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曦 魏云欣 吴春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满意度、休克指数、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休克指数(0.91±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患者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超 王化冰 +3 位作者 索小燕 李征 张辉 李方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各组模型制备完毕后6 h,经右侧股动脉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肺下叶肺组织检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E-选择素蛋白质水平,取右肺下叶行透射电镜检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SS组表达少量的TNF-α、SSeCKS、E-选择素,HS组和CBL组表达升高(P<0.05),与HS组相比,CBL组表达降低(P<0.05)。S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光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H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表现(细胞膜表面皱折、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器水肿、异染色质染色加深边集等);CBL组较SS组,细胞有所损伤,但好于HS组。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卡巴胆碱 SSECKS E-选择素
下载PDF
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江曙光 张心怡 +1 位作者 庄慧捷 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模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炎性因子以及抢救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PT、APTT、TT、FIB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NF-α、IL-1、IL-6、CRP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以及抢救总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升高抢救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活血化瘀理论的中医药与失血性休克中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兴盛 党泽亮 +2 位作者 徐世红 靳雨佳 姜登宸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5-0190,共6页
失血性休克以其发病迅速、高死亡率、现场急救困难等不利因素,在临床诊疗中经常视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急重症。失血性休克分为早中晚三期,现代研究表明中期为“淤血期”,此时休克未得到代偿纠正、微循环首先出现淤血、回心血量锐减,组织... 失血性休克以其发病迅速、高死亡率、现场急救困难等不利因素,在临床诊疗中经常视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急重症。失血性休克分为早中晚三期,现代研究表明中期为“淤血期”,此时休克未得到代偿纠正、微循环首先出现淤血、回心血量锐减,组织失代偿性而出现缺血缺氧。表现于外可见患者意识障碍,血压失去代偿作用后开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出现无尿,口唇发绀,甚至四肢、腹部等皮肤表面处出现大理石样花瘢。失血性休克属中医学中“血脱”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大量失血会导致“气随血脱”,气会失去助血运行的作用,以至于血液凝滞,停而不走,形成“淤血”,主要以口唇面色青紫、发绀,皮肤出现皮下淤血等为主要表现,这与失血性休克中期“淤血期”完全契合。而活血化瘀类药物在“血脱”治疗中发挥主要作用,基于此,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指导下,笔者梳理了活血化瘀类中药单味药、药对、中药复方治疗与失血性休克中期的类似疾病,分析归纳了中医活血化瘀理论治疗失血性休克中期的机制,以其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使中医药在处理急危重症的优势得以被科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失血性休克中期 作用机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毅 李静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的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分诊急救时间,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休克指数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护理
下载PDF
4℃冷藏保存血小板输注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致急性肾损伤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谯铭铭 贡觉顿珠 +3 位作者 陈元锋 于媛 叶辉 庄云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目的研究4℃冷藏保存血小板(cold storage platelets,CSP)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20只用以制备血小板制剂,剩余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空白组)、HS/R模型组(模型组)、CS... 目的研究4℃冷藏保存血小板(cold storage platelets,CSP)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20只用以制备血小板制剂,剩余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空白组)、HS/R模型组(模型组)、CSP输注组、22℃±2℃振荡保存血小板输注组(RTP输注组)。容量复苏后24 h处死动物,采集血和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清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分子1(KIM-1)表达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①四组大鼠基线状态体质量、MAP、SCr、BUN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②复苏后24 h,模型组大鼠SCr(P<0.05)、BUN(P<0.01)、CysC(P<0.01)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CSP输注组BUN(P<0.01)、SCr(P=0.037)、CysC(P=0.020)水平低于RTP输注组。③与模型组比较,CSP输注组和RTP输注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较于RTP输注组,CSP输注组血清IL-1β水平有所降低(P=0.041)。④与模型组相比,CSP输注组NGAL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CSP输注组和RTP输注组KIM-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示,CSP输注可减轻肾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结论较于RTP,CSP输注可减轻SD大鼠HS/R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冷藏保存血小板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继发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梁飞行 李佳佳 +2 位作者 杨欣悦 屈金权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42-546,551,共6页
近年来,随着地震灾难、道路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频发,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发生率较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各种脏器继发性损伤,肝损伤是其最常见的损伤。继发性肝损伤机制涉及内质网应激、肝脏纤维化、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近年来,随着地震灾难、道路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频发,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发生率较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各种脏器继发性损伤,肝损伤是其最常见的损伤。继发性肝损伤机制涉及内质网应激、肝脏纤维化、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本文就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继发性肝损伤病理生理特点结合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作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肝损伤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徐迎雪 迟永良 +5 位作者 伊晓倩 刘改红 张栋斌 季加富 司尚坤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 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和TGF-β浓度、RORγt、Foxp3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24、48 h SF组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和AQP5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GCS评分、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0
作者 杨东乔 陈渊 +1 位作者 汤小斌 苏益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ore,GCS)、血乳酸(lactic acid,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诊治且完成随访的128... 目的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ore,GCS)、血乳酸(lactic acid,Lac)与输血量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诊治且完成随访的12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6)和预后不良组(n=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GCS评分、Lac水平、输血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GCS评分、Lac水平、输血量对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2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2例,占比17.19%。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初始24h输血量及Lac、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GCS评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初始24h输血量与入院GCS评分、入院Hb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入院Lac水平呈正相关(P<0.05)。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及入院Lac、Hb水平是影响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入院Lac、入院Hb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2、0.872、0.881、0.798、0.931,敏感度分别为68.2%、76.6%、85.7%、75.7%、88.8%,特异性分别为70.8%、81.0%、78.5%、81.0%、85.7%。成对Z检验显示,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个指标检测,且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为最优(P<0.05)。结论初始24h输血量、入院GCS评分及入院Lac、Hb水平均是影响创伤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乳酸
下载PDF
SIRT1/Nrf2/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11
作者 牛志伦 张丽 +3 位作者 胡溯 吴雨洁 万晓静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后处理+SIRT1抑制剂组、七氟烷后处理+Nrf2抑制剂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水迷宫检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海马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SOD、ATP含量降低,丙二醛、活性氧含量升高,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降低;七氟烷处理后减轻了再灌注后小鼠记忆障碍和氧化应激;加用SIRT1和Nrf2抑制剂后,减弱了七氟烷对小鼠认知障碍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能通过SIRT1/Nrf2/HO-1通路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起到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后处理 失血性休克复苏 SIRT1 NRF2 HO-1 水迷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石英 梁小梅 +1 位作者 惠雪红 石艳东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集中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整体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变化、失血情况、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情...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集中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整体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变化、失血情况、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组CD-RISC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再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休克纠正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有助于改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心理弹性及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失血性休克 心理弹性 住院时间爱你 预后
下载PDF
下腔静脉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栓弹力图、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分析
13
作者 丁国钰 葛兰 +1 位作者 朱春燕 张虎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1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B超的下腔静脉变异指导液体复苏模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栓弹力图、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不同液体复苏模式与患者预后的联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B超的下腔静脉变异指导液体复苏模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栓弹力图、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不同液体复苏模式与患者预后的联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接受基于B超的下腔静脉变异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最大强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差异。根据104例患者28 d内死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分为为预后不良组(n=23)和预后良好组(n=81)。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探究不同液体复苏模式与预后的联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ICU住院时间更少(P<0.05);干预1 h,R、K更低,血凝块最大强度更大(P<0.05);干预1 h,TNF-α、IL-6、IL-10更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6 h、限制性液体复苏占比更大,休克指数、ISS评分更高(P<0.05)。以发病至入院时间(<6 h=1,≥6 h=0)、液体复苏模式(下腔静脉变异指导=1,限制性液体复苏=0)、休克指数、ISS评分为自变量,预后(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液体复苏模式、发病至入院时间、ISS评分是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结论基于B超的下腔静脉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可提升患者康复与治疗效率,改善血栓弹力图、炎症反应,是改善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上下腔静脉变异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床旁超声辅助下的个性化液体管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邓红菊 兰巧斯 +4 位作者 韦红艳 韦俊 蓝燕妮 陆艳洁 李发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667-2670,2674,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的个性化液体管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接受治疗的HTS患者50例根据液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接受中心静脉压(CVP)引导下液体管理的对照组(n=25例...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的个性化液体管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接受治疗的HTS患者50例根据液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接受中心静脉压(CVP)引导下液体管理的对照组(n=25例)和接受床旁超声引导下个体化液体管理的观察组(n=25),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尿量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平均动脉压(MAP)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及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44.00%(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结论个性化液体管理在床旁超声辅助下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个性化液体管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 生命体征 动脉血气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周浩 方熙 +2 位作者 康健 李华 李琳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93-599,共7页
目的探究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白蛋白(HB/ALB)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创伤绿色通道的90例THS患者数据,根据7 d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76)与死亡组... 目的探究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白蛋白(HB/ALB)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创伤绿色通道的90例THS患者数据,根据7 d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76)与死亡组(n=14)。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院前时间、GCS、生命体征、ISS、入院首次实验室结果、入院24 h内的补液输血情况、结局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确定各预测指标的截断值,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7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HB/ALB的截断值分组,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与各次要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90例THS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18~84岁,平均46.9岁;7 d内死亡14例(15.6%)。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年龄[(56.8±16.6)岁vs.(45.0±18.3)岁]、GCS(12分vs.15分)、ISS(29分vs.19分)、尿素氮[(8.0±2.6)mmol/L vs.(5.6±2.0)mmol/L]、肌酐(100.8 mol/L vs.61.3 mol/L)、ALB[(23.2±4.0)g/L vs.(30.2±6.6)g/L]、PT(15.7 s vs.13.6 s)、APTT(34.9 s vs.28.3 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B≤28.1 g/L(OR=112.791,95%CI:1.663~7647.721,P=0.028)、GCS≤13分(OR=18.293,95%CI:1.037~322.820,P=0.047)是7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7 d生存曲线发现HB/ALB>3.3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HB/ALB≤3.3患者,同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使用机械通气以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概率明显升高。结论早期ALB水平能预测THS患者的预后情况,ALB≤28.1 g/L提示THS患者预后不佳。HB/ALB>3.3对THS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使用机械通气以及入住ICU等次要预后也有不良影响,动态监测ALB与HB/ALB对于评估复苏情况、指导复苏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白蛋白 血红蛋白/白蛋白 液体复苏 预后
下载PDF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通路参与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恢复
16
作者 吴小军 王日兴 +3 位作者 林芳崇 吕有凯 冯奇桃 云天奇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组,每组10只,模型组之间失血性休克时间存在差异。第2部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CX3CL1组,每组10只。CX3CL1组大鼠脑室注射CX3CL1蛋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在模型制作前开展Morris水迷宫训练,模型制作后4 d,开展水迷宫测试。完成后,取全脑组织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脑脊液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取脑组织进行Real-time PCR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减少,且HE染色中显示神经元状态受损。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升高,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升高,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含量升高。与此同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与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升高。然而,与模型组相比,CX3CL1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增加,且神经元状态恢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X3CL1组大鼠脑组织中Iba1表达降低,脑脊液中TNF-α与IL-6含量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iNOS mRNA含量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m1)mRNA含量升高。结论CX3CL1有助于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M1型极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发的记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复苏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 记忆功能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超早期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失血性休克猪模型
17
作者 郑泽源 张豪 +1 位作者 熊星环 郁毅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600-607,共8页
目的构建标准化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进行损害控制性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猪模型。方法10只约克夏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39.0±3.0)kg,随机选择2只作为预实验,其余按密封信封抽签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REBOA组,每组4只(最终... 目的构建标准化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进行损害控制性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猪模型。方法10只约克夏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39.0±3.0)kg,随机选择2只作为预实验,其余按密封信封抽签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REBOA组,每组4只(最终各组成功入组2只)。两组通过肠系膜上动脉一级分支放血自体容量45%来制作失血性休克猪模型。两组均进行损害控制性液体复苏,包括输液扩容、药物升压等。其中REBOA组在此基础上予REBOA阻断控制出血,阻断40 min后在10 min内缓慢放松球囊,恢复膈肌以下血流灌注10 min,反复阻断3个周期。实验开始记为T0,开始救治时间记为T1,每间隔1 h记为时间点T2、T3、T4,观察终点记为T5,分别记录6个时间点的HR、MAP、pH、乳酸(Lac)、碱剩余(SBE);记录T0、T1、T4、T5共4个时间点的Hb、HCT、PT、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REBOA组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和循环代谢,主要表现在T1~T5期间HR、MAP、pH、Lac、SBE变化区间较小,区间差值小于对照组(HR53.0次/min vs.116.0次/min,MAP 47.0 mmHg vs.66.0 mmHg,pH 0.37 vs.0.50,Lac 10.6 mmol/L vs.15.0 mmol/L,SBE 21.6 mmol/L vs.25.1 mmol/L),且在观察终点T5时REBOA组优于对照组(HR89.0次/min vs.50.0次/min,MAP 78.0 mmHg vs.27.0 mmHg,pH 7.23 vs.6.90,Lac 6.6 mmol/L vs.16.9 mmol/L,SBE-6.1 mmol/L vs.-18.9 mmol/L)。REBOA组的Hb、HCT在T4、T5时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REBOA组凝血功能更优,主要表现在观察终点T5时AP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而两组PT差异不大。结论超早期应用REBOA进行损害控制性复苏是治疗严重创伤、不可压迫躯干出血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REBOA提供标准化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失血性休克 损害控制性复苏
下载PDF
不同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赵贤贤 崔健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对不同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相关治疗的8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输血方案,分为参照组(42例)及研究组(42例... 目的对不同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输血方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相关治疗的8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输血方案,分为参照组(42例)及研究组(42例)。参照组使用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例为1∶2的输血方案对干预治疗,研究组使用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例为1∶1的输血方案对干预治疗。对比两组输血前及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输血前、输血后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水平。结果研究组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α角(68.55±5.38)°、MA(62.84±5.47)mm、K(2.63±0.61)min、R(4.37±1.33)min等TEG参数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5、9.005、5.407、3.774,P均<0.001)。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1:1的冰冻血浆:红细胞输血方案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不仅可强化患者凝血功能,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水平,对患者身体康复发挥着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冰冻血浆 红细胞 住院时间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赵岩洁 乔丽娟 +2 位作者 杨晓华 李萍 赵春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85-0188,共4页
探析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明显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阶段中,接收入院的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0例设为分析目标,把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设为对照组,把基于休... 探析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明显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阶段中,接收入院的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0例设为分析目标,把常规急救护理的40例设为对照组,把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的40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操作指标、血液检查指标状况、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院内失血量、输血量,都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抢救12小时、抢救24小时、抢救48小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结果,都好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高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急诊抢救指标、血液检查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评估 急救护理 急诊 严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干预探究
20
作者 刘贵丽 杨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6-0119,共4页
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XXX医院妇产科进行就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88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 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XXX医院妇产科进行就诊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88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对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上三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干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