期限的立法不够完善;法院不适当履行释明义务的救济措施缺失。因此,建议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民事举证期限制度作出有针对性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证据 让期限
下载PDF
秦汉律中的“失刑罪”
4
作者 宋磊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4期105-113,M0006,共10页
秦汉律中专门追究司法责任的罪名有“不直”“纵囚”和“失刑罪”,其中“失刑罪”是指司法中因过失造成的定罪量刑失当。“失刑罪”的渊源十分久远,但“失刑罪”的发展却是在春秋时期铸刑书刑鼎以后的罪刑严格精准对应时代。秦汉时期通... 秦汉律中专门追究司法责任的罪名有“不直”“纵囚”和“失刑罪”,其中“失刑罪”是指司法中因过失造成的定罪量刑失当。“失刑罪”的渊源十分久远,但“失刑罪”的发展却是在春秋时期铸刑书刑鼎以后的罪刑严格精准对应时代。秦汉时期通过覆讯、覆治(覆狱)、乞鞫、监御史和刺史监察劾举、录囚和使者循行“举冤狱”等多种途径发现和纠正“失刑罪”。“失刑罪”的罪名在秦末短暂消失,在汉代以后彻底消亡,但其体现出来的严格、精确追究司法责任的精神却为后世法律所沿用,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罪 司法责任 冤狱 纵不直论令 官司出入人罪
下载PDF
证据交换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5
作者 袁俪荣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z1期42-44,共3页
证据交换是审前程序的重心,是固定证据、固定争点、促进和解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审判效率上能发挥独到的作用.在贯彻执行<规定>中,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都要实行交换证据规则,具体由立案庭主持证据交换工作较妥当,时间为庭前半小时.
关键词 证据交换 固定争点 固定证据
下载PDF
民事诉讼中举证迟延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卫平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14,178-179,共11页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备受争议的问题。文章坚持准备程序阶段的举证时限规制以及相对宽松的举证失权效果,同时主张以当事人的主观故意作为失权发生要件,从而适度缓和举证迟延、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举证时限...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备受争议的问题。文章坚持准备程序阶段的举证时限规制以及相对宽松的举证失权效果,同时主张以当事人的主观故意作为失权发生要件,从而适度缓和举证迟延、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举证时限制度的贯彻实施有赖于司法制度的改革,在法官有权力、无权威的司法环境中,举证时限制度难以顺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时限 迟延 民事诉讼证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