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失学青年再学习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新宁 《南方农村》 2006年第3期52-53,共2页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农村每年将有1000万以上的失学青年加入劳动者大军。他们是未来农村的主宰者、是基石,他们的命运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但他们又作为低文化层次的庞大群体加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去,这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大量需求形...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农村每年将有1000万以上的失学青年加入劳动者大军。他们是未来农村的主宰者、是基石,他们的命运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但他们又作为低文化层次的庞大群体加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去,这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大量需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做好失学青年的再学习,是关系到强国富民、社会安定的根本大计。文章希望调整国家扶贫策略,综合利用国家资源,打造农村“技术培训”航空母舰,提高广大失学青年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强调,加强农村失学青年的再学习,应该尽快列入国家重点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学青年 技术培训 长效扶贫
下载PDF
农村失学青年角色转换初探
2
作者 张晓燕 余闯闯 韩双双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2期10-10,共1页
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角度来研究农村失学青年,主要论述了农村失学青年角色转换的必要性、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育角度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失学青年 角色转换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丹麦解决失学青年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庞晓芳 《世界教育信息》 2006年第10期25-27,共3页
失学青年是劳动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就业和教育方面会有一些特殊的困难。本文从主观定位及操作层面介绍了丹麦在解决失学青年就业与教育问题方面的做法,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失学青年 主观定位 个体支持 就业问题 丹麦 劳动市场 继续教育 职业资格认定
下载PDF
韩国首尔支持失学青年学习
4
作者 张亦弛 《甘肃教育》 2021年第2期192-192,共1页
近日,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公布了一项针对首尔市失学青年的中长期支持计划(2021-2024年)。作为一项首尔校外青年教育支持政策,该计划将在未来4年通过投入约44亿韩元逐步推进,以满足失学青年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确保失学青年在校外获得平等的... 近日,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公布了一项针对首尔市失学青年的中长期支持计划(2021-2024年)。作为一项首尔校外青年教育支持政策,该计划将在未来4年通过投入约44亿韩元逐步推进,以满足失学青年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确保失学青年在校外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根据韩国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尽管韩国教育适龄青年人数在减少,但失学青年人数却在增加,而他们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迫切需要学习帮助从而获得更高的学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学青年 个性化学习 受教育权利 相关统计数据 首尔市 适龄青年 韩国 逐步推进
下载PDF
转化学习视域下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研究--基于泰勒转化学习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铭香 石中璧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失学无业青年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劳动就业是其生存发展、融入社会的关键,由于人力资本竞争力弱等原因,他们处于一种“无业就、就业难”的状态。转化学习是思维不断被触动、被反思和被解放的过程,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过程,就是一个... 失学无业青年是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劳动就业是其生存发展、融入社会的关键,由于人力资本竞争力弱等原因,他们处于一种“无业就、就业难”的状态。转化学习是思维不断被触动、被反思和被解放的过程,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过程,就是一个在反思、交流中更新思想,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根据泰勒转化学习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本研究从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析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转化学习发生过程;并从六个阶段提出促进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转化学习策略,即留心关注生活、积极面对现实、加强批判性反思、寻求理性对话、开展实践、巩固发展,促使失学无业青年不断成长与发展,增强就业实力,在转化学习中实现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学无业青年 就业 转化学习
下载PDF
失学无业青年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志敏 贾凡 何露露 《职教论坛》 2007年第04S期24-29,共6页
随着时代的推移,失学无业青年日渐成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并且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系列和以往个案性的或少量性的失学、失业青年所完全不同的形成原因、心理活动、行为表征等,并影响、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状况与发展。这既需要引起全社... 随着时代的推移,失学无业青年日渐成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并且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系列和以往个案性的或少量性的失学、失业青年所完全不同的形成原因、心理活动、行为表征等,并影响、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状况与发展。这既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引起成人教育方面的深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学无业青年 成人教育
下载PDF
基于失学无业青年就业的培训研究
7
作者 石中璧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9-23,共5页
青年是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主力和新生力量。劳动就业对青年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青年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转变的关键起点,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转型,我国青年... 青年是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主力和新生力量。劳动就业对青年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青年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转变的关键起点,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转型,我国青年的失学无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成人教育理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对失学无业青年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失学和就业难的原因,探寻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学无业青年 就业 培训研究 终身学习
下载PDF
傅任敢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8
作者 金燕 彭泽平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6期5-10,共6页
傅任敢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青年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教育的意义方面,他强调青年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青年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他强调"完人"培养;在青年教... 傅任敢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青年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教育的意义方面,他强调青年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青年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他强调"完人"培养;在青年教育的内容方面,他不仅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择业观的指导;在教育方法上,他强调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重视读报、演说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同时还强调激发青年学习的积极性和保障青年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些富有特色的教育主张对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青年择业以及农村问题解决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任敢 现代教育家 教育思想 青年教育 青年失学问题 服务社会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区教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昊 柴懿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11-118,共8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沦陷区教育工作。战教人员在艰苦与危险环境下利用各种灵活方式反对奴化教育,与日伪争夺教育权,为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与牺牲。同时,基层战教人员配合各招致站将大批沦陷区失学失业...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沦陷区教育工作。战教人员在艰苦与危险环境下利用各种灵活方式反对奴化教育,与日伪争夺教育权,为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与牺牲。同时,基层战教人员配合各招致站将大批沦陷区失学失业的知识青年送赴后方学习、工作,国民政府为战区招致青年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业、就业保障。以教育部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机构推行的战区教育工作,在避免民族文化弦歌断绝、坚持持久抗战和维系沦陷区青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记录与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区教育 沦陷区 战区失学失业青年招致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北京平民教育的发展(1919—1928)
10
作者 张熙 靳潇飒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7-60,共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平民主义教育思潮影响,北京各社会团体皆开始宣传自己的平民教育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政府也参与其中,开始推行官方主导的平民教育。社会团体与政府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接受平民教育的对象往往是有志于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平民主义教育思潮影响,北京各社会团体皆开始宣传自己的平民教育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政府也参与其中,开始推行官方主导的平民教育。社会团体与政府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接受平民教育的对象往往是有志于学,而又家境贫寒的儿童或失学青年。不拘泥于各团体对平民教育理念阐释的异同,则能清晰看到北京政府对其所定义的平民教育是如何进行支持与资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影响 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京政府 平民教育理念 平民主义教育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对象 失学青年
下载PDF
浅析“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的战时教育救济
11
作者 温敏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第3期61-68,共8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大肆破坏,东南沿海沿江一带的学校被迫内迁,广大师生纷纷转移后方。随着战区的扩大,流亡人数的增多,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成立了"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大肆破坏,东南沿海沿江一带的学校被迫内迁,广大师生纷纷转移后方。随着战区的扩大,流亡人数的增多,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成立了"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救济组织,以安置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失学失业青年。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5年,共招训38,2271名青年。从而对保存中华教育的火种,维持中国战时教育的继续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教育救济 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