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莉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对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挂线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生物反... 目的分析对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盆底失弛缓性便秘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挂线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91.18%比85.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比20.59%,P〈0.05);研究组、对照组排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排便症状,改善肛门肌肉、腹部肌群收缩、放松功能,利于患者轻松排便,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失弛缓性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金捷 朱丽明 +1 位作者 朱方超 胡向跃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BF)治疗盆底失弛缓(PFD)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排便障碍的PFD患者40例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5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并对患...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BF)治疗盆底失弛缓(PFD)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排便障碍的PFD患者40例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5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并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人选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其临床便秘症状积分[(2.86±2.67)分]较治疗前[(10.38±2.43)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力[(56.06±38.31)mmHg]较治疗前[(104.00±29.52)mmHg]明显下降(P〈0.05);力排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值[(3.15±48.50)mmHg]较治疗前[(-52.27±33.81)mmHg]显著上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改善PFD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排便时盆底肌协调性,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失弛缓性便秘 便秘症状积分 肛门直肠动力
原文传递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兰晓燕 白艳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4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2组吞咽...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2组吞咽障碍评分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吞咽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神经源环咽肌弛缓 疗效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珺 徐华平 全丽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吞咽功能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采用16号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终点...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吞咽功能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采用16号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终点采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吞咽评级)、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20例患者临床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吞咽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SS咽通过时间治疗前(0.27±0.04)s明显高于治疗后(0.15±0.05)s(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环咽肌弛缓 吞咽障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常规吞咽康复训练 低频脉冲电刺激
下载PDF
小针刀闭合性切断肛管内括约肌治疗内括约肌失弛缓性便秘20例
5
作者 田淇第 石岩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年第6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小针刀 闭合切断肛管内括约肌 治疗 内括约肌失弛缓性便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针灸结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引起的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佳玲 罗杰坤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尿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引起的吞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3~80岁,病程3周至1年。将60例患者随...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尿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引起的吞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3~80岁,病程3周至1年。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结合尿导管球囊扩张)和对照组(单纯导尿管球囊扩张),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及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分有效率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尿导管球囊扩张治疗可显著减轻环咽肌松弛,从而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导尿管球囊扩张 神经源环咽肌弛缓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丹参饮化裁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2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翟兴红 赵金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饮化裁复方对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24例用丹参饮化裁汤剂治疗,对照组18例用硝苯地平治疗,疗程1周。以吞咽困难、反食、胸骨后疼痛症状评分及X线影像改善情... 目的观察丹参饮化裁复方对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24例用丹参饮化裁汤剂治疗,对照组18例用硝苯地平治疗,疗程1周。以吞咽困难、反食、胸骨后疼痛症状评分及X线影像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反食症状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吞咽困难、反食效果更加显著。胸骨后疼痛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对胸骨后疼痛症状改善效果均较显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饮化裁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有效,效果优于硝苯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贲门弛缓 丹参饮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胃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晓红 张忠兵 +1 位作者 王斌 沈建伟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评价胃镜下用Rigiflex气囊扩张器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经临床症状、食管钡餐、食管测压和胃镜检查确诊的12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胃镜下用直径为3.5cm的Rigiflex气囊扩张器进行扩张,术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 目的评价胃镜下用Rigiflex气囊扩张器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经临床症状、食管钡餐、食管测压和胃镜检查确诊的12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胃镜下用直径为3.5cm的Rigiflex气囊扩张器进行扩张,术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食管体正常蠕动率(EPR)、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B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度(LESRD)、食管钡餐和胃镜进行术后1月、6月、1年、3年和5年的随访。结果治疗后1月内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积分、LESBP、食管钡餐和胃镜均显著改善(P<0.01),EPR、LESRR和LESRD均无显著改善(P>0.05),5年随访中有7例复发,有效率达92.14%。治疗中1例出现食管穿孔。结论在胃镜下用直径3.5cm的Rigiflex气囊扩张器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疗效较持久。随访中间歇性出现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失调的食管蠕动和LES的松弛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贲门弛缓 胃镜 气囊扩张 随访
原文传递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the gut-A gastroenterologist’s point of view 被引量:27
9
作者 Lucian M Negreanu Philippe Assor +1 位作者 Bogdan Mateescu Catalin Cirsto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1期6285-6288,共4页
Alterations of normal function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 are reported in many intestinal disorders. Diagnosis of their involvement is rare (infrequent), but necessary to propose a specifi c treatment. This ... Alterations of normal function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 are reported in many intestinal disorders. Diagnosis of their involvement is rare (infrequent), but necessary to propose a specifi c treat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lace of ICC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halasia,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 and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role of the Cajal cel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omal tumo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 cells C-KIT Intestinal motility ACHALASI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