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杨曦 魏云欣 吴春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满意度、休克指数、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休克指数(0.91±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患者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毅 李静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的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分诊急救时间,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休克指数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护理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徐迎雪 迟永良 +5 位作者 伊晓倩 刘改红 张栋斌 季加富 司尚坤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 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和TGF-β浓度、RORγt、Foxp3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24、48 h SF组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和AQP5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SIRT1/Nrf2/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5
作者 牛志伦 张丽 +3 位作者 胡溯 吴雨洁 万晓静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后处理+SIRT1抑制剂组、七氟烷后处理+Nrf2抑制剂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水迷宫检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海马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SOD、ATP含量降低,丙二醛、活性氧含量升高,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降低;七氟烷处理后减轻了再灌注后小鼠记忆障碍和氧化应激;加用SIRT1和Nrf2抑制剂后,减弱了七氟烷对小鼠认知障碍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能通过SIRT1/Nrf2/HO-1通路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起到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后处理 失血性休克复苏 SIRT1 NRF2 HO-1 水迷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通路参与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恢复
6
作者 吴小军 王日兴 +3 位作者 林芳崇 吕有凯 冯奇桃 云天奇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组,每组10只,模型组之间失血性休克时间存在差异。第2部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CX3CL1组,每组10只。CX3CL1组大鼠脑室注射CX3CL1蛋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在模型制作前开展Morris水迷宫训练,模型制作后4 d,开展水迷宫测试。完成后,取全脑组织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脑脊液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取脑组织进行Real-time PCR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减少,且HE染色中显示神经元状态受损。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升高,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升高,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含量升高。与此同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与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升高。然而,与模型组相比,CX3CL1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增加,且神经元状态恢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X3CL1组大鼠脑组织中Iba1表达降低,脑脊液中TNF-α与IL-6含量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iNOS mRNA含量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m1)mRNA含量升高。结论CX3CL1有助于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M1型极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发的记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复苏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 记忆功能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
7
作者 储志蓉 周刘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77-0180,共4页
探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6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急救效果、并发症发... 探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6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急救各项护理评分、配合程度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救治效果以及救治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配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失血性休克 急诊护理 急救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干预探究
8
作者 刘贵丽 杨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6-0119,共4页
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XXX医院妇产科进行就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88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 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XXX医院妇产科进行就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88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对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上三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干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以早临床为导向的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实验的探讨和改进
9
作者 张丽景 马艳庆 +1 位作者 郭忠 杨战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实验是医学机能学实验中的经典实验项目,该实验涉及的理论深奥,操作复杂,步骤繁多,导致实验成功率低,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教学目标.文章探讨提高休克模型复制成功率的方法和改进措施,深度融合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内... 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实验是医学机能学实验中的经典实验项目,该实验涉及的理论深奥,操作复杂,步骤繁多,导致实验成功率低,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教学目标.文章探讨提高休克模型复制成功率的方法和改进措施,深度融合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内科学相关知识,重设实验观察指标并增加抢救措施,使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临床 医学机能学实验 失血性休克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多系统器官功能及氧供氧耗的影响
10
作者 陈信忠 钟旺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多系统器官功能及氧供氧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2年3月永安市立医院的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 目的:探究及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多系统器官功能及氧供氧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2年3月永安市立医院的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氧供氧耗指标[氧供(DO_(2))、氧供指数(DO_(2)I)、氧耗(VO_(2))、氧耗指数(VO_(2)I)]。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及氧供氧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6 h两组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氧供氧耗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且对氧供氧耗的影响也更为积极有效,因此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多系统器官功能 氧供 氧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失血性休克1例的中医护理
11
作者 章丽景 方立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文总结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中医护理经验。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采取中药口腔护理、耳穴埋豆、穴位按摩、耳尖刺络放血、中药熏蒸操作等中医护理技术,有效... 本文总结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中医护理经验。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采取中药口腔护理、耳穴埋豆、穴位按摩、耳尖刺络放血、中药熏蒸操作等中医护理技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失血性休克 中医护理 耳穴埋豆 穴位按摩
下载PDF
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高艳艳 杨婧 +1 位作者 张丽 艾美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 目的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乳酸检测,计算乳酸清除率(LCR),比较观察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观察组根据LCR分为高LCR组(n=63)和低LCR组(n=57),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根据观察组入院24 h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n=55)和未好转组(n=65),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CR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8.62±1.95)mmol/L,高于对照组[(5.26±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CR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16±0.62)mmol/L、(14.26±1.27)分、1.59%,均分别低于低LCR组[(7.85±1.44)mmol/L、(21.95±3.44)分、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06±0.34)mmol/L、(13.02±2.62)分、1.69%,均分别低于未好转组[(7.95±1.46)mmol/L、(20.95±3.75)分、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LCR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4.625,P<0.05)。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乳酸水平会逐渐增高,通过检测血乳酸并计算LCR,可对患者预后作出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血乳酸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纠正亚低温联合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在急诊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付翔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纠正亚低温联合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在急诊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诊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纠正亚低温联合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在急诊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诊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纠正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最终强度(MA)、凝固时间(K)、α角]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多巴胺(DA)]水平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K均短于对照组,MA、α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PGE2和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亚低温联合允许性低压复苏策略应用于急诊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血栓弹力图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失血性休克 纠正亚低温 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 血栓弹力图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吴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 h后,观察组的TNF-α、IL-8、Cor及MDA水平低于常规组,IL-10、SOD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 h后,观察组的TT、PT及APTT短于常规组,CO、CI及GEDVI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可有效缩短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快速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体温管理 低体温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李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4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抢救效果,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与凝血功能,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体温,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临床急诊 急诊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刘凤珏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61-63,115,共4页
目的探究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9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9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临床各项时间(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生活量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SF-36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加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抢救和患者休克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快患者病情恢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 急诊护理
下载PDF
新型“零通道”模式对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余丽萍 郑叶平 单惠萍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 观察新型“零通道”模式对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型“零通道”模式救治的64例患者为研究组,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常规绿色通道模式救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新型“零通道”模式对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型“零通道”模式救治的64例患者为研究组,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常规绿色通道模式救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服务时间。结果 研究组创伤团队到达时间(0.27±0.74)min、血常规报告时间(9.91±4.34)min、开始输血时间(64.38±10.45)min、CT检查完成时间(26.06±5.43)min、抢救室滞留时间(69.13±35.31)min,对照组创伤团队到达时间(0.87±2.17)min、血常规报告时间(13.30±7.89)min、开始输血时间(99.53±26.15)min、CT检查完成时间(41.05±19.25)min、抢救室滞留时间(112.55±144.4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零通道”模式能有效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为后期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零通道”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服务时间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
作者 王晓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7-0070,共4页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的应用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3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平均动脉压、脉搏、尿量监测结果,观察组低...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的应用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3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平均动脉压、脉搏、尿量监测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凝血功能指标(复苏后1h),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10.89±1.36)s<(12.61±1.87)s,t=4.4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6.29±4.02)s<(39.18±3.75)s,t=3.110]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血气分析指标(复苏后1h),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90.49±4.29)mmHg>(83.21±5.71)mmHg,t=6.030]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9.51±3.64)mmHg<(43.18±4.81)mmHg,t=3.599]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复苏后1h),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39.27±2.76)pg/mL<(45.43±4.49)pg/mL,t=6.915]、白细胞介素-8[(41.27±5.31)pg/mL<(50.59±6.04)pg/mL,t=6.856]、肿瘤细胞因子-α[(47.10±4.59)pg/mL<(54.08±6.41)pg/mL,t=5.238]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心肌损害指标,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CK)水平[(23.18±3.57)U/L<(29.62±4.04)U/L,t=4.90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23.60±4.23)U/L<(30.45±5.81)U/L,t=5.639]、肌钙蛋白T(CTnT)[(2.14±0.55)U/L<(2.62±0.43)U/L,t=4068]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中,选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方案 急诊 创伤 失血性休克 疗效
下载PDF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9
作者 余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67-0170,共4页
探究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行手术室细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n=78)随机均分为两组。对比组间相关护理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 探究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行手术室细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n=78)随机均分为两组。对比组间相关护理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纠正休克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积极开展手术室细节护理,利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氧饱和度状况的改善且并发症少,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失血性休克 手术室 细节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徐璐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233-0235,共3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诊的4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均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B组(优质护理组)。评价两组急救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B组...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诊的4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均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B组(优质护理组)。评价两组急救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B组会诊时间、救治时间、抢救时间均少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家意义(P<0.05)。②A组、B组中分别有5例、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转运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B组抢救成功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急救效率,提升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优质护理 急救效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