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油管道中失稳力的危害及其防止
1
作者 张淑英 《国外油气储运》 1995年第5期15-20,共6页
对于长距离的输油管道,如能事先计算由于压力波的冲击所导致的失稳力,则可使和道及设备到很的保护。在管道中,气穴塌落即产生失稳力。文章论述了稳力及预计其大小的方法。具备了这些知识,就可在设计与操作中寻求对策,缓解失稳力所... 对于长距离的输油管道,如能事先计算由于压力波的冲击所导致的失稳力,则可使和道及设备到很的保护。在管道中,气穴塌落即产生失稳力。文章论述了稳力及预计其大小的方法。具备了这些知识,就可在设计与操作中寻求对策,缓解失稳力所导致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失稳力 管道 长输管道
全文增补中
均布压力作用下圆弧双铰拱对称和反对称失稳的折迭突变和尖点突变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潘岳 刘瑞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共7页
建立了径向均布压力作用下圆弧双铰拱正对称失稳和反对称失稳的折迭和尖点突变模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这两个失稳过程的各种性态,求解拱失稳时的临界荷载,给出拱屈曲后路径与荷载的初步关系。
关键词 圆弧双铰拱 临界 突变 尖点突变 拱形结构 均匀压作用
下载PDF
大跨径三塔双主跨斜拉桥非线性风致静力失稳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渊 杨詠昕 +1 位作者 郭增伟 马婷婷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3,共7页
大跨径桥梁的风致静力失稳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一座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双主跨斜拉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值得关注。依据大跨径桥梁非线性风致静力失稳分析理论,考虑荷载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采用优化的增量与内外两重迭代相结合... 大跨径桥梁的风致静力失稳问题不容忽视。我国一座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双主跨斜拉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值得关注。依据大跨径桥梁非线性风致静力失稳分析理论,考虑荷载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采用优化的增量与内外两重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桥的空气静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该桥特殊的失稳形态,讨论了拉索、桥塔和辅助墩对其空气静力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并从风荷载与结构刚度的关系解释了该桥的风致静力失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桥梁 三塔双主跨 风致静 非线性
下载PDF
垂直分布荷载下固支圆拱的对称失稳临界力 被引量:3
4
作者 戚云松 潘岳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按Ritz法求得在垂直分布荷载go/cos2θ作用下具有足够工程精度的固支圆拱正对称失稳临界力的近似值,得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结果.
关键词 垂直分布荷载 固支圆拱 对称临界 RITZ法 结构 建筑工程 定性
下载PDF
支撑杆对支撑结构失稳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宪乔 黄模佳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2,88,共7页
输电铁塔的塔身由主材、斜材、辅材组合而成,主材和斜材主要承受轴向力,辅材的作用是控制主材和斜材受压时的失稳模式,以便提高主材和斜材的抗失稳力.目前已有辅材尚未失稳但主材(或斜材)已经失稳的研究工作.利用能量法,本文研究了不但... 输电铁塔的塔身由主材、斜材、辅材组合而成,主材和斜材主要承受轴向力,辅材的作用是控制主材和斜材受压时的失稳模式,以便提高主材和斜材的抗失稳力.目前已有辅材尚未失稳但主材(或斜材)已经失稳的研究工作.利用能量法,本文研究了不但主材(或斜材)失稳而且辅材也已经失稳的失稳模式,研究辅材和主材(或斜材)的失稳模式与其弯曲初始变形的关系,给出了临界力表达式,给出主材(或斜材)失稳模式间的转换临界值,该临界值得到了本文给出的试验结果验证.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辅材的尺寸设计、提高主材(或斜材)的抗失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 支撑结构 辅材 模式 转换临界值
原文传递
缆索承重桥梁空气静力失稳与动力失稳(颤振)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程进 肖汝诚 项海帆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通过对缆索承重桥梁空气静力失稳和动力失稳 (颤振 )进行的比较分析 ,指明了在何种条件下静力失稳会提前于动力失稳 (颤振 )前发生 ,为今后进行桥梁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缆索承重桥梁 悬索桥 斜拉桥 空气动 定分析 颤振 抗风设计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垂直分布荷载g0/cos^2θ作用下圆弧双铰拱失稳临界力的解
7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7-514,共8页
在计入轴力对拱弯曲的影响后,建立了圆弧双铰拱在垂直分布荷载g0/cos2θ作用下的总势能·按Ritz法求得在该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工程精度的拱失稳临界力的第4次近似值,并与圆弧双铰拱受径向均布荷载作用的情况作了比较。
关键词 圆弧双铰拱 垂直分布荷载 临界
下载PDF
隧道静力失稳的加卸载响应比判据及安全系数
8
作者 谭绪凯 高峰 徐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44-1653,I0007-I0010,共14页
为得到隧道的稳定性状态及静力失稳临界点的合理判定方法,将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引入到隧道受力分析中,解析求解了对称荷载作用下圆形无衬砌隧道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对应的LURR演化规律,证明了两者的关联性;基于施工及运营隧道不同的荷... 为得到隧道的稳定性状态及静力失稳临界点的合理判定方法,将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引入到隧道受力分析中,解析求解了对称荷载作用下圆形无衬砌隧道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对应的LURR演化规律,证明了两者的关联性;基于施工及运营隧道不同的荷载特性,提出了基于LURR理论的隧道静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施工隧道和运营隧道的稳定性及其LURR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LURR理论的隧道静力失稳判据及其判定机理。研究表明:理论推导得到的隧道变形非线性特性的LURR表达式解析解和有限元解吻合度高;隧道在不同的稳定性阶段,洞周关键点变形的LURR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根据此变化规律的变化,可划分隧道不同的稳定性阶段;在体系失稳前,隧道局部薄弱区域的LURR增长率会出现异常变化,为隧道失稳前兆判据;基于隧道的极限承载状态,通过各阶段与极限承载阶段的荷载比得到隧道不同阶段的安全系数。提出了隧道静力失稳的LURR判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加卸载响应比 判定方法 安全系数 解析法
下载PDF
拱的静动力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爱荣 李晶 黄永辉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
拱是一种以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当其所承受的荷载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整个结构随即失去平衡,通常可表现为面内或面外失稳.拱的失稳具有类似于脆性断裂的特征,往往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生,且一旦失去稳定,即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危及生命财产... 拱是一种以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当其所承受的荷载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整个结构随即失去平衡,通常可表现为面内或面外失稳.拱的失稳具有类似于脆性断裂的特征,往往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生,且一旦失去稳定,即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从深层次探究拱的稳定性,分析拱的失稳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别从拱的静、动力稳定性角度系统地回顾了单拱、拱桥的面内外稳定性研究进展,综述拱静动力稳定理论与实验研究概况,指出目前关于拱的稳定性分析和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展望拱的稳定性研究发展趋势,为今后拱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面内 面外
下载PDF
臂间搭接摩擦力对箱形伸缩臂起升平面外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士明 兰朋 陆念力 《建筑机械》 2009年第7期57-61,共5页
考虑箱形伸缩臂间搭接摩擦力对臂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3种方法确定起重机箱形伸缩臂的失稳临界力。同时,用精确有限元方法计算几种典型油缸布置形式下的伸缩臂计算长度系数,并与(GB3811—1983)《起重机设计规范》中考虑油缸作用而忽略摩... 考虑箱形伸缩臂间搭接摩擦力对臂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3种方法确定起重机箱形伸缩臂的失稳临界力。同时,用精确有限元方法计算几种典型油缸布置形式下的伸缩臂计算长度系数,并与(GB3811—1983)《起重机设计规范》中考虑油缸作用而忽略摩擦力得出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比较,以确定搭接滑块摩擦力对箱形伸缩臂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箱形伸缩臂 搭接摩擦 定性 临界
下载PDF
铝合金焊接结构失稳的挤压展放校形
11
作者 刘琦辉 田志杰 +2 位作者 熊林玉 杜晗 王金亮 《现代焊接》 2015年第7期55-57,共3页
摘要:本文针对铝合金薄件焊接应力集中、焊接变形突出的问题,简要分析了铝合金贮箱焊接变形过程,介绍了校形的展放原理和方法。通过在校形的过程中施加挤压力,同时锤击焊缝释放部分残余应力,使焊缝局部残余应力重新分布,达到理想... 摘要:本文针对铝合金薄件焊接应力集中、焊接变形突出的问题,简要分析了铝合金贮箱焊接变形过程,介绍了校形的展放原理和方法。通过在校形的过程中施加挤压力,同时锤击焊缝释放部分残余应力,使焊缝局部残余应力重新分布,达到理想的校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挤压 锤击焊缝 铝合金
下载PDF
基于螺旋理论的钢带并联机器人力学特性数值分析
12
作者 艾青林 黄伟锋 祖顺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50-1656,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的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较小、奇异性与运动学正解分析复杂的缺点,拓宽并联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提出一种新型的六自由度钢带并联机器人机构形式.阐述了钢带并联机器人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钢带运动副关键技术,并对不同结构的钢... 为了克服传统的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较小、奇异性与运动学正解分析复杂的缺点,拓宽并联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提出一种新型的六自由度钢带并联机器人机构形式.阐述了钢带并联机器人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钢带运动副关键技术,并对不同结构的钢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结构参数改变时钢带能承受的失稳力.基于螺旋理论建立了钢带并联机器人力学模型,对刚带并联机器人受力进行数值计算,得到钢带并联机器人不同位姿与结构对各钢带受力的影响规律,为优化钢带并联机器人的结构与运动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弯曲截面结构的钢带承压能力较好,钢带失稳力随钢带圆弧截面中心角、钢带厚度增大而增大,随钢带长度增大而减少.其他结构参数一定,载荷力为400 N时,动平台外接圆半径为210 mm,动平台沿Z轴运动范围受卷筒装置中钢带长度的限制,沿Y轴运动范围为-745~680 mm,沿X轴运动范围为-675~675 mm,动平台绕Z轴旋转角度范围为-87°~87°,绕Y轴旋转角度范围为-77°~77°,绕X轴旋转角度范围为-9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理论 钢带并联机器人 学特性 数值分析 失稳力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静力抗风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颖 禹奇才 曹映泓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63-67,共5页
在传统的桥梁风荷载计算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到大跨度悬索桥的非线性特点 ,提出了大跨度悬索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静力失稳理论 ,推导了适合计算的非线性刚度矩阵 ,并开发了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静力抗风计算程序 ,通过了实例分析验证 ... 在传统的桥梁风荷载计算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到大跨度悬索桥的非线性特点 ,提出了大跨度悬索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静力失稳理论 ,推导了适合计算的非线性刚度矩阵 ,并开发了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静力抗风计算程序 ,通过了实例分析验证 .根据该理论分析和计算 ,本文对大跨度悬索桥的静力抗风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非线性静 风荷载 抗风 非线性静风定性
下载PDF
高墩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伟 付大喜 何海英 《公路交通技术》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从能量原理的瑞利-里兹法出发,提出了考虑墩身自重,并能运用于变截面墩的临界力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一端固支一端自由和一端固支一端铰结2种边界条件情况,提出了失稳临界力的计算公式,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高墩 临界 瑞利-里兹法
下载PDF
变截面格构式结构轴压临界力的高效分析方法
15
作者 孟丽霞 于傲群 刘士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7-101,共5页
变截面格构式结构为工程实际中常见的复杂杆系结构,为高效、准确地分析其轴压稳定性问题,利用三次样条函数建立变截面格构式梁单元的位移场,基于有限元插值理论推导变截面梁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通过静力凝聚法消除单元节点的曲率自由度... 变截面格构式结构为工程实际中常见的复杂杆系结构,为高效、准确地分析其轴压稳定性问题,利用三次样条函数建立变截面格构式梁单元的位移场,基于有限元插值理论推导变截面梁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通过静力凝聚法消除单元节点的曲率自由度,获得一种全新的两节点变截面格构式梁单元。基于该新型变截面格构式梁单元,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悬臂变截面格构式结构和中间等截面两端变截面的组合格构式结构在典型约束下的失稳临界力,并将计算结果与Timoshenko精确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变截面格构式梁单元是正确的和有效的,该新型梁单元可高效的应用于变截面格构式结构轴压临界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轴压定性 变截面梁单元 格构式结构 临界 三次样条
下载PDF
弹性约束高墩的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屈计划 唐国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3年第10期93-95,共3页
实际工程中桥梁上部结构的约束对桥墩的稳定计算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从能量原理出发,推导出了考虑墩顶受桥梁弹性约束的高墩失稳临界力的计算公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墩顶约束刚度、墩高和桥墩直径对高墩稳... 实际工程中桥梁上部结构的约束对桥墩的稳定计算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从能量原理出发,推导出了考虑墩顶受桥梁弹性约束的高墩失稳临界力的计算公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墩顶约束刚度、墩高和桥墩直径对高墩稳定性的影响。该公式计算简单,精确度高,能满足工程需要,可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 临界 弹性约束 能量法
下载PDF
The instability mechanics of surrounding rock-coal mass system in longwall face and the prevention of pressure bumps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新元 李英明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and change rule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coal mass system during coal excavation, the mechanism of sudden instability and damage was found out. The criterions that disting...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and change rule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coal mass system during coal excavation, the mechanism of sudden instability and damage was found out. The criterions that distinguishing the occurring of the pressure bump were put forward. This criteria have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 of pressure bumps in Tangshan colli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bumps MECHANISM PREDICTION PREVENTION
下载PDF
Horizontal trap-door investigation on face failure zone of shield tunneling in sands 被引量:1
18
作者 LIU Xue-yan FANG Hong-yuan +1 位作者 WANG Fu-ming YUAN Da-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866-881,共16页
A novel horizontal trap-door test system was devis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 face stability of shield tunnels in sands.The test system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both the longitudinal and cross sections of the fa... A novel horizontal trap-door test system was devis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 face stability of shield tunnels in sands.The test system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both the longitudinal and cross sections of the face failure simultaneously at one single apparatus and was employed to perform face stability tests on small-scaled tunnel models at single gravity.The lateral support pressures and failure zones were studied with varying sand materials and earth cover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unnel face moves back,the lateral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the tunnel face decreases rapidly to a residual value,and the lateral pressure distribution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stages during the failure process:1)initial state;2)pressure dissipation stage;and 3)pressure zone diminution stage.Furthermore,face failure firstly develops from a stable condition to the local failure state,and then continues to develop to the global failure state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zones with different failure mechanisms:rotational failure zone(lower zone)and gravitational failure zone(upper zone).Further discussion shows that under the effects of soil arching,the shape of the gravitational failure zone can adopt arch shaped(most frequent)and column shaped(in shallow tunnels).Limit support pressure for face stability usually appears atδ/D=0.2%−0.5%(ratio of face displacement to tunnel di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stability trap-door tes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failure zone soil arching SAND
下载PDF
薄壁钢管弯曲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迎阳 《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薄壁钢管 模具设计 弯曲 变形缺陷 弯管机 临界 批量生产 冷弯成形
下载PDF
Instability and breakup of cavitation bubbles within diesel drops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明 宁智 +2 位作者 阎凯 付娟 孙春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62-267,共6页
A mod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orces on the stability of cavitation bubbles within a diesel droplet. The principal finding of the work is that viscous forces of fluids stabilize... A mod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orces on the stability of cavitation bubbles within a diesel droplet. The principal finding of the work is that viscous forces of fluids stabilize the cavitation bubble, while inertial force destabilizes the cavitation bubble. The droplet viscosity plays a dominant role on the stability of cavitation bubbl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ir and bubble.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is a key factor to control the bubble stability, especially in the high radius ratio range. Internal hydrodynamic and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found to stabilize the cavitation bubble, while bubble stability has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ternal hydrodynamic force. Inertia makes bubble breakup easily, however, the breakup time is only slightly changed when bubble growth speed reaches a certain value(50 m·s-1). In contrast, viscous force makes bubble hard to break. With the increasing initial bubble–droplet radius ratio, the bubble growth rate increases, the bubble breakup radius decreases, and the bubble breakup time becomes sho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Diesel droplet Cavitation bubble Secondary breaku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